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8月28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一辈子为说话而奋斗的伏尔泰,他被叫做欧洲的良心

胡锦成 花月满楼 2021-04-22

位于巴黎西南十公里左右的沙特奈马拉布里是法国塞纳省的一个小镇,1694年2月20日,一个男婴就出生在个小镇的一个城堡里。男婴的父亲佛朗索瓦·阿鲁埃是国王顾问兼律师,他的母亲玛格丽特·多玛是一个没落贵族的女儿。

当然,这两个名字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就连这个男婴的名字——弗朗西斯·马利·阿鲁埃——知道的人也不多,但没有人会不知道他后来的笔名:伏尔泰,至少是在欧洲没人会不知道。

伏尔泰自小就是那种比我有钱,又比我聪明,还比我勤奋的别人家的孩子。但是,我从不嫉妒他,我嫉妒的是我家邻居的孩子。

伏尔泰三岁能够背诵卢德的《摩西亚特》全诗(我那里连“鹅鹅鹅”都不会),到了十二岁就能够作诗了(我是二十岁才开始作诗)。但这些并不能让他的老师们喜欢他,因为他太叛逆了。连学校的辅导员(神甫)见了他都头疼,导员说他:“臭小子!总有一天你会成为法国自然神论的宣传者。”

从巴黎耶稣会学校毕业后,他上了路易大帝高中,在他高中毕业之前,他就已经通晓了拉丁文、希腊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和英文,还研习了修辞学、诗学、医学、历史和戏剧。高中毕业后,他去一家律所当助理并按其律师出身的父亲的意愿去学习法律,但他对法律并没有什么兴趣,他的兴趣在诗歌。他19岁那年,也就是1713年,他的父亲去荷兰当大使,随便把他也带去了荷兰,给他在使馆找了个秘书的职位,结果他在那里他爱上了法国姑娘奥琳波,可女孩的母亲没相中他,对二人的恋情横加阻挠,两人想学梁祝也没学成,伏尔泰被遣送回国。这段恋情也随之无疾而终。


此后的六十多年的时光里,虽然也有许多的白富美成为他的粉丝和好友,但再没有哪个女子能得到他的爱情,于是,伏尔泰成了史上十大著名的单身狗之一。

(问题1:十大单身狗的另九个都是谁?)



伏尔泰肖像(拉吉利耶)


1715年9月,21岁的伏尔泰被摄政王奥尔良公爵流放到巴黎附近的小城舒里。这时的伏尔泰已经成了朋友圈里的“反政府诗人”,如果是在中国,一定会有人叫他“伏反动”。他写了许多讽刺诗,其中的一首《污泥潭》把各种二代们一顿臭损,让X二代们对他恨之入骨

一个堂堂的摄政王为什么会因为几首小诗跟一个小P孩一般见识,并大动肝火的呢?这是因为伏尔泰的讽刺诗里有了两首是冲着公爵殿下去的,诗中大肆渲染公爵还只是X二代时如何荒淫糜烂。其中一首居然公开指责摄政王与自己的女儿德·裴利公爵夫人的乱伦。那摄政王可是相当于多尔衮或载沣的实际统治者,那还得了,这也就是在法国,换到此时雍正皇帝的大青果,信不信?得灭你全家!

1716年10月,伏尔泰获准返回巴黎。他继续写他的讽刺诗,结果一首题为《幼主》的讽刺诗,直接冲只有6岁的小皇帝路易十五去了,诗里又捎带脚提起摄政王的糗事,还说“法兰西将要灭亡了”。结果,这回被处以重刑:关进巴士底狱囚禁十一个月。

在狱里呆了差一礼拜就十一个月时,他因表现好被提前释放了。出了狱,他又回到巴黎,他先去见摄政王,见面后他说:殿下为我解决了这么长时间的食宿问题,虽然吃的住的都不怎么样,可好歹也是免费的,谢谢啦。可今后,您就不必再为这件事替我操心啦。我都23岁啦,可以自食其力啦。

伏尔泰的自食其力就是写剧本,他先是刊印出版他的第一部重要的悲剧——《俄狄浦斯》,在这部作品中他第一次使用了“伏尔泰”这个笔名,然后就是不停地写下去。

1718年11月18日,悲剧《俄狄浦斯》在巴黎法兰西喜剧院首次公演。巴黎人民一听,嘿,那个敢骂伟大领袖的小子,刚刚从法国的秦城监狱放出来,就在喜剧院里演悲剧,这一定得去捧捧场。结果人山人海,售票网站都挤瘫痪了。《俄》剧演出大获成功,一连上演了45场,场场爆满,观众达2.7万人之多。他的父亲老阿鲁埃也悄悄来到剧院,藏在人群中,他悲喜交加,老泪纵横,一是感叹自己儿子的艺术才华如此杰出,二是庆幸这小子再也不去惹事了。

从此,伏尔泰名声鹊起,获得了“高乃依和拉辛继承人”的美誉,被人们称为“法国最优秀的诗人”。

(问题2:高乃依和拉辛是谁?相当于中国的哪两个人?)


