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学姐@芈十四:读大学如何选城市、学校和专业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芈十四 Author 芈十四
44
2018/6/27 北京,多云 心情平稳
知乎女神、《一站到底》红人,是芈十四身上的两个标签。
芈十四2016年保研北京大学哲学系,但她自己却又过五关斩六将地考取了法律硕士。
芈十四是一位每年三十万字的业余撰稿人,曾参与《唐人街探案2》的编剧工作,在知乎上开专栏,解答哲学疑问,分析“90后”困扰。
芈十四没有芈月那样牛逼的靠山,然而她却从浙江的三线城市来到北京,靠着自身掌握的知识和想法熠熠生辉。
她是大V里面最会打篮球的,打篮球的里面最会写故事的,写故事里面最懂法律的……
以下为正文
◇关于填志愿的一些小看法
各省高考逐渐出分后,我微博收到了好多私信,都在问志愿方面的困惑。
我完全能感同身受这种焦虑。我是2012届浙江文科考生,分数大概超了一本线45分,一个特别尴尬的分数,与第一梯队学校彻底绝缘。划掉确定报不了的学校后,我就开始纠结到底是去西南、东北地区的好学校好专业(比如吉大、西南政法等我都可以去不错的专业),还是去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但相对而言或许学校排名没前者高……
我现在还记得这种纠结。我当时准备了一本笔记本,把所有我分数范围内的学校都圈出来,做利弊分析,在网上找填报攻略,自己上学校官网搜专业的博士点,甚至还跟QQ上认识的北京网友打听过消息(哈哈哈,这个超级好笑了,后面详细讲)……用尽了18岁的我能想到的一切办法。
最后我填了中央民族大学的宗教学,被顺利录取;4年后,以学院第三拿到保研资格,现在在北京大学读法律硕士,还误打误撞成了网红(这个点和志愿也有关系,后面详细讲)。。。
而我之所以说我懂得你们的焦虑,一是因为我的分数和很多人一样非常尴尬,二是因为我家里人没有办法帮我做任何决定。
我爸妈高中毕业就当兵的当兵、工作的工作了,堂表哥姐全上的大专,而我高中老师大部分毕业于师范类院校,又因为隔了十几年,并不了解现在的政策……作为一个三四线城市的高中毕业生,我没有办法向任何长辈求助。
在那年夏天,我忍不住想过,如果能有个人帮我出出主意就好了。
这也是我一定要写这篇推送的原因,它是为了你们写的:
1.家中长辈因为年代、地域的局限,没办法给你提供精准的建议,比如如果你父母就是教授啥的的当然就没必要来听旁人的意见啦;
2.高考分数高不成,低又不愿意就,觉得自己考砸了的,比如如果你分数能上清北人复交浙,你就闭着眼睛瞎选,或者等招办老师的电话哈哈;
3.我的意见更适合文科生(对应的就是文史哲、新闻、经管、外语、法学等专业),这个主要是我个人的背景所限,理工科的同学可以参考,但还是要根据具体专业来看,比如中科大虽然在安徽这种比较偏远的地方,但真的是理工科研胜地啊;
4.没有确立自己的专业方向和职业方向的同学,对未来比较迷茫,比如如果你打定主意要考家乡的公务员啥的可能选择本省的大学更好。
一个不负责任的提醒:这篇文章,可能非常武断,非常片面,但正是因为它不求全面,不煲鸡汤,不说漂亮话,所以它可能会给你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 如何选城市?
请大胆地pick北京、上海!
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按照普通人的人生轨迹,站在五十年后来看今天,会发现改变你人生命运的一定有以下三个选择:大学去哪读了?工作定在哪了?对象找了谁了?(当然可能中间还夹杂着2013年买了腾讯股票、2016年买了比特币等等:P
而第一个选择,直接影响到第二个与第三个的结果。
大学影响你的,是个人的努力;城市影响你的,是历史的进程。
说简单一点,就算进了一个普通的大学,你可以独善其身好好学习,学校图书馆再小也坐得下想看书的人;但如果去了一个普通的城市,你就算再刻苦再勤奋,也不得不受制于有限的信息获取途径,很难跳出城市差距带来的鸿沟。
说得再简单一点,同样的努力,在不同的城市里,付出与收获的函数系数是不一样。举一个特别容易理解的例子,你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同学,你喜欢听讲座,如果你在吉林大学(举这个例子是我当年纠结过吉大的哲学系,它的哲学系特别强,我很尊敬吉大这所老牌强校,唉,现在的杠精可真烦> <),我就只能听吉林内部的讲座,但如果我在民大,那我就可以坐半小时公交范围去人大、去北大听讲座。
再举一个特别实际的例子,这里有读研究生打算的同学快看过来,如果你本科四年没读够还想刷刷学历,定个高目标,比如说清华的研究生,如果你在吉大,就得租房子打听消息异地备考,但如果你在北理工,你就可以坐地铁每周去听自己想考方向的老师给清华本科生开的课,考试的时候不需要劳累奔波,省钱省时间,以逸待劳,你说哪个更容易考上?……实习同理,北京的国家部委集中度,上海的金融机构集中度,加上四大啊大律所啊投资机构啊基本都在北京上海同时设立规模比较大的办公地,对于需要刷简历找工作的同学(商科和法学之类)来说说遍地是金子一点都不夸张……
而至于我为什么不把广州和深圳放在和北京、上海同一个推荐力度里,一是因为广深的高校集中度远远不如北上,毕竟北京光一个海淀就有十几所211、985;二是香港地位的衰落,使得珠三角城市圈的国际地位下降得比较明显,这两者一叠加,使得广深的教育资源和工作资源在宏观上都比不过北上了。
就像我在微博说过的那样,北京房价是高,但你上大学可以住一年1000块的学生宿舍;北京消费是贵,但你在学校食堂三菜一汤也就15块钱;北京交通是堵,但学生又不用赶早晚高峰,错峰出行爽歪歪好嘛;北京的压力你通通不用承受,北京的好处你全部都能享受,我的天,这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好的选择!
