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秩益科技张扬@英国皇家航空学会沈文佳、谭展 | 6th CAIEC获奖人专访

CAIEC 空天界 2022-12-12


张扬博士,秩益科技联合创始人,任执行总裁。2009年于西北工业大学获得航空发动机专业学士学位,2014年于清华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获得博士学位。后在英国巴斯大学剑桥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张扬博士曾参与过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并获得了北京市博士后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等资助。在英国主要从事传热学和计算流体力学应用研究,课题涉及汽车,新能源和航空等应用领域。

北京秩益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秩益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设于2021年5月,是全新一代计算流体力学(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工业软件及解决方案供应商,是向工业模拟仿真提供消费级超级计算能力的高新科技初创企业。


沈文佳英国皇家航空学会中国区代表、国际民航飞行器贸易协会基金会委员、美国评估协会中国区顾问及长江商学院校友会理事。沈文佳是唯一一位获得三大国际飞机资产评估师资质大满贯的亚洲人。沈文佳曾在罗罗航空发动机公司、AJW航空集团以及普惠航空发动机公司担任技术和业务管理职务,沈文佳拥有帝国理工学院的航空工程本科及硕士及长江商学院MBA,是英国皇家航空学会的会士和英国皇家特许航空工程师。他是英国帝国理工学院2022年度全球杰出校友和2021年度英国文化教育处杰出校友奖获得者。

谭展,2003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  法国INSEEC商学院工商管理博士。在航空领域的国际合作中具有十五年以上工作经验,后加入德国柯尔柏集团,曾担任该集团旗下工业软件进入中国市场的首席代表。目前主要从事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航空国际合作方面的工作,2020年起,作为英国皇家航空学会中国代表处产业部部长负责联络和支持秩益科技团队在中国的落地工作。

英国皇家航空学会


英国皇家航空学会于1866年在英国伦敦成立,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有国际影响力的航空航天专业学会,致力于航空航天知识技术在全球范围的普及和发展。学会除了学术理事会、会员理事会和专业理事会以外还设有23个专业分会,包括民航运输、适航与维修、航电与系统、通用航空、环保设计、航空历史、结构与材料、无人机等专业领域;在全球拥有超过25000名专业会员、300余家航空企业会员,并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会机构。


长期以来,英国皇家航空学会与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的合作伙伴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积极开展合作,并与中国航空学会、上海市航空学会等签署有合作备忘录。


英国皇家航空学会中国上海代表处于 2020年3月5日正式获颁境外非政府组织代表机构证。该代表处是落户中国的第一家国际大型航空科技类境外非政府组织,同时是落户上海市历来第一家科技类境外非政府组织。代表处作为中国地区总部负责整个中国地区的业务。业务范围包括:开展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学术和文化交流、推动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创新合作、航空航天技术科普、支持国际航空航天科技成果转化、推荐学会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奖项业务。


空天界:沈老师,谭部长,张总三位好,恭喜英国皇家航空学会沈老师和秩益科技分别获得了伯乐奖和一等奖!感谢三位接受采访,可否请三位为观看直播的朋友们介绍一下自己?

大家好,我是英国皇家航空学会驻中国区代表沈文佳。简单自我介绍一下 ,我有15年的航空工作经验,目前是英国皇家航空学会的会士,同时也是特许航空工程师和国际注册飞机资产评估师。此次能够获得伯乐奖也是倍感荣幸、受宠若惊,这个奖励其实也是对秩益科技的优秀团队和项目本身的一个肯定。我们学会是由我和谭老师一起负责这个项目,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个荣誉也是属于我们学会产业部的。

各位好,我是英国皇家航空学会中国代表处产业部的部长谭展。在过去的两年里,在学会的统一安排下,由我来负责跟踪和支持秩益科技在中国的落地和发展。非常高兴看到秩益科技今天取得的成绩,我们相信在这样的环境下,像秩益科技这样的企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大家好,我叫张扬,是秩益科技的联合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秩益科技的执行总裁。非常高兴在第六届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了非常好的名次。我们非常希望在中国工业软件这个领域中获得更长足的发展,也非常高兴今天能有这个机会和大家进行交流。

空天界:沈老师您好,感谢您信任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您是如何与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结缘并愿意为大赛推荐项目的?


