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克强在北大:是金子,走到哪都发光

2017-11-06 一塔湖图的燕园


挖掘学霸故事

光环之外,他们的坚持努力钻研往往被人忽视


“高考改变命运”

1977年8月,邓小平拍板决定恢复高考。这年12月举行的考试,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转折点。


▌第二志愿才是北大

凤阳县大庙公社东陵大队的插队知青李克强,也是570万人中的一员,走进改变了一代人命运的考场。

在填报志愿时,他的第一志愿是安徽师范学院,第二志愿才是北京大学。他担心北大录取分数线太高。

最终,他以安徽滁州地区第二名的成绩被梦寐以求的北京大学录取,这在凤阳轰动一时。

后来,李克强回忆:“……大概是因为北大有优先权,她没有计较我这几乎不敬的做法,居然录取了我。”

▌读书时求知若渴

“文革”后第一批大学生虽然是1978年初入学,但他们仍被称为“七七级”大学生。

当时,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批重返校园的学子,在极度渴求知识的同时,更自觉地肩负起影响国家、民族命运的重大责任。

作为时代的佼佼者,李克强在思考:如何才能先人一步?杨敦先教授就曾表示,李克强经常思考立法和国家政制的互动,给他留下的印象最深。

▌意气风发的“黄埔一期”

当时的李克强清瘦、冷静,显示出同龄人少见的成熟。

他就读的是北大法律系,那时候的法律还属于绝密专业,对学生的选拔标准很高。因为是党员,且分高学优,李克强才被“调剂”到这里。

优中选优使得“七七级”法律系成为法学院教授杨敦先口中的“黄埔一期”,他们意气风发、挥斥方遒。

时间都用于读书

浓眉大眼的李克强说话不多,长期的农村生活让他格外自律,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读书上。没课时,他大清早就背着个黄色军用挎包去图书馆,除了午饭和晚饭,一直要待到闭馆才离开。

经历过“文革”的那一代,小学中学基本都“赋闲”在家,英语基础几乎为零。

李克强自己做了一个小本子,正面英语单词,反面中文解释。每天无论是去食堂吃饭,还是外出坐公交,他随时随地都拿着小本子苦记硬背。在点滴的积累中,李克强的英语水平突飞猛进,很快成了班里的佼佼者。

英语水平出色

凭借出色的英语水平,李克强翻译了1万多字的《英国宪法资料》。这本书后来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采用。

他翻译的《英国宪法史纲》,也由北大法律系打印,作为教学参考资料。

钻研法律

为了学好国际商法这门课,他和几个同学到荣毅仁创办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实习。

学习海商法时,他又和同学跑去天津新港实地考察。

那时,许多同学甚至不知国际商法和海商法为何物,而李克强已经在图书馆借经济法等方面的英文原著来阅读。之后许多年,他一直保持着读英语原著的习惯。

▌低调才子

在北大,李克强给同学的印象是行事低调,冷静温和。

拍集体照的时候,他总是站在后面,或者最边上;饭桌上,他不制造话题而宁愿跟随话题;他穿着朴素,大学4年几乎只有两件外套、两条裤子轮换着穿;对于吃,他更不讲究,总是随便吃点东西,喝几口冷水。

然而,李克强依然是同学关注的焦点。课间休息时,他总是会被前来请教英语和专业问题的同学团团围住,每次都有问必答,而且“很有分析力,非常精辟”。课堂讨论时,他又展现出深刻、言辞犀利的一面。

论文优秀

大三时,才华横溢的李克强提交了论文《法治机器与社会的系统、信息及控制》,该文不仅被评为优秀论文,还得到了龚祥瑞教授的赞赏。

龚祥瑞是知名的宪法行政法学家,不仅学识渊博,对学生更是毫无保留,李克强多次表达对他的崇敬之情。

热心学生运动

李克强还热心于学生活动,很快被选为北京大学法律系团支部书记、党支部委员。

他曾撰写文章投诸报刊,批评北大教风虚浮,要求改革教学课程,让同学们叹服。

评选学生会主席时,大家一致想到了“最成熟”的李克强,认为他无论办事能力、老练程度还是在同学间的威信,都数一数二,当时就有同学称他极有可能在仕途上获得不凡成就。

▌成绩优秀

书卷气重、外语优秀、涉猎广泛,如果不是因为命运这个推手,也许今天的李克强会是一位优秀的学者或律师。

1982年1月,李克强带着全优生的荣誉毕业,是全校27位优秀毕业生之一。

毕业前夕,许多同学都准备赴欧美留学,李克强也有此意,他用两个月的时间复习出国预备研究生考试的相关课程。

以他的成绩,留学名额十拿九稳。

放弃留学

然而,命运将他推往了另外一条路。

当时北大党委副书记马石江看中了李克强的领导才能及沉稳性格,先后10多次找他谈话,要求他留校任团委书记。

最终,李克强放弃了留学,选择留校。

这一消息震动北大校园,议论四起,不少人觉得李克强亏了。有的说:“克强,你可亏了,留学变留校,当个团干部。”“做那工作,把块材料给可惜了。”

金子在哪都发光

事实证明,是金子,在哪都能发光。

留校后,李克强独具匠心地组织了北大第一届文艺周,9天演出了100多个文艺节目。一时间,北大共青团摆脱刻板,变得有活力,深得学生喜爱。

当时,李克强还做了另一件大事——创立北大团校。很快,北大团校便成为学生心目中有分量的“政治代表队”。

学者李克强

工作之余,李克强还见缝插针地抓紧一切时间学习

他作为第一译者,和杨百揆、刘庸安一起翻译了英国著名法官丹宁勋爵的名著《法律的正当程序》。

一次,李克强参加校外会议,与国学大师季羡林同住在西苑饭店,他向季先生请教一个翻译难题。事隔多年,李克强在文章《师风散记》里忆起此事,仍感慨不已。季羡林严谨治学的态度,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影响了李克强,更启发了他日后的工作、处世之道。

步入政坛

1982年12月31日,在共青团十一届一中全会上,李克强被选为团中央常委。

不久,他告别了留下自己青春脚印的燕园,从此步入政坛……

5年间,他在北大不仅收获了知识,更修养了求真的学风,陶冶了务实的性情。

——本文转自people.com.cn人民网




▲2016年04月16日李总理考察北京大学

▼李克强在农园食堂与学生一起就餐

从食堂菜价贵不贵到国家助学金够不够用,从宿舍住宿条件到同学们的论文选题,总理兴致勃勃与大家边吃边聊了半个多小时。



数 据 库

👉大学:清华 人大 复旦 交大 浙大 中科大 南大 南开 北航 武大 东大 华科 上财 贸大 中大 山大 重大 矿大 哈工 苏大 青大 南信 北大 北大数学 北大物理 北大化学 北大国关 上大 北工商 南审 金科 江理 郑轻 最美大学 醉美燕园 60美校

👉励志:北大女神top10 学霸情侣 β静海 双胞胎 张一甲 吴呈杰 北大卖猪肉  李亮亮 复旦天才王沪宁 坚持理想胡春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