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起探秘钦州首个自治区级生态镇北通 | 穿上生态绿衣 绘就和谐画卷
在北通镇的航拍图中,
房子掩映在绿树之中,
半层绿树半层楼,
呈现出来的图景让人心旷神怡。
(李海泉 摄)
日前,自治区环保厅公布了2017年自治区级生态乡镇名单,北通镇榜上有名,成为钦州市第一个获得该荣誉的乡镇。
能成为自治区级生态乡镇,北通镇实至名归!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访北通镇
一起了解北通镇~~
唤醒绿色生态价值观
据了解,“自治区级生态乡镇”申报要求非常严格,其中要求乡镇所辖60%以上的行政村获得设区市以上命名的生态村是重要条件之一。生态村是创建生态乡镇的重要基础,也是难度大、耗时长的“细胞工程”。
(李海泉 摄)
近些年来,北通镇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带动,不断唤醒村民保护生态、建设生态的意识,提高其自主参与建设美丽家园的意愿,全面铺开打造出了一个个有特色、有亮点的“细胞工程”。
沿着干净整洁的村道走进清湖村福多堂,一栋栋小洋房掩映在苍翠的荔枝林间,相关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虽说现在是冬季,但徜徉在这宛如诗意的田园画里,却让人感觉到春天的气息。“在村里住得舒服了就是生态。”在村民陈国华的眼里,他认为的生态就是像现在这样,屋前有伸手可摘果实的小庭院,屋后是绿海包围的万亩荔枝园。
(王振钊 摄)
然而,昔日的福多堂却是另一番情形——进村道路难走、水不通、住房破旧,村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自“美丽钦州·生态乡村”活动掀起后,当地党委政府从改善出行条件开始,一步步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改旧建新……经过努力,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不断改善,走上了平坦村道、喝上了放心自来水、住进了新房;村里生态良好、村容整洁,处处焕发出生态文明示范新村的勃勃生机。
2011年,清湖村以打造宜居生态的福多堂为突破口,为北通镇捧回了第一块“自治区级生态村”的金字招牌。这是当年钦州市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村,打响了北通镇进军打造生态乡镇的第一炮。
种植绿色致富希望
如何让“自治区级生态村”遍地开花?如何让村民过上幸福长久的生活?北通镇在实践探索中,围绕发展生态北通这一条主线,紧紧抓好绿色产业这张王牌。
平坡村、铺儿村,过去土地荒废、村中萧条。如今沿村道走进去就会看到红的花、绿的树、青的草,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我家就住在花园里。”这是当地村民常挂在嘴边向外人“炫耀”的话。据了解,前几年铺儿村在打造好硬件设施后,因地制宜发展花卉种植产业。“花卉种植不仅美化环境还可以增加收入,一举多得。”北通镇平坡村党总支书记张德宏介绍,当初村里主动“招揽”在外打工的村民陈有诚回乡发展。陈有诚利用其在外掌握到的花卉种植技术和网络营销手段,在村里承包200多亩土地发展花卉种植产业,不仅带动村里的经济发展,还为许多村民创造就业机会。
过去,铺儿村的不少村民为了赚钱谋生计,只能留下老人孩子外出打工。自从花卉种植基地办起来后,不少人辞工回乡在基地就业。村民们都说,更乐意在基地上班。他们觉得不仅可以打理家庭、照顾老人小孩,一个月近两千元的工资收入,对这样不用背井离乡的工作生活很知足。如今,在铺儿村里,陈有诚带动了身边20多户村民搞起了花卉种植,扩大种植规模成立合作社。现在铺儿村在花卉种植这一块每年的人均纯收入就达到一万多元。
共享绿色生态果实
截至目前,北通镇在管辖范围内的14个行政村里,已获命名的“自治区级生态村”就有13个。在这片当地群众引以为傲的土地上,有着令人迷恋的“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生态宜居环境,群众可以尽情地畅享着大自然馈赠的“绿色”。“共享绿色生态要不落一村一人。”北通镇党委宣传委员梁德涛告诉记者,北通镇正在对最后一个没有获得“自治区级生态村”的博学村进行全面升级打造。
(李海泉 摄)
1月8日,记者随当地镇干部来到了博学村。进村路上,车子沿着刚修好的平整村道驶去,摇下车窗,尽管有寒风迎面吹来,但还是让人忍不住想多呼吸几口这里的新鲜空气。“呐,快看,前两个月刚种下的秋枫抽新芽了!”梁德涛把这个“惊喜”道给大伙听。他说,镇里多方筹措资金,对博学村进行道路硬化、亮化、绿化,还新修了集市场地,规划好垃圾处理。在博学村里,记者看见,集镇的绿化正在建设,经过整治的集镇变得干净整齐,村民在规划好的摊前自由买卖,处处显生态、和谐、文明。
(王振钊 摄)
“穿上了生态‘绿衣’的北通镇,就要‘舞’起来让人民更加幸福!”北通镇镇长陈基亮称,要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康养、果蔬花卉种植、蜜蜂养殖、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振兴北通。他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都指明了方向,北通镇将结合实际,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利用好“自治区级生态乡镇”及福多堂、平坡村获“全国文明村”等金字招牌,继续深化生态建设示范成果,全面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努力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新的贡献。
内容综合:钦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