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雕塑头条』全部作品丨“中国姿态·第六届中国雕塑展”在湖北美术馆开展

diaosutoutiao 雕塑头条 2023-05-03

关注有你的雕塑头条


“中国姿态·第六届中国雕塑展”在湖北美术馆开展



由中国雕塑学会、湖北美术馆共同主办的“中国姿态·第六届中国雕塑展”于近期在湖北美术馆开展。展览由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孙振华、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任总策展人,闫坤、夏梓、邵玥姣、致敏、程然执行策展。展览共展出全国120余位作者的优秀雕塑作品。
“中国姿态·中国雕塑展”这一文化品牌,由中国雕塑学会于2008年创立,其专业性、学术性和前瞻性,昭示了中国雕塑界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投入中国当代文化复兴的决心与专业使命。2019年,中国雕塑学会与湖北美术馆共同合作,在国家艺术基金的大力助推下,举办了“中国姿态·第五届中国雕塑展”,“中国姿态”自此正式落户湖北美术馆。2022年,“中国姿态·第六届中国雕塑展”继续秉承主办双方一贯坚守的办展宗旨,延续艺术多元化表现,聚焦我国文化发展的崭新能量、态势,采用声、光、影像等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追求个性鲜明、新颖独特艺术风格,坚持文化自信,推动中国雕塑艺术持续繁荣发展。本届展览总策展人之一、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孙振华表示:“中国姿态·中国雕塑展”已经举办了六届。这六届展览都以“中国姿态”为主题,体现了主办方的学术立场、艺术态度和问题意识。而“中国姿态”的意义在于,几代中国雕塑家在近百年的雕塑创作中,从来都没有忘记自己的文化根性和雕塑传统,他们通过吸收优秀传统文化和造型艺术的资源,通过对传统的积极转化和再造,成功地将民族传统融入到现、当代的雕塑创作中,从而形成了今天中国雕塑摇曳多姿的作品面貌和百花齐放的丰富生态。展览总策展人之一、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谈到:第六届“中国姿态”展自面向全国征集优秀雕塑作品以来,即受到艺术家们的广泛关注与热情支持,共收获投稿近1000件(组)。经专家联合评审,最终入选118件(组)。这其中,既有对历史文化和民族历程的主题性表现,也有服务城乡建设和人民高品质生活的审美缩影,亦有承继与创新诉求下贴近时代的多样化表达,又有对新媒介、新观念的跨界追问,更有对中国身份、中国故事的转译与推介,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近年来当代中国雕塑创作与观念发展的总体状貌,凸显出以“中国雕塑”为精神载体的新时代“中国姿态”。“中国姿态”这一主题体现了中国雕塑的自信和自尊,正是在“中国姿态”的口号下,中国雕塑越来越清晰地开始呈现自身的系统和特征。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曾成钢表示,中国雕塑始终与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时至今日,在自我成长、环境改善与政策推动的多重助力下,一种多领域、多层次、包容、现代的东方现代雕塑生态正在形成。今年是中国雕塑学会成立三十周年,此次展览是一次总结,也是个新的起点。希望“中国姿态”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方位中,能够继续转换视角,将艺术与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紧密连接,彰显中国雕塑的智慧与自信。“中国姿态·第六届中国雕塑展”是中国雕塑学会与湖北美术馆的第二次合作,相信这一专业学术资源与优质推介平台的优化配置,将为中国雕塑文化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持续助力,同时,承载“中国姿态”的中国声音也将传播得更加响亮、更加深远。此次展览将展至2023年3月5日结束。



      参展作品

WORKS ON DISPLAY


(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陈邦彦
《虚拟人生》3D打印树脂、灯、马达  尺寸可变 2019

作品说明:作品灵感来源电子游戏,虛拟游戏中的角色可以不断重生,沉浸时怀疑自身的存在如电子游戏般亦是虛拟,然而现实中的生命只有一次。

陈辉
《梦云》青铜 76cm×47cm×130cm 2022

作品说明:作品以一种诗意表达手法,表现了人在山石云雾中陷入遐想达到逍遥的状态,表达了当代人希望摆脱现实束缚,自由自在游弋于自然中的畅想。

陈浪华
《椅趣·律动》橡木 68cm×40cm×38cm×8 2021

作品说明:给凳子赋予了流动而旺盛的生命力,预示着生命是一个不断向上生长的过程,象征着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

陈名超
《守望》楠木 高110cm 2022

作品说明:作品表达的既是思念、盼望之情,一个家庭的组成离不开父亲的角色,父亲肩负着家庭与国家的重任,先有国家才有家。

陈明涛
《双重废物——泡沫系列1》汉白玉 尺寸可变 2022

作品说明:该作品用做雕塑剔除的汉白玉边角废料随形雕刻成“泡沫废料”。我试图通过这种看似无聊的方式,转向对生活中卑微之物的关切,让雕塑脱离宏大与叙事、审美与价值……

