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8月28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数字货币还会疯狂,公共记账已经彻底乌托邦(世界去中心化只是永不能抵达的遥远地平线 )

花月满楼 2021-05-1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经纬西东 Author 童大焕




【1】


进入2020年底,比特币开始暴涨,从10月底勉强刚过1万美元,一路飙升到约6万美元。很多人觉得这个事情难以理解,觉得这是疯狂的、无理性的炒作,包括投资界大神巴菲特、芒格都在痛斥比特币。但也有人说它代表了人类的趋势和未来。

 



2021.5.11提问

最近币圈的各种币大起大落。想请教一下童老师虚拟币上涨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答:

数字货币的问题我应该谈过。首先我认为去中心化是不可能的。其次,过去大部分数字货币都是空气币。大起大落都是源于炒作。没有什么更可靠的底层逻辑,底层逻辑就是炒作和洗钱。沉迷币圈,形同赌博。

 

2

 

2021.5.12提问:

童老师,现在很多人和大V提到股圈、房圈和币圈。少数人因比特币或其它数字货币暴富,就开始宣扬币圈将会代替股圈和房圈,说币圈是一场金融革命,市值会逐步超过股圈和房圈,未来可期,鼓动大家进入币圈、投资币圈,走在别人前面!马斯克也力挺比特币大赚,还为狗狗币站台!另外董老师也公开支持区块链和比特币,看好数字货币的未来!但是大多数人看不懂,包括巴菲特、芒格等也不看好,还有国内很多财经大V对此也持同样观点。我在想,从二八定律分析,也许大多数人是错的?对此,您怎么看?请指教!

 


答:

现在的问题是,没买过房子的人在教人买房,没投资过数字币的人在教人投资数字币。赌博还有一夜暴富的呢,有些人故意忽略沉没的大多数,用幸存者偏差来误导投资,韭菜越多,暴富程度就越厉害。

 

我们一定要学会底层逻辑:古往今来,优质房产都是富人最终的财富仓库、银行最重要的抵押品。你看看银行敢用数字货币做抵押品吗?

 

第二个底层逻辑:到现在为止,我认为货币不可能去中心化,只有中心化才是成本最低的形式。数字货币固然“数量有限”,但可以发行各种数字货币,人们要相信哪一种?它们拿什么作为信用抵押品?

 

第三个底层逻辑:投资一定要注意幸存者偏差。赌博、贩毒、走私,都有暴富的,但买房的沉没者要少得多。

 

第四个底层逻辑:人一定要赚看得懂的钱,看不懂的钱即使赚到也会很快失去。所以一定要抱有良好的心态,不要追求暴富,弱水三千我取一瓢饮。否则很容易成为韭菜。


3

 

施展在《区块链”实应译为“部落城”》一文中为我们回顾了区块链和比特币的历史,并展望了它的未来:

 

比特币实际上是一种副产品,产生比特币的是记账活动,而比特币的记账活动所依赖的是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技术解决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信任机制的问题,这是人类秩序得以成立的底层奥秘之一。

 

上世纪90年代初,刚刚开始有些关于交易记录的文档被电子化,从斯坦佛博士毕业参加工作不久的斯托内塔很快就意识到,如何确保那些文档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是个值得回应的问题。

 

他找到了一个精通密码学的同事哈珀,跟他一起研究这个问题。研究了很久都不得要领,哈珀认为很可能这是个在本质上无解的事情,那就索性从数学上来证明这个事无解。但出乎意料的是,正是在证明问题无解的过程中,发现了解。

发现的过程很有趣。他们俩人意识到,为了防止有人打算篡改数字文档,就需要有人来监管,解决被监管,拉监管者入伙就是了;第三,第四个监管者,通通拉入伙……依此类推就会发现,你不得不找到世界上的最后一个人来做监管人,如果那个人也被拉入伙了,不就彻底没得监管了?这个问题因此无解。

 

但是问题到了这一步,突然脑洞就开了,所有人都入伙不就相当于所有人都没入伙吗?篡改文档是为了坑害别人,所有人都入了伙,也就没人可以入坑了,也就不需要监管了。

 

让所有人都成为见证人,实际上就是所有人都参与对于数字文档的记录,或者用一个更常见的说法,参与记账。这就形成了一个公共账本,同时每个人手上都有一个账本的备份,任何人都可以随时查阅。这样一套制度设计,通过密码学技术把它实现出来,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区块链。

 

由于区块链的存在,使得人们之间达成的任何合作协议,参与方都无法翻脸不认、赖账了事,从而就能够促成陌生人之间基于区块链的直接合作,把相互之间的信任成本降到零,或者说,成本仅仅相当于运行区块链时所消耗的电费。

