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眼见为真!美国大使馆“分享我们的故事:实现残疾人的权利”同传观摩纪实

2016-04-18 北京策马翻译 北京策马翻译

 

策马致力于鼓励学员参与多场合观摩学习以帮助潜力学员培养口译的现场感。这不,4月13日晚北京美国中心,策马带领着10位优秀学员又来了。这是一次有关“实现美国残疾人权利”的分享座谈,与会嘉宾包括Judith E. Heumann,美国国务院国际残疾人权利特别顾问;Michael Yudin, 美国国务院助理国务卿;Jennifer Sheehy, 代理助理秘书长,美国劳工部残疾人就业政策办公室;和Amanda Kraus博士,亚利桑那大学助理教授。



译员提前到场准备

此次座谈涉及的话题是围绕残疾人权利展开的,因此就需要译员对这一领域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并做好大量的会前准备,图为同传译员已早早到场做最后的准备。


策马精英学员到场

策马精英学员也提前来到会场:领取宣传资料和同传耳机,享用美味茶点,开心地等待一睹同传译员风采的时刻。


突发问题 考验译员临场应变能力

代表团的嘉宾一一介绍了自己与残疾人事业的千丝万缕,译员因为准备充分,对于翻译嘉宾的发言真是不在话下。

但是接下来,考验译员基本功底和临场应变能力的时刻来到了。直到这一刻,策马学员们算是亲身领教了身为同传译员的压力到底有多大……



策马精英学员合影

此次同传观摩令学员们感觉不虚此行,会后大家在同传箱前合影留念。




观摩感言



田思雨【策马翻译培训】北京总部第115期周末笔译班学员


策马平时会为学员安排同传现场观摩的机会,很高兴这次争取到了名额。这次会议是由美国大使馆主办的美国《残疾人法》颁布25周年宣传会,现场设有同传,观摩之后,心有所感。总结一位好的译员应具备以下素质:

第一,过硬的心理素质。配有同传的往往都是国际性会议,现场更会有许多外宾,这时,如果对自己不自信、紧张,都会影响到翻译效果。所以,平时加强自己的心理素质锻炼也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随机应变的能力。在同传观摩过程中,有一位美国籍律师说到他曾经帮助过残疾人控告企业歧视残疾人,这些大企业从美国迪士尼到另外一家公司,当时他说了这个公司的名字,但是,这个企业可能并不被中国人所熟知。当时,翻译将之模糊化处理“从迪士尼到其他大企业”,这样的处理方法并不会影响译文的流畅性与大意。如果此时译员纠结于某个字眼的翻译,那么翻译效果会大打折扣。


第三,团队合作意识。在同传过程中,男老师因某种原因(嗓子不适或机器故障)造成一段时间的声音质量下降时,女老师马上接过重任,让男老师休息,保证整个翻译的连续性。同传往往都是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的团队完成,能够及时接替队友的翻译在一些突发状况中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在同传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不仅要求译员具备专业的口译能力,还要求其他方面的素质。同传观摩就能给我们提供这样的机会,从多方面提高标准。感谢策马翻译给我们提供这样的机会。

 




赵琪【策马翻译培训】北京总部第388期周末口译班学员


大家好,其实来策马之前,我就已经做了好几年的翻译,但翻的主要是技术规范、行业标准这些专业性非常强的东西,因为我本身是技术出身又加在现场泡了两年,所以翻译起这类文件来倒也得心应手。


但就综合素质来讲,口译一直是我的弱项,虽然平时外方说的我大都能听得懂,也能译得出,但我想这可能是因为他们说的是我熟悉的领域。专业的翻译需要专业的训练,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翻译不知道如何利用翻译技巧,可能在熟悉的领域内进行翻译没有问题,甚至还可以译得相当专业,但如果换到一个不熟悉的领域大脑接收的所有信息都是陌生的,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基本的翻译技巧,没有持续的技巧训练,没有深厚的翻译功底那就无法自如的应对了。


上周六是我在策马上的第一天课,老师讲的很好,这让我心里既高兴又后悔。高兴的是知道了专业翻译是如何利用翻译技巧,如何有意识地锻炼这些技巧,从而提高英语基础能力和翻译能力。后悔的是为什么很多年前没有想过要来【策马翻译培训】进行口译基础的培训。口译和笔译毕竟是不一样的,我曾经上过二级笔译课程,我记得课程全部结束的时候彭老师跟我们说笔译主要还在于自学,在对比研究中不断进步,这一点我很认同。但是对于口译,我想还是需要有老师来指引你如何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持之以恒的练习。


昨天晚上我跟着策马的Betty老师去美国大使馆参加了一场有关残疾人权利的座谈会。这个座谈会由美国大使馆举办,出席会议的有来自美国的残疾人工作者,有致力于为残疾人提供更多平等的就业和学习机会的企业家和教育工作者,还有保障残疾人权利的律师,当然还有像我一样对这个社会话题感兴趣的中国人。他们分享了他们作为残疾人或正常人是如何让自己融入社会,融入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他们感受到的美国这十年在残疾人权利方面的巨大变化。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座谈会是用全英文进行的,并配有两名同声传译。当时我正巧坐在同声箱前面,这是我第一次和同传有这么近距离的接触,我想同传也许是每个翻译工作者的梦想,但如果没有策马这个平台,我就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不得不说,策马确实是我近两个月以来所做的最正确的选择之一。





周书君 【策马翻译培训】北京总部第384期周末口译班学员


这是我第一次使用同传耳机,大学时都是前排领导才有这种机会,所以甚是惊喜。这场分享会主要是在讲美国残疾人的过去与现状,为国内的残疾人们提供一些心理上,甚至是学习、就业上的帮助。


演讲人的语速很快,同传的译员要连续为现场不同的演讲者翻译,着实不容易。同传现场的意外也是难以预知的,比如有观众大叔事先准备了一篇激情澎湃的演讲,涉及了很专业的合同书面语,再加上地方口音,我听中文都很吃力,更别说译员又要记数字又要理解了;此外,现场还有手语与英语间的接力传译,这期间产生的误差,也往往使内容难以理解。


    作为一场同传的旁听者,既听中文又听英文简直是快疯了。不得不佩服译员的耐力,坚持翻译了现场每一句话。这真不愧是一个机智的行业。







更多原创文章   请关注【北京策马翻译】





你和高翻之间 ∣ 只差一个策马


口笔译资料 · 翻译圈趣闻 · 会场观摩实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