陈伟才
《彼》青瓦,建筑废料 尺寸可变 2020

作品说明:青瓦正方且带有弧度与砖块如山的造型以及重量形成一种平衡。

陈啸东
《中国墨色》系列 树脂 尺寸可变 2020

陈啸东
《中国墨色》系列


陈啸东
《中国墨色》系列

作品说明:作品以古代道家形象为原典,力求在内涵、主题和形式三个层面探讨“中国姿态”的语言可能。

陈以勤
《亼系列no5 》陶瓷 160cm×35cm×40cm 2021

作品说明:这组作品灵感来源于亼这个文字与中国传统山水影响,众多人聚集在一起就是“亼”。通过卷塑的手法将抽象的人体组合成抽象的太湖山石。

邓柯
《凝融--黄河抗凌》玻璃钢仿铜 150cm×55cm×58cm 2021

作品说明:该雕塑主要从排阻冰塞的角度来表现机器破冰和人工打冰的场景,作品体现出黄河儿女面对自然灾害的智慧、勇气,作品的名称是“凝融”,凝聚的是人民的力量,融汇的是黄河的精神。

董绪兴
《五贤赋》紫铜 150cm×55cm×58cm 2021

作品说明:作品以中国古代文人形象为文化符号载体,把“五常”精神拟化为长袍赤脚的五位智者,作品借鉴高古石刻线条和形体的处理手法,使作品更具东方文化意境,以此来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性人文价值。

董扬,李丹頔
《全家福》不锈钢 80cm×50cm×120cm 2021

作品说明:用三个抽象的人物形象组成的全家福,将其面部不锈钢镜面处理反射观赏者的形象与雕塑产生互动。

窦付坤  
 《∠45°》石材 500cm×500cm×30cm 2021

作品说明:作品以中国经典著作为主要表现对象。通过对破损、碎裂、磨蚀等痕迹的强调,表现出他对当今社会在精神追求方面的批判与思考。同时,其中也注入了对于未来社会发展变化的忧思,甚至有一定程度的悲悯情绪。


范力豪
《猜想的回望》聚苯乙烯、天然大漆 100cm×100cm×12cm 2022

作品说明:作品力图表达原初数字语言的纯粹性,提供一种先验的逻辑感官,以其回望的姿态审视人类社会本身,从而引导对我们所生活世界的思考。

冯崇利
《风之痕-8》不锈钢、钢 167cm×65cm×95cm 2022

作品说明:泥土与似墨色般的光影相互交织、浸润,不锈钢的简洁、精致与铸铁的厚重、粗犷相互融合,以写意的手法展现了大自然的崇高与神秘,表达了矛盾、相容、冲撞、共生……的文化意象,引人思考“自然与人文、物质与精神”的永恒主题。

冯崇利
《荷痕-1》 不锈钢、钢 68cm×42.5cm×121.5cm 2021

付轩 
《克制剂》不锈钢烤漆 高200cm 2021

作品说明:作品旨在通过数次简化与收敛的外形,单元的颜色追寻一种混乱世界中的克制保守,在情绪与秩序缺失普遍克制的语境下,寻求一种简朴、哑噤与缄默的意蕴。

高珊
《支撑物》玻璃钢、蜂蜡 108cm×90cm×26cm 2021

作品说明:作品用树脂综合材料复制床垫的局部并模仿粉色大理石和有机体的效果,以雕塑的方式来触动模糊的身体记忆,进而呈现物质和身体、个体和世界亲密而对峙的关系。

葛平伟 
《·结·》之二十三木 119cm×100cm×13cm 2019

作品说明:《•结•》系列以“缘物得意”的方式,进行“人”与“物”的对话关系,在利用原生木结的基础上,又附加制作的绳结来呈现结的契合。

宫宇
《时间的计划系列1》镜面不锈钢,树脂,亚克力 80cm×80cm×3 2022

作品说明:作品运用时针、分针、秒针随机阵列和叠加,形成每一分一秒的“形状”,在有限的空间中,形成无限的变换,相互制约相互影响。镜面不锈钢使观众参与到这种矛盾的场域当中,深入思考人与时间和空间的关系!

谷德昊
《她》木、金属 65cm×55cm×80cm

作品说明:此件作品是以木材、电机、现成品等综合媒材构成的木雕装置作品。记忆里的她常在窗边露出羞涩的眼眸。眨动的眼,灵动的瞳。

郭兵要、李品
《六尺巷NO.6》青铜 70cm×20cm×36cm 2021

作品说明:以徽州砖雕与“大黄梅”结合的方式来表现“为政以德,修己安人”、“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郭雪
《裂变》铸铝 108cm×46cm×35cm 2021

作品说明:采用意象性手法,通过佛教禅意对万千世界的知、视、听、感、闻、觉……让奔波于红尘之中人们浮躁的心灵得以慰籍,在繁杂忙碌的状态中稍事休息,以从容的心态面对自己、社会和未来,重新认识世界的美好与温馨,感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韩枫
《猛龙过江》综合材料 180cm×56cm×25cm 2021

作品说明:龙舟竞渡是源于战国时期的中国传统习俗,其体现着人民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这一极具形式美体育运动,也彰显出了新时代中华儿女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合艺术小组(康悦、钱亮、付廷栋)
《羊毛物语》系列一羊毛毡 16cm×4cm×0.5cm 2021

