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吕文澎 韩世霞 | 多模态写作的特征与趋势

吕文澎 韩世霞 应用语言学研习 2022-06-0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6年06月

多模态意义表达能力,亦称“多模态话语识读能力”或“多元识读能力”。1996年,新伦敦团体提出的多元识读教学法(a pedagogy of multiliteracies)克服传统的以语言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的缺点,注重运用各种符号资源来习得语言和文化,并强调社会中语言和文化差异性的协商对学习者在各种场合运用语言的重要性,被视为“新媒介时代外语教学新视角”。目前,该教学法已走过近20年历史,经历了从研究途径到方法论的发展过程。

  多模态作文指为了创造意义而使用多模态进行交际。它更多地关心写作过程或行为,而非最终成果。多模态交际与自我身份表达能力有赖于不同文化,修辞意识是成功作文的关键。美国学者发现多模态写作是一个设计问题,也是一种图像创作以及对自我文化身份的表达,评价作文的关键在于多种模态之间的关系及其所产生的意义,校园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助于学生使用技术来创作。

  多模态写作即设计和图像创作

  新伦敦团体由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的十位著名语言学家和教育学家组成,主要探讨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即面对未来,我们该教什么和怎么教,堪称多模态作文研究前沿的学者群。在1996年发表的开篇之作《多元识读教学法:设计社会未来》中,新伦敦团体要求我们跳出传统视角来思考广义的识读能力。在该团体看来,若将识读能力界定为传统的以语言为中心的读写认知能力,则太有限,因为它没有包含我们用其他模态进行理解与交际的能力。该团体呼吁我们思考所有作文的潜在价值,主张我们的教学法应反映文化、技术、经济以及社会变化,而且应让学生掌握在这些变化中所发展的新语言;在多元识读教学法要求使用功能语法的六个主要领域中,多模态设计是独一无二的,也是最重要的,因为它与意义的其他模态有一种动态联系。美国密歇根理工大学教授戴安娜·乔治(Diana George)等强调课堂设计过程,认为多模态作文是一个设计问题,也是一个能够说明识读能力动态本质的思维方式问题。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符号学与教育学教授冈瑟·克雷斯(Gunther Kress)等鼓励读者思考作文在知识创新方面的作用,以及不同模态(如声音、图像和手势)是如何帮助我们创造并理解不同意义的。例如,作为创作者,我们必须注重模态的用途或性能以及它们如何使我们交流信息。他们通过自己使用不同文本的实例,让读者目睹如何用多模态来构建意义。默里在《创作多模态》一文中,让我们思考“写作即图像创作”。他坚信图像应是多模态作文的中心。近十多年来多模态文本很多,如将文本、视频和音频组合起来的网站和电子图书,但作文领域跟随该发展形势的步伐非常缓慢。美国学者发现,多模态作文可向创作者提供全面而又多样的意义。

多模态写作即自我文化身份的表达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育学教授格林德·A. 哈尔(Glynda A. Hull)等强调实践中多模态作文的重要性,同时也关注不同文化。美国学者苏珊娜·拉姆齐(Suzanne Rumsey)在《传统识读:多元识读工具之采用、改造与疏离》一文中,考察了一种特定的文化,即她家族的阿米西(Amish)根源,发现她研究中的个体使用了多种多样的识读技能。拉姆齐主张,传统识读是多模态的,模态的选择和使用与意义的构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了进一步考察传统识读,拉姆齐分析了被褥的使用。被褥作为一个协作性的、多模态主题,使用了诸如图像、色彩、图案等模态来构建意义,在这种情况下,相当于讲述家史。她总结道,这种被褥所创造的意义代表了阿米西人的身份。我们的课堂变得越来越全球化、多元化,学者和教师须思考:我们让学生写什么?如何写?我们需要关注学生各自的文化背景吗?学生是如何使用模态构建身份的?这些问题的答案有助于指导我们更有效地教授、布置作业以及评价多模态作文。

  概言之,从美国该领域在理论、实证和技术层面的以上具体研究成果,尤其是研究现状来看,多模态作文是写作教学与研究的新起点。我国写作教学与研究界的学者们宜拓宽研究视野,加强合作意识。目前,特别需要在社会符号学指导下,探讨如何将多模态作文纳入课堂教学之中。我国在多元识读能力研究方面已进行了一些探索,尤其在与外语教学的结合方面,胡壮麟、张德禄、朱永生等学者为我国多模态作文研究搭建了桥梁。2014年6月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召开的国内首个以“多元识读”为主题的系列论坛上,中国的多元识读研究与国际研究逐渐接轨。但目前多模态作文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可以预见随着传统作文教学法与新技术的不断结合,多模态作文教学设计将更趋合理,多模态作文走进我国外语写作课堂也将指日可待。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重点课题“甘肃省英语专业师范生多模态意义表达能力培养研究”([2012]GSGXZ03)和2015—2016年度甘肃省高等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甘肃省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GSKB2015-15-3)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