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马站地方志》之第二编自然环境

2017-12-12 者乎也

第二编 自然环境 

第一章 地理 

第一节 位置和疆域 

    马站区位于浙江省最南端,北距苍南县治灵溪镇27.5公里。陆地界于北纬27° 6'  18"~27°  18'  19",东经120° 24' 18"~120° 51'5"。东、南濒临东海,西南与福建省福鼎县接壤,北与矾山、凤阳、信智、赤溪相邻。东起渔寮荷包田,西至云亭牛乾村的华厝,南起南关岛,北至鹤顶山主峰,东西宽14.2公里,南北长19公里。陆地总面积150. 45平方公里。占全县陆地总面积的八分之一。马站海域辽阔,沿海岛屿星罗棋布。

第二节 地形 

    马站区北靠鹤顶山,东南面海,全境处于群山环抱之中。境内多山,丘陵与山地面积18. 1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4.2%,山区面积大于平原。 

    全区周围为山地、丘陵环绕包围,并按一定方向有规律地排列。各山脉绵延横亘,错落有致,构成巨大的弧形山系。山地结构以低山和丘陵为主。高程在10  100米的山地面积57309亩,占陆地总面积的26.62%;100  300米为92031亩,占42.76%;300  500米为26202亩,占12.17%;500  600米为5353亩,占2.48%;600米以上的357亩,占0.17%。境内丘陵、山地、沟谷贯通,分布着许多小型盆界地和碟形凹地,主要有岱岭、马站园山仔、蒲城西门外、城门谢家垟、澄海王家边、南坪和云亭等地。 

    马站平原地势低平,三面环山。从成因的不同和地面高程的差异,又可分为内侧的“冲积平原”、中部的湾内淤积平原和外侧的滨海平原、内侧的冲积平原,自蒲城以北沿山前至马站镇西北,再穿园山仔到魁里牛角湾为界,面积约有1.15万亩。部分平原,上与坡地残积层交接。下与海相淤积物相连,其洪积泥沙土中间的砾石成份大多是尖山碎屑岩,根据温州沿海地质图(1980)说明,这部份洪积物为晚更新世时期的产物。中部湾内淤积平原,面积1.24方亩。这部分平原,地势低平,海拔在6米左右,是本区平原低洼地,土体细粘,地形上原是古海湾中心地段,由潮流带来泥沙逐步填淤而形成。外侧滨海平原,面积有0.91万亩,地势平坦,海拔在5.5   6米,为近期海相沉积而成。 

马站区主要山峰分布一览表 

山名 (米) 分布地点 

鹤项山 989.5 矾山凤阳岱岭

笔架山 846.3 矾山岱岭

龙凤山 779.6 矾山岱岭

观音尖 433.8 岱岭

南山尖 433.4 岱岭

大贡山 450.7 城门信智

犁头尖  城门

顶魁山 391.7 魁里

小姑山 255.1 魁里

霞峰山 209.5 马站

后尾山 132.0 马站

牛眠山 191.2 马站

铁场山 244.9 城门

龙岗山 637.0 云亭蒲城

棋杆岗 383.1 云亭蒲城

石钟岗 369.1 沿浦澄海

胡仔山 275.5 云亭

论岩山 514.7 云亭

罗家山 517.8 渔寮信智

大坪岗 240.1 云亭

灯火岩 226.1 云亭

仙峰头 144.4 沿浦

橄榄岗 122.2 云亭

大尖山 299.8 渔寮

狮头山 255.9 沿浦

三个尖 150.2 南坪

天井尖 591.9 城门赤溪信智

狮头山 304.1 城门渔寮

和尚头山 592.8 马站云亭蒲城

合掌岩 717.0 云亭

孟福山 332.2 云亭

观音尖 148.1 南坪

烟墩山 273.1 霞关

烟墩山 292.8 渔寮信智

龟山 160.7 南坪

北关山 168.1 南坪

城内山 105.2 蒲城

南关烟墩山 154.8 霞关

第三节 河流 

    全境属蒲门水系,河网纵横交错,塘堰星罗棋布。马站河道,旧称蒲江.是境内的主要河流,包括沿浦河、下在河及其支流,发源于西北部的鹤顶山,经岱岭、马站、沿浦3个乡镇,注入东海。集雨面积384千方公里,河网总长54. 14公里,平均宽度11.18米,水面面积0.6055平方公里,正常水位2.13米,航运水位1.13米,平均水深1.9米,利用水深3米,总容积140.7万立方米,蓄·水容积115万立方米,相应航运水量55万立方米。流域面积77. 1平方‘公里。主河道沿浦河、下在河排捞能力134秒立米。 

    沿浦河总长13.6公里。主河道从马站镇至沿浦水闸入海,长8. 54公里.平均宽度18.56米。水面面积0. 1585平方公里,正常水位2.13米。航运水位1. 13米,平均水深2.86米,利用水深3米;总容积52万立方米,蓄水容积45.3万立方米,排捞能力55秒立米。 

    下在河 发源于云亭合掌岩东麓,向东流3. 45公里,至下在水闸入海。河道总长8.215公里,平均宽度17.51米,水面面积0. 144平方公里;正常水位2.13米,航运水位1.13米,平均水深1.42米,利用水深3米;总容积26. 40万立方米,蓄水容积20. 40万立米,排捞能力80秒立米。

第四节 旅游景观 

    马站滨海依山,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有蒲壮所城、后英庙、渔寮金沙滩、霞关渔港及北关奇观、蒲江十景等,俱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蒲壮所城明洪武二十年(1387)建成,已有600余年历史。今城楼及城墙完好,是全省唯一的保存完好的古城,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后英庙明嘉靖年间,乡民为纪念抗倭英雄陈老而建,现列为温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渔寮沙滩位于渔寮乡海滨。沙滩长2000米,宽700米,是中国沿海大陆架上最大的沙滩,沙粒细净,脚踏不沾;滩旁有“音乐石”和金钩钓鲤鱼等奇景,是难.得的天然海滨浴场和消夏度假场所。已建有音乐石服务社和松迎浪山庄,设有聆音阁、朝阳阁、激浪居、戏水居、梦沙居、观日居、枕波居、听潮居、望海居等11座小木屋,服务内容有住宿、餐饮、游泳、卡拉() K等。松迎浪山庄建有梦海行宫、观海楼、碧浪山庄、枕波楼、海月轩、踏浪归斋、东海渔屋等。还有金沙滩海水浴场服务部,为游人提供游泳、住宿、餐饮等服务。 