作品说明:《羊毛物语》系列是用羊毛、毛毡材料对历史风物瓷片的再制,在扎针引纤的手作中完成了文化考古学意义上的历史碎片向当代文化精神图像的转变。

合艺术小组(康悦、钱亮、付廷栋)
《羊毛物语》系列二羊毛毡、彩色羊毛 16cm×4cm×0.5cm 2021

合艺术小组(康悦、钱亮、付廷栋)
《羊毛物语》系列三 羊毛毡、彩色羊毛 16cm×4cm×0.5cm 2021

 贺诚
《礼物-THE GIFT》 铁、铁皮 尺寸可变 2019

作品说明:在每个有故事的年代,我们都对某事、某物记忆深刻,物质缺乏的那些岁月,一盒铁皮饼干成为童年最好的零食与礼物,童年外婆送的饼干盒子,一直保留至今。最简单的工业产品,却承载丰富的情感记忆。

黄山
《侠者归来》系列 陶瓷、木头总体不超 200cm 2019—2021

作者说明:《侠者归来》系列聚焦中国古代“士”的精神,运用陶瓷泥片成型的手法卷塑出了中国古代“士”的形象,“士”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关怀天下,有文化担当的知识阶层。作者想以这种方式构建出凝聚中国民族精神内核的“纪念碑”。

黄雅丽
《仰望星空》不锈钢 高200cm 2022

作品说明:做一个仰望星空的人,理想慢慢找到自己的名字!未来的形状逐渐清晰!

简杰
《梧桐树叶》皮革 尺寸可变 2020

作品说明:使用各种不同颜色材质的皮革废料切出掉落的梧桐树叶形状,这是城市里每天马路上大家都不会太注意的落叶,每一片树叶都不会完全相同,就好像每一个人一样。

景育民
《《镜像·维特鲁威人》不锈钢 200cm×200cm×80cm 2021

作品说明:作品《镜像·维特鲁威人》以镜面不锈钢材料与具象雕塑语境相结合,将原作的二维关系转为三维并融入中国当代意象观念,表达了驻足当下,面对传统,站在东方,对视西方的时空交错的文化对应关系。

柯佳敏
《“筑”》竹 20cm×20cm×140cm 2021

作品说明:“建筑”中的“筑”字是竹字头,我选用“竹”为材料,应用传统鸟笼的制作手法表现现代建筑造型。探讨城市飞速发展与人性之间的矛盾关系。

李博
《南墙》玻璃钢 63cm×26cm×70cm 2021

作品说明:不撞南墙不回头

李晨拓
《永远荒唐的悲伤》系列 木 180cm×100cm×50cm 2021

作品说明:命运之神没有怜悯之心,上帝的长夜也没有尽期。你的肉体只是不停流逝的时光,是每一个孤独的瞬息。而我,连尘埃都不是。

李晨拓
《永远荒唐的悲伤》系列 木 120cm×120cm×25cm 2021

李晨拓
《永远荒唐的悲伤》系列 木 150cm×30cm×60cm 2021

李鹤
《君子》青铜  高200cm 2021

作品说明: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君子》雕像源于梁启超先生在清华的一场精彩演讲。以梁启超先生激情讲演瞬间的动态作为雕像动态语言,喻表永恒。

李嘉鑫
《风景》系列 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2021

作品说明:作品《风景》,是借用城中村过道的负形反映了都市生活空间的拥挤狭小与拼搏梦想的来之不易。作品用具有“漂泊和逐梦”双重含义的符号语言来表达居住者的身份阶层,试图反映青年们当下的生存状态。

李万秋
《风来》南红、寿山、玛瑙、花岗岩 200cm×150cm×150cm 2021

作品说明:每个人都在等待着生命中的那场风,风来了。

李友维
《石头的呼吸》石、内置动态机械单个尺寸30cm-50cm 2022

作品说明:作品以自然卵石为媒介,内置动态机械,将没有物理生命的石头赋予拟人化的呼吸装置,旨在唤醒人类对生命的敬畏和生态的反思。

李禹康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树脂着色 166cm×37cm×40cm 2022

作品说明:作品通过塑造江南绍兴古代文人雅士,如陆游,贺知章等才子饮酒作诗,畅意人生的姿态,表达江南绍兴浓厚的人文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李智敏
《挂帅出征》树脂上色 120cm×72cm×71cm 2021

作品说明:作品为以古代将军为形象,表现老将挂帅上阵的气势。在这几年的疫情中,我们也看到不少“老将”冲锋陷阵站在了抗疫的最前线,这份抵御外敌的家国情怀是贯穿在华夏历史中的,作品表现的不仅是历史,也是现在。

林永宗
《重构》不锈钢 55cm×55cm×20cm 2022

作品说明:我们每天见到的镜子通常都是一个完整的景象,我想通过各个完整的景象去重新构建各个动态空间。

刘畅
《我的精神花园》墨、水、金属、水泵 雕塑主体(喷泉)70cm×60cm×60cm底座(水池)350cm×350cm×20cm 2022

作品说明:由墨块雕刻的喷泉,缩放至失真大小,在水流的冲刷下,它的身体开始模糊,这一漫长过程中,液体愈发呈现黑色--我的精神花园里,有秩序和美的喷泉、身份的符号、流动的时间,它从具象向抽象、有序向无序、临时向永恒。

刘宸
《遗望之境》鼓、木、金属、喇叭、射灯、机械零件、电机等200cm×200cm×350cm 2022

作品说明:被遗弃现成物,在当下被重新组合成超现实生命体,缓慢移动、游走,呼吸……生活的碎片散落一地,却也能够重新燃起生的希望。


刘丹华 
《锦灰堆》瓷,钢 尺寸可变 2020

作品说明:作品《灰烬》系列,既写实又抽象,具有模糊多义的特征。这些聚集或散落的碎片仿佛仍在沉浮之中,似乎提醒我们文化和记忆的脆弱;其翻卷的薄片形态也犹如传统工艺中的花卉(如牡丹)造型,仿佛世间浮华的幻象正在褪去绚丽的色彩。

