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走近天涯区防疫一线的“流调小分队”

精美天涯 2022-08-02


自三亚出现确诊病例以来

流调信息牵动着每位三亚市民的心


在天涯区

有这么一群“病毒追踪者” 

他们团队作战、各司其职、昼夜奋战



TIANYA

流调是流行病学调查的简称,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而流调工作是一场与病毒“赛跑”的侦查围堵,任务烦琐且繁重。为应对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市卫健委抽调天涯区50名医务人员到12个疫情防控流调小分队参与工作。他们像福尔摩斯一样抽丝剥茧,不断追踪与新冠确诊病例可能接触的密接、次密接人员。为了以最快速度排查出密接人员名单而采取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流调组成员每天高强度工作,只为控制疫情蔓延争取宝贵时间。


流调工作看似简单,其中辛酸却不为人知。当确诊病例行动轨迹明确后,流调队员就要到涉及的重点场所还原路线,对密接、次密接进行详细调查,判断是否存在病毒扩散的风险。看监控更是必不可少。用“火眼金睛”将密接从人群中判定出来,确诊病例居住地、工作地,曾经到过中、高风险地区等人员情况,都属于他们的处置范围。



01

24小时,时刻准备着


“停,拍下来;停,倒回上一帧......”在天涯海角游览区监控室里,空气中透出一股紧张、严肃的气氛。刚刚结束一个通宵值班的天涯区疾控中心主任陈玉香,眼睛紧紧盯着监控屏幕,眼里布满血丝。


在流调工作人员的心里,并没有挂在墙壁上的时钟,亦没有白天和黑夜之分。对于他们而言,高效就是一切,每排查一个电话,就可以减少一分疫情扩散的风险;每转运一名密接或者次密接成员,就可以锁定一个可能的风险区,及时进行管控。在与疫情赛跑的同时,他们也在不断试探着自己的生理极限。


“我们的工作是24小时随时待命的,睡在单位、半夜三四点起床也都成了‘家常便饭’。家里小孩才一岁多,但这段时间工作太忙没办法照顾,就只能托家里亲戚帮忙照看着。”提起孩子,陈玉香眼眶有些微红。由于长期奋战在战“疫”一线,她时常会顾不上家人。但在疫情面前,她没办法考量这么多。“只有尽快切断传播链,杜绝疫情传播,我们才有更多的时间与家人相聚。”

02流调“加速度” ,战“疫”有温度


 “大家都很忙,甚至连盒饭都顾不上吃,饿了就塞点小饼干应付一下。”一天下来,电话不下上百通,有些队员累到晚上都说不出话。但只要任务一来,又打起精神,投入新一轮“抽丝剥茧”中。流调队员就像防疫场上的“侦察兵”,所有人都在高效运转,与病毒赛跑。陈玉香表示,打电话是第一时间掌握流调对象基本情况和核心信息最高效的方式,有时一个电话就要打三四个小时。


“有时凌晨两三点给疑似密接或次密接人员打电话,被挂掉十余次,接通后还需忍受来自电话那头的起床气,或是绞尽脑汁安抚电话那头的恐慌,这都是我们的工作常态。”陈玉香说,“而这一切,只为了赶在病毒感染下一个人之前,把它拦住,不让疫情继续扩大。”


流调时提出的问题非常多,有时一个对象就需要多次询问,有时一次交流可长达几个小时。工作人员除了引导密接、次密接人员讲述活动轨迹,还要安抚他们的情绪,充当起心理疏导师的角色。流调员通过细致的电话询问、大数据反馈等方式,充分掌握密接、次密接个人相关信息、疫区旅游史和居住史、病例密切接触史、交通史等信息和线索,而后通过分析、研判、反复核对,最终形成报告。


“流调的工作量很大,几天不回家是常事,顾不上吃、顾不上睡,工作经常持续到半夜,但必须要打起精神、分秒必争地与时间赛跑。”凌晨3点,儋州村社区工作人员李朝武正在监控室里排查密接、次密接人员。这段时间以来,团队成员不分昼夜,也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只要疫情的“警报”一响,大家都必须全力投入,几乎连喝一口水、讲一句话的时间都很难挤出来。有些工作人员甚至48小时连轴转,两天都没有合眼。

自流调工作开展以来,全区各村(社区、居)工作人员不分昼夜,充分利用“大数据+网格化”手段,力争不留任何漏洞,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并沿着流调的这条完整脉络“顺藤摸瓜”,追踪排查出所有的密接者和次密接者。

疫情当前
分秒必争地与病毒赛跑的“福尔摩斯”们
只希望自己能更快一点
跑在病毒“到达”前
保护着大家

致敬所有奋战在一线的流调工作人员!



 总  编丨王菲菲 

 审  核丨符丹露

 采  编丨邢玉如








01  天涯区:强化责任,精准精细抗击疫情
02  黄兴武主持召开天涯区委审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03  黎语+汉语!槟榔小学这场宣讲有点意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