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讲座重磅 | 陈力丹教授教你做学术研究啦

2016-11-17 丁格 覃秋媛 君武学人

点击上方“君武学人”可订阅哦!

导读

11月15日,“学术大神”陈力丹教授来到广西大学新传院为研究生们带来了一场关于新闻传播学学术研究的“饕餮盛宴”,同学们听完后纷纷刷屏表示膜拜,醍醐灌顶、受教良多。学人君将“丹爷”现场的最犀利的发言和主要内容(文献基础、学术研究、论文写作)浓缩后呈现给大家,让我们来回顾大神精彩绝伦的讲座吧~


陈力丹教授讲座现场1


一口诙谐幽默的京片儿,时不时妙语连珠引得全场哄笑,却又文字严谨逻辑严密,每字每句都是重点。这就是陈力丹教授的魅力。丹爷”在现场说了哪些犀利“名言”呢?

Part1 ”丹爷”经典语录作为一个研究生100多本书都没看过,说得过去吗?
大众传播理论没有办法解释现在的互联网传播现象。这个危机怎么解决?希望大家多看一点相邻学科。
研究生研究生,现在和本科生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你的头衔,叫“研究”,要学会研究。
建议大家一定要了解中国的媒体、世界的媒体每时每刻的变化。告诉那些本科生们,你所处的行业现在发生的剧烈变化。
九州欢腾,大象死了,那怎么行呢?
媒介形态变化非常快,而且人人都在使用,你写它干嘛呀?微博有什么特征?微信有什么特征?你说了半天,谁不知道啊?
或者你可以研究未来的媒介形态,至少你还有几年的生命力。
要在理论上下功夫,还有我们要想得更远更远。
 有个词叫“浸润传播”,就是我们未来的传播形态,如果我们想象不到这一点,做不到这个思想准备,首先第一个失业的就是记者。
好多同学说将来毕业后去哪?我说去网络,别去报纸。
只有大学的新闻学界才有可能超脱功利性,客观地研究网络传播现象。
我们的学者干嘛使的?不停地向社会提出忠告、警告。
以后大家不要说接近性、时新性、重要性这些词了,新闻价值是媒体内部每天讨价还价的结果,每天记者和编辑在讨价还价,然后编辑和编辑部主任讨价还价。
有人赶词目时髦,我们说经济新常态,结果出现舆论新常态,这个题目一看分数肯定低。
我收到一个大学的博士论文开题,我一看这份开题报告的内容,似乎回到了八九十年代的时候,调查方法还是传统的一套,整体思路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
写前不知道要说什么,居然写了两万字。
不要把论文写成散文,什么玩意儿这是。
我一看标题写什么什么研究,我就知道他没有研究,因为没有核心观点。
文化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不要把什么都说成文化。
写论文引用材料一定要真实存在,不能用小说,小说是虚构的,不能作为研究社会的现实的依据,但是写教材可以用。



现场师生被陈力丹教授犀利的言辞逗笑


感受之后,让我们回到严肃的新闻与传播学术研究话题,研究开始前,我们要研究什么?怎么选题?有哪些学术空白值得我们去探索?陈力丹教授为我们一一作了讲解和启发。


Part2 关于选题

我们要研究什么?

1. 理论上的贡献:提出并验证新概念或新关系。即提出一种理论模式。

提出并验证新的理论概念、新的因果关系、新的过程和机制(人文方法的理论研究不在此列)

2. 操作上的贡献:发明并验证新取证方法。

对已有的理论概念、操作性定义或已有理论关系,作出操作性设计。

3. 实证上的贡献:发现新(首次)证据。

对已有理论假设首次进行实证检验 验证假设本身,发现假设成立的附加条件;

在新的时间、空间、媒体、受众、事件中验证已有理论。

4. 应用上的贡献:现成理论在新时代、新事件、新媒体、新受众中的验证。用已有理论或概念描述、解释或预测新事件、新社会、新时代、新媒体或新受众。


我们该如何选题?