由中国航空学会举办的创新创业大赛今年已经是第六届了,我们对往届的赛事一直保持着密切关注。一方面,我们关注到以往的参赛项目质量都非常高,不仅有技术创新类的项目,还有应用创新和理念创新类的,且不少项目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另一方面,我们发现参赛队伍的水准也非常高,大多数都是在航空航天领域厚积薄发的新产品、新方案或者是在整个产业链中即将发挥一些关键作用的新供给。我们感觉到这些团队非常有潜力,是能够助力中国航空业实现跨越式进步的。第三方面,我们认为这个赛事的组织和宣传工作也做得非常棒。就航空方向而言,大赛是超越一般意义上行业分组类型的创新创业大赛,它是集中在航空业内,基本上涵盖了全国各地以及海外的中国人群,吸引了很多非常优质的项目,然后精挑细选进行同台PK,我觉得这是非常难得的。
英国皇家航空学会在2020年落户上海之前,就与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的主办方中国航空学会有过密切的合作。2018年,我们在珠海航展就签订过合作谅解备忘录。当时,英国皇家学会总会的会长亲临现场和中国航空学会的林理事长一起签署了这个合作项目。自那时起,双方在学术、人才、产业等方面代表中英航空业进行广泛的科技和文化交流,两家学会也承担着促进航空航天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人才交流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任务。所以我觉得推荐项目也是我们双方开展工作的必要使命之一。我们和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能够有缘走到一起,其实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必然。

空天界:秩益科技主要是做什么的,主要的产品有什么?

简单来说,秩益科技核心的业务范围是工业软件。在工业软件门类下,我们现在主体的产品是计算流体力学仿真软件。其实我们这次参加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计算流体力学仿真软件主要的客户对象之一就是航空航天的用户。秩益科技目前的布局不仅有三维的CFD仿真软件,同时在深度数字孪生平台方面,也正在推进我们的产品线。今年,我们着重加强在人机交互领域所实现的比较成熟的全视觉化工业仿真平台,搭建前处理到求解器,后处理到深度数字孪生,打通全链路的产品线。总结一下,我们的产品主要是依托我们内核的技术壁垒——主体的求解器,延伸出关于计算流体力学方面的仿真平台。
本次参加比赛,我们得到了英国皇家航空学会非常大的助力。因为我们公司最早是在英国剑桥建立了一个创业项目,我们通过英国皇家航空学会接触到了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通过这次大赛,我们接触到了在航空航天领域非常多的用户和投资人,受益匪浅。

空天界:您推荐这家企业参赛的原因是什么呢?企业打动您的亮点是什么?


环顾目前全球的计算流体力学仿真软件赛道,如果把它称之为一个工业软件技术的细分赛道,其实我们认为秩益科技是二十多年来国际上少有的,在算法、网格生成和求解器性能方面取得全面突破的,并且具备新技术的独立团队。我们认为他们的产品是领先于国际同行,而且是实现了完全自主可控的,独具自身特色和优势的超级产品。
大家也在路演中看到了秩益科技在中国商飞、航天科技、蓝箭和江铜等企业中实际应用的案例。我们学会产业部在谭部长的带领下,也参加过很多秩益科与科研院所、民营企业、大学、甚至其他行业企业的项目洽谈会。在洽谈当中,有时候能够把一些企业未曾想到的,甚至是还没有看到的痛点发现甚至是解决,这其实是非常有亮点的项目。
例如,我们学会最近举办了AAM未来空中交通国际论坛,这也是我们学会的一个旗舰品牌。大家如果知道AM或者eVTOL的话,就知道这堪称是航空业内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实现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可能会改变未来人类交通出行的整体格局。目前我们了解到不少 eVTOL的企业,对飞行器噪音的仿真和优化有非常迫切的需求。就他们自身的计算资源是远远不够的,但对于秩益科技团队提供的软件和解决方案而言,是一个非常轻松就能够实现的事情。这就充分体现了秩益科技的技术实力,也体现出整个团队对市场需求痛点的把握是非常精准的。在这点上,我们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也非常荣幸能够推荐秩益科技参加大赛,非常高兴能够看到他们获得一等奖,得到业内专家的认可。

空天界:您投身空天产业的初心是什么?您是在怎样一个契机下创立的企业?您当时已经在国外发展,又为什么选择回到国内呢?


