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尔克大撤退:历史影像中的真实故事丨谷雨故事
随着《敦刻尔克》(Dunkirk)的热映,一组历史影像重新向人们揭示了这个英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敦刻尔克海滩上燃烧的油罐、排成长队的英法士兵、被击沉的驱逐舰、帮忙运送士兵的小船,还有士兵们平安回国后的拥抱……
敦刻尔克大撤退
撰文/崔莹
编辑/迦沐梓
01 20 1940年,在德军的炮火之下,英军从敦刻尔克撤退,士兵们排着蜿蜒的队伍等待着船只将他们运送回英国。敦克尔克战役,又称敦克尔克大撤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欧洲大陆的一次战略性撤退。纳粹德国机械化部队瓦解法国马其诺防线后包抄英法盟军。盟军撤至敦刻尔克后(法国东北部靠近比利时的港口),为了避免被德军围歼,执行了在当时最大规模的撤退行动。
02 20 5月26日晚18时57分,英国海军部下令开始执行“发电机行动”。30万英法联军唯一的生路,就是敦刻尔克及其附近40公里海岸线。但两个星期以来,该地区一直遭到德军猛烈轰炸,4个船坞全部被毁,8公里长的码头被炸成一片废墟,唯一可供船只停泊的只有一条不足1200米长的东堤。
06 20 英国皇家阿尔斯特步枪队的士兵在战壕里休息。
07 20 一名英国士兵正在照顾伤员。
08 20 英国士兵聚集在敦刻尔克港口期盼着撤回英国。从敦刻尔克到英国有三条航线,唯一能够使用的只有航程最远的Y航线,全程近90海里,驶完全程几乎要六小时,虽然没有德军炮火威胁,但德军飞机空中威胁的危险却大大增加了。组织这场复杂而危险的海上撤退行动的负责人是伯特伦·拉姆齐,韦克·沃尔海军少将负责指挥在英吉利海峡的航行,威廉·坦南特海军上校负责指挥敦刻尔克港和海滩登船事宜,杰克·克劳斯汤海军中校则负责指挥最关键的东堤。
09 20 英国政府呼吁有船只的平民渡过英吉利海峡,帮助运送士兵。 驳船、拖船、货船、客轮、渔船、汽艇乃至私人游艇,都纷纷出海,驶往敦刻尔克。先后有693艘英国船只和168艘法国、荷兰和比利时船只,共861艘各种船只加入救援行列。
11 20 随着时间后推,由于港口损毁严重,海滩的作用越来越大,官兵们以组为单位从海滩下海,涉过逐渐加深的海水,登上小船,再乘小船摆渡到距离海岸较远的大船,撤回英国。
12 20 士兵淌水走向救援船只。
13 20 英国士兵站在由敦刻尔克开往英国的汽船上回望法国的海岸。
15 20 一艘挤满盟军部队的驱逐舰及RAF战斗机正在返回英国的途中。
16 20 法国一艘驱逐舰在敦刻尔克被击沉,救生筏中的船员被一艘英国船只搭救。
17 20 敦刻尔克大撤退从1940年5月26日开始进行,至同年6月4日结束,共历时9天。此次撤军共有338226人从敦刻尔克撤到英国,其中英军约21.5万人,法军约9万人,比利时军约3.3万人。
18 20 成功从敦刻尔克撤退后,英国远征军的部分士兵乘坐火车,筋疲力尽的他们终于得以安心休息。在撤退中,英法联军有4万余人被俘,还有2.8万余人阵亡,这些伤亡人员中,有的是在抗击德军进攻坚守至关重要的防线时战死的,有的是在海滩等待上船时丧生在德军空袭和炮火下,还有的是在海上随着被德军击沉的船只而葬身大海。
19 20 敦刻尔克撤退结束后,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下议院发表演讲,说明英国将继续战斗的决心:“……德国人拼命想击沉海面上数千艘满载战士的船只,但他们被击退了,他们遭到了挫败,我们撤出了远征军!……我们在海外的帝国臣民仍要在英国舰队的武装保护之下继续战斗,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认为适当的时候用它全部的力量和能力,来拯救和解放这个旧世界。……”
20 20 敦刻尔克大撤退并不是一次战役,甚至可以说,是在德军的穷追猛打之下被逼无奈的逃亡之举,但正是这一逃亡,为盟军保存了日后反攻的主力为将德意日法西斯最终送上断头台奠定了基础。图为从敦刻尔克撤回的英国远征军与女友在车站相拥。
拍摄电影《敦刻尔克》之前,二战口述史著作《敦刻尔克:被遗忘的声音》给了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很大启发。为保证电影的真实性,诺兰找到这本书的作者、英国历史学者约书亚·莱文(Joshua Levine),并请他担任电影的历史顾问。
因为约书亚·莱文的帮助,诺兰了解了当时飞行员之间如何交流、战斗机落在海面上是怎样的情况。两人还一同拜访亲历敦刻尔克大撤退的老兵,请老兵回忆当时的情景。在接受采访时,诺兰高度赞扬了约书亚·莱文对这部电影的贡献。
◇ 电影《敦刻尔克》剧照。
《敦刻尔克》在全球热映之际,撰稿人崔莹对约书亚·莱文进行了电话采访,了解他写作《敦刻尔克》的过程,以及他与诺兰的合作。
谷雨故事:此前,因为看到你的《敦刻尔克:被遗忘的声音》(又译为《逃亡日:敦刻尔克大溃退亲历者口述》),诺兰请你做了电影顾问。是什么启发你写那本书的?
