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人不够用了?互联网企业猛圈海外粉丝

2017-04-19 任芳言 经济观察网


3月末,谷歌推出了一款“针对中国大陆地区用户”的翻译软件,此举被描述为阔别7年后,谷歌为重返中国做出的尝试。

 

其实不只谷歌、苹果或Facebook这样的公司在不断调整战略以融入中国市场。国内许多互联网公司也不遗余力地在海外“圈粉”、扩张。

 

4月初,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宣布将进军印尼移动支付市场。蚂蚁金服与当地第二大媒体公司Emtek成立合资公司后,将针对黑莓旗下的应用程序BBM开发结算功能。

 

4月17日,蚂蚁金服再次提高收购美国支付公司速汇金(MoneyGram)的金额。此前1月份的报价为8.8亿美元,此次提价至12亿美元,并承担/再融资该公司债务。速汇金董事会已经一致通过收购要约。此前,蚂蚁金服还曾与泰国、韩国及菲律宾的金融或支付公司分别达成合作协议,全球化脚步势不可挡。

 


推进海外市场的除了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巨头,还有ofo、摩拜单车这样的新晋互联网公司。在国内市场还未分出胜负的ofo和摩拜,已经把“战火”延伸到了境外。

 

两家公司先后于今年进军新加坡市场。3月21日,摩拜宣布在当地大学、车站等区域进行车辆投放,同一天,ofo则宣布在新加坡推出由凤凰生产的变速自行车。

 

如果说巨头进行海外扩张是为了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对ofo、摩拜这样的初创公司来说,海外市场是检验自身产品竞争力的绝佳机会。

 

以国内基数庞大用户和低廉的开发成本为依托、结合海外先进的发展模式及经验,能够帮助产品快速迭代,开发出更长期、更可持续的模式。

 

国内市场增长缓慢、日渐饱和,将目光投向海外成为越来越多互联网公司的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面向海外市场的难度会减轻。即便国内的用户群体足够庞大,但若公司以及产品缺乏国际化元素,或是缺乏对海外用户的认知,都会成为跻身世界市场的阻碍。

 

近年来国际化成果差强人意的微信、QQ,一方面与同类型应用如LINE、WhatsApp等存在竞争关系,另一方面缺乏海外推广经验,尽管“不差钱”,投资推广收效仍不理想。

 

美国、德国、台湾、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市场更成熟,用户挑剔程度更高,对好应用产生认同并扩散的速度也会更快。

 

了解海外用户行为、使用偏好能帮助应用更快实现海外化。以月活达到5500万的音乐视频应用Musical.ly为例,其公司总部在上海、主创人员均为中国人,却获得了美国青少年的热烈追捧。

 

风投公司纪源资本(GGV)曾评价Musical.ly的成功要归因于主创团队的“跨文化DNA”——联合创始人之一朱骏曾在硅谷工作多年,熟悉美国应用市场及用户习惯。

 

要想获得海外用户的好感,文化差异虽然不可避免,但用户之间仍有更强的共性能弥补这些缝隙。

                                         

同样是充值、为主播送礼,直播应用Live.me继承了中国既有的直播模式,依然在海外吸引了巨大流量。以美国市场为例,当地年轻人表达欲望强烈、不乏粉丝众多的优质YouTube博主和爱打赏的“土豪”。

 

 与从前简单粗暴地收购海外公司股份相比,将应用及服务带到全球市场意味着要具有更长远、更国际化的视野,并且更看中中期乃至长期的增长或收益。美国咨询公司Frost & Sullivan表示,随着中国的初创公司布局更加成熟的发达国家市场,国内资本的投资重点将从房地产、制造业及矿产资源向信息科技、互联网与媒体等行业转换。

 

亦有分析者称,此举会带动中国在世界的经济竞争力,甚至重新定义“中国制造”。

 

(经济观察网 实习编辑 任芳言 根据据搜狐科技等信息编辑整理)


其他用户正在看





用国际化视角发现新闻事件中的商业价值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