    北关奇观北关岛风光秀丽,气候宜人,四季温暖如春,奇岩异洞,碧波蓝天,有海上观日、水底石棺、十二生肖、洞中冰泉等奇观。晴朗天气的清晨站在龟山的古塔遗址上,远眺浩瀚无际之海天绽出一轮红日,霞光由淡渐浓,撒满大海,朵朵浪花金光闪闪,美不胜收。三沙宫沙滩下的水底石棺,在微波荡漾下如浮似沉,传说是清代东海义军领袖蔡牵的遗物。奇特的十二生肖风化岩,位于北关岛南面,自然风化而成,栩栩如生,巧夺天工,任凭能工巧匠的精雕细刻,也未能如此逼真。洞中冰泉在岛之东面,任是炎夏酷暑,一进洞中,全身冰凉。洞内泪出一泉,干里涸旱而泉水不断。北关岛旅游景观比比皆是。更有人摩岩刻镌“东南第一屏障”。 

    蒲江十景即鹤顶积雪、鸣山夕照、合掌仙岩、十八孔奇、铁场瀑布、岑山花井、蒲江九九、三星渔火、老鹰怪石、湖井龙揪。鹤顶山,雄踞东海之滨,为马站与矾山分界之高山。里人有诗云:“鹤峰积雪朔风寒,山舞银蛇剧也看。更喜夜来灯灿烂,蜃楼宛在此山冠”。鸣山,又名笔架山,在岱岭与矾山交界处,三峰突兀,直撑云天,东迎旭日,西悬夕照。仙岩合掌,在云亭牛乾山,岩石矗立,似仙人合掌。铁场瀑布,在城门铁场内,瀑布高悬,碧潭深百丈。岑山花井,在马站金山,井水清例,千秋无涸旱。蒲江九九,谓蒲江曲折类似羊肠,经九十九湾入海。十八孔奇,在马站金山村,有十八孔陵墓幽谷。三星渔火,在霞关三星渔村,千帆竞发,夜间渔火灿烂。老鹰怪石,在信智海面,有老鹰礁。湖井龙揪,在信智湖井村,有瀑布,人谓湖井龙湫。

附录:部分地名小考 

    马站明洪武二十年(1387)置蒲门、壮士2个千户所,在岑山之东南溪畔设站,以供兵马憩息,故名马站。今马站镇;古属岑山里,平阳南门县道经此,可通福建沙埕。 

    金山在马站镇。因村北小阜岑山而得名。据《金石志》载,宋元间其地有小市,今尚留“十字街”之名。街市中有崇宁桥、宣和桥街尾有延佑桥遗址。“金”、“岑”,闽语谐音,旋为今名。 

    魁里 据《林氏宗谱》记载,明正统间(1436  1448),林氏由福建安溪之溪里迁此,袭用原籍地名谐音魁里。后因生齿日繁,分为顶魁、中魁、下魁。原为魁里乡,1992年5月,并入马站镇。 

    城门因其地三面环山,状似城墙,西、南二山之口,形似大门,故名城门。原为城门乡驻地,1992年5月,并入马站镇。 

    蒲门为海边淤积之地,_海曰蒲海.因扼蒲海之门,故称蒲门,占为戍守要地。 

    霞关地处浙江省最南端,古为戍守要地。明嘉靖二年(1523) ,于此设关镇守,故名镇下关。其地之港湾为海防之门户,亦称镇下门。民国初年,以方言谐音,雅化为霞关。今置霞关镇。 

    南坪清光绪《张公家庙碑记》作南屏,盖取蒲南屏障之义。以方一言谐音,改称南坪。原为南坪乡,1992年5月,并入霞关镇。 

    澄海原名埕溪,因有溪水流往盐埕,故名。明蒲门所设埋溪寨。民国29年(1940)与沿海之柳垄、小槽、长沙等村合并建乡,遂雅化为澄海,“澄清海疆”之义。原为澄海乡,1992年5月,并入霞关镇。 

    渔寮相传清雍正元年(1723),柯、杨二姓祖宗由福建泉州迁此,搭寮捕鱼,故名渔寮。今置渔寮乡。 

    雾城明洪武二十年(1387)置壮士千户所,建城。盖因海滨多雾,千户所城遂改为雾城。民国《平阳县志》作雾城。

    沿浦民国《平阳县志》作沿浦,有小市,以沿厦材浦而得名。明洪武八年(1375),辟有盐田,为天富南监盐场蒲门子场,后谐音为沿浦,今置沿浦镇。 

    下在今属沿浦镇。古称厦材,因其地西靠厦材山,东临厦材浦而得名。后以方言谐音下在。 

    云亭俗传其山地高峻,云气常停留于山间,故名。后以方言谐音,改为云亭。原为云亭乡驻地,1992年5月,并入沿浦乡。 

    岱岭民国《平阳县志·建置志》作岱岭。因其地山峰雄伟壮丽,气势磅礴,犹如五一岳之岱宗,故名岱岭。 

    云山在岱岭乡。因地处群山环抱之中,常为云雾遮盖,故名云山。 

    信智据民国《平阳县志》载,明季以来,因汛期屯泊防守海疆之军队舰船在此,故名汛地。民国二年(1913),创办小学时改名信智。

 

第二章 岛屿港岙

第一节 岛屿 

    根据《苍南岛礁志》记载,马站区共有北关、南关等15个岛屿。最大者为北关和南关二岛,陆地总面积545. 7公顷,占全县岛屿总面积的54. 10%。此外全区共有海礁45个,占全县海礁总数的42. 850。其中,明礁16个,暗礁5个,干出礁24个。 

    北关岛位于南坪(今属霞关镇)东南海面,地处北纬27°09'27",东经120° 31'  27"。东濒东海,南临南关岛,西临长沙香,北与顶草屿隔海相望,周围海域分布着草屿、南山仔屿、脚桶屿、木耳屿、弹棉屿、土窟面岛、机星尾岛等7个岛屿。离大陆最近处为1.3公里.与最近小岛—弹棉屿距离仅200米。全岛陆地面积366. 7公顷。其中丘陵山地为361.78公顷,平地为4. 92公顷,滨海沙滩1.23公顷。地形呈南北走向,长3.8公里,东西宽2公里。北部狭长而南部略方,形似航海所用的海泡石烟斗。最高峰北关山海拔168.!米。海岸线长15. 5公里。其中基岩质海岸}4.8公里,淤泥质海岸0.2公里,砂砾质;每岸0.5公里。 

    清同治年间(1862.1874),内地居民始迁移北关岛定居,以开垦荒地、捕鱼为业。在北端布袋澳和南端龟山,形成顶海、下海两个村落。共有居民100多户,400多人。 

