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HR|你以为是别人不懂感恩,其实是自己不懂人心

2017-05-30 陈禹安 卫央悦读

作者:陈禹安

来源:思卓学院(ID:szsifangke)



导语

不足额、不及时、不变化、不匹配、不公开的奖励就是惩罚,不足额、不及时、不变化、不匹配、不公开的惩罚就是奖励。



《激励相对论》是一本洞察心理需求,照亮激励盲区的管理书籍,在这本书里,作者陈禹安先生逻辑清晰地提出了“不足额、不及时、不变化、不匹配、不公开的奖励就是惩罚,不足额、不及时、不变化、不匹配、不公开的惩罚就是奖励”几大重要观点,并列举了大量事例来支撑其每一个观点和立场。本期我们分享书作者的精彩观点。



不足额的奖励就是惩罚

不足额的惩罚就是奖励

面对激励,“比较”是组织成员的本能冲动。当员工用自己的标准得出了比较的结果是“不足额”的结论后,这个差额部分就会导致激励的相对性迁移。从而,不足额的奖励就异变为惩罚,不足额的惩罚也就异变为奖励。


比如杰克.韦尔奇因为普惠式激励的险些离职,IBM的无差异化薪酬造成员工工作没有动力,都是因为不足额奖励或惩罚的结果。


不及时的奖励就是惩罚

不及时的惩罚就是奖励


激励的剂量不足会引发逆向奖惩的发生,但是在激励的剂量恰当适宜的前提下,如果激励施与的时机不够及时,同样也会造成逆向奖惩。也就是说,不及时的奖励等于惩罚,不及时的惩罚等于奖励。


如《一千零一夜》中等待中的“魔鬼”,从一开始对救赎的期待感恩到后来扭曲畸形的报复之心,是典型的“不及时的奖励就是惩罚”的结果。


这个故事的启示是:不要让你的员工为他们应得的奖励等待太久,当他们的期望在漫长的期盼中变成失望 ,他们也就在等待中变成了“魔鬼”。


不变化的奖励就是惩罚

不变化的惩罚就是奖励


奖励针对的是组织中做出了优秀业绩的成员,并不是普惠式的人人有份。而福利则针对组织中的全体员工,只要你具备了组织成员的次格,就可享受相应的福利。


但是,不变化的奖励却会在某种程度上会异化为福利,并进而产生逆向的惩罚作用。当某种奖励第一次启用时,会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但这一感觉只能维持短短一个半小时,随后,员工就会将这份额外的或新设的奖励视为自己理所应得,额外的奖励几乎就成了资本工资的别称,奖励随之福利化。


当奖励福利化后,员工得到之后不会在内心认为这是对自己的奖励,而一旦得不到,就会觉得自己受到了惩罚。


不变化的惩罚会导致交易化


不变化的奖励会导致奖励福利化,并进而带来惩罚。但这一逆向奖惩危害还不算大,最多是企业的激励无效投放。而不变化的惩罚则会导致惩罚交易化,这对失业造成更大的危害。


比如以色列10所日托中心的一项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为了避免家长迟到,对于迟到的家长给予超过10分钟处罚3美元的决定,但结果发现,当罚款制度实施后,迟到的家长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开始迅速增加。原因就是惩罚交易化。


因为交易化,让原本因为迟到而内疚的家长,可以心理安理得的迟到,甚至,家长还会刻意迟到,用迟到的时间去从事更为重要,更为喜欢的事。

 

不匹配的奖励就是惩罚

不匹配的惩罚就是奖励


如果不根据员工的真实需求而设定奖惩,往往就会出现南辕北辙的逆向激励。也就是说,不匹配的奖励就是惩罚,不匹配的惩罚就是奖励。


如领导者为了表现自己对团队取得业绩的赞赏,用自以为是的行为妄作决策,这样的行为就会引发整个团队的反感,原本不匹配的奖励就成了一种惩罚。


比如领导为了奖赏员工,自作主张周五带领员工到其他地方度假,而不顾及员工家庭的实际情况,这是典型的好心办坏事的“奖励”,如此与员工内在需求不匹配的奖励就转化成了惩罚。


所以,激励方式一定要对胃口!


不公开的奖励就是惩罚

不公开的惩罚就是奖励


与奖励相对,在惩罚的公开性上,绝大多数领导者都存在误区:“奖励要公开进行,惩罚要私下进行”。事实上,私下惩罚只能针对尚未公开的事情,是谓“以私制私”,而决不能“因私废公”。


公开惩罚有几个原因,一是员工的眼睛是雪亮的。同事犯错最了解详情的是同事,领导暗箱操作反倒引发员工不满和猜疑。二是员工的观察与学习能力是很强的。三是员工对同事的行为是很关注的。如果不公开,可能会被“偷听”,而“偷听”就可能得到不完整的信息,最终导致以讹传讹的恶果。


另外,私下惩罚丧失了警示作用,反倒会导致逆向的恶性示范效应,鼓励员工去犯相同或不同的错误。这样,不公开的惩罚就变成了奖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