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保研不走弯路:保研术语、常识、6种途径

导读

在保研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保研专有名词,这些名词往往涉及保研的途径、分类、方式以及需要提交或领取的材料等。只有预先充分理解了这些名词的正确含义,才能保证在保研过程中少走弯路,一战而胜。


保研常识:名词解释

1. 学术型研究生

学术型研究生教育是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侧重于理论教育,以大学教师,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为主要目标。学术型研究生毕业均拥有学历、学位双证。按招生学科门类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军事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3大类。目前,除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外,其它学术型专业和各专业学位均可接收推免生。

2. 专业型研究生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定位,专业学位为具有职业背景的学位,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的专门人才。专业硕士教育的学习方式比较灵活,大致可分为在职攻读和全日制学习两类。专业硕士学位主要包括: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BA)、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工程硕士(ME)、法律硕士(J.M)、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MPH)、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兽医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艺术硕士、体育硕士、风景园林硕士等。

3. 推荐免试研究生

推荐免试研究生,简称“推免”或“推研”,俗称“保研”,是指被保送者不经过研究生统一考试等程序,通过一个考评形式鉴定学习成绩、综合素质等,在教育部允许的名额范围内,直接由学校保送至本校或其他招生单位攻读研究生,全称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也可以指通过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的学生。

4. 直博和硕博连读

直博即本科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从校内外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中选拔,招生专业一般应为国家重点学科。在推免保研过程中,部分专业的推免生可以选择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直博一般需要5—6年,如果学生中途放弃学位,则不能授予硕士学位。自2014年起,推免直博也需要本校名额。硕博连读与直博有所不同。直博是从本科进行选拔优秀学生直接攻读博士,硕博连读是指从新入学的硕士研究生遴选出具备条件的学生,在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通过博士生资格考核后,确定为博士生。在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后,一般在第四学期参加博士生资格考核,资格考核合格者从第三学年起转为博士研究生,享受博士研究生待遇;考核不合格者,按照硕士培养方案继续培养。一些高校规定直博生也须于第四学期参加博士生资格考核。

5. 保研协议书

保研协议书指各推免高校在确定本校推免生资格时与具有或可能具有保研资格的学生签订的协议。在协议书中,签订学生确定了解本校推免政策,决定接受或放弃保研名额、选择留校或外推等。同时约定,一旦保研成功,不得放弃。一般情况下,一经签订立即生效,不能反悔。

6. 准推免生

准推免生是指在推免保研过程中成绩接近推免生而未被推荐的学生,或成绩接近、等待名额的推免生候选人。

7. 专家推荐信

专家推荐信是指保研时递交至申请学校的本校老师推荐信,内容往往包含与被推荐人的接触情况、对该生各方面的评价等。目标学校对推荐信的要求会在当年接收推免生公告(招生简章)中写明,有些学校要求应由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书写,一般需要2—3封,有些学校则不需要提交推荐信。

8. 保研夏令营和暑期学校

保研夏令营(或以保研为目的的暑期学校)是近几年各高校,特别是著名高校,抢夺优质生源的一种方式。一般在每年暑期七、八月举办,通过组织参观、举办讲座、互动讨论、笔试面试等形式,考核和测定学生是否适合本院校培养模式、达到本院校录取研究生的要求。多数招生院校对申请学生的生源学校、专业、排名有一定的限定。一般而言,在夏令营中获得“优秀营员”资格的学生在之后的正式推免中一旦获得外推资格,即可保送至该院校。而有些院校的夏令营规定,优秀营员如未获得本校推免资格,可在研究生考试中降低一定分数录取。

9. 推免笔试和推免复试

获得保研资格、通过申请院校初审、进入复试的学生需要赴申请院校参加由该院校组织的推免复试,一般包括笔试和面试,或其中一种,部分院校还有外语的考察。推免复试一般在大四上学期九、十月间举行。通过推免复试的学生将获得目标院校的拟接收资格。

10. 赴外招生

近年来少部分高校会于正式开展推免复试之前,派出招生小组赴国内部分高校招收推免生。招生小组赴外校招生期间接收推免生申请,并在该校举行推免复试。复试流程和普通保研复试流程类似,但一般相对简单。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首次派出6个招生小组,分别赴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6所高校招收推免生。这种赴外招生的形式便于提前引进优秀生源,也有利于推免生和招生学校间的双向沟通。

11. 校际互推

近几年部分院校结成校际互推联盟,拨出专项名额进行联盟内校际间1比1互推学生,与校内推荐免试的选拔工作同时进行,积极外推本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到联盟高校。校际互推的实行,拓宽了推免保研的渠道,增加了保研的名额和机会。