 

因为我跟陌生人之间的合作-背叛关系不可擦除、不可篡改地记录在所有人都能看到的账本中,就相当于在陌生人社会中达成熟人社会的效应,这对于人类秩序而言绝对是场巨大的革命性颠覆。

 

但这里还有一个小小的bug,每个人都是第三方,就意味着每个人都要记账,可是记账要花精力成本,每个人都会希望其他人记账,自己可以省事偷懒,结果就又变成了没有人记账,区块链刚刚给人类燃起的希望又破灭了。

 

所以20年后,中本聪在区块链上加上了一个重要的制度设计,就是记账的人可以获得token作为奖励,这些token就是比特币。

 


只要有人在区块链上上传了记录,就会有人主动来为此记账,并获得区块链上发的token,或者说是这个区块链发行的数字货币;越多人参与记账,这个区块链上的合作就越是可信任,于是就越有人愿意到上面来活动,活动的人越多,这个链上发行的数字货币就越有价值,也就会激励更多人来参与记账,于是又会吸引更多人来链上活动。只要初始能够启动起来,之后就会形成正循环,整个区块链生态就越来越有活力。

 

所以,可以说比特币为代表的各种数字货币,是让发行该数字币的区块链生态能够运动起来的发动机。数字货币与区块链是共生不可分的存在,准确点说,数字货币和公有链是共生存在。没有链就不会衍生出币,没有币就没人记账,这个链上无法建立信任,链也就活不下去。

 

区块链生态只要能够运转起来,就会催生一种史上前所未见的人类秩序演化逻辑,一种真正的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的秩序。过去我们所熟悉的大部分秩序逻辑,都会被超越。

 

区块链对于世界的改变,会比那些社交软件所带来的改变深远得多得多。它在我们眼前展开了一个全新的空间秩序,二十年后,数字空间可能会成为人类秩序的主流,物理秩序反倒是补充。

 

这种新空间的基础,不再是物理空间,而是人们之间的共识。区块链在根本上就是一群有共识的人,基于密码学技术而形成的一种小共同体,区块链英文叫做blockchain,中文更有寓意的名字应该就译成“部落城”,部落、城邦;每一条区块链,都聚合起一个具有共识的部落城,区块链就是载着这个部落城驶向新空间的航船。

 

一种技术只要能够找到足够多有共识的人来使用,它就会成为大势所趋,不会被任何其他力量所实质性扭转。所以,我强烈地预感着,区块链正带来在我们眼前缓缓展开的空间大发现。

 

不过,区块链所带来的数字空间,和物理空间中的经济节奏是相反的。在物理空间中,先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金融等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产业才会发展出来;区块链空间当中,实体经济还啥都没有呢,各种类型的类金融产业已经发展得如火如荼。因为“部落城”当中的人们相信,区块链上迟早会发展出实体产业,既然如此,现在就需要提早在金融层面卡位。

 

但这种卡位的努力也带来一系列乱象,以至于今天一说到区块链、币圈,很多人会觉得上面都是割韭菜的。

 

然而,回看地理大发现会意识到,大航海时代的初期,海洋实际上是属于海盗的世界,但正是这个海盗时代,打开了一个更加伟大的世界和时代。


4

 

为了更清晰地分析区块链和比特币的内在设计矛盾,我不得不作了较大篇幅的引用。现在,我来分析这两个东东的设计漏洞。区块链和比特币有四个足以致命的内在逻辑漏洞:

 

首先,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人类的悲欢并不相同,更不相通。每个人的时间、精力、情绪能量都是有限的,总统选举这种重大事项,很多人事实上都漠不关心,为什么要去参与和自己无关的海量记账活动?吃饱了撑的呀?!

 

其次,支持者会说,参与公共记账和参与公共活动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情,人人参与就人人都被保护,而且还有比特币奖励。

 

但是,面对海量的物质生产和社会活动,即使网络有无限存储空间,即使人人愿意参与,时间、精力允许吗?

 

同时,参与多少次公共记账,才会给一个比特币?如果参与几百几千次活动,都收获不了一枚比特币,人们还会有热情吗?如果每次参与都能给出奖励,那么,比特币跟泛滥成灾、比如厕纸还贱的委内瑞拉币、冥币有什么不同?

 


第三,理论上思考,真的是参与“记账”人数越多,真实性越能保证吗?答案也是否定的!