1. 选题要新观点、新角度、新发现、新的研究方法、新素材(选题时宜采用批判学派的反潮流思维,提出但词)。

2. 选题要相对小。口子开得小,才可能将问题挖掘深。

3. 思辨性质的选题,必须提出自己的理论假设,论证或证伪这个假设。不宜提出所谓“终极性的评价标准”。

4.应用性质的选题,必须提出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问题,得出具有可操作的解决问题途径和方法。不能是行政官员那样的第一要提高认识、第二必须加强领导之类空话连篇的“对策”。

重点来了:有哪些好的选题?

1.    互联网对社会传播结构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该如何看待、这些影响可能带来的种种悖论以及对悖论的解读,理论上对现象加以理性阐释,并向社会提出各方面的忠告、警告。

2.    各种新型的传播形态对人们生活可能带来的发展趋向,以及这些趋向的正面应对,也应是新闻传播学界承担的研究义务。

3.     互联网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以及各方面的应对,也应是新闻传播学界需要从理论上加以关注的。

4.     关于5G,回顾并论述4G已经对整体社会传播形态和方式的影响,进一步探讨5G对社会传播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5.     论互联网条件下的“新闻真实是一个过程”

“新闻真实是一个过程”,在网络传播环境中更需要强调,否则任何初始的新闻就可能因与“谣言”为伍而受到打击。

6.     论互联网传播对“新闻”内涵的延展

未来“关于事实知识的知识” 将超越简单的“发生了什么事”的新闻知识类型。

7.     论原生广告对传统广告的挑战

网络的原生[自然]广告(Native Advertising) 打破了广告传播“展示”特征,实现了有价值的内容与广告的无缝融合。

8.     论互联网传播中的误读(或误解,从接受者角度)

9.     各类新闻聚合网站的出现,对传统媒体“新闻价值”的运作路径提出了怎样的挑战?

10.   对“时事新闻没有版权”的理解和实施。

11.   新传播形态对传统传播顺序提出了怎样的挑战,作为信息接受者如何应对这种情形。

12.   新传播形态下人的记忆方式和内容偏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3.   如何认识和处置(看待)网络语言?

14.   论传播学面临的危机。

15.   互联网的颠覆力下,人们的工作环境、工作方式、消费方式、连接方式、商业模式、监管重点发生的剧烈变化。

16.   职业道德研究的一个课题:我们过去把编辑部和广告经营部必须分开,而在互联网时代必须合一,就是我们如何执行职业道德?什么分寸是商业利益侵犯公共利益?这个分寸感需要去研究,需要那很多事例去研究得出一个指数。

17.    从2016年的互联网趋势报告进行选题

① 全球互联网用户增速放缓 印度市场异军突起。②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持续降温。 ③全球宏观经济增速放缓。 ④互联网广告发展增速 移动时代来临。 ⑤要更有质量的广告内容。 ⑥视觉应用将继续蓬勃发展。 ⑦消息应用的春天已经到来。 ⑧语音技术重塑人机交互。⑨中国 一个新兴的互联网领袖。


18.   牛津路透新闻业报告所发布的《2016数字新闻报告》分析了这些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巴西、日本、加拿大、韩国、众多欧洲国家等26个国家的调查对象的数字新闻消费情况,可作为选题材料。



陈力丹教授讲座现场2


论文写作阶段,有哪些要注意的问题呢?陈力丹教授用丰富的案例给我们敲响警钟。


Part3 论文写作雷区

1.      选题小而偏,学术意义微小或无意义的文章。如从中国的人民日报或美国几家主要媒体的网上获取一段时间内的相关报道做分析的研究很多,但无实质意义。

2.      选题太大,就是一套书都不够。

3.      用全套人民日报电子版检索某个概念——原则上不能作为论文选题。

4.      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文章,此类研究层出不穷,作为论文写作的练习可以把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但作为真正的学术研究,这类文章多数没水平。

