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艺大讲堂|陈小波:摄影的力量在于记录时代生活


10月22日下午,新华社领衔编辑、新华社系列微纪录片《国家相册》图片主编及讲述人,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策展委员会主任、中国文联艺术研修院导师陈小波做客无锡市文联、锡山区文联主办的2021年“文艺大讲堂”第四讲。她以“左图右史——影像背后的文化与历史”为题,为无锡摄影人展示了一张张珍贵的影像,讲述光影承载的岁月往事,分享摄影于时代的真正意义。




摄影真谛


小镜头记录大变化

小照片承载大历史

小细节呈现大时代



陈小波从新华社推出的首个微型纪录片栏目——《国家相册》里选了《血染的黎明 》《小处不随便》《太空有多远》《草原爱无疆》《解放大上海》等多个主题微纪录片与听众分享。


《国家相册》第二季《歌声唱祖国》



这些影像资料中的每一张照片,都是从一千多万张珍藏作品中精选而来,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与文化价值。通过她的深情讲述,仿佛穿越时空,带领人们走进历史的深处,看到了社会生活的万千变化。


摄影是用来记录社会生活的,而不是用来入会获奖的。




小波是新闻工作者出身,对于摄影的记录功能,她格外强调,且认识深刻。“在中国,记录摄影为什么这么有力量?记录摄影为什么这么重要?就是因为这个国家变化太快了。记录摄影需要时间来证明。不是说你今天拿相机、明天获奖、后天去当会员,不是。很多照片要50年、100年后才会证明作品本身是否有力量。



在陈小波看来,照片无法改变人的命运,但是能够关注人的命运。“所有的命运都值得我们关注,所有照片都应该写满爱、写满悲悯、写满情感。而摄影人的使命就是记录时代生活。

 


国际影展


陈小波说自己三十年只做了一件事:阅读图片。她知道“好摄影师”藏在哪儿,更知道“好照片”藏在哪儿。



陈小波的讲座没有展示高阶酷炫的技术流,也没有对标深不可测的学术问题,而是非常直白地以一幅幅作品的展示,揭示了在她看来有资格入选大展的摄影作品所应具备的品质,也就是陈小波选择好照片的三个标准写满历史痕迹、诗性、情感力量。“很多照片不是我刻意去找的,而是它迎面向我走来。”陈小波常常看照片看得热泪盈眶、情感起伏,她想选取切切实实的中国人的生活瞬间,让国家变革脉络仍能清晰地得以展现。



第十八届国际影展在无锡举办,陈小波是评委之一。她表示,对于无锡而言,这不仅仅是一场单纯的大型展赛,更是一个文化事件,当今国内外摄影界的目光会聚焦无锡,对于提升无锡城市美誉度和影响力的作用不言而喻。常年生活在北京的陈小波也因为这届国际影展跟无锡有了更多交集。每次乘着高铁从北京一路南下,她总会心生羡慕:生活在宁静美丽的无锡,真是幸福。无锡经济发达,历史厚重,文脉绵延,山水秀美,陈小波认为,这些都是无锡得以举办摄影界三大展之一的国际影展的重要因素,“而无锡能够承办如此重大的活动,更得益于无锡对文化事业的重视”。



无锡摄影


无锡是摄影重镇,市摄协成员逾千人,涌现出了一批摄影名家。在江苏省摄协主席、无锡市摄协主席许益民的带领下,无锡摄影人冲在生产生活一线,驰骋光影世界,为无锡一次次赢得荣誉,更为无锡摄影在竞争激烈的当今摄影界赢得了一席之地。



绿皮火车上有“拍”不完的故事

聚焦因公牺牲的民警家庭

镜头里的水乡人家

……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无锡摄影人有意识地把镜头对准了身边的人和事,聚焦时代表情,记录社会变迁。“纪实摄影的力量是其他类别的摄影不可比拟的。”陈小波对无锡摄影人的努力予以肯定。



陈小波说,无锡有着安定的生活环境,优美的自然风光,历代大家辈出,因此,她也在无锡摄影人的摄影作品中,看到了无锡城的宜居,看出了无锡人生活的安逸。她也希望在此基础上,无锡摄影人能有更多优秀的纪录摄影作品诞生,持续记录城市的变化,身边的变化。


纪实摄影不是苦难片的代名词,可以从点滴拍起,从身边拍起。我们特别希望看到有名有姓的无锡人,一个家庭的生活变化。”陈小波说。



文字:张月

视频:高孝文

图片:过正则

排版:幽倩


往期推荐

无锡中青年文艺名家 | 葛昊翔:紫韵瑶光 不惧创新

余尚红、宗建成、袁景作品入选2021江苏十佳优秀青年美术作品展(油画)

采风交流 | 南北曲艺交流,无锡曲艺代表团赴山西

传递城市幽默元素 | 第二届无锡市故事会大赛落幕

市文联召开文艺界意识形态专题培训会

强化政治引领作用 更好服务文艺发展 | 文艺界新社会组织功能型党支部工作纪实



无锡文艺界

荟萃文坛精英 力推原创佳作

注重文化底蕴 追求高雅品位


-扫码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