 

即使同一时间实地观察同一事物,也是看山的是山看水的是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更何况绝大多数事物无法同时实地见证。

 

事件过去一秒钟,真相往往就扑朔迷离。公共“记账”能解决类似成都49中高二学生坠楼之谜吗?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对于各种重大交易或合约,有纸质文书,有律师和公证机构这些中心化的场域,遇到篡改或违约,有政府、法院这些中心化的机构做仲裁,并且还有政府背后的强制执行机构。试图用公共记账来取代这些,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吗?面对每天数以千万亿万计的各类纠纷,一盘散沙的“公众”是否具备更强大的裁断力和强制执行力?

 

答案是100%否定的!

 

以上所见,区块链的有效性,建立在“公众之下,人人都是君子”的假设上,才能真正有效。

 

而真实的人性,往往是经不起任何考验,利益之下,绝大多数时候,人人都是小人。

 

而“公众”的最大特点,往往是乌合之众,反而远离真相,他们也不需要真相,只需要符合自己愿望的真相,甚至视不符合自己愿望的真相为敌。

 


5

 

比特币的初始设计功能,即比特币的起点(不能称为底层逻辑)是理想中的数字密码技术——“全员记账”的奖励品,但人类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项区块链上的共同记账实际应用产生,“奖励”却已经被炒上了天,像脱缰的野马,脱离区块链的实际运用场景,在割韭菜VS制造暴富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这就是悖论本身。

 

所以,在真正的区块链得到运用之前,会有无数的数字币生死。而且,“共同记账”凭什么中间不会出错、凭什么比中心化的机构更值得信任,本身,还需要打一个天大的问号。

 

6

 

大道至简。

 

迄今为止,人类历史的所有经验都表明:人类的一切进步,都源于中心化而非去中心化!优胜劣汰,形成中心,这是最公平公正、最合乎效率的发展路径。

 

不论是技术进步导致的产业垄断(背后是分工精细化和越来越高门槛的专业化——比如给你图纸都造不出光刻机);还是从原始部落,到国家,再到国际合作组织的发展进化;再到银行、律师、会计师事务所这些核心的国际商业机构,都是由中心化解决信任成本,而不是相反。

 

国家之间的竞争,也是在趋向中心化而不是去中心化。那些价值观、制度安排科学合理,人民自由,社会高效,经济繁荣的国家和地区,成为全人类的灯塔之国。

 

网购极大地解决了陌生人的信任成本问题,而中心化的任务则是由网购平台完成的。

 

所以,去中心化一定是一个乌托邦,一个远看触手可及、近看永远不能触摸和抵达的遥远的地平线。就像人人平等这个乌托邦一样。

 


7

 

去中心化的“公共”记账根本上既无必要也无实现可能。

 

首先是中心化的见证成本已经非常低。需要大家来见证,成本反而变得无限高。

 

比如一坨狗屎10亿人同时围观证明就是“那一坨”,那么它会变得价格无限的高。因为它花费了全人类10亿人的每个人一分钟甚至几分钟在里面。时间成本就是人生最大的成本。因为生命就是个时间单元。

 

人类每天要生产多少东西,要产生多少交易,都需要类似的见证吗?如果都需要类似的见证,那么人类一天就会灭绝,因为都累死了。

 

紧接着,问题出来了:其实你只要不是在身边亲眼见证,通过网络谁知道是不是真的呀?

 

还是只能机器本身见证。像麦当劳肯德基,汉堡做出来超过15分钟就要倒掉,其设计流程是:出炉的汉堡放到计时电箱里,开始倒计时,15分钟到,发出钟鸣。

 

但有人觉得这样新鲜就倒掉太可惜,于是重新放回计时电箱里,又来了个15分钟。结果被媒体曝了光!

 

所见,任何人都是靠不住的!只要有人参与的地方,就有可能造假。参与人数越多,不是真实性越强,反而不可控因素越多!

 

第二个问题是:一旦号称10亿人见证的那一坨狗屎变得价值无限高以后,市场上一定会出现很多假冒的说我这个就是那一坨。还会出现说,我这个是20亿人30亿人70亿人见证的。那怎么识别?