约书亚·莱文:我一直对敦刻尔克撤退很感兴趣。那场撤退并不是英军的胜利,而是溃败,但在历史上,这场撤退一直被视为很光荣的事件。通常来说,大多数学者和电影人关注的都是英国历史上获得胜利的事件,比如发生在1945年的战事,并且多从英国视角出发,但人们却热衷谈论这场溃败,谈论“敦刻尔克精神”。我对这场光荣的溃败很感兴趣,在某种程度上,它比直接的胜利更有趣,更复杂幽微。
◇ 约书亚·莱文在敦刻尔克海滩。
谷雨故事:为何书名中强调了“被遗忘的声音”?
约书亚·莱文:这本书的素材来自对经历敦刻尔克撤退的士兵、相关人员的采访。它们是伦敦帝国战争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用多年时间完成的,一直存放在这家博物馆。而这家战争博物馆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对经历过战争的当事人进行采访,记录历史,记录战争。
这些采访非常珍贵,我会听这些访谈,用口述史重塑敦刻尔克撤退。口述史和历史学者通常采用的叙事方式非常不同,它们讲的是小人物的故事,而不是将军、政客的故事。这些故事更个人化,更感人。在此之前,人们从未了解这些人的故事,从这个角度而言,这些人的声音是“被遗忘的”。而这本书第一次使用了这些材料,让人们听到了他们的声音。
谷雨故事:这些小人物的口述中,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约书亚·莱文:是他们的诚实。他们谈论他们的困境、他们的恐惧,他们想到再也见不到爱人的难过……他们以为再也回不了家,自己会死。这些口述非常感人,非常真实。
谷雨故事:为拍电影《敦刻尔克》,你和诺兰拜访了很多经历过敦刻尔克撤退的二战老兵。在这个过程中,你们有什么收获?
约书亚·莱文:我们拜访了很多九十多岁的老兵,收获很大。我们问他们:“你记忆中的敦刻尔克撤退是怎样的?”这些老人可能记不住昨天或上周发生的事情,但却能清楚地回忆起多年前发生在敦刻尔克海滩上的事情。我们得知了很多的细节,有些被用在了电影里。比如一个老兵告诉我们,他在海滩上,看到一个士兵解除装备,徒步走向大海,向英国的方向游去。他是疯了吗?是想自杀吗?是想游回英国吗?我们谁都不知道答案。
我们请这些老兵来看电影首映。诺兰很在意他们是否喜欢这部电影,是否觉得电影真实,电影是否再现了他们的经历。大多数老兵很喜欢这部电影,表示影片再现的情景和他们记忆中的敦刻尔克撤退差不多。但也有一位老兵拒绝观看。他站在电影院外说,看这部电影会令他很难过。
◇ 亲历敦刻尔克大撤退的二战老兵。
谷雨故事:那么你呢?你如何评价诺兰的这部电影?
约书亚·莱文:我很喜欢这部电影,原因有几个。
一,不同于大多数战争片,这部电影中没有出现敌人,敌人成了“谜”。我感觉这样的处理方式很真实,因为在敦刻尔克,大部分士兵是看不到敌人的,他们可能看到的是敌机在高空飞,敌人向地面射击。看不见的敌人会导致人们内心的恐惧。这部电影更像是一部心理惊悚片,其中没什么血腥镜头,但非常扣人心悬。
二,电影展现了很多个体的故事,用士兵、飞行员的视角。这也是非常准确的,因为战争中一片混乱,人们通常很难看到整体的画面。此外,个体的视角也很生动、感人。
谷雨故事:这部电影本身是虚构的。作为电影的历史顾问,你如何让电影看起来真实?
