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津、西安相继出台夜间经济措施,夜游的发展空间在哪里?

城市光网 2023-10-28

近日,西安市商务局、城管局、市场监管局、文化旅游局、财政局等部门联合召开会议,研究促进商贸业持续恢复事宜,并出台六条措施支持户外经济和夜间经济恢复发展。


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户外经济和夜间经济,在商务和城市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允许大型商贸企业利用门前硬化广场等,在落实“门前三包”责任,不影响通行,落实安全管理和疫情防控主体责任的前提下,有序开展户外促销;引导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以休闲体验为主题元素的露天集市等消费新模式,形成“一站式”户外经济产业链;支持汽车、家电销售企业进广场、进社区、进农村开展展销促销活动。



同时,在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支持利用城市公共空间举办美食节、啤酒节、咖啡节、名品荟、车展、茶博会、珠宝展等主题促销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商业综合体建设新能源汽车城市展厅释放消费潜力;允许具备条件的商业步行街、商业综合体在夜间规定时间段外摆经营,适当延长夜间营业时间;创新夜间消费业态和模式,依托特色商业街区举办汽车集市、文创集市、文艺表演、夜游长安等室外活动,促进文商旅体跨界融合,提升夜间经济活力。


此前,天津市商务局印发《2022年天津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动夜间经济创新发展重点工作》明确加快打造“夜津城”品牌,重点培育夜生活文化,重点打造“夜游海河”“夜购津货”“夜品津味”“夜赏津曲”四张夜间经济靓丽名片,努力逐渐形成食、游、购、娱、体、展、演等业态在内的多元化夜间消费市场。



鼓励商圈发展夜间经济。聚焦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地标商圈,鼓励各大商圈在周末、节假日、重大赛事、会展活动等节点,延长经营时间,配套开展小型歌舞、时尚展览、夜间市集以及团购、满减、打折等夜间消费体验活动,组织各大商圈营造特色消费场景,并持续培育一批地标性夜生活商圈。同时,以金街入选“全国示范步行街”,五大道、杨柳青古镇纳入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为契机,推进业态提质升级,打造地标性夜间经济商圈,推动全市夜间购物、餐饮、娱乐、文化、休闲、体验、生活服务等多种综合消费形态创新发展,逐步形成人气旺、活力足、潜力大、销售火、带动力强的夜间经济发展新格局。

支持鼓励多元业态发展。持续打响“夜游海河”品牌,加密游船班次,延长营业时间,设计精美海河游船文创产品,举办第五届海河文化旅游节,探索以“光影+演艺+游船”的方式,打造流动的城市网红打卡地,并联动海河两岸优质商业、旅游、文化等资源,吸引一批特色相声茶馆、酒吧、深夜食堂、精品民宿等,不断提升海河夜经济带的国际影响力。此外,要摆脱“夜经济”就是餐饮小吃、大排档的传统思路,逐渐形成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在内的多元化夜间消费市场,引入体验式、娱乐式、互动式、沉浸式业态。


创新沉浸式夜间消费项目。引导各夜市在“差别化”“专业化”“有特色”上下功夫,支持利用好现有商业载体以及闲置商业空间,发展综合型、创业型或以酒吧、餐饮、老字号、潮流服饰、文化等为主题的特色型夜市街区,融入本土文化,打造有品质、有情调、有烟火气的夜间经济。同时,丰富文旅场所夜间活动内涵,创新经营模式与管理手段,支持专业演艺机构走进商场、夜市街区,探索在咖啡厅、餐厅、电影院等举办演出活动,打造特色餐饮剧院。坚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规范发展,积极运用创新技术,开发各类游玩项目,打造主题空间,丰富消费场景,实现街区从“亮化”到“美化”再到“文化”的提质升级;支持举办大型沉浸式演出、实景话剧、脱口秀、灯光秀等文旅互动项目,打造夜经济标杆,不断提升影响力和知名度。


夜游的发展空间在哪里

中高收入年轻群体最爱夜游





马蜂窝旅游大数据显示,年轻人群的夜游参与度最高,72.78%的95后游客表示会在旅行中专门策划夜晚游玩的行程。90后和00后游客专程体验夜生活的人群占比也分别达到63.54%和60.12%。在马蜂窝平台上,“夜游胡同”、“夜游西湖”、“珠江夜游”等攻略一直深受年轻游客欢迎,关注度高居不下。