    南关岛位一于霞关镇南面,地处北纬27°09'40",东经120°28'06"。东临北关岛,南濒东海,西靠福鼎沙埋港,北与霞关隔海相望周围海域分布着老鼠尾、门仔屿、屿仔礁、3033, 3040,3045,看牛礁、狗舔饭、青屿、外螺礁等10个岛礁。距霞关镇陆地800米,与老鼠尾相隔仅90米。地形呈南北走向,状似青蛙出水。全岛陆地面积179公顷.全部是丘陵山地,最高点烟墩山海拔154. 5米。滨海砂滩有2小片,计0.01公顷。海岸线总长8787. 62米,均系基岩质海岸。 

    草屿 在南坪岙正东1 .5公里处。因岛上青草丛生,故名。南即北关港。北为北门水道。全屿东西长0.4公里,南北宽0.3公里,面积0. 132平方公里,主峰海拔63.4米。东部略方,西北有缺口,岛脚多乱石,石上有各种螺贝寄生。 

    脚桶屿在南坪(今属霞关镇),因岛形似脚桶,故名。位于草屿东北700米,弹棉屿西北250米,北门水道与岔港汇合处。面积0.007平方公里,海拔20.4米。由暗红色火山凝灰岩与黄泥土组成。 

    木耳屿在南坪(今属霞关镇),以岛形多皱折有如木耳为名。在脚桶屿东900米,弹棉屿北500米处。面积0.008子方公里,海拔28. 8米。多岩石,中腰收束而两端扩张。岛旁有导航灯座。 

    弹棉屿在南坪(今属霞关镇),岛形长方带圆角,似弹弓,故名。位于草屿东550米处,与北关岛北端呷角仅隔一水道(0.2公里),水深2.5-3. 8米。呈东南西北走向,长0.41公里,宽0. 31公里,面积0. 1平方公里,海拔67. 7米。陆图作“大坪屿”,因重名,改用俗称。 

    机星尾在南坪(今属霞关镇),位于北关岛北部三个尖(岬角)南侧300米处,土窟面岛南0呈东南一西北走向,长450米,宽250米,面积0.092平方公里,海拔77.1米。岛形极似马铃薯,或象鸡心。《平阳县志》:“北关山东北三里许,为鸡心屿。”海图讹为“机星尾”。东南端有乱石簇拥,岛上亦多岩石杂草,岩边有螺、蟹。 

    土窟面在南坪(今属霞关镇,,位于北关岛三个尖东首,机星尾之北,与机星尾相距仅100米。岛形如丁字尺,北横而南直,各长0.3公里。面积0. 025平方公里。四周多乱石,有贝类。旧时渔民在海面捕捞时,经常遇到无主游尸,送到这个没有人烟的荒岛掩埋,因而成为大野葬场。 

    门仔屿在霞关镇,位于南关岛北向,上瑶洞村西首,大门水道中部。岛形极不规则。东北部伸出三芒.角如火焰头。面积0. 025平方公里,海拔36.8米。由火山凝灰岩组成。岛上植被仅有杂草无树木。以其处于大门水道边而体积又小,故云“门仔”。 

    老鼠尾在霞关镇。由于其状似鼠,故名。位于南关岛及八尺门西北,呈东西走向,长0.8公里,宽0.1公里,面积0.9平方公里,海拔34. 2米、)岛形长而曲折如锯齿。石多,土厚,多草。北侧建有水文站。无居民,却常有人登岛耕作或沿岸扳罾捕捞鱼虾。 

    青屿在霞关镇。全屿为青草覆盖,无树,故名。位于南关岛750米处,和尚头礁西南。东西走向,西狭而东宽,形如排笔。长0.3公里,面积0.023平方公里,海拔24. 7米。周围多乱石。屿上有导航站。 

    南山仔在南坪。位于草屿南侧,略带方形,面积仅0.005平方公里,故称“南山仔”。海拔15.5米。岛上多石,略有杂草。陆图误为“北老鼠尾”。 

    孝屿在渔寮乡。位于大门水道东、顶草屿西北。西与大离关并列,而尾部偏向东北。长450米,宽200米,面积0.013平方公里,海拔46.6米。西北部凹处多乱石。 

    顶草屿在渔寮乡。因山顶多茅草,故名。位于孝屿东南。西与荷包田相对(中为大离关),相距1.2公里。岛形似长脚棕子,东尖而西宽,东西长1.2公里,南北宽0. 75公里,面积0.475平方公里,海拔103米。岛上开辟有林场,植有黑松。岛边岩头有贝类。 

    大离关岛在渔寮乡。位于荷包田、孝屿之间,与荷包田隔一水道(俗称“小门”),与孝屿亦隔一水道(俗称“大门”)。东西长0.4公里,南北宽0. 1公里,面积0. 015平方公里,海拔36. 78米。无树,仅有杂草,而石色秀丽,山形亦俊伟,又处于两水道之间,如雄关双门紧闭,因名大丽关,谐音演化大离关。 