首先我想从我们创业的契机和我们的初心来说。我本科是在西工大航空发动机专业就读,专业方向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所以从学术背景来说,我在读书期间应该就算是一个航空人,我们接触的大多数工业项目也是与航空院所相关的。研究生到清华之后依然学的是燃气轮机方向。事实上,这个大的专业领域和应用背景都没有改变。后来在英国剑桥的Volt  Lab,和卢博士、刘博士三个人一起创业。Volt  Lab是国际上做航空发动机非常知名的研究院所。从学术生涯的沿袭上来说,大家其实都是在航空航天的领域里,所以说学术背景上面,我们一直没有离开过航空航天这个专业范围的。
当时选择回国,我想有三方面重要的原因。首先是我们的技术成熟度。我们在英国创立的企业叫做Dimaxer,当时我们看到了很多剑桥的创业团队可以把自己的技术作为产业化结合资本,做到一个更快速地增长。我们主要是受到了英国这样一种创业氛围的启发,我认为我们的工业软件是可以作为创业公司发展的。作为科技类的创业公司来说,科技本身它的技术成熟度是最重要的,虽然它不是唯一的,但它是一个前提的条件。其实这项技术我们已经积淀了接近十四年,今年,它到达了一个可以进行产业化的时间节点。这是我们选择回国的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结合国内的需求。2019年之前,国内无论是创业的资本市场还是当时的客户需求,国产工业软件尤其是仿真软件一直没有受到大家太多的关注。2018年中美发生贸易冲突之后,特别是在华为事件之后,大家逐渐意识到工业软件受到制约对于中国来说,与核心的硬件产品受到制约是同等重要的。2019年,这个契机就发酵出来了,国内的客户和投资人越来越看重工业软件这个赛道,这又正好契合了我们公司工业软件在技术成熟度上的时间。
第三个原因是我们觉得这两年在国内投资市场上面,工业软件这种硬科技的创业公司又到了一个新的窗口期和增长点。技术成熟度、市场需求和资本市场的关注,一个创业公司能够符合其中两点,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创业机会,而现在应该说我们是天时地利人和三者齐备。再加上我觉得其实很多海外华人研究学者,最终还是希望能够让自己的所学和所掌握的技术,在祖国的土地上开花结果,服务更多国内的企业,改变我国工业软件长期被进口软件“卡脖子”的局面。我觉得不管是从个人的发展、技术的发展,还是更大的家国情怀来说,这都是一件在正确的时间做的正确的事情。

空天界:您认为这个项目团队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呢?有什么事情感动过您吗?

其实从项目和团队的角度而言,秩益科技绝对可以称之为顶流。一开始我们就看到了三位创始人的学术研究、行业应用包括在全球知名机构的阅历和资源非常有分量。而且在初期和各位创始人远程连线的时候,也是很多次次被他们坚定、真诚、勇于创新的精神所打动。

坚持一件事情,长期持之以恒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就像张总前面提到的要挑战基础的底层算法,挑战工程领域中的数学层次的创新,再以全新的计算架构做出来,然后形成包括求解器在内的产品,实现产业化,在行业应用中充分的实践,根据反馈不断的进行迭代,满足市场的需求。这不仅仅是要冲破几个简简单单的关卡,而是一连串的高难度动作。所以我们真的是非常欣慰,为秩益科技能够持续做出这样的努力而备受鼓舞。他们真的可以称为三剑客,十四年磨一剑,现在是他们丰收和得到行业肯定的时间了。

空天界:谢谢沈老师,谭部长我想请问您一下。从初次了解到现在,您与项目认识多久了?您觉得创始人最大的变化在哪?


