其他

同济教授:大学变名利场,建议取消“长江学者”等称号

2018-03-21 中外学术情报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台湾籍全国人大代表、同济大学教授张雄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取消长江学者之类学者称号评选的建议。


建议认为,名目繁多的学者称号已失去其学术品味,更诱导学术界成了名利场。


建议写道,自1998年教育部与香港李嘉诚基金会“为提高中国高等学校学术地位,振兴中国高等教育”,共同筹资设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以来,各地各方各种学者头衔呈“涌现”之态,计有黄河学者、珠江学者、闽江学者,枝江学者、紫江学者、香江学者、湘江学者、赣江学者、钱江学者、皖江学者、三峡学者、龙江学者、松江学者、两江学者;以山命名的有泰山学者、黄山学者、华山学者、衡山学者、恒山学者、嵩山学者、天山学者、珠峰学者、昆仑学者、井冈山学者;没有名山大河的就以地域命名:绿洲学者、燕赵学者、楚天学者、天府学者、三秦学者、三晋学者、黔灵学者、八桂学者、北洋学者、齐鲁学者、中原学者、东方学者、琼州学者等等。不完全统计达50种之多。


名目繁多的学者称号的背后是每年层层叠叠的学者称号评选活动。评选学者称号原本是为了选拔高层次学术带头人。由于目前学科评估、国家实验室评估有关人才团队评价体系是以拥有学者称号的人数多少为量化指标,学者称号可谓是举足轻重。不少高校为了提升人才评估指标,不惜用百万年薪挖走兄弟院校“长江学者”或“国家杰青”,造成学校之间反目之事时有发生。对于青年学者个人而言,学者称号不仅仅是名誉声望,更是获取科研资源、高薪酬和行政职位的筹码。有没有这些称号关涉到能否获得学术职位、获得国家重点项目和基金资助,事关学术前程,青年学者岂敢掉以轻心。青年学者们在称号、项目林立中忙于申请、报批,如何能够心无旁骛,专注于学术研究工作。学术研究须有宽松的学术环境,人为设置种种名利学术称号,诱导学者趋之若鹜,其内涵就是学术大跃进。长此以往,学者称号越来越多,而学术空间却越来越逼仄,青年学者的人格、特性和锋芒也越来越萎缩。在这种氛围中,那些认真教书、埋头做学问的没有任何称号头衔的青年学者没有发展空间和宽松的学术环境,则会诱导青年学者热衷于争抢学者称号,使学术界变成了名利场,实在令人担忧。


张雄代表建议教育部终止“长江学者”之类学者称号评选活动。

延伸阅读:

学界帽子开会:长江、千人、杰青、万人、院士、973、863首席...还有什么?


院士

       在中国,院士通常是指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最高学术称号。现在的院士评选需要提名,提名资格一般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以上;需要经过大概三轮评选才能成为院士。增选院士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增选总名额不超过60名。院士候选人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推荐,不受理本人申请。

(一)院士直接推荐候选人。每次增选,每位院士推荐候选人限额不超过两名;获得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荐为有效。

(二)国内各有关科学技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协所属一级学会,按组织系统推荐候选人。此类候选人,必须经过其主管部门、中国科协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初选。

科学院院士主要侧重理科等基础研究,而工程院院士主要侧重于工程等工科类研究。两者无本质区别,但有些学科有交叠,所以可能有些大牛申请科学院院士失败后,可能转向于工程院院士。

目前院士的大多老龄化比较严重,因而国家也认识到这个问题,选择一些年轻人进入院士行列,如今年颜宁(39岁)入选了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江学者

作为重量级高层次人才,国家"长江学者"入选者基本都是各大高校主打学科的中坚骨干,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更是目前国内仅次于两院院士的重量级荣誉。在国务委员、时任教育部部长陈至立的亲自主持下,1998年8月,教育部和李嘉诚基金会共同启动实施了"长江学者奖励计划"。2011年, 教育部公布实施了新"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旨在吸引和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学科领军人才。

目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包括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和青年学者。2015年开始,讲座教授只面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2015年首次设立了青年学者,每年遴选200名左右。自然科学类、工程技术类人选年龄不超过45周岁,人文社会科学类人选年龄不超过55周岁,千人不能报,杰青可以报。


杰青

国家杰出青年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为促进青年科学和技术人才的成长, 鼓励海外学者回国工作, 加速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而特别设立的。“十五”期间,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每年资助优秀青年学者160名左右, 每人资助经费一般为80 ~100万元, 研究期限为4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每年受理一次。申请者不超过45周岁。


千人计划

2008年12月,中央决定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用5到10年时间,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有重点的引进并支持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

中央组织部人才工作局设立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公室,作为工作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负责千人计划的具体实施。

"千人计划"引进的人才,一般应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原则上不超过55岁,引进后每年在国内工作一般不少于6个月。一般国外大学的正教授,或者一流院校单位的副教授,做这个都没问题。


青年千人计划

2010年12月,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批准通过了《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细则》,“青年千人计划”正式启动。根据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35岁左右的青年人才是最有创新激情和创新能力的群体。为此,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决定实施“青年千人计划”项目,大力引进一批有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为今后10年~20年中国科技、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支撑。青年千人计划”的申报对象。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也被称为“小杰青”,是家杰出青年基金的铺垫性科技支撑基金,申请者需要未满38周岁,女性未满40周岁。


青年长江学者

2015年由教育部设立 。遴选一批在学术上崭露头角、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恪守学术道德和教师职业道德的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每年遴选200名左右,聘期3年,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不在支持之列,申请者需要未满38周岁。


万人计划

2012年8月17日,经由中组部、人社部等11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总体目标是,从2012年起,用10年左右时间,有计划、有重点地遴选支持10000名左右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哲学社会科学和高等教育领域的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形成与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相互补充、相互衔接的国内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开发体系。分为杰出人才、领军人才(主要支持50岁以下)、青年拔尖人才(为35岁以下)三个层次

“千人计划”面向国外,负责引进;“万人计划”面向国内,负责培养支持。两个计划并行实施,协同推进。由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统一领导、中组部牵头、各有关部门共同实施。


百人计划

"百人计划"是1994年中国科学院启动的一项高目标、高标准和高强度支持的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现改为率先行动“百人计划”。其坚持引进杰出人才与青年优秀人才相结合,坚持引进科研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相结合,强调各类人才的协同发展包括三类人才:学术帅才(以下简称A类);技术英才(以下简称B类);青年俊才(以下简称C类)。A类可以与杰青相比。


973首席科学家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属于科技部的项目,一般都是院士或者杰青。

2016年2月,科技部官网宣布“973计划”“863计划”成为历史名词,相应的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取代他们正式实施。


『江河湖海,名川大山』学者

属于各个省市,高校自己搞的,如泰山学者,为山东省搞得一个人才项目。


——大家来补充,你们学校还有什么帽子?


摘自澎湃新闻、生信人、弗雷赛斯

注:本平台部分优选文章无法联系作者,若有不当,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投稿、合作、建议等可后台回复“约”加本站编辑。



更多中外高校要闻信息,敬请关注:



精英家长、基础教育工作者请关注:


想读博?点下面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