马站区海礁一览表 

礁名 归属 礁类 备注

看牛礁 霞关镇 明礁 在南关岛中腰东北侧50米水中。礁高大而长,高7米。 

笠斗礁 霞关镇 干出礁 大门水道之南,干出高3米。 

双扇礁 霞关镇 干出礁 东鼻头灯座附近,干出高2.4米。

内螺礁 霞关镇 明礁 高12.2米,宽150米,面积0. 015平方公里。

外螺礁霞关镇明礁高15.5米,尖头向岸,外宽150米,面积0.035平方公里。 

沉底礁 霞关镇 干出礁 干出高l.5米,险区范围0.009平方公里。 

南核礁 霞关镇 干出礁 干出高1米

五粒干礁 霞关镇 干出礁 干出高0.5米,周围多沙石,险区范围较大。 

六礁 霞关镇 干出礁 干出高2.2米,险区范围0.2平方公里。 

猪母仔礁 霞关镇 干出礁 干出高1米 

和尚头礁 霞关镇 干出礁 干出高!.3米 

鸡角礁 霞关镇 干出礁  干出高2.9米,周围多沙石,险区范围0.008平方公里。

狗舔饭礁 霞关镇 明礁 东西相连,长达300米,宽l00米,面积0.015平方公里。

猪母礁 霞关镇 暗礁 暗礁在水深0.8米处,险区范围0.01平方公里。

桁礁 霞关镇 干出礁 水最浅时可干出1米

石印礁 霞关镇 干出礁 干出高5米,险区向南伸,范围0.025平方公里。 

牛背礁 霞关镇 干出礁在上瑶洞东南角,干出高1米,险区范围0.01平方公里。 

马鞍礁 霞关镇 干出礁 在牛背礁东偏北,干出高0.4米。 

小尖礁 霞关镇 明礁 在门仔屿北与上瑶洞南岸之间,高潮面3.5米。

犁头礁 霞关镇 明礁 在门仔屿北,小尖礁西,大门水道旁,高3米。

屿仔礁 霞关镇 明礁 在门仔屿东南250米处,高潮面3米,长宽各百米

包袱礁 霞关镇 明礁 大土窟西端

礁尾 霞关镇 明礁 在机星尾东,高潮面4.4米,面积0. 03平方公里

王礁 霞关镇 干出礁 在北关岛千内山脚东1.75公里海中,干出高6.8米。

水鼓礁 霞关镇 暗礁 在北关岛己澳南端2公里海域中。险区范围为0.011平方公里。

半洋礁 霞关镇 干出礁 在北关岛南向偏东14.6公里。干出高2.4米,险区范围0.015平方公里。

稻桶礁 霞关镇 干出礁 在老鼠尾西北200米海域中,干出高5.3米。

马祖印礁 霞关镇 干出礁 在北关岛中腰西岸海域中,险区范围0.01平方公里。

大螺礁 霞关镇 暗礁 在大己澳南,北关岛南端偏西100米海域中,险区范围0.005平方公里。

礁仔头 霞关镇 干出礁 在北关岛南部东钾角处250米海域中,干出高2.1米。

脚盘礁 霞关镇 干出礁 在北关岛北端东侧400米处。干出高6.3米,险区范围0.013平方公里。

鼠尾礁 霞关镇 明礁 在草屿西南250米海域中,高潮函3.6米.面积0.005平方公里。

猪母礁 霞关镇 干出礁 在鼠尾礁西南500米处,干出高2米。险区范围0. 12平方公里。

三岔礁 南坪 暗礁 在脚捅屿西北250米海域中,水深为基准面下8.2米。

坪东礁 南坪 暗礁 在弹棉屿东500米海域中,水深为基准面下8米。 

马祖礁南坪干出礁在草屿西北100米处。干出高1.4米。范围0.012平方公里。 

背竹礁 南坪 明礁 在义吾澳内侧。干出高3米。

平沿礁 渔寮 明礁 在荷包田山下南岸侧650米海域中,干出高10.2米。

乌礁头 渔寮 明礁 在大尖山东南端海域中,干出高6.2米。

国性礁 南坪 明礁 在宫后东北海岸侧,干出高15.3米。长200米,宽600米,面积0.008平方公里。

竹排礁 南坪明礁在国姓礁南0.7公里,离海岸500米处。长160米,宽5.0米,面积0.005平方公里。 

观音礁 南坪干出礁在竹排礁东南0.7公里处,长150米,宽100米,面积0.005平方公里。 

石门岱礁 南坪 干出礁 在孝屿门水道中部,干出高0.5米。 

七姐妹礁 渔寮干出礁在渔寮三脚坪东300米,干出2.1米,余为暗礁。成为南北航行最险禁区。 

鲤鱼尾礁 渔寮 明礁 在顶草屿东尖角乱石中设有导航灯座。

第二节港岙

    马站区沿海岸线长达54公里,有霞关、沿浦、北关、三岔4港和南坪岙、布袋岙、大己岙、己岙、三星岙、蕉坑岙、小蕉坑岙、头罾岙、马祖岙、归儿岙、义吾岙、渔寮岙、雾城岙、后槽岙等14个岙。此外还有10多个临时岙和停泊点。 

    霞关港全国有名的天然渔港,旧称镇下关。明嘉靖年间,为防御倭寇入侵,曾派兵镇守,在山上设烟墩警报,与北关、南关二岛构成崎角之势,称“三山镇港”。清代有水兵屯扎于此,作为重要军港。港内能避9 _10级大风,是南北船舶航运中转站。1987年10月,国家农牧渔业部确定为重点渔港。霞关港西接福建省沙埋港和云亭虎头鼻,东北邻南坪、北关岛,南至南关岛南端,港长1.5公里,宽0.8公里,面积0.95平方公里。主航道大门,水下有宽10米、长300米的石质门坎;航道宽150米,长1300米,水深2.9一14. 6米,最深水位16米,平均7米以上。港内八尺门,口门窄小,宽100米,长500米,深10米。涨潮流向西偏北,落潮流向东偏南,流速缓。全港海岸迂迥曲折,岛屿、湾口众多。每逢冬季渔汛,闽、浙、苏、沪四省市和港、台渔船数百艘鸡集于此。港区有15个渔埠,12处水产码头,以及油库、冷冻厂等。港内设有霞关渔港渔船签证检查站、对台接待站以及渔民招待所等。 

    沿浦港海湾,地处南关岛西北。港口东起霞关镇,西至虎头鼻,宽度为3公里(内侧最宽处4.7公里);南接沙埋港口,北入宫尾、郑厝沿岸,向内伸长6公里。港区面积19.235平方公里,水深2米。因海水浓度较高,富有取之不尽的盐源,又是发展海水养殖的海湾。港湾沿岸原是冲积平原,湾内泥沙仍在淤积。全海湾已有3/ 4面积(约12. 824平方公里)形成涂滩,低潮时露面0. 1一3.6米。湾内东北角沿岸宫尾至郑厝一带7.5公里已筑塘设滩,导水晒盐。 

    北关港海湾。东为北关岛,西为义吾香和归儿香,西南为南关岛,北为草屿、三岔港,为浙闽通航要道。港口伸入长4.5公里,口宽3.5公里,面积9.825平方公里,水深0.9--- -7米,底质为泥沙,沿岸多礁。港内可避6一7级东北风。 

    三岔港水道。在草屿与北关岛之间,呈南北走向。北向北门水道,又分岔为二:一东流,一西流,形成三岔口,故名。港长1.5公里,宽度分别为200, 140, 150米,水深3. 8-----16. 2米,是通往南关、霞关的主要航道。