事实上在学会的旗帜下,我们跟进和支持秩益科技团队从几位创始人还在国外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最大的变化当然是秩益科技企业的发展,之前在英国的时候还叫Dimaxer。在企业发展的路程中,我认为最关键的节点还是他们的回国。三位创始人在国外学习、工作了很多年,在剑桥还建立过自己在CFD方向运营发展了多年的公司。我想这回国的背后是对于发展之路非常坚定的判断。
三位创始人回国了,他们把全球的视野、经历和自主创新的精神带回来,决定在国内继续发展,延续自己的发展路线,开发自己的产品,在蓬勃发展的时代里解决国内的这些问题,同时助推全球行业的发展,开拓出一片新天地。这是一个有志兼有智的选择,就像刚才张博士所说的,是在正确的时间做出的正确判断。
其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回国后的这一年时间里,从之前北京一个小小的办公室,到今天把总公司放在深圳,然后又在苏州建立了我们现在这样的一个办公室,还在武汉有一个很好的团队,甚至现在办公室还有一个小型的64张卡的计算集群。对于一个初创公司而言,这样的速度不得不令人赞叹。

空天界:我们真的能感受到谭部长您对这个项目的关注和支持。刚才谭部长也提到了,秩益科技这一路发展的非常迅速。这一路披荆斩棘,公司的产品、技术、应用场景和战略等,经历过怎么样的调整吗?张总是否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们作为一家硬科技的创业公司,产品的核心就是我们的算法。我们算法最大的优势就是高精度、高阶、高速和GPU并行。我们在基础问题,相同场景的对比上,可以比传统方法在速度上有100到1000倍的提升。因为CFD仿真运行的时间比较长,从现在云计算角度,包括收费模式上面来说,成本是比较高的。我们可以帮助客户把他的使用成本实现数量级的降低。这是我们创业最初期的技术内核。直到今天,这方面的优势依然是我们产品占领市场最重要的本钱。
从调整的角度来说,我们从最初的求解器到回国之后的办公环境、公司规模,都有着非常大的变化。再有,工业软件不是一个单点突破的行业,是必须要注重用户体验的整个链条。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在苏州、在武汉建立团队把前处理、网格生成、人机交互、图形图像、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的概念放到我们的产品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它必须是一个符合客户真正的一线需求的产品,而不能说完全把我的技术优势割裂开。这应该说是我们从学术自信转变到真正应对市场需求的成熟的成长过程。
举一个例子,从学术的角度来说,我们的技术可以达到当年NASA预期2030年的硬件水平才能够达到的超算水准。我们可以把这个时间大大提前,并且用更便宜的游戏显卡GPU就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并行。讲到这个地方,有两个最新的新闻消息。一个是2022年9月20日晚,英伟达发布了最新的GPU,算力提高了四倍,这对于我们想把GPU并行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助力,这是利好的消息。另一个是美国准备对中国禁用高端的GPU。这两个消息事实上对于我们的技术路线选择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因为我们使用的是低成本的游戏用的GPU的平台,其实在低成本的硬件上面去做高水平的算法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所以说我们也是与时俱进,根据市场上的变化,基于自己算法上的优势,结合了更多市场上的需求,包括解决客户的痛点,提升客户使用友好度。我觉得我们已经从纯技术型的团队逐渐成熟为对市场快速响应的、技术加商业化的、成熟的创业团队,这是回国之后我们在团队建设方面进步的地方。同时我们在引入资本,扩充计算资源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变化,而且我们现在的发展速度依然非常快。

空天界:创业这些年您有经历最低谷的时期吗?是什么“信念”支撑您坚持过来的呢?


在英国早期创业的时候,经历的困难挺多。第一点是角色上的转变,毕竟自己已经不再是学生了,在创立公司之后,要有更强的自主性。不仅是研发上,还有市场的对接、产品的定义等等,这些都是自己需要考虑的。要把创业者的心态建立起来,还要有一个服务的意识。在实验室里面,我们把自己的实验成果做出来,发表paper就是比较高的认可了。但成立公司做产品并不是这样的,最重要的是得到市场的认可。这里面就要有一个服务的意识,我们是要帮助我们的客户去解决他们的问题,而不是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这个角色的转变需要一个调整的过程。
第二点,我们在海外求学、生活已经是要跨越一个难度的事情了,因为毕竟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在海外创业那就比求学和生活高一个难度,因为会触及到已有的海外市场,甚至可能会有一些竞争,当然还有一些成本方面的问题。这应该是海外华人本身角色的转变,不再是一个去上学或者生活这么简单的角色,而是真正在那里开疆扩土。
第三点,2020年英国疫情爆发之后,对我们有一定的影响。我们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分别在家办公的,这对交流,产品的开发等会有很大的影响。后来我们可以说是排除万难回国 。我和卢博士都是在机场打地铺,从芬兰转机才回来的,后来又做了很多次核酸检测。但是我们觉得这都是值得的,因为目前全球疫情控制最好的国家就是中国,在这样一个疫情相对比较好的状态下,回国开展业务、扩展公司都非常好。

