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韩愈,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坚守,一场培养孩子大格局的真人秀

2018-02-09 川妈&鹤鸣 mom看世界

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还是具有大格局的理想主义者?


虽然后者意味着要肩负起更大的责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要承受更多的孤独和委屈,要具有非同寻常的勇气和坚韧……

我想很多父母和我一样,内心里依然会选择后者。

因为孩子还有无限种可能,孩子的将来可以是伟大的、璀璨的。


可是行动上,却会偏向前者。

因为,更多的我们,长大后为人父、为人母,为了生活忙碌,慢慢忘记了理想的味道。

潜移默化中,无论语言还是行动上传递给孩子的常常是焦虑和疲惫,是社会不公和阶层固化……孩子跟着学到的是如何察言观色,如何墨守成规,如何明哲保身……


这需要警醒和改变!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大格局?如何培养一个有理想的孩子呢?

把榜样的故事讲给孩子听,就是最好的方式。


上品无寒族,下品无氏族


回到中国古代,尤其是中古时期,那时候的中国,真真正正的是“上品无寒族,下品无世族。”


魏晋南北朝时期,如果你是世家大族,一定不会被选为下层官员,而普通庶民,不管多么努力、多么优秀,都没办法跻身上层,会让人看不起。


唐·孙位《高逸图》

这种现象持续到隋唐时期,一直到中唐都还有很大影响。

唐玄宗之后,高门大族子弟不仅在科举考试中,得中率比寒门子弟高,而且做高官的比例也高。


然而,有一个人的出现,凭着一股对理想和理念的坚守,打破士族垄断社会上升渠道的现象。

不仅在政治领域留下了自己的光辉业绩,官至吏部侍郎;而且在文学领域,由其开创的古文运动,一直影响到近代,持续了一千多年,被人称为“百代文宗”。


他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主人公——韩愈。


出身寒门,少好奇伟


大历三年(768年),韩愈出生在一个中小官僚家庭,他父亲最高只做过县令一类的小官。

三岁时父亲去世,年幼的韩愈跟着哥嫂回到河南老家。

7岁时哥哥去京城,他又跟着去首都长安。

十多岁时,哥哥被贬岭南,不久病故,年少的韩愈又跟着嫂嫂,扶着兄长灵柩返回中原。


韩愈生活的时代,唐朝藩镇割据,中原是块多事之地,经常遭逢战乱。

为了避乱,韩愈一家去往南方。

不停地迁居、颠沛流离,这给韩愈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对他日后有深刻影响。


韩愈很早就失去了父母,这样的孩子很容易沉溺于精神世界中,对于韩愈来说,他喜欢沉溺于书籍的世界。

在他的世界,时间是上下几千年,看见的都是古代的英雄豪杰,都是超杰俊逸的灵魂。

久而久之,他觉得自己也成为其中的一员,只觉自己与其他人不一样,理想的种子也就种在了心中。


少年韩愈

现代人对韩愈有种看法,说他一言不合就拿动物开涮,因为在韩愈的文章和诗歌中都有不少动物。

其实这背后也和韩愈年少时的经历和体验有关。

他从小吃了不少苦头,也见识了不少人间苦难,加上儒家的仁义精神,韩愈很容易感受并且体会他人的感情,甚至是动物的感情。

他有一首诗叫《病鸱》,诗有点长,大意就是讲述自己救助一直受伤鸟儿的过程,可见韩愈对动物也有同情和怜悯之心。


曲折科举路,三考三落榜


虽说少年韩愈读书不少,但是在科举这条道路上,他算是栽了大跟头的,这话怎么说呢?


唐代科举图

在唐朝,如果一个人想做官,有三条道路:


第一条就是门荫,祖上有势力、有爵位的,不用参加科举考试就可以做官了。唐代有好几位宰相,都是通过门荫进入官场的,比如有“口蜜腹剑”之称的李林甫,以及唐武宗时期宰相李德裕等等。


第二条就是征辟,如果一个人名声很大,或者是社会名流,由皇帝直接下诏任用。这一点适用于世家大族,比如唐高宗时期的宰相裴炎,出身著名的河东裴氏,官府征辟他,他不去,以显示自己的个性。


第三条就是最难的科举了,尤其是进士科,整个唐朝289年,只出了4,000多名进士,平均一年录取不到14名,这个比例太低了。而且唐朝的进士还不严格,统治者允许有名望的人推荐人,因此托人乘成风。


韩愈祖上既没有给他弄到门荫,他又不是出身世家大族,只能走第三条路,也是最艰难的路——科举之路了。


本来想着凭借自己的本事,这科举之路也不在话下吧?不,韩愈连着考了三次,都名落孙山,直到第四次才考上。


这中间的曲折,让韩愈更加体会到了世事艰难。


唐朝规定,考上进士不等于有官做,还得参加吏部考试,叫博学鸿词科,只有考上了这个,吏部才给你官做,为了尽早入仕,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又踏上了另一个艰难的考试。


