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曾经高僧云集,佛音袅袅,余姚这座千年古刹来头不小,但很多余姚人都不知道!

2017-07-03 Time酱小小酥 姚时光

举头即见神明,低头便闻花香。

木鱼打鸣低语,清风揽入怀,

徜徉于芦山禅寺之中,

所有浮华,都变清欢。



芦山禅寺位于河姆渡镇芦山寺村,

始建于唐乾元元年(758),坐南朝北,历经毁建,

现存天王殿及五开间后殿和厢房,

重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

占地面积4052平方米。



几经修缮,大殿风貌依旧



对于人事来说,

兴衰更迭或许才是另一种不变的历史真容。


香火最旺时,芦山禅寺曾与宁波的天童寺、奉化的雪窦寺齐名,著声浙东。唐武宗灭佛时,全国佛寺僧侣均遭巨灾,芦山禅寺也不能幸免。


芦山禅寺僧人在极其艰苦的修行环境下并没有因此离开芦山寺,直至大唐清泰元年,坚守在芦山寺的僧侣通过化缘,一点点在原旧址上将芦山寺重新建了起来。



北宋天圣七年,有居士乐助巨资,芦山寺僧人重建殿宇,历三年风雨。这时的芦山寺才恢复旧貌。


也因芦山禅寺规模庞大,殿阁齐整威严,朝廷钦赐“芦山普光院”匾额,名隆一时,芦山禅寺也由此进入全盛时期。



千年风雨,难掩历史印记



芦山禅寺“堆青拥翠,秀拔鹤洲”,

自古为浙东胜迹。高僧云集。

唐初书坛四大家之一的虞世南曾为其撰记,宋舒亶、范大成等均有诗赞美,为浙东历史悠久的名刹之一。



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宝殿就是正殿,也有称为大殿的。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



芦山寺的大雄宝殿重建于1995年,原址新建的歇山重檐建筑。后殿(藏经殿)为单檐硬山高平房,五开间,雕刻精美繁复。



一树一井,见证古寺沧桑



芦山禅寺前有一株参天古银杏树,树干需三人合抱,虽近千岁,依然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如今便成了古刹走过千年的历史见证者。



据老人说,旧时从洪岙口一路过来,五六里石板路两侧都是松树林,到寺前更是古松、古柏、古银杏连成一片,禅寺隐于古树林中。人到跟前还是只闻钟声,不见寺院。



寺中凿于清嘉庆元年的厨房井及寺后的明珠井,井水至今依然甘洌。



佛音入梦,惊起众生



1960年的一个晚春,从普陀山徒步走来了一百零八位僧侣。他们是因信仰而被划归为右派,下放到余姚芦山寺来种桃务农。



在这一百零八位僧侣中,有一位年过半百的僧人,他看着世界的眼神要比普通僧侣更为坚毅。他就是临济宗第四十七世传人,“教宗天台,行兼禅净”的一代宗师妙善心慈大和尚。


上个世纪90年代,已为普陀山全山主持的妙善法师亲自为芦山禅寺请来一尊宏伟壮观的观音像。


此举让普陀的观音信仰与芦山禅寺甘洌的井水在求道的路上永久融合,在佛教徒心中形成涟漪,荡漾开来。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漫步于芦山禅院之中,

聆听深沉而悠远的钟声。

所谓净土,大致如此。



Time酱猜你喜欢

一碗豆腐脑飘香街头40年,成就余姚早餐界传奇!

他们不是余姚人,却靠着这一样东西,让全部的余姚人都“心福口福”。

再过几天,这里将举办一场盛宴,余姚人都可能聚集在一起,只为这一样东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