刘庆
《钢之筋》螺纹钢 200cm×120cm×130cm 2022

作品说明:采用当代雕塑形式述说“中式物语”,将钢筋的物理属性与雕塑语言完美融合,具有视觉冲击的同时阐述其雕塑的空间关系,雕塑的架构,以及雕塑的重力。

刘永刚
《站立的文字——长江》不锈钢 高100cm左右

作品说明:吉祥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该作品和中国的阴阳哲学相关,作品取中国甲骨文“龙”与“凤”字相互组合构成其造型,将坚毅与柔美两种性格线条交融缠绕,体现强中有柔,柔中带钢的作品个性。

刘宇航
《望乡》 木 80cm×140cm×35cm 2022

作品说明:作品用木雕的形式刻画了在民国时期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三口之家踏上征程遥望故乡的画面,表达了人世间一种耐人寻味的思乡之情。

刘元捷
《宁波儒商系列二》树脂 200cm×85cm×14500cm 2022

作品说明:雕塑在当代性上的探索是多维度的,既能够通过具象的方式表现文人肖像造型的鲜明特色,又能够提炼还原对于宁波儒商群体的历史回望,反映中国精神、中国梦的主题,积极提升和引导公众的当代审美。

《移山》劳动车、混泥土 1500cm×400cm×150cm 2021

作品说明:作品以手推车现成物和混泥土材料为载体,保留车斗上山峰状的意象形式,用中国传统的线器造型雕塑语言进行塑造山体,十二辆劳动车排列成一座座连续起伏峰峦叠嶂的移动山脉。当这些模型再次在城市丛林的公路上移动时,熟悉的情景似乎多了一份诗意。

鲁杨
《存在EXIST》亚克力 12.5cm×6cm×8.5cm 2021

作品说明:在面对越来越“内卷”的社会,很多年轻人的“躺平”更多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作品将年轻一代人的一种状态表现出来,是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敢于面对自己脆弱的一面,直面现实中的困难,能更加积极主动的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陆增康
《邻居》铜 120cm×26cm×48cm 2020

作品说明:通过少年与鱼的互动,体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以浮现的平衡造型营造一方静美的境界。自然哺育了人类,并赋予赖以生息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从改变自然征服自然转变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我们全人类的共同愿望。

罗丹
《渡瘿——乐器系列》木,琴弦 300cm×160cm×95cm 2022

作品说明:木匠取材所回避的木结是我着迷的质感,树的结疤就是树木在受伤后细胞无性繁殖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就像我们人一样,会出现一些坎坷,会有不开心,但这都是命定的,是它存在的悲剧性,同时也具有了美学审美的意义。

梅健 张红 
《碎纸机》装置 影像 100cm×100cm×100cm 2022

作品说明: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阅读大量的数据化、信息化的资讯,真实的、虚假的、正面的、负面的,都充斥在我们的脑海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资讯慢慢的变得模糊,甚至从我们的记忆里消失,或者被新的资讯所代替,留下的也许就是如此-碎片化。

孟胡蝶 
《痉挛》空心原木、老家具碎片、原木碎片、金属锔钉、金箔、大漆 110cmx80cmx65cm

作品说明:作品凭借古老的锔缮工艺,以老家具碎片在“找碴对缝”中续接了一段“空心原木”的同心环纹,试图在对世界“轮回”之声的传译中,找到空心原木的再生基因。然而,老家具碎片与空心原木的集合逻辑仅仅蜕变为一种痉挛状。

孟庆祝 
《凡心炽热》青铜 55cm×40cm×40cm×3 2021年—2022年

作品说明:该作品内容尽在视觉之中,所以最好看原作,或者,一张作品照片也足以胜过千言万语。

孟祥轲
《犁·生长》废弃农具、树枝 160cm×110cm×80cm 2022

作品说明:犁,翻土的农具,孕育生命的力量,萌生生长的梦想。

苗鹏
《渔工移山》青铜 26cm×11cm×26cm 2022

作品说明:平凡人也伟大。作品以超现实的构图表现了一名渔夫肩背大鱼艰难行进的瞬间,意在呈现平凡人所具有的超人意志。

逄耀坤
《老物件》综合材料 200cm×60cm×40cm 2022

作品说明:工业化的进程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中,许多老物件逐渐消失,许多记忆也慢慢被人们淡忘。

钱云可
《夜》樟木 165cm×45cm×45cm 2022

作品说明:《夜》是《晨昏昼夜》四件作品中的一件,作品选择抗疫护士靠墙休憩的场景,夜深人静,一天的疲惫尽显其中,来不及脱下防护服,来不及摘下口罩,防护眼罩下是一双疲惫的眼睛。

强飞龙
《心学-王阳明》铜40cm×50cm×105cm 2021

作品说明:王阳明在“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光辉成就下,感召了一大批后世文人顶礼膜拜,成为人伦准则的标杆。研读“阳明心学”要义,进而触发了创作灵感,在礼敬的主观感受下,强烈情感所驱动,创作完成一尊心目中的阳明先生。