12. 预录取

通过目标院校推免复试即为预录取,之后需要通过研究生招生网上报名、体检等程序方可录取为申请院校研究生。

13. 预录取通知书和接收函

预录取通知书指在夏令营中被评为优秀营员而获得申请院校拟录取资格的通知书,不同院校称呼不尽相同,又称拟录取通知书、预接收函等。接收函指通过推免复试获得申请院校的拟接收通知书,通常会以邮寄或自取的方式发放给学生。夏令营期间获得预录取通知书的学生在正式推免获得本校推免名额并向申请学校补寄材料后,可获得(拟)接收函。学生将(拟)接收函上交本校,表示对方学校同意接收,以领取推免生登记表和校验码。


保研六种途径


一、普通保研和赴外招生

普通保研,即大家所熟知的9、10月份正常推免,通常是各高校利用9至10月中的1—3天时间,采取笔试、面试以及实际操作技能考核等形式,全面考查学生是否适合本校以及本学院的培养模式,选拔部分推免生进入本校学习。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部分高校,如中国人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会于正式开展推免复试之前,派出招生小组赴国内部分高校招收推免生。招生小组赴外校招生期间接收推免生申请,并在该校举行推免复试,复试流程和普通保研复试流程类似,但一般相对简单。

如,保研宣讲会。指国内重点高校为了招收生源质量更好的学生,而去一些高校集中的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南京,西安等城市进行保研招生宣讲会,并且在该校当场进行面试并发放类似于优秀营员资格的招生形式。

很多学校不允许其他学校大张旗鼓地过来宣传,但是这个招生方式却是最便捷的方式,既不用去参加夏令营,也不用到目标高校参加面试,只需要在本校或者本城市就能拿到名校的录取资格,何乐而不为呢?

二、夏令营

保研夏令营(包括暑期学校,下略)是近几年各高校(以985、211高校及科研院所为主)抢夺优质生源的一种方式,一般利用暑假中一周左右的时间,采用学术交流会、讲座、面谈等形式,与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接触,全面测定学生是否符合本校的要求、是否适合本学院的培养模式。保研夏令营有效地避免了以往仅通过参加9、10月份推免复试而保研参加人多、老师与学生之间接触短暂、录取比较仓促的缺陷。不仅提前选拔了优秀学生进入本院校,还会为本院校招生宣传工作锦上添花。

三、校际互推

在目前国内各大高校“合纵连横”加强校际交流的大形势下,许多高校形成了联盟,推出了联盟高校校际互推免试研究生的政策(比例基本上为1:1,即互推院校双方必须同时推荐相同数量的学生)。联盟成员高校之间的推荐免试生将优先给予其考生预录取资格,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联盟成员高校鼓励本校学生报考其他成员高校研究生,并给予优先调剂和复试的资格;部分高校规定,凡由联盟高校推荐的学生,原则上都要接收。

目前国内比较大的高校联盟有:高水平大学优秀研究生生源互推联盟、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秀资源共享联盟、北京高科大学联盟、卓越联盟、C9高校、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以及一些有合作协议的高校之间也有校际推免的名额,一般比例都是1:1,有意保研的学生务必关注自己学校的相关通知。

四、支教保研

有关高校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择优选拔”的方式,每年招募一批具备本校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和部分在读研究生,到西部贫困地区基层中小学校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和力所能及的社会扶贫、志愿服务、各类公益活动等,同时按照当地团组织安排可兼任所在乡镇、学校团委副书记,参与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

支教保研推荐免试研究生的招募指标由教育部专项下拨,不占用所在高校当年计划内推荐免试研究生的指标。被推荐学生应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较高的专业水平,有奉献精神和丰富的志愿服务经历,有愿望并有能力为西部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同时此项选拔对综合成绩有一定要求,中共党员及社会工作突出的主要学生干部优先,有科技、文艺特长者优先,学生还应服从所在高校的其他补充要求。

五、补偿名额

从2012年起,根据教育部的文件规定,优秀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可以申请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类高校(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的“补偿”推免指标,简称“补偿名额”。2014年起,教育部继续实施六所部属师范大学接收外校推免生名额补偿政策,但推荐和接收办法较往年发生较大变化。

此外,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也提供类似的补偿名额。

六、计划单列

除了上述的常规保研途径之外,各大高校往往有一些单列计划,其中包括如下几种形式:

(1)在本科期间有突出科研学术成果,或者参加大型学科竞赛获得突出成绩学生的科技保研指标(特殊学术专长保研);

(2)本科毕业后担任两年辅导员和机关工作人员,保留两年研究生入学资格,再入学攻读研究生(工作保研);

(3)硕师计划;

(4)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5)少数民族骨干计划;

(6)艺术特长生;

(7)体育特长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