马站区岙口一览表

名称 面积(km²) 长/宽(m) 水深(m) 位置 备注

南坪岙 0.075 300/400 1.7 南坪 可避7----8级西北风 

布袋岙 0.200 350/400 1.4一2.6 南坪北关岛 可避东、南、北10级大风

大己岙 0.050 300/250 1.9一3.7 南坪北关岛 可避8一10级东北风和西南风

己岙 0.025 250 3.2 南坪北关岛 可避8级东北风和9一10级东南风

三星岙 0.022 150/300 0.8 霞关镇 能避9一l1级东北风

焦坑岙 0.200 100/250 0.9 霞关镇 能避东北风 

头罾岙 0.025 200/400 0.8 霞关镇 能避10一11级东北风

马祖岙 0.075 300/300 1.9 霞关镇南关岛 能避10级东北风和8一10级西北风

归儿岙 0.125 300/500 3.6 霞关镇旧时翻船溺死者较多,又名鬼子岙 

义吾岙 0.125 300/500 2.5 南坪

渔寮岙 2.275 2000/700 0.1一2.3 渔寮乡 能避10级西北风和6一8级东南风

雾城岙 1.175 1200/500 1.2一2.2 渔寮乡 能避9一10级西北风和6一8级东南风

后槽岙 0.475 1000/1000  4.3一5.6 渔寮乡能避10级西北风

第三章 气侯

    马站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气候特征是:夏冬长、春秋短,四季分明;无严寒酷署,春秋宜人;全年光照充足,温暖湿润。 

第一节 气候特征 

    马站地理环境优越,西至西北有鹤顶山、鸣山(笔架山)为屏障,形成冷空气“难进易出”的特殊地形气候,素有“世外桃园”和“浙江小昆明”之称。 

    全境气候总特征是夏冬长,春秋短,四季分明;无严寒酷暑,温暖湿润。全区气候分层差异明显,从平原至海拔650米以上山地,依次出现相当于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南温带的气候条件。春季,从3月6日至5月24日,历时80天。其间在冷暖空气交替下,天气多变,时晴时雨。夏季,从5月25日至10月2日,历时13!天。主要为东南风,天气炎热,雨量集中,台风、暴雨频繁。初夏冷暖空气来回交锋,连续降雨,称为“梅雨季节”。7, 8月份,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以晴天为主,气温高、蒸发大,时令正值“伏天”,称“伏旱期”。秋季,从10月3日至12月16日,历时75天。天气稳定少变,为天高气爽时节。但有些年份入秋后或持续高温,造成“秋旱”;或在南北气流相持之下,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冬季,从12月17日至翌年3月5日,历时79天。受西北风的控制,常有寒潮入侵,出现霜冻和风雪,为寒冷干燥季节。 

    境内冬温夏爽,春季回暖早,秋季降温慢,大大有利于各种喜温作物生长。但灾害性天气时有出现,特别台风、干旱、洪涝等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的影响。

 

第二节 气温 

    马站是全市、全省热量资源最优越的地区之一。根据省亚作所马站试验站气象观测,年平均气温为18.5℃,年平均≥0℃积温为6770℃,≥10℃积温为5932℃。 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8.5℃; 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8℃。极端最低气温-3.2℃,极端最高气温40℃。初霜日平均于12月8日出现,终霜日平均于2月26日出现,无霜期达284天。年平均日照总时数1691.32小时,以7月份最高,8月份次之,5月份最少。冬媛夏凉,热量丰富,气温年较差变化不大。 

    随着地势的变化,境内气温相应发生变化,一般分为四个层次。温热层:在海拔100----140米以下,一年平均气温18---18.6℃,≥10℃年平均积温5650--5930℃,持续天数265--275天。温暖层:在海拔100-140米以上,300---350米以下,年平均气温17----18℃,≥10℃年平均积温约5300-- 5650℃,持续天数250一265天。温和层:在海拔300一350米以上,650米以下,年平均气温约15-17℃, ≥0℃年平均积温约4500-5300℃,持续天数230250天。温凉层:在海拔65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低于15℃,≥10℃年平均积温约4500℃,持续天数230天。

马站与温州、平阳等沿海平原热量条件比较表

表一

马站历年逐月、逐旬平均气温(℃)

表二

第三节 降水 

    境内总补给来自大气降水,是温州市降水量较少的区域之一。 

    据1961-1980年降水量记录(下表),累计年平均降水量1303.9毫米,年平均降水日134天。以1962年最多,为1738. 6毫米;1967年最少,为770.9毫米,最多年和最少年相差967.7毫米,降水量年际变化相对较大。20年中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的有4年,1100毫米以下的也有4年,累计降水量变异系数为19%。降水量年内分配很不平衡,按月份划分:10月一翌年2月为秋冬少雨期,平均降水量251.7毫米,占全年的19.3%; 3月一4月为春雨期,平均降水量238.3毫米,占18.3%;5月一6月为梅雨期,平均降水量371.4毫米,占28.4%; 7月一9月为台风雨期,平均降水量442.5毫米,占34%。11月份降水量最少,平均降水量为38.1毫米。一般4月一6月因降水集中,易造成洪涝;而7月一10月份。晴热少雨,常出现伏旱;如遇台风影响,带来短时暴雨,往往发生洪涝灾害。由于受地形影响,年平均降水量地域分布不均,从北部山区至东南滨海平原逐步递减,鹤顶山区为1700多毫米,东南滨海平原递减至1300毫米。 

马站区历年降.水量统计表(1961-一1989) 

第四节 日照、辐射 

    蒲江流域之日照时数、总辐射以及有效辐射等,均属浙江省的低值区。 

    全年日照以7, 8月份为最多,农历九月开始衰减,俗谚有“九月九”太阳傍山走(即靠南边运行而日照时数缩短)之说。据1961-1980年统计,平均年日照时数为1691. 3小时,其中7月份最高达243.1小时,2月份最低仅86.8小时。上半年阴雨天气多,日照时数明显少于下半年;上游山区和东南沿海岛屿雾日多,遮蔽亦比平原多,故日照稍次于平原。 

    全年太阳辐射99.5千卡/厘米²,各地皆以夏季为最多,冬季最少,与日照时数分布相一致。光合有效辐射大约占总辐射的48 %,全年平原地区约每平方厘米52千卡.山区丘陵地带47.5千卡,其时空分布规律与总辐射一致。

马站区日较差、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值一览表 

第四章 资源 

第一节 土地及其利用 

    全区土地总面积215,252亩。其中:耕地97, 340亩,园地7,748亩,林地33,765亩,居民厂矿用地10, 916亩,交通用地3,623亩,特殊用地79亩,水域5, 052亩,未利用地56,729亩。 

    区内土壤类型多样,土壤资源丰富,从滨海一水网平原一丘陵低山,分布着4个土类,8个亚类,19个土属,25个土种(见表)。其中山地丘陵土壤面积178340亩,占土壤总·面积80.0l%;水稻土面积44553.6亩,占土壤总面积l9.99%。土壤酸碱度以微酸性为主,旱地呈酸性的(PH值5.0-5.5)占5.7%,中性(PH值6.6-7.5),占17.1%.微酸性(PH值5.6~6.5)占77.2%;水稻土酸性占17.8%,中性占11.1%,微酸性占71.1%。 

