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男人对婚姻的幻想,不只是性

三木水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2021-08-04

点击↑ 关注“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北大父母嫌弃985儿子丢脸:父母越优秀,孩子越容易被挫败?(点击)




1.

幻想一:像婴儿一样被照顾,像神一样被崇拜


我的一位男性来访者,曾经在讨论自己对理想中老婆的要求时,说了非常精辟的一句话,他希望老婆对自己:像婴儿一样照顾,像神一样崇拜。


这虽然矛盾,却不难理解。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文章,讨论女性对婚姻的幻想。事实上,男性对婚姻的幻想绝不少于女性。


曾奇峰老师曾经说,结婚,对于男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事件。这意味着,男人将自己对母亲的依恋,明确转向了另一个异性。


所以,作为女人:你大概不会希望你身边的这个男人和妈妈的关系太好,这样有“妈宝”的风险;但你也一定不会希望男人和妈妈的关系不好,因为,那很可能是你的前车之鉴。



比如,我的一对夫妻治疗的来访。虽然同一次吵架,在他们嘴里会有不同的版本。但是,从两个叙事角度的交集中,不难看出的事实是:先生一方的父母经常吵架,而先生处在对父亲的高度认同上,敌视母亲。


从南希.麦克威廉姆斯“八大诊断”中“认同评估”的角度来说,他停留在对同性父母的认同上,缺乏对异性父母的认同。在这种情况下,当他走入婚姻,和妻子的相处自然也问题重重。


意识上,他希望找到一个能够和自己“琴瑟和鸣”的理想妻子,想试图改变自己过去的妈妈不够完美的现实;事实上,在觉察和改变缺席的情况下,不存在这样的一个人:无论找到什么样的老婆,都会唤醒他和妈妈的相处模式。



如果说,像婴儿一样照顾,似乎是男性期望在婚姻中找到一个妈妈,那么,像神一样崇拜,就像极了男性在婚姻中,要找到一个女儿——在女儿眼中,爸爸是第一个完美的男性,他们无所不能,就像“神”一样的存在。


在婚姻中,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对于男性而言,一个“仰慕者”的存在,满足了自己被仰视的需求,这会让男性感到:自己的地位、能力、眼界、决断、甚至是男性气概,都被更好地认同了。通过满足自我不同程度的自恋,甚至会激发男性的“英雄主义”情结,像美国大片中的孤胆英雄一样,视“满足家庭的各种需求”为己任。



所以,聪明的女性,会抓住男性的这个心理,擅用“赞美”,来肯定对方,从而达成自己的目的。这也是双方和谐相处的一个诀窍。



2.

幻想二:灵肉结合


男性还需要一位固定的性伙伴,这位固定的性伙伴还决不能仅仅限于“性”,最好还要是一位“灵魂伴侣”,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


我不止一位女性来访者,他们跟我说,当她们并不想跟自己的伴侣发生性关系的时候,她们的伴侣会说:你是我老婆,我不找你找谁?难道去找别人?


这里面就有浓浓的“责任”的味道:如果你是我的伴侣,你有责任满足我的性需求。


这一点在女性这里,也能得到交叉印证。很多女性也默认,满足伴侣的性需求,是自己作为妻子的责任。


一个好的伴侣,首先是一位好的性伴侣。


当然,不仅仅是性,而是,性与精神的融合。



走出卧室,走进书房,你们还能有精神上的支持。因为男性不擅长表达的特点,所以非常容易忽略男性的精神需求,这里面包括很多的情感需求。


比如,在我的个案中,男性来访者要明显少于女性。


有一次,我和我一位男性来访者工作。男性常偏理性,这让我担心,我们的咨询会不会走入理性探讨和理性防御之中。为此,我和我的督导进行了讨论。我的督导告诉我:你有没有想过,一位男性来访者,为什么找到你这样一位女性咨询师?他在找谁?他希望找到一个什么样的客体?最重要的是:他很可能需要的,恰恰就是情感的陪伴,只是,他在生活中找不到。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男性,都有喝酒并且爱喝醉的习惯。喝醉这个行为本身,就有打破自己理性防御的作用。这说明,在清醒的时候,男性的压力太大了。


可见男人的精神需求有多大,只是,少有人懂。



3.