年轻游客的夜生活往往更丰富,对于文化演出、节事庆祝等活动的体验意愿很强。”马蜂窝旅游研究中心负责人冯饶介绍,年轻化的客群结构,正在为夜间经济的发展赋予新的活力。


从收入结构来看,月收入在1.5万元左右的年轻都市白领,是夜游意愿更强的群体。他们当中有96.46%的游客会将夜游放进旅行计划。


收入在2万元左右的游客,夜游超过半数会提前规划旅途中的夜游体验。这些高收入群体普遍对旅行品质和文化内涵的要求更高,他们对夜游体验的重视,也代表了夜游市场有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发展空间。


夜游消费者最关注安全



后疫情时代,当思考“今晚玩什么”这个问题的时候,游客考虑的第一要素就是安全性。一方面,疫情之中,游客从“不出门”到“敢出门”,安全一定是前提。另一方面,相比于白天,夜间旅游的安全因素更为复杂,更需要认真对待。此外,交通便利和舒适性,也是人们进行夜游消费决策过程中的重要参考因素。


当然,对于“民以食为天”的中国游客来说,没有夜宵的夜游,是黯淡无光的。北京的簋街,上海的城隍庙,重庆的好吃街,长沙的坡子街……几乎每个旅游目的地都有象征着城市味道的小吃街,这些地方不仅是游客夜游的首选,也是当地人夜生活的聚集地。



此外,游客更喜欢乘坐游船,或登上高楼大厦,感受城市夜景。而本地消费者则更喜欢在晚上前往酒吧,观看表演,或尽情买买买。


当人们需要获取夜游相关的内容和资讯时,82.35% 的游客选择夜游体验时会参考朋友的推荐,身边的朋友这种“强关系”,让人们觉得更靠谱。



文旅场景丰富度仍有发展空间



历史文化氛围浓厚的古街、古城,是游客最喜爱的夜游景点类型。马蜂窝旅游大数据显示,在20个最热门的夜游景点中,这类景点占据半壁江山。其中,成都锦里、丽江古城分别位列榜单第一和第三位。此外,大唐芙蓉园、杭州宋城等众多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现代景点,也受到夜游人群关注。



在夜游玩法方面,江河夜游和主题乐园夜场是年轻游客最爱的夜间玩乐。乌镇、千户苗寨的民俗风光,还是重庆、上海等城市的都市夜景,均上榜马蜂窝平台最受欢迎的20个夜游玩法。上海迪士尼、深圳世界之窗、天津欢乐谷等知名主题乐园的夜游也是登陆该榜单。


现阶段,日益丰富的夜游项目和夜游产品,仍不能满足中国游客的夜间消费需求,报告指出,有56.08%的游客表示对目前夜间旅游项目的丰富程度一般。成长中的夜间旅游,未来在项目丰富程度、体验舒适度等方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也在公开讲话中提及,夜间经济不能仅仅满足于重大活动期间的大场面,也不能仅仅满足于培育几个网红打卡地,而是需要持之以恒地营造城乡居民流连忘返的高品质生活场景。希望未来传统剧目、 文艺创作、美术展陈、学术讲座都能够成为城市的文化坐标,并在夜晚降临时吸引市民和游客的广泛参与。


旅游“夜”活力,消费新动力。夜间旅游,让旅游资源的开发不止于空间的拓展,更能充分发挥时间的张力。以文化旅游为引领的夜间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发展格局中彰显文化活力,构建消费新增长极的突破口。




版权声明:本文图文素材来源于央广网、文化旅游界及网络,如需转载或有疑问请联系小编(微信号:Shiuzse404)~

END



本文编辑 | hjy
投稿、合作 | cxf@urbanlight.cn

推荐阅读 💡

赏析|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创意艺术装置

批前公示!三亚市(2021年—2035年)中心城区照明总体规划设计出炉

元宇宙赋能+七大表现形式,玩转沉浸式夜游!

奇幻绚丽的视觉盛宴!又一大型山水实景剧即将亮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