1722年夏秋季节,伏尔泰前往欧洲各国旅行,同行的旅伴中有一位自然神论者——吕贝勒蒙德夫人。在旅行中,伏尔泰为她写了一首小诗:


  他糊里糊涂地施恩,

  他糊里糊涂地逞凶;

  他费尽全力创造人,

  他又马上给他们送终。

   ……

(问题3:诗中的他是谁?)


这首诗他是在七年以后才以匿名的方式发表的,但当局还是以“不敬上帝”为由将他拘捕。审讯他时,伏尔泰说这首诗是自己的一个亡友所作,法官这回真的是“死无对证”,只好将他释放。放他时对他狠狠地说:再有下回,一定把你关在一个永远找不到笔和墨水地方。

也许是因为这个,伏尔泰给我们留下一句名言:没有王权有什么关系,我有一支笔。

伏尔泰对上帝的态度至死也没有改变,将死之时,一位牧师自作多情,走到他的床边,为他祈祷忏悔,但是,这位老顽固非但不领情,反而追根究底,盘问起人家的身份来:

“牧师先生,是谁叫你来的?”

“伏尔泰先生,我受上帝的差遣来为你祈祷忏悔的。”

“那么你拿证件给我看看,验明正身,以防假冒。”

1725年冬天,31岁的伏尔泰与一个叫罗昂·夏伯的贵族骑士发生口角,那个家伙仗着自己的骑士身份向伏尔泰寻衅滋事,结果又被伏尔泰损成茄子皮色儿。恼怒之下的骑士一点骑士风度也没有了,他指使自己的一群奴仆把伏尔泰打得鼻青脸肿。

伏尔泰从地上爬起来,指着骑士说,你特么给我等着,然后拍拍土就去报了一个剑术学习班。苦练数月剑术后,他向骑士下了决斗战书,结果那骑士像某太极宗师一样报了警。警方竟然以“清谈误国、行为乖张”的罪名将他投入监狱。庭审时,法官说这罪名也太扯淡了,当庭把伏尔泰释放了。


伏尔泰与罗昂-夏伯的冲突 (威廉·奥查森爵士,1883)


被释放的伏尔泰,找人打架不成,一肚子怨气没处泄,便又开始骂政府,然后,被驱逐出境,流亡英国

从1726年到1728年,伏尔泰详细考察了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和当地的社会习俗,深入研究了英国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和牛顿的物理学新成果,形成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主张和自然神论的哲学观点。《哲学通信》就是他在英国的观感和心得的总结,也是他第一部哲学和政治学的专著。

1729年,因得到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默许,伏尔泰回到法国。以后一些年他陆续完成和发表了悲剧《布鲁特》《扎伊尔》,以及历史著作《查理十二史》等。

1734年,伏尔泰正式发表了《哲学通信》 ,宣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就,抨击法国的专制政体。书信集出版后即被查禁,巴黎法院下令逮捕作者。他逃至情妇夏特莱侯爵夫人在西雷村的庄园,隐居15年。

1734年,伏尔泰正式发表了《哲学通信》 ,宣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就,抨击法国的专制政体。书信集出版后即被查禁,巴黎法院下令逮捕作者。他逃至情妇夏特莱侯爵夫人在西雷村的庄园,隐居15年。

虽然说隐居,但事实上这15年是他一生中最活跃的时期。他成了英国宫廷的史官,并分别于1743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746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他一生的大半分作品都是这个时期写的,他的每部作品都登上了销售榜首。

1749年,夏特莱侯爵夫人因难产逝世。伏尔泰短暂地回到巴黎。

在夏特莱侯爵夫人的庄园隐居的15年,他的公众号为亿万人所关注,每篇文章的转发量都是十万+,就连英国国王乔治一世、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和后来的俄国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此时都成了他的脑残粉,他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先驱。

从1748年到1772年的这25年,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鼎盛时期, 《论法的精神》《百科全书》《论精神》《爱弥儿》《哲学辞典》等主要启蒙著作相继问世, 启蒙哲人与反启蒙势力之间也发生了激烈冲突, 论战、纷争不断。一时书籍出版异常繁盛,群众思想异常活跃。

也正因为如此,一种新的职业应运而生:警方图书贸易监察官。

小伏尔泰26岁的约瑟夫•戴梅里警官在这25年里从事的就是这种禁言、疯号的活。他的主要任务是:

 (1) 主要监管市场中流通的图书, 查封非法印刷品, 追捕非法印刷品的作者、印刷商和传播者。他精明能干, 认真负责, “善于重建合法的、非法的图书贸易网络, 识别并追查危险的书籍及其印刷商和书商”