    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在中等上下,速效磷和速效钾都偏低。旱地有机质含量高的占8.6%,中等偏高占17.1%,中等占22.9%,中偏低占51.4%。水稻土有机质含量高的占53.3%,中偏高占11.1%,中偏低的占28.9%,低含量占6.7%。根据实地考察,500米以下的山地土层普遍较深厚;土壤固相、气相、液相协调;土壤的通透性、保水保肥性均较好。但水稻土的耕作层普遍较浅。 

马站区土壤类型分类表

表一

马站区主要山(旱耕)地土壤表层农化性状

表二

马站区主要水稻土表层农化性状

表三

                        第二节植物 

    马站区木本植物93个科、497种,其中棵子值物科亚门8个科、39种;被子植物科亚门双子植物纲81个科、425种;单子叶植物纲4个 

科、33种。 

    棵子植物亚门科主要有: 

    苏铁科:苏铁、刺叶苏铁。 

    南洋杉科:大叶南洋杉、南洋杉、异叶南洋杉。 

    松科:雪松、加勒比松、温地松、思茅松、日本五针松、马尾松、海岸松、意大利五针松、火矩松、黑松、云南松、金钱松。 

    杉科:柳杉、日本柳杉、杉木、水杉、北美红杉、池杉。

    柏科:美国扁柏、一日本扁柏、日本花柏、绒柏、缘杆柏、柏木、福建柏、刺柏、侧柏、千头柏、铅笔柏。 

    罗汉松科:罗汉松。

    三尖杉科:气三尖杉。 

    红豆杉科:南方红豆杉、榧树。

    双子叶植物纲主要有: 

    木麻黄科:细枝木麻黄、粗枝木麻黄、木麻黄。 

    胡椒科:山立苟、风藤。 

    金粟兰科:草珊瑚。 

    杨柳科:垂柳、银叶柳、南川柳。 

    杨梅科:一杨梅。 

    胡桃科,薄壳山核桃、青钱柳(又名摇钱树)、少叶黄祀几、胡桃、漾鼻核桃、化香、枫杨(又名溪举树)。 

    桦本科:恺木。 

    壳斗科:板粟、米储、甜储、一罗浮储、一丝粟拷、南岭拷、基储、青风、青拷、云山青冈、光叶水青冈、石砾、绵储、白栋。 

    榆科:糙叶树、紫弹树、异叶紫弹树、山油麻、榔榆、朴树、榉树。 

    桑科:藤葡蟠、构树、畏芝(山荔子)、糙叶无仙果、无柄小叶榕、台湾榕、狭叶台湾榕、笔杆榕、琴叶榕、粗叶榕、桑、鸡桑、印度橡皮树、薜荔。 

    荨麻科:紫麻。 

    山龙眼科:银华、澳洲坚果、山龙眼。

    檀香科:檀香。 

    铁青树科:青皮木。 

    桑寄生科:栗寄生、绣毛寄生、枫香榭寄生。

    苋科:鸡冠花、地灵觅。 

    紫茉莉科:九重葛。

    小檗科:日本小檗、庐山九檗、阔叶十大功劳。 

    防己科;细园藤、千金藤、石蟾蛛。 

    木兰科:夜合、白玉兰、黄玉兰、紫玉兰、山玉兰、荷花玉兰、黄兰、灰木莲、山批把、白兰花、含笑。 

    八角科:八角(又名大菌香、红茵香)。 

    番荔枝科:牛心梨。 

    樟科:四川大叶樟、阴香、香樟、肉桂、浙江樟、云南樟、越南肉桂、月桂、油梨、乌药、红果钓樟、山鸡椒、豺皮樟、华南樟、油梨。 

    白花菜科:树头菜。 

    海桐花科:海桐、海金子(又名山海桐)。 

    金缕梅科:闽粤蚊母树、杨梅叶蚊母树、枫香(又名枫树)、继木、海南阿丁枫、米老排、苏合香。 

    杜仲科:杜仲。 

    悬铃木科:悬铃木。 

    蔷薇科:贴硬海棠、野山碴、批把、苹果、厚叶石楠、中华石楠、椤木石楠、小叶石楠、桃叶石楠、毛柱郁李、李、沙梨、日本樱花、

石斑木、硕苞蔷薇、蜜刺蔷薇、月季、小果蔷I  I野蔷薇、金樱子(又名棉金锤)、山蓦、木蓦、三花蓦。 

    豆科:相思子、儿茶、台湾相思、银荆、绿荆、金合欢、灰叶金合欢、黑荆、山合欢、黑格、白格、疏毛金合欢、龙须藤、春云实、木豆、紫荆、望江南、光叶决明、黑木相思、帕马荆、羽脉相思、洋紫荆、金荆、舞草、三尖叶猪屎豆、黄檀、印度黄檀、葛藤、葫芦茶、青皮象耳豆、刺桐、格木、浙江木蓝、葫枝子、中华葫枝子、美丽葫枝子、铁马鞭、细梗葫枝子、银合欢、新银合欢、柳相思、顶果木、孔雀豆、楹树、南洋楹、海刀豆。 