空天界:谭老师作为他们回国过程的见证人,您觉得他们团队最低谷和最黑暗的样子是什么时候呢?


开个玩笑,最悲惨的事情其实是在回国的路上。当时张博士跟我说,他回国的路上穿了28个小时的防护服,回到上海之后进行了14天的酒店隔离和14天的居家隔离,然后他又自愿地增加了7天的居家观察。当然对于创始人而言,这其实是短期的,应该说是打引号的悲惨。整个团队的发展和解决方案的创新,事实上是经过了14年的持续的研发,还有我们经常说的三代算法的迭代,这背后是上百万行代码的计算。还有创始人角色的转变、自主的管理、产品的策略,市场的服务、成本的管理等等,这里面凝聚着创始人和周边亲朋好友的心血,当然最多的是他们的智慧。

空天界:其实社会团体在科学家创业过程中,能够给予很多外力的支持。那像英国皇家航空学会这次支持秩益科技,除了推荐他们参赛之外,你们这边还做了哪些工作呢?


英国皇家航空学会在进入中国之前,包括进入以后的这段时间,面向英国的大学、在英国工作和学习的中国人和科创项目的团队,都有科创项目的征集活动。从2020年开始,我们就举办过多场线上的需求调研会议,针对在英国的,尤其是在英国大学里的中国人,进行了很多面向不同教研室、不同大学、不同系的访谈活动,这些活动在我们的公众号都有过发布。中国代表处几乎每个月都举行跨部门的联席会议,由总代表来牵头对项目进行筛选、评比、跟进和支持等等。
在项目的跟踪过程中,我们还参报了很多行业的大赛,比如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还有一些地区上的赛事。还和有预期落地计划的地方政府、科技园区进行洽谈,来介绍项目、推荐项目、申报项目。我们还会为像秩益科技这样的团队对接中国和国外的人才资源,包括发布招聘信息等,甚至牵线一些航空行业的潜在用户来举行洽谈,还有参加航展、论坛、展览等等。当然这些工作的组织和安排,不仅仅是面向秩益科技的,还有不少其他的来自于各个英国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的航空科技的团队。甚至还面向特定的人才,面向要回国的人才,要在国内找工作的人才进行人才的评定,在国内寻找创业的项目团队进行合作等。我们学会正在将这一整套的工作形成机制,来服务更多的科创企业和国际合作项目。

空天界:谢谢谭老师的分享。那我想问问沈老师,刚才谭老师讲到了很多学会对海归人才的支持,那能不能请您再分享一下,未来英国皇家航空学会在中国有什么样的发展规划?怎样才能够加入英国皇家航空协会呢?


英国皇家航空学会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的一个专业性的航空航天的学术组织。但2020年才在中国成立,所以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需要发挥桥梁作用。上海市科委作为我们的业务主管单位,对我们也有一定的期许,所以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去承担这样一个角色,推动航空行业的学术交流、人才互访、人才对接,包括在一些项目上的引才引智。其实我们很荣幸能够通过学会产业部的努力,让秩益科技这个非常优秀的项目能够展现出来我们希望能达到的状态。其实很多人才选择归国发展不一定是创业,一些人可能是想投身学术研究,一些人就是想回国就业。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也希望能够发挥好桥梁作用,所以我们开展了很多线上的对接会和职业辅导等等。
关于加入英国皇家航空学会的问题,其实我们学会的包容性是非常强的。在接纳会员的过程中,最主要的一个要求是从事航空航天相关领域的学术或工作。满足这个要求的都能去申请成为我们的会员,相信在这点上和中国航空学会的包容性是完全一致的。

空天界:谢谢沈老师。张总你好,参加完我们大赛之后,有很多人关注到你。那接下来一两年你们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规划呢?期待和什么样的上下游进行合作?希望有什么样的资源方或者客户来和你们对接?


