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何清华、北大毕业生不愿去上海?

朱逍遥 博雅数据库 2022-03-19


笔者从2017年起就开始进行关注,想找出答案。


 1、网络上的答案 


先看微博、知乎、百度的结果,主要有两点:

➤原因1:

其他城市容纳不了在北京淬炼过的灵魂。

不同的城市,文化、整体思维意识不同。毕竟他们在北京生活了4年以上,不仅已经习惯了北京的生活方式,而且还有很多的人脉也都在那里。


➤原因2:

北京的资源更多一点。

虽然说北京、上海有很多地方都很相似,但是在就职这方面,北京的知名IT企业更加多一点,而且北京的总部也是最多的。


第一种原因,客观存在。

表面上看这种可能性还较大,因为清北毕业生不愿去上海,而且复交毕业生也不愿去北京。

但笔者总感觉这理由有点牵强。


第二种原因,不排除有这种可能性,但理由并不充分。

也许上海资源不如北京,但复旦、交大的毕业生超70%留在上海就业,说明上海的高质量就业岗位并不缺乏。



 2、毕业生求职渠道 


从各大学发布的《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来看:

➤毕业生就业信息大部分来源于学校(官微、app、就业信息网站)发布的招聘信息。

➤求职成功渠道,大部分来源于校园招聘。

➤较少的一部分,来源于社会渠道、用人单位自设渠道、亲友导师介绍。


北京大学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显示,“在求职渠道方面,我校毕业生主要的就业信息来源仍是校园渠道……

清华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来校招聘单位覆盖31个省市,其中来自北京的招聘单位最多,共898家,占比31.2%,其次是江苏11.3%和上海10.4%……


再以北大就业官微发布的招聘信息为例,近1月发布近200条春招信息。

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北京企业,

笔者只看到“上投摩根、东方证券”2家上海企业、“中兴通讯、龙华区教育局”2家广东企业,

以及零星几家其他省市单位信息。

无论是就业渠道,还是就业信息获取,已经注定了清北的毕业生大部分只能留在北京就业。



 三、投递简历求职有多难? 


假设,某位同学不看学校发布的就业信息,也不通过校招,而是通过社会渠道、用人单位自设渠道去求职,情况会怎样呢?

北京大学就业报告“调查显示,我校毕业生从开始求职到最终落实工作,所用时间平均为 4.80 个月;在求职过程中,平均投递简历 25.71份,平均获得面试邀请 10.97个,平均收到录用通知 3.50 个。”

上海交大就业报告"本科生在求职过程中平均投递简历 13.22 份,获得 5.75 个面试机会,获得 2.1 份 offer,平均历时 2.48 个月。研究生平均投递简历 20.11 份,获得 8.87 个面试机会,获得 2.72 份 offer,平均历时 2.93 个月。"


只能说,不通过校招,想自己找工作,太“南”了!

综上所述,笔者的结论是:

清北毕业生不愿去上海的真正原因,不是不愿意去,而是在北京求职更容易,即便想去上海就业,也没那么容易。


同样,复旦、交大毕业生想去北京就业,同样是难度不小。


同理,中国绝大部分高校,包括中科大、南大、浙大,毕业生首选就业地点都是高校所在地。

注:个别现象,如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生首先就业地点是广东,不在武汉。


揭秘~北京大学2020届保研去向
北京大学发布2019届就业报告:不努力,无出路…

清华大学2019届毕业生都去哪儿了


200所高校:留学、考研、就业、薪酬
2019大学数据库
29省市高考投档分、位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