    醉浆草科:阳桃。 

    芸香科:袖、柠檬、佛手、柑桔、甜橙、黄皮、臭辣树、九里香、拘桔、椿叶花椒、两面针、野花椒。 

    橄榄科:橄榄。 

    辣树科:米籽兰、麻谏、毛麻谏、苦谏、川谏、毛红椿、香椿。 

    大戟科:红桑、石栗、重阳木、算盘子、野桐、粗糠柴、木薯、蓖麻、山乌柏、乌桐、蝴蝶果、霸王鞭、一品红、油桐(土名:三年桐、木油桐(土名:千年桐)。 

    黄杨科:雀舌黄杨、细叶黄杨、黄杨。 

    希蒙得木科:希蒙得木。 

    漆树科:芒果、黄连木、盐肤木、木腊树、毛漆树。 

    冬青科:构骨、厚叶冬青、全绿冬青、闽浙冬青、榕叶冬青、冬青、铁冬青。 

    卫茅科:过山枫、清江藤、短柄南蛇藤、卫茅、冬青卫茅。 

    无患子科:龙眼、荔枝、无患子。 

    鼠李科:雀梅藤、山绿柴。 

    葡萄科,爬山虎、蛇葡萄、异叶蛇葡萄、葡萄、萝剪。 

    杜英科:大叶杜英、杜英、锡兰橄榄、山杜英、猴欢喜。 

    锻树科:破布叶、扁担杆。 

    木棉科:木棉、马驻巴栗。 

    绵葵科:木芙蓉、扶桑、木谨、肖梵天花、小叶黄花捻、园叶黄花捻、白背黄花捻、梵天花、粗叶地桃花。 

    悟桐科:悟桐、香背叶、苹婆、假草婆、蝴蝶树。 

    山茶科:博白大果油茶、宛田油茶、广宁油茶、冬红茶梅、红山茶、油茶、茶、木荷、红木荷、翅、滨柃、木。 

    藤黄科:金丝李。 

    大风子科:海南大风子、柞木。 

    天料木科:母生(红花天料木)。 

    瑞香科:土沉香、白瑞香。 

    胡颓子科:蔓胡枝子、大叶胡颓子。 

    千屈菜科:紫薇、大叶紫薇。 

    兰果树科:喜树。 

    使群子科:使群子、诃子、鸡子。 

    桃金娘科:红千层、赤桉、薄皮大叶桉、白皮桉、窿绿桉、大叶桉、野桉、毛里桉、尾叶桉、丁香、白千层、白油树、番石榴、桃金娘、华南蒲桃、赤楠、蒲桃、红胶木。 

    五加科:树参、七叶莲、鹅掌柴(又名公母树)。 

    山茱英科:毛莱(小六谷)。 

    杜鹃花科:毛果南烛、马醉木、鹿角杜鹃花、满山红、马银花、杜鹃、映山红、鸟饭树、米饭花、短尾越桔。 

    紫金牛科:紫金牛、朱砂根、九龙节、罗伞树、多枝紫金牛、杜茎山、蜜花树。 

    山榄科:人心果、山批把。 

    一柿树科:柿、野柿、毛柿。 

    山矾科:总状山矾(又名枇霜仔)、华山矾、羊舌树、白檀、四川山矾、山矾。 

    安息香科:青山安息香、大果安息香、越南安息香。 

    木犀科:美国白腊树、云南黄素馨、茉莉花、女贞、小叶女贞、小腊、油橄榄、四季桂、金桂、丹桂。 

    马钱科:驳骨丹、醉鱼草、马钱子。 

    紫草科:破布木。 

    夹竹桃科:糖胶树、长春花、夹竹桃、萝夫木、海南萝夫木、催吐萝夫木、云南萝夫木、四叶萝夫木、黑果萝夫木、羊角拗、黄花夹竹桃、络石、石血、盆架树。 

    萝摩科:匙羹藤、球兰、牛奶菜。

    马鞭科:大叶紫珠、大青、苦郎树、海川常山、假连翘、云南石樟、苦梓、山牡荆、草叶萝荆。 

    唇形科:丁香罗勒、滨海白绒草。 

    茄科:夜来香、构祀。 

    玄参科:白花泡桐、阿根廷泡桐。

    紫威科:木蝴蝶、菜豆树。 

    爵床科:’大驳骨、小驳骨。 

    茜草科:黄梁木、小果咖啡、中果咖啡、大果咖啡、虎刺、桅子花、龙船花、巴戟.木、玉叶金花、鸡屎藤、山黄皮、密毛乌口树、蔓九节、六月雪。 

    忍冬科:郁香忍冬、忍冬、珊瑚树、英迷(酒籽)、吕宋荚迷。 

    葫芦科:油瓜、木鳖子、罗汉果、佛手瓜。 

    菊科:假还阳参、裂叶假还阳参、芙蓉菊。 

    单子叶植物纲主要有: 

    禾本科:光箨绿竹(绿竹)、孝顺竹、长毛米筛竹(又名水竹)、青皮竹、方竹、麻竹、六月麻竹、大木竹淡竹、木竹、台湾桂竹、金竹、石竹、毛竹、刚竹、面秆竹。 

    棕桐科:假槟榔、小白藤、短穗鱼尾葵、蒲葵、海枣、棕桐、丝葵。 

    百合科:紫叶朱蕉、龙血树、直菝葜、凤尾丝兰。 

    石蒜科:龙舌兰、亚洲马盖麻、灰剑麻、剑麻、缝线麻、新西兰麻。

第三节 动物 

    境内野生动物资源相当丰富。但随着人口的增长,生产活动内容的扩大以及森林植被受到破坏和大气候环境的变化,野生动物如虎、豹、狮、熊、鹿、猴等已绝迹,狼和老鹰、喜鹊、乌鸦、麻雀也很少见。目前尚存的野生动物主要有兽类、蛇类、虫类、鸟类等60余种。 

    兽类主要有野猪(又名山猪)、豪猪(俗称笔猪、刺猪)、狐理(又名红狐、_赤狐)、黄鼬(俗名黄鼠狼)、野兔(俗称短耳兔、山兔、又叫华南兔)、穿山甲、花面狸(俗名野猫、果子狸、香狸猫)、豺、小鹿(俗名黄璋、黄鹿、白尾鹿)、水獭、野山羊等,其中穿山甲被列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M,灌、豪猪被列为浙江省级保护动物。 

    蛇类黑头剑(俗名黑山剑)、王锦蛇(俗名油菜花)、王斑绵蛇(俗名油菜花)、黑眉绵蛇(俗名油菜花)、赤链蛇(俗名黄赤链、方印蛇)、水赤链蛇(俗名水蛇)、草游蛇(俗名水蛇)、银环蛇(俗名七姐妹)、金环蛇(俗名松柏根)、五步虎、烙铁头蛇、竹叶青蛇等。

    虫类有蜜蜂、蝴蝶、飞蛾、蜻蜒、蝉、蚯蚓、蜈蚣、蟋蟀、蜗牛、壁虎、蚂蚁、蜘蛛、荧、百节虫、牛蛇、苍蝇、蚊子、蚱蜢、青蛙、蝙蝠等。 

    鸟类莺、赤腹鹰、雀鹰、松雀鹰、白腹山鹃、珠颈斑鸿、大杜鹃、中杜鹃、小杜鹃、鹰鹃、白额山鹤鸽、灰胸竹鸡、白颈长毛鸡、山斑鸡、白腰雨燕、翠鸟、绿啄木鸟、斑啄木鸟、长耳鸮(又名猫头鹰,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家燕、金腰燕、白鹊鸽、绿鹦嘴鸭、白头鸭。红尾伯劳。松鸦、喜鹊、白颈鸦、灰树鹊、灰喜鹊、画眉、细嘴相思鸟、山树莺、黄胸柳莺、大山雀、黄颊山雀、麻雀、小山雀、福灰雀、白鹭等。 

    海水鱼类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墨鱼、鳗鱼、马蛟鱼、蝴鱼、刚鱼、梅童鱼、蚌鱼、黄姑鱼、白姑黄、七星鱼、海蜒、龙头鱼、毛虾、石斑鱼、马面鱼等200多种。 