幻想破灭,我们该怎么办?


男人对婚姻的幻想绝不少于女人。那么,一旦幻想破灭,男人会怎么办?他们不像女人一样,会诉诸语言,男性是典型的“讷于言、敏于行”的类型:并不是没有需求,而更多的是,男性不擅长表达需求,更多的,是直接采取各种行动:离开家庭,投身工作,应酬更多,沟通减少,疏远妻子,甚至是:出轨。也就是“见诸行动”。



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么完美的幻想,几乎常常破灭。那么,幻想破灭,我们该怎么办?


如果你是男人:


第一,“少有完美婚姻”,这是一个我们不得不承认的现实。


如果,我们还抱有“我的婚姻,要满足我所有的想象”,那么,我们就要看一下,为什么我们还抱有这样“理想化的想象”?只有小孩子是理想化的:王子和公主必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妈妈是无所不能的;自己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完美的一个小孩……随着我们长大,我们都会褪去理想化的层面,走进现实。如果,作为成年人的我们,仍然抱有如此多理想化的部分,我们可能要思考一下,我们的心灵需要成长了——我们也许在弥补某种缺失,导致,我们的心理发展,固着在某个阶段。毕竟,越是缺少什么,我们越会在这个点上过于执着。


比如,对于在婚姻中,非常需要找一个“好妈妈”的人,往往越是在原生家庭中得到的爱是缺失的,越是想要找一个理想化的妈妈来弥补这份缺失;而往往是那些在原生家庭中得到了足够的爱,他们反而能从幻想走到现实,因为被爱过,自己比较结实,也更有能力去爱别人、包容别人。



第二,尝试去面对并修复这种不完美。


很多人把“婚姻有问题”当作自己进一步伤害婚姻、伤害家庭和对方的借口。“婚姻有问题”,这可以算是理由,但不应该是借口。既然没有完美的婚姻,那么,我们需要做的,是去尝试面对和修复。


尝试去面对,我们才可能找到导致婚姻出现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包括自己的和对方的;尝试去修复,不仅有修复的可能,还能帮我们看到,修复不了的可能。而这些,都是现实。


如果你是女人:


我们确实阻止不了幻想破灭。不仅仅是因为现实大部分不会那么理想,而且还因为,那很可能是对方自己的事情。对方理想化破灭与否,不是你努力就能改变的——对方的幻想如果注定会破灭,你怎么努力都无济于事。


但是,我们却可以回到我们自己身上。比如,我们要问自己几个问题:我们足够了解我们的伴侣吗?我们能够将对方视为一个有需求的人吗?这其中,我们能满足的部分又是什么?


父母越优秀,孩子越容易被挫败?(点击)


我们很容易不自觉地将对方放到单一满足我们的位置上,无论是情感需求,还是现实需求,而忽略了对方的需求。


去真正看到对方,愿意和对方沟通,也愿意尽己所能,去支持到对方,而不仅仅将对方单一只看作功能性的一部分。


只要,我们真的愿意看到彼此,并愿意面对和修复问题,那么,即便我们的关系不完美,我们还是可以一直往前走。


* 来访者案例细节均已进行虚构化处理





RECOMMEND
推荐阅读

1.北大父母嫌弃985儿子丢脸:优秀的父母,孩子更容易被挫败?

2.这届年轻人太难了,学不进去,也玩不痛快 | 漫画

3.《三十而已》大结局:女人是嫁错了可怕,还是不嫁可怕?

4.准妈妈放言要让孩子赢在子宫里:中国父母的焦虑有多可怕?

5.结束一段婚外情最好的方式,谈钱!

6.没被稳稳爱过的人,才会这样折腾


预约心理服务,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