 (2)成为图书贸易监察领域的专家, 是其上司警察总监和图书总监的股肱腹心。

自从当上图书贸易监察官,戴梅里一直很敬业,他大量搜罗有关作者、书商和印刷商的人生经历和人际关系的信息, 并编撰了《作者纪事》和《书商、印刷商纪事》。他还和后来跑到宝岛去的那位老先生一样,天天写日记。伏尔泰就是他日记里的男一号,关于伏的素材多半是由他的线人,一个三流作家和小出版商弗雷隆先生提供的:

1750年6月,伏尔泰离开了法国,去了普鲁士。他的王家史官的职位被给予了杜克洛;

1751年2月4日,伏尔泰想投机斯图埃尔债券 (德累斯顿银行的债券) 。他把一些钱交给犹太人希舍尔以购买很多这种债券。这个犹太人给了他一些钻石, 作为他给的这笔钱的抵押品;

1753年1月4日,普鲁士国王腓特烈惩罚伏尔泰,要他立即支付两万法郎的罚款,这些罚款将被分发给柏林的穷人;

1753年4月21日,伏尔泰屈辱地被国王赶走了;

1753年5月30日,伏尔泰在吕内维尔宫廷时与波兰前国王及其总管发生了争执;

1753年6月24日,伏尔泰被普鲁士国王命令滞留在法兰克福;

1753年7月1日,伏尔泰和他的外甥女德尼夫人被一群士兵押着、徒步搬到普鲁士常驻法兰克福外交代表家,好多人围观;

……

就在江湖上流传着伏尔泰的传说时,伏尔泰已经在法国和瑞士边境上一个叫凡尔纳的地方置购了一个HOUSE定居下来。此时他一边继续发贴子骂天主教会和政府,一边还支持年轻一代的启蒙思想家特别是百科全书派的斗争,积极为他们撰写条目。其它的时间,不是煮咖啡,就是喝咖啡。

伏尔泰爱喝咖啡,有朋友曾告诫他说:“别再喝咖啡了,这是一种慢性毒药,你是在慢性自杀!”他说:“没错呀,我想它一定是慢性的,要不然,为什么我已经喝了65年还没有死呢?

伏尔泰嗜咖啡如命,他的咖啡一直喝到了84岁,小他105岁的巴尔扎克一定是也觉得自己能喝到84岁,结果喝到第三万杯时,就“中毒”死了,享年51岁。

1778年210日,当84岁的伏尔泰回到阔别29年的巴黎时,他受到了人民群众热烈的欢迎,此时他的公众号几乎被每一个法国人置了顶。这是伏尔泰人生发展的最辉煌的顶点。可惜的是,不久,他便病倒了,5月30日,伏尔泰与世长辞。

临终前,在调侃了神父之后伏尔泰对自己的后事做了嘱咐:把棺材一半埋在教堂里,一半埋在教堂外。他说,上帝想让我上天堂,我就从教堂这边上天堂;上帝想让我下地狱,我就从棺材的另一头悄悄溜走。

1791年71日清晨,巴黎市民倾城出动,早早来到了庄严肃穆的圣吉纳维夫教堂。因为一个多月前,大革命后成立的国民议会曾两次发表公告,决定把一位遭旧制度迫害的伟人的遗骨迁葬先贤祠,并在这里补行国葬。这天,巴黎市民万人空巷正是为了亲眼目睹这一非同寻常的葬礼。

灵车来了,人们看到灵柩两边有两幅黑色的挽幛,挽幛上写着非常醒目的大字:


他为卡拉、拉拜尔、西尔文和蒙巴义洗刷了耻辱。

他是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他使人的理性飞速发展,他为我们的自由铺平了道路。

他是法国人的“精神王子”,是启蒙的斗士,他的一生为思想和言论自由而战。


黑色的灵柩在雄壮的《马赛曲》中徐徐入墓。

灵柩安放的是欧洲的良心伏尔泰。

此时,距伏尔泰去世已经十三年零两个月了。

 

今天的人们说起伏尔泰,一定会想起他那句广为流传的充满自由精神的名言:

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不知为何,今天的很多人想证明这句话并非是出自伏尔泰之口,甚至还能写成论文去评职称。他们找到的证据是,这句话是伏尔泰的朋友在为他写的传记中转达的伏尔泰的某句话的大意。至于伏尔泰本人的原句如何查无实据。

可这如果不能肯定是伏尔泰说的,那《论语》上的话也不能肯定是孔夫子说的,因为那都是孔子的学生们拿把小刀在夫子离开人世后的许多年里,凭着记忆喀呲喀呲在竹板上刻录的,能句句是原话那才怪。再说,夫子平时说话上课也不可能从头到尾文言文

(问题4:为什么有些人不希望这句话是伏尔泰说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