    淡水鱼类鲤鱼、白鲢、花鲢、草鱼、河鳗、包头鱼、罗尼罗非鱼、青鱼、螂鱼、香鱼、胡子鳃、尼鳅、黄鳝等30多种。 

    非鱼类水生动物河虾、河蛤、螺丝、河蚌、甲鱼、乌龟、毛蟹、田鸡、海蜈蚣等10多种。 

第五章 灾异

全区影响较大的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暴雨、干旱、龙卷风、冰雹等,主要危害是台风、暴雨和干旱。 

第一节 旱灾 

    全区年降水量仅为温州的8l%,灵溪的73%。年降水日仅134天,比苍南沿海平原少22-40天。各月降水极不平衡,其中以7月、10月、11月最少,因此出现伏旱、秋旱的.可能性较多。 

    据气象资料统计,1957年一1983年27年间,全区出现伏旱年份有18年,机率为66.7%,即三年二遇。其中大旱(旱情在80天以上))2年,占11.11%;中旱(旱情在50-79天)4年,占22.22%;小旱(旱情在30一49天)12年,占66. 67%。 

    主要旱灾记载如下: 

    1956年6月中旬至9月初,连续84天大旱,马站河见底,可行人、种菜。 

    1957年6月26日至8月20日,旱56天。 

    1961年6月13日至9月18日,98天大旱。 

    1967年8月3日至11月17日,107天大旱,全区粮食减产1000万公斤。人畜饮水困难。 

    1976年7月18日至8月29日,旱53天。 

    1979年9月10日,进入秋旱,直至11月2日,入冬仍旱。 

    1980年,干旱54天,全区受旱面积7125亩(其中颗粒无收2350亩),早稻减产137万公斤。 

第二节 水灾 

    马站西、北部均为山区,集雨面积大,是苍南县台汛期降雨中心之一。一遇山洪暴发,容易造成马站平原洪涝灾害。以台风暴雨形成 

的灾害最为频繁和严重。 

    据1957年一1983年的27年统计,对马站有影响的台风共102次,平均每年3.8次。其中严重影响的台风共33次,平均每年1.2次。受影响 

次数最多,影响程度最严重的是8-9月份,占全年的71.6%。主要水灾记载如下: 

    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七月,大风、大水,坏屋、覆舟。孝宗乾道二年(1166)八月十七日,大风雨驾海潮,杀人、覆舟、坏庐舍、漂盐场,田禾不留,全年无收。 

    元顺帝至正十六年(1356),大风,水溢,海舟吹上高坡,水溢数十丈,死者无数。 

    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七月,大风雨,海溢。漂沿海民居田地。 

    清乾隆二年((1737) ,自七月至八月十五日,台风大雨七次,海溢,田禾尽没。 

    乾隆廿八年(1763)五月,海溢,平地五、六尺深。八月,台风大雨海溢,漂没屋舍、人畜,潮退僵尸蔽野,苗槁没收。 

    乾隆三十七年(1772) ,蒲门山水涌溢。 

    嘉庆七年(1802)八月朔,大风,海潮。田禾淹没无数。 

    道光十年(1830)八月廿日,台风骤雨,潮溢,田禾淹没无数。 

    道光十四年(1834),夏雨,蒲门大水。九、十月间连旬大雨。 

    道光二十九年(1849)五月初二日,蒲门乡雷雨,山水骤发,平地丈余,人物漂没,坝崩。水退,各处尸骸、衣物堆积树巅。 

    咸丰二年(1852)九月初二日,蒲门乡潮水骤涌,厦材东至岚下、沿浦、李家井以及西峰头(今先锋头)、下阳南门外等地均遭害无遗。 

    咸丰三年(1853)六月十八日,台风大雨,至廿九日午始雾,平地水深六、七尺,田庐被淹,低田没收。 

    光绪十六年((1890)五月廿八日,台风大雨,拔树坏屋。六月初一日,风雨又作,海潮内灌,秋收歉薄。 

    民国9年(1920)5月,淫雨,早禾淹没。8月,台风迭至,南北各乡悉碌成泽国,秋无收,薯芋果豆亦随之俱尽。 

    1958年9月4日上午11时,12级以上特大台风在马站登陆,山洪暴发,拔树坏屋,淹水稻,压死3人,毁渔船300多只,损失惨重。 

    1960年7月29日至8月3日,台风暴雨,降水量达408毫米。2日1天降水量246.4毫米,马站成为一片汪洋,马站至沿浦水田可通行小汽轮。       1963年7月16至18日,台风暴雨,马站平原积水成灾,受淹水稻5000多亩。 

    1971年9月26日,台风暴雨,全区受淹水稻1.7万亩,冲走蕃薯1245亩,毁坏堤塘40处,长5600米,坏水闸4孔,倒塌房屋20间,损坏民宅2216间、牛栏厕所3083间,吹走渔船6只。

    1972年8月1日,台风暴雨。8月17日,又台风暴雨,日暴雨量达231.2毫米,马站洋变成大海,晚稻被淹、蕃薯被冲、民房被毁。 

    1973年7月l日至21日,连续降雨。8月3日至6日,又台风暴雨,月降水量达535.5毫米,早稻严重减产。 

    1981年9月21日,台风暴雨,1次降水量190毫米,马站平原12780亩晚稻受淹,粮食减产66万斤。马站供销社、粮管所仓库、仪表厂等单位受淹损失严重。 

    1982年6月19日,出现特大暴雨,十八孔水库水位高出溢洪道85公分,下游平原1万多亩水稻全部受淹,其中1000多亩早稻颗粒无收。 

    1983年9月27日,台风袭击马站沿海,海面风力11级,潮位增高至6.8米,沿浦公社紫菜养殖场和对虾塘塌方700多米,直接经济损失39.69万元。 

    1985年9月3日至4日,台风在马站登陆,风力12级,日降雨量达381.2毫米,农田受涝,民宅毁坏。 

    1990年9月4日,马站遭受百年一遇的第17号强热带风暴袭击,日降水量836毫米,导致山洪骤发,泥石流倾泻而下,全区平原一片汪洋,水深3米多,达72小时,马站街道水满2.5米。1.8万亩水稻被淹,死26人(福建渔民11人),伤118人,毁坏民宅2022间。 

第三节 雪、_雹灾

    1955年3月18日,暴风雨加冰雹袭击的岱岭、魁里、渔寮和马站4个乡镇,有6706亩春花颗粒无收,79间房屋倒塌,15只渔船毁坏。 

    1972年4月1日至2日,强冷空气进入马站,下雪,气温突降,并有霜冻,秧苗冻死严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