秦璞
《伴云》玻璃钢喷涂宽 33cm×27cm×120cm 2019

作品说明:以中国传统太湖石造型为意向,结合现代艺术简洁的几何造型元素与现代材料语言,传递中国传统的新空间意向,演绎新时代的人文空间造型的魅力。

邱发文、高松峰
《尘》翡翠原石 尺寸总体100cm、40cm,28cm 2019

作品说明:禁赌,就是赌赢了也最终会归为尘土,但这不是作品的初意,最终意是虽化为了尘埃,但尘又是成为万物生长的根源,滋养万物,不断周而复始,欣欣向荣。

施扬胜
《你当像鸟飞向你的山》木 115cm×95cm×35cm 2022

作品说明:作品以木质材料作为载体,运用木头本身的质朴的材料语言,呈现一个人飞翔的姿态,右手拿着一个口罩,表现了在当今疫情时代的背景下,表达一种对美好和自由的向往。

石富
《愿做一株报春花》铸铜 70cm×60cm×50cm 2021

作品说明:该作品灵感来源于中国最小女最小志愿军战士刘军,在抗美援朝期间,面对战争的严酷,作为文艺女志愿军战士中最小的成员,她无论是在抗美援朝的路上又或是在回国报喜的路上,给人留下的都是阳光的笑容,恰是那一株惹人欢喜、给人希望的报春花!

束毅
《不负韶华争朝夕》樟木 200cm×130cm×70cm 2020

作品说明: 从考学题材作为出发点再现学生早读的奋斗场景。书山苦泛舟,不坠青云志。夸张的动态,杂乱的书籍,人志向上的精神,书海向下的压力。

司建伟
《方尺之间》铜、白沙33cm×33cm×185cm 2019

作品说明:我双脚站地方尺之内,一米八五的身高是我的存在。佛陀说人的生命时光就像那空中闪电,匆匆消逝。人的存在就是在这方尺之间,从小到大,从大到无,世世轮转,无常之常。

苏阿香
《到此一游II》磁,木,玻璃等 60cm×45cm×210cm 2021

作品说明:“到此一游”现象在当代社会很普遍,由此引发的公民道德素质的讨伐也成为焦点问题。

苏小林
《美丽新疆-大巴扎》玻璃钢 120cm×65cm×80cm 2021

作品说明:作品以维吾尔族“赶集”的场景为灵感依托,呈现的是在金秋时节喜悦丰收之际巴扎上的热闹场景,在创作中以现实主义手法来描绘当代维族人民的幸福生活,体现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各族人民生活越来越美好。

谭勋
《彩虹中国艺术计划——景观系列》彩钢板、铆钉 组合尺寸可变单独尺寸

作品说明:艺术家以“写生”的方式客观呈现城市中的彩钢景观,以艺术介入现实的行为方式,对中国“跃迁”式发展的城市进程做出了的积极回应。彩虹系列作品既是中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物证,也会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社会飞速发展的某种时代记忆。

汤杰
《一·丨》铝板烤漆、电子元件 300cm×100cm×100cm 2021

作品说明:《 一 ·丨》源于对生活的思考,“· ”是指原点,“一”与“丨”是指横与纵的两个不同的方向,作品左右同样的体积与形态,换一个视觉却完全不同,基于一个原点向多维发展,带来变幻就这样一次又接一次的翻转下去,它就这样永远的来来去去,如大海的波浪又如人与人之间传播的信息或情感的流动似的,使得观者此时此地享受空间中缓慢的时间的流动带来的自由与灵动。

万莉
《燃烧》线,树脂 50cmx100cm 2019

作品说明:这个世界,哪怕只是躯壳,也呈现出燃烧的生命形式, 不朽而壮烈。

王朝勇
《古镇》木、陶瓷、灯光 200cmx190cmx200cm 2019

作品说明:作品表现的是古镇文化,整体雕塑分为三个区域分别表现原生态古镇、开发的古镇和新古镇,这种变化是中国大的社会经济背景下的古镇发展的缩影。

王登
《轮回的记忆》高温陶瓷+金属铜丝 60cmx65cmx35cm 2021

作品说明:作品继承中国传统造物的系统化与模件化原则,虽采用模具翻模的制作方法,但以当代的组合方式变化出现,是对中国经典美学“精而便、简而裁”的体现。

王广瑞
《一千个易拉罐之月洞》易拉罐,手工切丝 120cmX40cmX60cm

作品说明:作品以日常生活中随意丢弃的易拉罐为材料,采用手工切丝与堆叠的技法,以月洞门为呈现形式。

王海登
《厚土本生》木 200cmx50cmx60cm 2021

作品说明:黄土在岁月的进程中不断积淀,经代代劳作者翻拨培育,黄土成为覆盖在大地上的厚重养料,农民扎根厚土维系着生存并代代相传经脉相连,就像一幅‘本生’故事在轮回交替。

王晶
《高原红》铸铜 200cm 2021

作品说明:项目聚焦藏族儿童的教育为题材,通过小朋友们读书学习的情节、生动而富有情趣的动态组合、朝气勃勃的表情刻画,凸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藏族小学生学习热情的改变这一重大主题。

