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人大代表:建议将民办高校纳入“双一流”

2018-03-22 中外学术情报
中外学术情报后台回博/硕,进博/硕群



秦和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院长、教育学博士、教授、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


建议遴选确定一批基础扎实的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纳入‘双一流’高校名单,引导激励这批高校向高水平迈进。


——秦和



3月19日,秦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目前已公布的‘双一流’高校和学科名单,全都是公办高校,是在现有学科评估基础上,综合考虑区域布局、行业分布等因素确定的。单从学科发展水平看,目前阶段,民办高校冲击一流还比较困难。但从长远看,民办高校体制机制灵活,在人才队伍建设、学科优化布局、办学资源整合、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具有优势。”


秦和建议着眼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将“鼓励支持建设高水平非营利性民办高校”作为一项国家战略,重点引导支持一批基础较好的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加快向高水平迈进。


秦和认为,要建设高水平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明确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政策待遇,为推动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向高水平迈进加大支持引导力度。一方面,要从政策层面,明确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在学校用地、税收减免、学科建设、师生权益等方面享受与公办高校同等待遇。特别是要从制度上改变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教师的现状,在缴纳社会保险、落户等方面,切实做到与公办高校教师一视同仁;另一方面,要根据学校事业发展实际情况,通过科研项目投入、财政专项支持、生均经费补贴等多种方式,对非营利性民办高校予以支持。此外,秦和建议健全  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治理体系,“合理控制办学成本,努力做到学校所有经费及办学资源用于学校事业发展,把民办的优势特色真正发挥出来”。


在秦和看来,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起步晚、底子薄,学科布局相对单一。“当前,要围绕国家战略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调整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效性。另外,还要通过招生计划安排、质量监测评估等多种方式,加强政策调控,引导其更加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双一流”高校设定的初衷与经济发展中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整体富裕有一定的相似性。双一流的重点设立在“重在扶优扶强、引领示范,必须坚持高水平、鼓励高水平、支持高水平”。首先助力水平较高的大学和特色优势学科冲击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不仅切实可行,而且能够增强我们高等教育的整体自信心,有利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与影响力。


同时,从“双一流”建设高校的遴选结果来看,原“211”工程和原“985”工程的高校,都进入都进入“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这一结果肯定了以往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已取得的成效,也是开展“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基础。

建设中国特色一流高校,特色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质量。没有进入双一流的高校,可以立足自身区域或者行业优势,集中精力做足特色,走特色取胜之道。这样,一些地方高校、行业高校、职业院校都有可能获得社会认可,赢得国内外同行尊重。


政府支持固然重要,但是,非双一流高校也不能因此而放松自身的努力和修炼。找准自己的突破点,集中一定资源,率先发力,也应该可以走好自己的生存发展之路。


据教育部统计,截止2017年5月31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631所,其中民办本专科院校共735所。而能够入选“双一流”的高校共137所,在充分考虑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基础,继承好已有建设成效,和促进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之后,民办高校是否还有机会入选?不得而知...


来源|教育部、澎湃新闻、学术桥等网络综合

注:本平台部分优选文章无法联系作者,若有不当,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投稿、合作、建议等可后台回复“约”加本站编辑。



更多中外高校要闻信息,敬请关注:



精英家长、基础教育工作者请关注:


想读博?点下面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