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人才和城市竞争力关系的四个维度
内容导读:7月2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与金融科技50人论坛(CFT50)联合主办,中国银行业协会信息科技专委会和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协办的“2021国际货币论坛金融科技分论坛:数字金融人才培养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暨《中国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与发展研究报告》开题”在北京成功举办。腾讯金融研究院秘书长、CFT50青年论坛首席召集人杜晓宇出席会议并参加了圆桌论坛“金融科技人才和城市竞争力”的研讨。
杜晓宇提出金融科技人才和城市竞争力关系的四个维度:一是整个金融科技的发展水平,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很好的正向促进作用;二是从结果导向来看,一个城市的金融科技人才水平,直接决定了这个城市的金融科技发展水平;三是现在金融业务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重要支撑作用;四是北京金融科技人才体系较好,但整个金融科技人才还有非常巨大的缺口,未来这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对金融科技人才指标体系的补充
一般来说,在对人才指标体系或者是金融科技人才体系进行评估时,采用金融科技人员的具体数量比当地金融科技企业的数量更为直接。金融科技人才的数量,可能包括企业金融科技从业人员的数量,也包括高校相关的金融专业,还有金融科技专业人才培养的数量,即从业人员、金融专业学生和毕业生,这是数量上的维度。
此外,还有质量的维度。博士、博士后、海外引进高端人才、高级专家、创业创新领军型人才等的数量都属于金融科技人才质量维度的体现。
金融科技人才投入方面,包括了基础的投入,比如对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政策支持、院校学科建设的支持、科研方面的投入,以及对金融科技企业的投入。金融科技人才的产出也体现了金融科技人才是否真正符合人才标准,比如说金融科技人才带来的专利的数量、创新的数量、创投企业的数量,这些都可作为衡量金融科技人才产出的指标。最后,还有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环境的指标,例如,对金融科技人才是否有各类的优化和福利政策,让金融科技人才安心在当地发展。我认为指标权重中最重要的应该是环境指标,即当地对金融科技人才的投入。这将是衡量城市金融科技人才培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向。另外,对基础学科的投入,对企业培训的投入,对人才后续建设的投入,包括设立博士后的工作站、加强产学研培训的投入,这些都是金融科技人才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地发展非常重要的指标。当然,一些经济上的奖励政策也可发挥积极作用。
对地方金融科技人才发展的建议
第一,对于金融科技产业的支持政策非常重要。比如,成都有金融科技行业发展规划,深圳也一直在推出这方面的金融科技产业扶持计划,以及对整个科技创新的帮助,其中包括对企业、对企业高管和从业人员的帮助和扶持。腾讯金融研究院做过一个统计分析,以大数据行业为例,比较了全国及各地政府部门关于大数据的文件和出现大数据支持政策的频次。结果发现,支持政策越多的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水平越高,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正相关。对于北京来讲,对金融科技产业的支持政策应当进一步出台和落地,这是我想讲的个人想法。
第二,应该加强对人才在教育和培训方面的投入。这种投入不一定完全由政府出资,可以调度行业和产学研各方面的积极性。比如说企业和政府部门一块设立金融科技的研究基地,企业和政府部门还有高校一起设立博士后工作站。更多地鼓励产学研结合到一起,用创新的方式加强投入,让人才觉得留在北京有更好的培养空间。
第三,在环境建设上,增加对金融科技人才各方面的保障,包括住房、交通工具、税收优惠政策等。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