王敬东
《清华老校长系列》玻璃钢唐国安 像高76cm;周诒春像高82cm;梅贻琦像高73cm;蒋南翔像高101cm

作品说明:以清华大学历史上的四位校长为题材展开创作。运用浮雕与圆雕相结合的手法的使作品简洁概括、主次分明。构成语言上融入了纪念碑的表现形式,烘托人物的崇高感。

王雷
《再见经典》旧报纸、搓线编织 98cm×48cm×38cm×2 2021

作品说明:再见,一是再现,二是再见;报纸,作为大众消费的媒介,是今天文化的一种载体;经典的中式椅子包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礼仪文化”的体现,它传承着岁月的故事。作者以旧报纸为材料,用一针一线的编织精心讲述着古今对话的“再见”。
王力布、于文忠
《一线相遇》树脂 50cm×30cm×100cm 2021

作品说明:在抗疫的医护人员中“并肩作战”的医护工作者尤其让人敬佩,他们可以顾好自己的‘小家’,也可以并肩战斗守护好‘大家’,这件作品表现了在抗疫一线相遇的夫妻相拥的一瞬间,爱不仅仅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爱还包含了夜以继日的坚守和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

王墨石
《阈限人》不锈钢,led 70cm×400cm×18cm 2019

作品说明:浮萍从野生湖泊里被打捞,在这片人为的水域与黑色水体各自分割边界,勾勒出正负轮廓。氤氲睡眠上覆盖着成片镉绿色,隐隐发光,暗潮涌动。介入的每个人共同将这个空间变成了一场不可言说的仪式。而这绿色有机体在白盒子里或沉或浮,或繁殖或腐烂,最终将异化成一个不可预测的自生系统。

王青春
《门神》铁 110cm 2022

作品说明:作品由国粹京戏人物亮相造型与民间门神版画提炼转化而得,运用几何体的造型语言归纳概括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展现中国传统文化。

王同锐
《一次伟大的航行》玻璃钢 280cmx120cmx190cm 2021

作品说明:人生充满着为了生活而背井离乡的颠沛流离,但每一段奔赴到未知的行程,都是一次伟大的航行。

王伟
《母与子》大理石 高约130cm 高约130cm

作品说明:一个怀抱婴儿的母亲

王哲
《丰饶之海》综合材料 60cmx25cmx33cm 2022

作品说明:此作品在制作过程中以更多的精力去思考“人与自然”以及“造型”本身的意义。以极简的形体、构成的方式,表现每一屡“微曲”,每一面“环形”,并且阐述对于“母性与爱“的理解,融合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追寻着东方式的静谧与平衡。

吴春乐
《铁军》木,铁 100cmx90cm 2022

作品说明:采取以前抗战时,红军所穿的衣服,用铁皮的方式去表现出来侧面烘托出我党当时红军的坚韧不拔铁军顽强,为祖国大业奋斗的一个精神。

吴丽云
《巾帼芳华 》木60cmx40cmx85cm;50cmx40cmx70cm;40cmx35cmx110cm;80cmx45cmx65cm 2021

作品说明:作品《巾帼芳华》,展现的是秋瑾、向警予、赵一曼和成本华这四位中国近现代女英雄的形象。作品着力刻画巾帼英雄的飒爽英姿与崇高的精神面貌。发挥木头材料的语言特点以传达革命历史主题的内涵,通过寻找材料与主题的契合点——精神性,相生共融,呈现革命历史题材雕塑的艺术性表达,亦欲在革命历史主题性雕塑创作的表达中探求更多的可能性。

吴庆永
《丝·梦》铝丝高 100cmx60cmx60cm 2021

作品说明:

谁架起一道彩虹,跨越亚非欧的苍穹。

彩虹里舞动着梦想,畅想大地和鸣。

谁用丝织就,谁是丝的化身。

你握着丝的这一端,我握着丝的另一端。

梦想在丝里穿来穿去,流动的风与你为伴,飘落的雨同你为舞。


项金国
《突破》耐候钢板 高120cm 2022

作品说明:雕塑采用立体构成的手法,将耐候钢板按设计的数据进行激光切割、焊接、组装而成。设定的凸起形象一层实、一层虚,在光影的作用下随观者的移动而变化,构成虚幻的形象与实体的板壁强烈对比。雕塑意在表现,越壁而出的“突破”,是壁垒的突破?是书本的突破?是知识的突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项一《塔》
综合材料 600cm×200cm×200cm 2022

作品说明:作品《塔》我尝试在迥异的东西方文化中寻找视觉元素的巧合,并用这些巧合来传达中式营造中塔楼的结构和空间、氛围。

肖敏
《解决方案IV》玻璃钢 120cm×78cm×5cm 2021

作品说明:作品以雕塑的方式塑造了晃动的水面以及被水面折射变形的世界地图,凝固的物质实体和光学现象的结合使得司空见惯的景象因而呈现出一种令人困惑的矛盾感,作品藉此表达了对表像和本质、固有概念和确定边界的质疑。

谢鑫
《面孔系列-回族老人》木 72cmx42cmx43cm 2022

作品说明:《回族老人》是《面孔系列》中的其中一件,《面孔系列》表现社会中形形色色的社会个体,以个体人物映射社会发展、时代精神。《回族老人》则体现出民族的交融与民族的融合。

徐飞
《鏖战冰封--记1969年海油占井平台抢险》

作品说明:作品内容表现的是1969年渤海发生的一次海油平台抢险事件,倾斜的机组和强烈的人物动态,反应了当时的危机状况,三角形的构图,具有纪念碑,对雕塑的材料、空间的围合、以及三角形构图的稳定与不稳定做了一点探讨。