 

假的一旦多了,以假乱真,真的反而就变成假的了。

 

人类历史上去中心化的记账不是没有,就是艺术品,每个藏家在收藏的艺术产品上面盖一个章,所以书画作品被过手人数多了,就盖满了密密麻麻的印章。

 

但还是挡不住造假,所以到最后还是需要中心化的权威机构和权威的专家来认证,同时配以纸张的碳年代鉴定,等等。即使这样也不能全部保真,我们现在内地所有的拍卖行拍卖字画都不保真。

 


8

 

“去中心化”的公共记账式理想设计,从根本上违背了奥卡姆剃刀原理——若无必要,勿增实体,大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都不做多余、反效率的事。

 

人类就是自己创造的概念的奴隶。比如说源自法国的“自由平等博爱”三个被一代代人追捧的高尚价值,完全是互相冲突的:有爱与不爱的自由,就不能博爱;有市场自由创新自由,也就必然不会平等。人类只有权利平等,不可能有机会和结果平等。

 

年轻人追捧的东西不一定代表未来。年轻人天生的激进,乌托邦,因为他们手里没有掌握什么资源和财富,所以会普遍追求一种虚幻的、集体的、乌托邦的东西,去寻找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感。

 

去中心化的概念本身,就包含了对传统权威的反抗,和人人都以自我为中心的乌托邦幻想。

 

9

 

综上,我们可以戳穿“公共记账”的乌托邦幻想:

 

一,“公共记账”原始记录的真实性无法保证。“只要有人在区块链上上传了记录,就会有人主动来为此记账,并获得区块链上发的token”,这个过程无法保证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哪里参与人数多、“记账”链条长哪里更真实的设计假定,相当于谎言重复一万遍就是真理;相当于人多就是真理和真相。

 

谁来保证原始记录的真实性?传播、记账人数越多,并不能保证它越真实。群众的眼睛,从来不是雪亮的,而是极易被蒙蔽被蛊惑的。从传播规律来看,任何一个公共事件,都是越离奇的说法传播(加持、记账)人数反而越多。

 

二,“公共记账”的巨额时间成本和其它社会成本,社会和个人都无法承担。

 

三,即使前面两个问题都零成本迎刃而解了,“公共记账”的“零成本自动执行”也是潜意识中建立在“全世界人人都是君子”的人性假设之上,而这个假设,是最虚幻的一枪!

 

所以,“公共记账”只是一个想像的、虚幻的、乌托邦的价值共同体。

 

是故,区块链最后的结局,就是回归单纯的密码技术,不必、也不可能上升到“公共记账”。

 

10

 

比特币的设计初衷,原本只是数字记账加密技术的“奖励品”,被赋予了“去中心化”的乌托邦政治想像后,开始灵魂出壳脱壳运行。

 

数字货币炒作中的财富效应,又引发了更多追求暴富的人们进入。

 

数字货币门槛也低,一旦暴击涨幅可观,所以年轻人玩得不亦乐乎。

 


数字货币有成千上万种,并且每天都会有数字货币诞生。在全球知名的数字货币有比特币、以太币、以太坊、ZEC币、狗狗币、莱特币、比特股、瑞波币、元宝币、点点币等。目前,我国国内流通的数字货币大约有1600多种。

 

币圈泡沫还会持续。持续多久不知道。但它肯定是泡沫,但不会是钢铁做的泡沫。就像去中心化是乌托邦幻想一样。

 

技术一日千里,人性千万年未变。君子兰、郁金香的梦想,转移到了网络上的虚拟世界里,有人一夜暴富,有人倾家荡产。

 

人类最大的乌托邦是计划经济和某些主义,波及全球三分之一人口的身家性命。相比之下,区块链和比特币都是小巫。

 

数字货币可以玩,但不要对它寄予发家致富的梦想(万一暴富只当偶然,因为无法准确预判,完全跟赌博差不多),也不要因它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质量。拿出3%10%的钱,像投资股票指数基金一样,各种都投一点,也可以集中在前20%最有知名度的数字币上。这个是理性投资设计,不把它当成发家致富的主要希望就可以,这种设计,目的是收割非理性繁荣的韭菜。玩的就是心跳。


11

 

Decrypt2010120日报道,加密货币数据提供商Messari的一份新报告显示,中国仍是比特币市场无可争议的王者。

 

由分析师Mira chrisstanto撰写的报告《亚洲加密货币格局》显示,尽管中国的加密货币市场一直受到监管的打压,但其仍在发展壮大。

 

中国控制着比特币65%的哈希速率(一种用于挖比特币算力的衡量指标)。对于一个对“比特币并不友好”的国家来说,中国的算力让美国(7.24%)、俄罗斯(6.9%)和委内瑞拉(0.43%)等大型市场参与者相形见绌。

 

为什么中国世界上最大的加密货币发展社区之一,并在加密市场上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呢?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货币管制有关:中国每年只允许个提购买不超过5万美元的外汇,因此中国公民正在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比如稳定币。

 

由于外汇管制,反而使币圈更活跃。经济环境跌宕起伏,所以仅仅从洗钱角度,也会助推币圈。

 

【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