第一次考试,韩愈初试通过,但复试时被淘汰,据说是中书省的某个人,面对这种情况,韩愈既恼怒又无奈。不过这是没办法的事情,韩愈再战,又失败,再再战,还是失败了。


此时他快三十了,背后的一大家子还等着他养家,韩愈一家经常吃不饱穿不暖。这种情况下,他还把自己的情况跟当时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颇像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精神。


韩愈为官三十多年才买到房子

不过为了谋生,没办法,不能再等了,韩愈离开京城,到地方节度使那里担任幕僚。这地位,与韩愈之前想象的京官生涯差远了,没多久就辞职,结束了寄人篱下的生活,重返首都长安。


不忘理想,为民请命


韩愈这次入京,就被朝廷任命为四门博士,从七品,地位和待遇当然不高,不过韩愈是一个尽忠职守的人,他对这个工作还是尽心尽力的。


没过几年韩愈由四门博士升到了监察御史,这个职位可以直接向朝廷上书提建议的。


贞元十九年,当时长安以及周围大旱,韩愈查访后得知灾民流离失所,四处乞讨。目睹这些,韩愈不忍。而当时担任京兆尹的、同时也是皇帝宠臣的李实,却说“今年虽然闹饥荒,却不影响秋收”,不但没有上书减免百姓赋税,反而横征暴敛。


这激起了韩愈的满腔怒火,他向皇帝上书,陈述事实。然而,韩愈上书的结果,就是一夕之间,从京都被流放到遥远的岭南,做了阳山县的县令。


这其中怎不令人唏嘘?面对这样的情况,普通人早已随波逐流,但韩愈不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他仍然继续着自己的坚持。


新皇帝即位,把韩愈调回长安,而且韩愈还颇受器重,被任命为中书舍人,正五品上,这种等级的官员可以上朝面见皇帝,属于中上层官员了,后来又升为刑部侍郎。


但就是这样一位赏识韩愈的皇帝,当他迷信佛法,准备迎佛骨入宫供奉时,韩愈写了一篇《论佛骨表》,上书劝谏。


在文章中,韩愈说:佛法这件事,在中国古代是没有的,只有到了汉明帝,才从西域传了过来。本来没佛法的时候,中国的皇帝们活的很长,结果当皇帝们信佛之后,长寿的能有几个呢?即使是推崇佛教的梁武帝,最后的下场也是饿死。


最后,韩愈在恳求道,将佛骨销毁,以断绝天下的迷信,如果上天有灾祸降临,皆由臣来承担,绝不后悔。


就是这样的语言,皇帝读了之后也是大为震怒,要对韩愈处于极刑,多亏一众官员为韩愈求情,才幸免一死,一朝被贬到潮州。


夕贬潮州路八千

照理说,韩愈这顶乌纱帽来得不容易,应当明哲保身啊?但是韩愈偏偏要捋一捋龙鳞,他傻吗?


韩愈当然不傻,他早已预料到提笔带来的后果,因为他的内心还有一个更大的目标,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在这个目标目前,其他的挫折算什么呢?每当看到这里,我内心就会想起一句话:“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坚守与力量。”


令山水为之易名


韩愈在潮州担任刺史,只有短短八个月时间。在这八个月期间,他做了不少事,概括起来就是驱除鳄鱼,为民除害;请教师,办学校;释放奴婢,不许买卖人口;率领百姓兴修水利,排涝灌溉。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0399srqh1d&width=500&height=375&auto=0《见字如面》中张国立朗读韩愈的《祭鳄鱼文》


所有这些,历来被认为是“德政”的楷模,为民众所缅怀歌颂。至今在潮州,有山名曰韩山、有条江名曰韩江,有个韩山师范学院。


这个“韩”就来自韩愈,可以说韩愈在潮州是英雄式的人物,令山水为之易名。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写道: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


起初潮州人不知道学习,韩愈韩文公命进士赵德做他们的老师。从此以后,潮州的读书人,都专心学习文章和品行,影响到一般平民,直到现在,潮州号称容易治理的地方。



在韩愈那个时代,比他出身好、地位高的人,数不胜数。只有韩愈,举着理想的旗帜,行进在现实的泥沼中,即使触怒皇帝也不害怕,最终潮州山水为之易名,历史上能有几人呢?