通过本次比赛,秩益科技受到了非常多客户和资本方的关注,这足以凸显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在行业内的影响力。我们接下来规划的重点还是着眼于服务好航空航天领域的头部用户,包括我们现在参与的一些航空航天企业的研发项目,以及正在应用我们产品进行研发的团队。我们经常把航空航天合在一起讲,但其实它涵盖的范围很不一样,客户的特点也很不一样。现在商业航天和商业航空的创业公司非常多,他们都是我们目前非常重要的客户(及潜在客户)。接下来一两年内,以航空航天的头部客户去带动主要的应用场景是我们首要的工作。
当然,我们也会将项目同时推进到新能源领域,新能源汽车的很多技术需求和航空航天的技术需求是有相通性的,它也是一个增长非常快的市场。所以说,我们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尤其是像一些热控包括流体的仿真方面会有所布局。
从产品的角度来说,最重要的,也是我们目前正在做的工作云平台的上线。因为Saas化的服务是所有软件(尤其是工业软件)客户在灵活性方面的必然需求。接下来一两年里,我们要一方面做好自己的服务版软件的发布,一方面发展我们云端的产品。
事实上比赛之后,已经有很多人联系我,也很感谢组委会搭建了这么好的平台,让更多机构能够看到我们。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在这样非常好的平台上表现,去吸引更多的投资人(尤其是产业方向),并且是拥有航空、航天或是有类似专业背景的投资人。因为投资不仅是资本方面的投入,还有用户方面的。所以接下来我们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相关方面投资人的关注。
从客户的角度来说,我们国有的航空企业,航天企业,民营的航空航天企业,再加上新能源类的企业,客户的数量非常庞大。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充分发挥自己软件的特点,打造应用标杆案例。因为虽然我们在初创阶段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是规模还不够大,所以我们要先切入一些航空航天领域的高精度、高速模拟需求的应用场景。我们希望能够通过中国航空学会、英国皇家航空学会对接,接收更多相关方面的客户资源。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术方,因为产学研永远是不分家的。我认为学会本身作为一个机构来说,其非常重要的资源就是在科研高校、研究所等方面。它既是我们很重要的用户,同时也是很重要的研发合作方,还是我们人力资源的重点关注对象。从这三个角度来讲,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学会平台对接院校、研究所等对象,希望我们可以与他们拥有更多的团队合作机会。
总体而言,机构资本、航空企业的客户以及院校学术类的资源都是我们比较关注的点。

空天界:谢谢张老师。其实大赛办了这么多年,我们有一个很深刻的感受就是如果项目背后的支持者越多,它的发展速度就要比创始人单打独斗快得多。我们大赛是非常公平、公正、公开,但是组委会也发现,这些年海归回国创业的项目,成绩普遍比较好。可能是因为国内对归国人才和高新技术的引进需求非常大。中国航空学会最近也设立了欧洲代表处,希望这能够成为其他国家的人才能够有更通畅回国发展的通道。


那我想请走在这件事情前沿的沈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您认为什么样的项目值得被挖掘,被大家所看见?


对于学会而言,在筛选、辅助项目的时候,由于是从学会学术角度出发,与专业投资机构所扮演的角色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于他们而言,可能主要是从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来考量这个项目是否值得推荐。但学会作为国际性的航空航天专业领域的非营利性机构,我们的使命是让所有的会员所从事的事情都值得被看见。我们学会所秉承的宗旨就是能够推进航空航天科技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发展。无论是颠覆式的还是渐进式的,无论是模式驱动还是技术驱动,我们都会尽自己所能,提供一个国际化的学术的舞台给予会员支持。
这里我想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例子。在十多年前,由于Elon Mask那时完成了猎鹰9号的发射任务,我们便将当年年度的全球杰出贡献金奖颁发给了他。但在那之前,一般都是大企业或者大的研究机构的首席科学家才能够获得这样的荣誉。之后他在我们学会领奖的时候,大谈火箭回收的远大雄心。当时我们完全抱着一种包容的心态和探讨学术研究可行性的想法和他进行交流,没想到在若干年后它真的能够实现。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学会不仅仅是提供有技术积累的专业人士社群,同时在全球范围内,我们也会举办各种论坛和行业内认可度非常高的奖项。与中国航空学会一样,希望能够帮助航空航天的从业者和创业团队,完成从看见到不断进步,然后融入行业的蜕变。

