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工业大学,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由教育部与天津市、国防科工局与天津市共建。学校办学历史可追索到1912年,1958年原名河北纺织工学院,1968年更名为天津纺织工学院,2000年天津纺织工学院与天津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天津工业大学;2004年天津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并入天津工业大学。学校现有61个本科专业,其中包括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纺织工程、轻化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化学、材料科学和工程学三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一、签约率出现下降趋势,升学与出国、出境人数却一路高歌
二、自由职业人数占比提升,就业形式多样化趋势开始凸显
三、北上广浙津等沿海发达城市依旧是毕业生就业首选区域
四、最愿意回原籍就业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于长江以南
五、基层就业依旧不温不火,国际组织就业仍未实现突破
详情如下:
(报告前后总数有冲突,分学院计算为6059人,统一以6055人为分母。)
升学高校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天津工业大学(215人),天津大学(72人),东华大学(40人)。
主要流向:英国(30.07%),其次是澳大利亚(24.64%)、美国(12.68%)、日本(11.23%)和德国(7.25%)。
③保研情况
根据学校公示,2019届推免生共计202人。
保研率3.3%。
考研率:11.5%。
④深造情况如下:
签约就业人数较上届锐减1290人,2018届协议就业2547人,合同就业559 人。
学校在毕业后大学生的状态跟踪调查中发现,选择“二次考研”即不就业拟升学的待业人数也越来越多。
流向区域主要是天津市(43.01%)、北京市(11.18%)、广东省(8.87%)、浙江省(8.81%)、江苏省(5.12%)。选择在京津冀地区就业的有1033人,占据整体就业人数的56.88%,其中去往北京就业的有203人,天津781人,河北49人。
其中,选择在生源地就业的学生为658人,占据签约人数的36.23%。最愿意回原籍的学生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上海市(100%)、北京市(100%)、西藏自治区(100%)、天津市(76.67%)与广东省(73.08%)生源。
毕业生选择非生源地就业之时,流向主要集中在天津市(34.80%)、北京市(17.44%)、广东省(12.26%)、浙江省(12.00%)、江苏省(6.82%)、上海市(3.11%)等东部沿海一线城市。
主要签约中小型其他企业(54.81%),大型国有企业(10.99%),大型其他企业(8.54%),中小型国有企业(8.18%),中小型三资企业(6.54%)等吸纳了大部分的劳动力。主要流向制造业(26.53%)和IT业(23.21%),其次是金融业(6.94%)、教育(6.03%)、文体娱乐(5.27%)。
天津工业大学2018就业报告
270所高校《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