约书亚·莱文:电影是虚构的,但电影人物的特征是很多真实存在的士兵的特征的集合,因此电影中的人物具有真实性。写好剧本后,诺兰会给我看,我会给他一些建议。在敦刻尔克拍摄现场,我也会给他建议。比如我会告诉诺兰军装是什么样的,飞行员之间怎样对话。我也会向他建议加入某些情节,比如天空落下的德军宣传单。这是当时真实发生过的。诺兰非常喜欢这个建议,把这个情节用在了片首。
我也告诉诺兰,喷火战斗机降落在海面上后,一开始并不会沉下去,而是会漂浮在海面上,这就会给飞行员一些获救的时间。喷火战斗机降落在海滩沙地上,飞行员出来后烧毁战斗机,这也是真实发生过的事。
谷雨故事:你认为这部电影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很多印度士兵参与了敦刻尔克撤退,有观众质疑为何不让印度士兵出镜。
约书亚·莱文:很多人拿这一点大做文章。当时沙滩上有将近40万士兵,而印度士兵只有大概200人。在敦刻尔克,你几乎没机会看到那里的印度士兵。再说,他们在大撤退之初就顺利离开了敦刻尔克。
第二,这部电影展现的是士兵的个体视角,而不是敦刻尔克撤退的全部故事。尽管有也挺好,但我不认为这部电影必须得展示印度士兵。对于电影“没有展示印度士兵”的指责是不公平的。这部电影是虚构的,不是纪录片,也不是历史书。
也有人指责电影没有展现所有的个体,比如组织大撤退的人。人们有各自的喜好,希望电影能够展示自己想看到的东西,但这不是电影的责任。一部电影不可能讲述全部的故事、所有的历史。
谷雨故事:电影中有英国士兵不让法军上船的片段。在历史上,这是真实发生过的吗?
约书亚·莱文:的确发生过。请想想,40万士兵,遍布10英里的海滩,10天时间,什么都有可能发生,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同。在有些时候,法国人被拒绝;在有些时候,法国人没有被拒绝。在有的地方,人们相处得很好;某些地方,人们却打了起来。
我采访过二战老兵。有人告诉我,所有人都表现得很出色;有人却告诉我,自己看到有些人不排队上船,被战友射伤。有人告诉我,他们当时非常恐惧,饥饿难耐,试图吃皮革头盔上的皮带;有人却告诉我,他们去战线后方的餐厅吃饭、喝香槟……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同。
谷雨故事:你如何看待“敦刻尔克”精神?
约书亚·莱文:“敦刻尔克精神”指的是即使身处困境,人们也要竭尽全力团结在一起,继续抗争的精神。我认为在今天,这种精神依然很鼓舞人。最近美国得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市民与哈维飓风带来的洪灾搏斗,当地人用所有小船援救被水困住的人。我看到CNN和当地报纸都在谈论,他们要拥有自己的“敦刻尔克”精神。敦刻尔克精神并没有过时。
谷雨故事:作为历史学者,你如何评价敦刻尔克撤退的意义?
约书亚·莱文: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敦刻尔克撤退非常重要。人们一直以为它不过是一个英国故事,没有全球意义,实际上并非如此。要不是这次撤退,很难预料之后的战争会有什么走向,但几乎可以确认的是,英国会和希特勒达成和解。我是犹太人,这样一来,估计我的家人会被送往集中营,我就不会在这里了。这样一来,整个欧洲很可能被纳粹化,我们现在想当然的自由不可能存在。如果英国失败,美国也无法加入第二战线,整个世界的局势会和现在不同。
从全球视角看,敦刻尔克撤退是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是时候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点了。
谷雨故事:参与拍摄电影《敦刻尔克》的经历,是否改变了你对历史的看法?
约书亚·莱文:在敦刻尔克海滩,看到电影人为还原历史所做的努力,我很感动。片场有士兵、飞机、军舰,一切都仿佛1940年,让人不寒而栗。
我确实了解到一些不在现场就永远不可能了解的状况。比如有英国资料记载,一个负责信息沟通的士兵说,无线发射机进沙子出了故障。读资料时,我很疑惑:是士兵不小心把它掉在了沙滩上吗?到敦刻尔克后,我发现海滩上常常刮风,掀起沙暴,我这才明白无线发射机故障的原因。这些细节,只有在现场才能体会。
(本文授权转载自腾讯文化,文章有增改。若需转载,需经腾讯文化和谷雨故事联合授权。)
欢迎在评论中告诉我们你对这部电影及其历史背景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