徐源松
《远方的景》香樟木长 130cmx45cmx70cm 2020

作品说明:作品结合民族元素,以简约的塑造语言,去发掘生活中美的形象。描绘出一幅远方的大山、白云、蓝天、人与动物相互依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

许群波
《公元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十一日凌晨三时许·广州起义》铸铁  400cmx50cmx90cm 2021

作品说明:作品再现了1927年12月11日凌晨3时左右,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以“工农红军”旗帜发动广州起义的历史场景。创作以尊重历史真实为前提,以张太雷、叶挺、周文雍、恽代英、杨殷、聂荣臻为主体,工人赤卫队、军官教导团等起义部队冲锋铺开画面为渲染,让人切身感受回到起义前的现场,增强了当下人对广州起义的认知。

杨光
《临风》电子废弃物 120cmX45cmX90cm 2020

作品说明:利用具有见证当下科技文明的电子废弃垃圾为雕塑材料,它始终围绕着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当代生态环境问题而展开,具有非常深刻的含义。它不仅仅只是一个观看的对象,而且是一个思考的对象,观念化的对象。

杨力智
《矩阵》大漆、麻布 18cmx12cmx6.5cm(49个)2021

作品说明:运用脱胎漆器工艺制做“大漆餐盒”,体现的则是一种慢节奏、低效率、高品质的劳作过程。作为个人劳动与机器生产工作的对比,我想通过以上两种完全相悖的工作方式来反映当代文化生活的部分状态,更是对过往人们通过个人劳作达到劳动成果的追忆。

杨洋
《勃勃生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民带来的实惠》玻璃钢 直径46cm高135cm 2021

作品说明:本次创作以1982年10月8号湖北日报为依据,内容为我省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得到了实惠,生活勃勃生机。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迅猛,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添注了新的活力,更是党史中重要的事件。

易超
《确定的身体》不锈钢 高200cm 2019

作品说明:作品中,我使用了人的剪影形。运用这样的形去塑造了我对于人、自然、宇宙或者时间的理解。

身体的模糊感让我想要去确定和纠正它。身体被尺子限制,同时也是一种解放。


尹智欣
《云之攀》不锈钢镜面抛光及烤漆 200cmx80cmx50cm 2021

作品说明:用椅子堆叠出的造型,穿过云端,直通天际,象征着攀登与奋进,形象中又不失去娱乐与趣味。

余景学
《逝去的青绿》200cmX50cmX30cm 2020

作品说明:作品借鉴中国传统青绿山水的色彩元素,抽空作品中的观念和哲思,在自然与似像非像的形象之中,将其想象为是山本身穿越千万年的时空流转,而形成的一种蛰伏的势,具有一种隐隐的萌动感。

余康
《蠕行》综合材料 160cmX160cmX18cm 2020

作品说明:作品由一个黑色方块和一个黑色小圆球组成,黑色方块下放置了一个活动装置,使小球在平面上漫无目的地以龟速滚动。作品意在消除任何可辨识的形象、任何可能存在的产生隐喻和暗示的因素,在这其中我加入了几乎不可被瞬间感知到的运动因素,试图将观众对作品的感知和体验带入到缓慢而渐进时间过程中来。

余文龙
《仅存记忆的水街》光敏树脂,综合材料 100cmx40cmx30cm 2020

作品说明:作品取材于江南地区风土人情生活,运用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借鉴中国传统民间剪纸的表现手法,体现出江南水乡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现代材料的语言来诠释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意涵。

岳艳娜
《时间系列作品之西西弗斯》动态雕塑装置、综合材料 58cmx38cmx40cm 2022

作品说明:《时间系列作品之西西弗斯》是一组有关人与时间的系列作品之一,表现的是被困在时间里的人。西西弗斯将巨大的钟表推向山顶,又滚落下来,然后他将永无止境、不断地重复做这一件事。

张斌
《见山》樟木 60cm×120cm×130cm 2022

作品说明:以木写山,呈现出既具东方古代韵味,又符合西方现代美学的现代雕塑作品,力图以书法式的雕塑形态,借以沟通现代艺术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努力寻求具有现代意味和传统精神内涵的雕塑语言。同时借助大火熏烧所形成的效果和木质材料本身颜色的对比,引发人们对生态环境、对人类、对生命的思考。

张超
《中立的物体》不锈钢、耐候钢 高310cm 2020

作品说明:虚空中的形构成被使用或被传达的物,形的架构与放置形成某种印象与结构关系。一些无太多个性的形状通过组合形成某种意味,它是中立的物体,没有过多传达的物件,无对错,无是非。

张国召 
《脊梁·系列》木,铁,工业零件 200cmx189cmx20cm(可变)2022

作品说明:在做的过程中保留了木块拼接时的洞孔印记,并将钢筋铁骨和工业零件融入画面,使他们相互的交织与镶嵌,整体上力图呈现一种人物和工业符号相互交融与碰撞的视觉印象,体现一种无序中的有序和沉思记忆感。

