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影视投资诈骗”手法中,那些纸质合同和对公账户

花开洛阳 花开时空
2024-08-23

在本号文章《“影视投资诈骗”手法中,那些明星名人的小视频》中借一位读者发的留言,讲了下骗子们发的证明所谓关系后台实力的小视频,是多么的不足为凭。


效果如何,也不难猜想,对方取关了。


这让我欣慰和平静,欣慰的是,对方应该看到了,否则不会怒而取关。平静意思是,在我理解范围之内,猜测得到了验证。


对方大概率还是固执了,但未必一定是听不进去。毕竟没人会拿20万打赏给我,哪怕我明确说了会拿出来12万买成黄金送还给对方。其实把骗局剥开了,事情就这么简单,只要这事没人做,说明大家都不傻。


那被骗而又沉迷不醒的原因是什么,还是没有真正识破骗子伎俩。我之所以“老家伙”来说,也是为了刺激对方能多琢磨,这样有可能早琢磨明白。


其实被骗未必是坏事,越固执最后知道真相时候,改变也越大。但终究还是不能便宜了骗子,能补救还是要及时挽回,做到低损失买教训。


1



(还不晓得“合同”有什么奇妙用处吧)


相信其所说的“做事自有把握”,也就是指这个合同。结合上面语境,“自己跟所谓出品方签的合同”,之所以“一下子说不服”,其实是觉得胸有成竹、故意懒得跟你解释,你只管等日后打脸就是。


看的出,老爷子是不服儿子的。而儿子也不是骗局当事者,也没法说服老爷子,两人彼此对对方都没有影响力。


如果换个人,比如到派出所当着警察,肯定会把理由详细说清楚,“同志,您看我可是跟主出品方签的,不是跟联合出品方签的,这还能有假?”


都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其实是不见得的,要看这个旁观者是否经历过,派出所警察也未必能打消一些人的固执。


但警方天天跟这种事打交道,不仅了解骗子花样,也知道怎么劝受害者清醒,所以肯定是比普通人要强的,比如我。


如果在上一篇里面说的是“代入”的问题,我们都知道骗子有很多项目的,为什么老人偏偏投了这个《三个老家伙》,而不是《平原上的夏洛克》。


那这一篇里面要说的是“影响力”的问题。相关部分删了,以后可能单独说。



2


说实在的,随着社会快速发展,普通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太难了。包括我们在内的大多数人都是如此,只不过老人更难,社会最新知识在老人整个认知体系中占比最低。


学习力、思维能力、人性等终究都反映在这个比例中,其他人也一样,跟各自年龄、学习和经历有关。


就说这个破J8玩意的“合同”,所有受害者都天真的认为合同是保护自己的,在纸质合同面前放下了戒心,想着有公司公章和对公账户,跑了业务员跑不了公司。


只是,这里骗子又成功的利用了大众的误解,殊不知“合同”根本就是保护骗子的



(有了合同,就好办了)


(老江湖一听说要签合同,身体是抗拒的。)


这里就不具体解释合同是怎么怎么骗的,太无聊了。


还是回到我之前文章讲过的问题,你的判断依据都是来自骗子告诉你的信息,能得出正确决策才怪。



你觉得自己是跟主出品方签的合同,不是跟联合出品方签的,跟网上报道那些不一样,所以肯定没问题。


你就告诉我,这是不是你的判断依据?这信息是不是从骗子哪里了解到的?


那骗子告诉你的信息,能信吗?


3


所有的“影视投资”都是诈骗!


所有的意思,就是包括所谓的主出品方,所谓的纸质合同,所谓的对公账号。


联合出品方是手套,主出品方又怎么样?新成立的、没有名气的公司难道就不是手套?


网上电子合同不靠谱,网站说关就关了。现实中有纸质合同又怎样,骗子们照样事后找不到人,死活躲着,坚决不肯告知真实办公地址,就是不露面。有了这“合同”道具,警方反而还不受理呢。


对公账户又如何,进去的钱都被骗子们瓜分了,早就及时转移了,哪个骗子会傻傻的留在公司账上。没有刑事立案,指望民事起诉拿回钱,即便官司打赢执行也是个问题。


见过主出品方给受害者退款用现金的吗?见过主出品方给受害者退款用个人账户的吗?你当初打的是对公账户,为什么不从对公给你退回来呢?


即便对公账户给受害者退了,那就不是诈骗了吗?主出品签约、所谓几千万的低成本又如何,少了中间环节,照样是通过极高比例提成由各方瓜分掉了。《提成高达60-70%以上,这到底是什么好生意?


既然钱是被这么瓜分了,那到底花了多少在拍电影上面,还不是制作一个烂片应付了事?既然注定要骗钱,当然是越多越好啊,一个所谓低成本的电影到底圈了多少钱你知道吗?不名义上血亏,难道还真打算吐回去么?


以上这些,被骗者想过没有,还要投,还指望上映赚钱,等真上映了就更难要回钱了。


有人说,可以等对方违约,上映不了,就该按合同退钱了,还有利息可拿。且不说资金有使用成本,很多人还是被骗子忽悠借的。


重要的是手套,干这个的没有点关系,你去拍一个骗骗试试,看能及时拿到许可证不。真上不了也没关系,只要不刑事追究,反正钱早洗完了,爱咋滴咋滴。


4


有人不服,说这是有罪推定,就不信天下没有一家不骗人的公司。被骗的都是傻,自己投的肯定不会骗。


很遗憾,那些拉你投资的还真都是骗子,你自己投的也不例外。


这里就说最近上映的《平原上的夏洛克》,因为在广电局传达室遇上来办这个电影的手续的人,旁边有人说这个电影也是骗子卖版权的,所以留意了下。不出意料,很是惊喜。


很多人自以为的聪明,其实只是一种正确,事先知道答案了而已。话都说到这里了,再来看下面这些网上截图,就问你心不心动?


(北京文化、《流浪地球》的郭帆)


(每个词语都“浆爆”着诱惑)


(搜到的什么玩意啊,8亿票房?)


(截止发文,才835万,连宣发费都不够啊)


(真实成本才几十万)


对于位给我留言的读者,这部《平原上的夏洛克》完全可以满足老爷子想要的知名公司、知名导演等各种想象,绝对不会比他投资的“老家伙”差吧,真相就是如此。


号称大众福利的,三四千万的低成本电影,原来真实成本才几十万。


5


其实根本不需要那么复杂的分析,只要电影存在有人在向公众诈骗现象,无论宣传的多么夸张绚丽,结局都是烂片,根本不管主出品方是否承认参与或知情。


哪怕是《攀登者》也不例外,影片质量和票房都同样让公众大失所望,远不及预期,被骗投资的大众照样避免不了血亏。


非要解释这一奇怪现象,如果不是“事在人为”的话,也许只能是“人在做,天在看”了。


我觉得,观众去看这些伴随诈骗而生的电影,同样也是诈骗受害者。在此建议影迷们在观看国产电影前,先百度一下,如果有向大众兜售所谓版权的信息,还是别傻乎乎的去支持了



最后,还要提醒一点,合同签订容易,后续维权可是很难的。要花钱买刺激的话,可以想好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花开时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