5.      “以……为例”、“基于……”的行文模式,这类文章虽然选题的开口小,但致命的问题是所选的研究对象基本没有学术价值。

6.      立论不成立,选题本身无解,例如“职业道德失范治理”,无论怎样用学术包装,最终几乎只能导致行政措施思维。

7.      标准的量化分析文章,若没有有价值的新发现,这类文章原则上否定

8.      综述和介绍情况性质的文章,除非内容在我国不常见,有一定学术资料价值。

9.      没有核心观点的议论。不清楚自己到底在说什么

10.    没有研究的“研究”,标题叫“研究”,但是大部分文字是在摆出类型、介绍配置本身,说完了,文章也就完了。没有立论,不是研究

11.    缺乏基本的学科理论知识。诸如“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等等。或者相反,把很平常的东西说成是规律。规律这个概念不要在论文中轻易使用。

12.    理论前提不成立

13.    行政思维,经验逻辑,宣传“论证”,将论文写成教材、普及读物、理论宣传文章、工作经验总结、新闻报道模式等

14.    用尽全部材料仍不能论证清楚,硬写

15.    用时髦学术词汇包装的“论证”,如简论新闻文本的消费,用“消费”加上“文本”两个概念统领,其实基本没有新东西,又把学科内人所共知的东西用这两个概念再串一遍

16.    论据不成立或太单薄



“丹爷”说:要把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的基础性文献都读览一遍。希望大家多看一点相邻学科。我们得多学点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知识,还有修辞、词汇、语法的知识,经济学、叙事学的内容也要补充。

Part4 推荐书目


学习新闻传播学科文献基础

1.早期新闻学文献

2.中国新闻学早期基础文献

3.现在较新的国际新闻学论著

4.现在中国大陆的新闻理论书

5.现在中国大陆的新闻史书

6.中国流通的新闻法书

7.中国流通的新闻职业道德书

8.现在流通的新闻业务书

9.广播电视方面的代表论著

10.传播学文献基础

11.中国大陆传播学书

12.新媒体的书

13.跨文化传播的书

14广告学的书   

15.公关的书      

16.媒介经济文献基础

加大对相邻学科知识的学习

1、《现代社会学》,北川隆吉主编,沙莲香主译

2、《社会学》,[英]安东尼·吉登斯著,李康译

3、《社会学原理概论》,约翰·卡尔(John Carl)著 

4、《现代社会心理学》,周晓虹著

5、《社会心理学》,金伯莉·达夫(Kimberley Duff)著

6、大众经济学丛书,作者梁小民

7、《新闻传播法教程》,魏永征著

8、《修辞理据探索》,张炼强著

9、《人与故事》,高小康著

10、《从莎草纸到互联网:社交媒体2000年》,汤姆·斯丹迪奇著

11、《传播理论导引》,韦斯特、特纳著,刘海龙译


丹爷著的书

《世界新闻传播史》《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系列《陈力丹带你读新闻传播学经典》


掌握最新的互联网发展态势

(一)关注五个报告

(可以从中挖掘论文选题的材料)

  • 国际电信联盟(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ITU)《衡量信息社会报告》

  • Mary Meeker《互联网趋势报告》

  • 皮尤(Pew Research Center) 《新闻媒体现状》

  • 牛津路透新闻业报告。

  • 清华史安斌等的年度网络报告

(二)每月阅读、研究《青年记者》业界资讯

(三)阅读《传媒法律与政策通讯》(中国传媒大学新闻法治研究中心)

(四)把每天看各类传播形态的新闻

报纸、电视、各种新闻网站和社交网站。作为研究工作的一部分,从日常的政策、科学常识、文字知识等角度去寻找问题、记录问题。


讲座结束后,陈力丹教授遭到热情的同学们层层“围堵”,大家争相与“丹爷”近距离交流。附小莫童鞋提供的“丹爷”潇洒飘逸的签名图一张~

【本文资料及图片均来自陈力丹教授在广西大学的讲座,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讲座干货,可点击下方链接查看哦:

讲座干货丨涨姿势啦!暨大教授关于广告营销和媒介文化的精彩学术讲座分享

讲座干货 |广西文坛后三剑客之首——田耳:当代文学与社会

讲座干货|技术引领媒体变革的时代,如何做合格未来媒体人?第四届中国大学生新媒体创意大赛要来啦

策划:张璐、丁格内容编辑:覃秋媛、丁格图片、排版:丁格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