勇夺三军之帅


苏轼在评价韩愈时,里面有这样的评语:“勇夺三军之帅”,讲的就是唐穆宗时,韩愈出使镇州的事情。



当时镇州叛乱,当地藩镇杀掉朝廷任命的节度使,自己立了一个节度使,朝廷派韩愈前去宣抚。大臣们都在替他担心,认为韩愈会被杀掉,皇帝也后悔了,就让韩愈先别进去,在边境看看,观察一下形势。


韩愈说:“皇上任命我为宣慰使,如果害怕死亡而不去,这不是做臣子该做的。”


于是毅然只身前往,只用了一次谈话就说服了作乱的将士,而且还赤手空拳的解救出了被绑架的朝廷命官,这真的很不容易!



这并不是韩愈第一次涉足军事领域,在唐宪宗时期,韩愈就曾作为行军司马,跟随宰相裴度征讨淮西军,角色类似于作战参谋。他帮助宰相制定作战计划、协调理顺当时中原错综复杂的藩镇关系。


在军事方面,像韩愈这样能亲临前线,深入参与,真不多见,唐宋八大家中仅此一例。


终成百代文宗


苏轼在评价韩愈时,还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叫“文起八代之衰”,这是赞扬他在古文运动领域的贡献。


韩文公祠·广东潮州

自东汉以来,文章日益向骈体文方向倾斜,这种文章形式对仗,语言浮华;而这种骈体文又为世家大族所喜,内容上大多风花雪月、斤斤计较于儿女情长,无病呻吟,趋于堕落。


同时,自魏晋以来,在世家大族中尤其流行玄学,尤其是老庄之学。后来佛教在士族中的影响力也逐渐扩大,儒学的地位逐渐式微,由此形成了佛老之学与世家大族结合的局面,反而是士族看不起的寒族,秉持着儒学之道。


时间到了唐代中叶,韩愈、柳宗元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古文运动,主张回归以前的传统,文章要内容充实、形式灵活、语言通俗易懂,来根除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弊端。


后世对这场古文运动,认为表面上是一场文化运动,但韩愈等人更主要的用意是改变文风,从而对魏晋以来士族门阀制度——佛老大行其道而儒教衰落——中央集权制度不稳固等社会弊端进行革新,同时也是以韩愈为代表的“寒族”自身实现发声的举措。


古文运动在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直接对北宋的文学革新运动产生影响。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古文传统,一直持续到清朝末年。


后代人凡是学习文章,没有不学习韩愈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韩愈不愧是“百代文宗”。


如果有人问怎样评价韩愈,我想再也没有人能比苏轼评价的最为全面了。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


这哪一步走起来都殊为不易,只有理想主义者的格局、勇气和坚守才能克服阻碍,成就理想的同时给自己的生命以伟大。


孩子的四季诗词美育课

(四十三)

回到今天的诗词课中。我们一直在说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但一般人会忽略这个“八大家”指的是“古文八大家”,不太重视韩愈在诗歌创作上的贡献。


其实他所创立的“韩孟诗派”,影响也很大,咱们今天的诗词课,就分享一首韩愈创作的诗——《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这首诗是在怎样的情境下创作出来的呢?能够表现出韩愈怎样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追求呢?而由他所创立的这种诗风,对于宋代人的诗歌创作,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有关韩愈这个人,除了上面介绍的,他身上还有很多有趣的东西:比如他和八仙中的韩湘子,是有关系的,这其中有什么传说吗?这一切都在今天的诗词课中。


孩子的四季诗词美育课,每周五晚上8点,准时开课!


如何报名~

系列课程在千聊中进行,因为是给咱们粉丝的福利,所以课程设置成了4.99元。但是,可以到“板牙看世界”中领取优惠码,就可以免费参加啦!


报名流程如下:

1.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咱们的服务号“板牙看世界”;

长按关注板牙看世界

“板牙看世界”是咱们的服务号,专门用来发布科考活动(像马达加斯加探索、化张家界挖化石,高黎贡山博物之旅等)、科学课堂(天文课、动物学家课程)及诗词课等相关消息。


2.输入“诗词课”,会看到课程地址和专属的优惠码。



3.点击千聊课堂的链接进入课堂,在左下角点击“优惠码”,输入专属优惠码,以后整个系列课就可以免费听啦!



捕捉四季变化,精挑细选的40首古诗词就在这儿,每个孩子都可以用诗歌看世界!


推荐阅读 


一场大雪,朋友圈都乱了…雪是好雪,人好像不正常了!


to 全国孩子 | 唐诗宋词今段子,南方的冷,北方的冷,都有谁懂?


李白、杜甫、高适,三个男人一台戏


立春雪至,别再找我了,要看梅花去了……



曾经的女博士,现在的大学老师。飘过美国、澳洲,目前坐标北京。


养娃是一场永无止境的修行,我想在这个小小公众号上和孩子们和姐妹们共同在书中和路上发现更好的自己。


对了,想私下交流的姐妹,可以加我的个人微信cmksj00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