张瀚文
《无用之用》树脂 100cmx45cmx60cm  2021

作品说明:作品尝试去摆脱物的实用价值,以无用为大用,也试图去探索抽象内核的雕塑对道法自然的解释,以事物的自身属性来表现事物的规律,以形而下来表现形而上。

张瑞笙
《凝固的大歌》汉白玉、耐候钢 尺寸可变 2021

作品说明:这组作品主要以汉白玉和铁为材料载体以解构重组的雕塑手法结合侗族器物的造型、工艺、肌理进行创作。

张升化
《夏芒》尼龙 高50cm 2022

作品说明:薄云夏暑,细雨微岚,几叶尖芒舞。作品由流水驱动,似清凉夏雨中时而下垂、时而仰起的竹尖麦芒。

张弦
《同一条河之一》火山岩 25cm×20cm×20cmX2 2021

张弦 
《同一条河之二》汉白玉 28cm×21cm×15cmX2 2021

张弦 
《同一条河之三》黄蜡石 34cm×21cm×11cm×2 2021

作品说明:人不能两场踏入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我捡拾两块顽石,用一块镌刻另一块的模样。这虔诚而顽固的诡辩,只为证明千里之外存在另一条同样的河。



张振
《现象级:跨未来遗迹叙事的异质剧场》多种特定材料多种尺寸(均200cm内)2020

作品说明:“未来生态场系“是个人从2020年提出并持续创作的关于深入探讨未来话题与科技艺术共生的研究方向。作为对于未来思辨中人类与待测性未来语境中后自然/后科技/后社会等多种交叉生态关系下场域与系统的虚拟建设,拟构对未来世界多层级生态的寓言式探讨和拟生式生成未来多种特定混合试验状态。

赵凡
《余生》松木 65cm×40cm ×67cm 2022

作品说明:人与人相爱,从素昧平生到两情相悦,总有一刻来的突然;一次对视,一次相依,怦然间,之后的人生再不能失了彼此,“余生”,是从此时此刻,无数变数中有了一个恒定的前提,一刹那的认定便是相伴终生的开始。《余生》是作者雕塑语言抒情的一次尝试,从工具、刻痕、色彩、造型、媒介维度探索雕塑对主观情感世界的照映。

赵强
《4500米的微笑》玻璃钢着色 45cm×20cm×70cm 2021

作品说明:作品塑造的是西藏阿里地区的两个孩子,他们脸上纯净的微笑就像雪域高原的阳光和空气一样。

赵展
《壳》铅板、树脂 90cm×95cm×180cm 2020

作品说明:衣物在日常的生活里再普通不过,是包裹身体给人以温暖和安全感的物。再之,作为“物”本身也揭示了某种有关身体、生命、精神性的存在与消失的迹象。之所以称其为壳,在我看来衣物真的像是身体或者精神的容器。包裹的不仅仅只是人的肉体本身,更多是灵魂的寄托与人文内核。

郑天则
《囿型7号》木200 cm×10cm×29.5cm 2022

郑天则
《囿型8号》木123cm×11cm×33cm 2022

作品说明:以建立物与物的关系为观念看待雕塑,完成材料造型以呈现观念的传达。新造型与原材料的体积限制形成具体的关系,把局限作为构成关系的已知点,寻找局限下的新造型。局限有时是障碍,有时又是界标。是造型生长的动力来源。

周俊
《城堡》200cm×180cm×180cm 2022

作品说明:建立起一堵堵围墙,成为一座似乎坚不可摧的城堡。

周瑞
《记忆公证》旧衣、印泥、蜡 90cm×60cm×210cm 2022

作品说明:《记忆公证》使用的材料是我婴儿时期穿的包被和幼儿时期穿的T恤,通过我的手沾上能固定指纹的蜡固定到布料上,使其产生一定形态的造型,而后再次用沾有印泥的手指在布料上印章。记忆是模糊的,是不断被遗忘的,尝试通过这样的行为去抓住记忆,确认它曾经是属于我的记忆。

朱尚熹
《人工智能岛》不锈钢 133cm×128cm×150cm 2022

作品说明:本创作以“矩阵式二维码”为基本的创作要素,并将其三维立体化,用以象征数字智能社会的普遍现实。作品以镜像的关系将上部像素方体的“实”与下部表现水下倒影的“虚”有机地组合一体,呈现出了关于“岛”的视觉印象。其造型,其材质综合地突出了一种数字科技与新时代的主题理念。





展览海报





中国姿态·第六届中国雕塑展

展览时间:2022年12月31日-2023年3月5日

展览地点:湖北美术馆一、二层展厅

主办单位:中国雕塑学会、湖北美术馆

学术委员会:

主   任:曾成钢

副主任:孙振华、冀少峰

委   员:黎明、杨剑平、隋建国、陈云岗、殷双喜、傅中望、霍波洋、龙翔、吕品昌、焦兴涛、殷小烽、吴洪亮、唐尧

总策展人:孙振华 冀少峰 

执行策展人:闫坤、夏梓、邵玥姣、郅敏、程然

展览统筹:花春江、刘梅霞、刘力英、胡莺

展览设计:乔杰、汪鋆、田野

展览展务:何淑君、简杰

公共教育:雷雅婷、刘梦盈

媒体宣传:夏梓、符坚、曾静、王晶

展览会务:黄利、李煜婷、王佳雯 

作品收藏:马文婷、张丽

学术支持单位: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上海美术学院雕塑系、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





 雕 塑 名 企 







了解更多雕塑学术、展讯、相关雕塑行业资讯请关注雕塑头条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