空天界:因为我们想通过这个伯乐奖的系列专访,鼓励更多行业内的专业人士推一把他身边的创业者。高调一点,不要总是低调地做科研,因为国家现在确实需要大量优秀的民企快速发展。所以,最后我们想采访一下,您获得伯乐奖时的心情。


首先感谢大赛的主办方。之前我们也听说主办方为了配合防疫政策,做了许多临时的调整。我们深知这当中的很多不易,所以发自内心的感谢,也非常荣幸能够与中国航空学会有这样的合作。
其次,我们也为张总和他的团队感到非常高兴。对于我们推荐方而言,始终认为他们的成绩值得他们不低调,因为他们十多年的积累所完成的创新是颠覆性的,是超越级的,是难能可贵的。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这也是中国航空业目前真真切切所需要的,是能够代表中国在这个行业内树立某种意义上的标杆。这个项目横跨了流体力学、工业软件、超算这三个前沿领域是非常不容易,仅仅在一个领域上的创新,就能够获得巨大的认可,所以我们也非常高兴本次取得的优异成绩。秩益科技获得的一等奖和我们的伯乐奖都肯定了我们做的事情是正确的。
最后,我们也想通过参加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这样的全国性赛事,对更多像张博士这样的团队提出鼓励和期许,鼓励他们坚定自己在创新道路上的信念。我们也希望学会未来能够服务更多的团队,也许他们才刚刚出发,或者是业内所说的“山腰青年”,但是希望他们也能够像张博士的团队一样走得更远,也为后面很多类似的团队起到引领和鼓励的作用。到那时,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的团队获得更多的奖项,相信这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

首先是感激。不仅是感激我们得到了一等奖,也非常感谢学会在整个组织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其次我觉得这个奖是属于我们整个团队,包括我们三位创始人在内的公司所有的核心员工。大家一起创业十几年,在我们初创阶段就选择信任我们,我在心里非常感激大家。同时也激励公司的员工,虽然我们还处于初创阶段,是一个比较小的公司,但是我们的技术和产品已经得到了业界和很多客户的认可,我觉得大家要有信心。最后我希望能够代表我们公司的全体员工,对中国航空学会、对英国皇家航空学会、对组委会,对比赛中付出辛勤努力的所有工作人员表达我们最崇高的谢意。

空天界:谢谢张总,也感谢各位的信任。我们也非常期待英国皇家航空学会能够蝉联优秀组织奖,也欢迎沈老师或者谭老师蝉联我们的伯乐奖。最后请三位给我们这个行业其他的创业者送一句祝福。


希望有越来越多航空航天领域的技术和研发人员,能够让自己的技术充分发挥它的价值,对接市场需求,把航空航天产业做成一个高度灵活化、非常有活力、生机勃勃的产业群。希望能有更多人进入我们的创业大家庭。
在前面的分享过程当中说了很多创业中的至暗时刻,其实创业就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学会不断地鼓励自己,肯定自己。当然可能在一些时候也要去否定自己,因为有时候一条道走到黑未必是很好的方式,要学会适当地调整。这是一个不断修炼自己的过程。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一定能够登上山顶。大家一定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尤其是在航空航天领域,它是一个长周期的过程,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我们希望更多的创业团队能够用自己开创性的技术和开创性的产品,一起来拥抱未来的天空。

直播时间
2022年10月10日  20:00--20:40  
一键预约,直播不错过

CAIEC每一个项目都异常优秀

为什么他们会来参赛?

在大赛中为什么他们能得到70多位评委一致好评?

每一个项目都有进化的过程

推荐人是如何见证项目成长的?

第一手的答案尽在

6th  CAIEC获奖人专访直播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