◇ 如何选学校、专业?
先说学校。
学校主要是考虑两点,一是综合性大学还是专业性大学,综合性大学大家都懂,专业性大学相对大家了解得少一点,比如北京的“外交学院”就是很棒的专业性大学,很多是走的提前批,可以去了解一下,但我个人比较喜欢综合性大学,校园比较宽敞,氛围比较热闹,院系设置丰富,交交朋友蹭蹭课都方便;二是男女比例,这个就涉及到一些隐性条件,倒不是说性别福利,而是生活和学习氛围确实是会受到性别影响的,但我是反其道而行之,我当时喜欢民大的一大原因是美女很多,感觉会很养眼!
我个人没有名校情节,如果你有名校情节的话可以考虑世界排名,但我真心觉得,在同分数段内那个排名基本没啥用。就算将来你要申请海外高校硕博,主要看的是导师和个人简历。
我最看重的是学校的地理位置。这里就要说到前面讲到的QQ网友,我中学的时候有个经常聊天的北京网友,忘了怎么认识的,反正经常聊文学啥的,后来我报志愿的时候就问他,中国传媒、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选哪个呢……结果他一点都没犹豫,说“选民大啊”。我说为啥啊。他说传媒在北京东南端远离孤零零地远离各大高校,农大在五环外有点荒凉,民大可是在三环边上啊,去哪都方便。
后来我上网一搜,发现果然如此,离国家图书馆非常近,边上又有海淀美食灵魂民族风情一条街(我毕业那年整顿市容被拆了,太可惜了),边上全是学校,去哪蹭课都方便。再加上我喜欢新鲜,从小到大没接触过少数民族,一想到可以认识55个民族的同学,就很兴奋。后来民大满足了我全部的幻想,还给了我意外之喜,这都是后话了。
至于专业,其实我没有很多话要讲。
就算要讲,感觉有一丢丢违心,因为我个人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情怀党,我当时选专业的时候,完全没考虑过未来就业怎么办,只是因为自己高中时就喜欢哲学宗教,就选了民大的宗教学。
不过我也有个小聪明。当年我在民大官网上查过民大的博士点,发现宗教学就有博士点。博士点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一个学校的某个专业是否能评到博士点,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这个专业是否有名师,是否有比较全面的课程设置,是否在学术范围内有一定的学脉。
按照我的本心,我觉得大学是最适合闭门读书的。哲学系是我最热爱的专业,哲学是一个需要学院派科班训练的专业(大众对哲学误解太多了,最严重的一条就是觉得哲学没有门槛呵呵),你自己瞎读容易走火入魔。大学应该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人格的象牙塔,而哲学系给了我最好的环境。
但实话实话,哲学系确实不好找工作,我也知道,我的态度不适合大部分人,所以还是昧着良心跟大家推荐一些比较好的专业。
我一直无脑推荐CS,这一点我的老粉都是知道的。世界的未来在哪里,你就去哪里,肯定错不了。而且CS是一个不看贵贱的专业,只要你个人技术强,甚至可以cover掉学校的劣势。
CS、人工智能等都是新兴强势行业,商科、法律是老牌强势行业,外语是硬技能也不错,其他就看个人兴趣、家庭人脉积累了,唉,说这些真的挺没劲的,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些专业确实都更利于职业发展。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或者你不在乎以后有没有钱,请一定要坚持选择心中所爱。
◇
我今晚能想到的内容,基本都写在上面了。
唯一要补充的一点,就是几乎所有的好大学都会在你进入大学后,给你提供转专业的机会,哼,不提供这个路径的都不是好大学。转专业一般都会设置一个转专业考试,如果你保持着高中的学习状态,想转到哪个专业应该都问题不大。
可能还会有很多人看完上面之后,依然觉得特别迷茫。
没关系,虽然高考很重要,填志愿很重要,但人生毕竟是一个长跑,你还可以专升本,你还可以转专业,你还可以保研、考研、出国,如果你觉得高考考得不理想,那就大学多努力咯~
你们才18岁,有充沛的时间去犯错、去试错、去纠正错误,去了解自己、了解他者、了解这个社会,不用等十年,可能用不了四年,你们就会发现,决定这五年的,不是你的高考分数,而是你入学之后的心态、你看了多少书、你谈了几场恋爱、交了几个朋友,未来的世界何其广阔,不要纠结在几十分里。
不要担心自己的选择可能会错,不会的,每一个选择都是你欲望导向的最终反映。你被什么选择,什么就是你的命。
你灵魂的欲望是你命运的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