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区块链职位薪酬:年薪百万只是传说 猎头说存在泡沫
导读:区块链成为风口之后,圈内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蹭风口型岗位,只是加上区块链三个字,薪资便能提升一截。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作者 | 经济观察报记者 沈怡然 任航
这天中午,31岁的郭杨 (化名)刚开完上午的技术会议,接下来还有七八个小时的技术讨论等着他,难得有时间从工作中抽离出来和朋友吃个饭,一听对方说了句“区块链技术总监年薪150万”,手一抖,碗差点翻了。
他侧耳又听对方重复了一遍,没听错。郭杨是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区块链项目组研发总监,2年多时间全程参与了公司最早、最关键的区块链项目,是团队的中坚力量,但他怎么也想象不到自己所在岗位能有如此高的薪酬水平。
据科锐国际的《人才市场洞察及薪酬指南》部分调研报告指出,预测2018年区块链高级研发工程师的年薪将在30-60万,区块链研发总监和产品总监的年薪在100万-150万。《BOSS直聘-2018旺季人才趋势报告》这份报告中称,区块链成为风口之后,圈内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蹭风口型岗位,只是加上区块链三个字,薪资便能提升一截,国际中高端猎头公司Michael Page金融服务部门总监Lily Liu认为,现在只要但凡加上区块链这几个字确实工资高,不过存在一定泡沫。
这种泡沫并不存在于大型互联网公司,但郭杨所在公司的区块链团队几乎全部由从内部横向调动而来,大家的薪酬浮动程度都不大。Lily Liu称,随着企业对区块链技术理解越来越深,逐步发现该行业对于顶级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并不大。
郭杨回想起7年前的自己,彼时距离中本聪首次提出区块链的概念不久。他刚从某高校计算机系毕业进入公司做一名程序员,前两年至少有四个月每天12点才下班,“洗澡时候低头一看,头发掉了黑压压一片”,他不由得摸了一把、始终让他自豪的、比同事更茂密的乌发。
2013年他第一次接触比特币。2013年10月到11月,短短的一个月时间,比特币的价格就从1300元涨到了8000元。Mastercoin(现更名万事达币OMNI)等区块链项目也在2013年成功启动ICO。跟上这波热潮的大量炒币者,成功实现了一夜暴富的美梦。
一夜暴富的神话
“最开始就是炒币,1晚上赚一万块,早上醒了就多了一万块”,郭杨兴奋之余,还建议一个朋友买币,对方所投入的十几万资金,在一年内涨到几十万,还没等退出,却又在一轮低谷下跌到1000多。朋友没卖,觉得反正也没了,一直放到去年,全部涨回来了,赚了几万,一共放了四年。想到此郭杨觉得自己对不起这位朋友。
但总有人因一夜暴富而在币圈成名,他听说90后大空翼当年在数字货币上投下10万全部身家,握住三年,任他涨十倍百倍千倍也不卖,如今那个币翻了万倍,收益过十亿。让郭杨困惑的是,总能从外界听说有人赚得一夜暴富,但自己身边的炒币者都亏了。
2014年,郭杨经历了被称为“全民创业’的互联网创业潮,“2个人就能组一个公司,进个咖啡厅跟人聊天你都不好意思说你不在创业”,国家从政策到资源,更多的向创业和创新者倾斜。
他庆幸于公司周围并没有很多咖啡馆和餐厅,他对高档餐厅不感兴趣,觉得花这个钱和时间不值,去聊那些风口上的创业公司更不值。
尤其到2016年后,区块链开始火起来了,很多人很陌生,但是他已经积累了很多认识,并主动学习区块链技术。
2016年,区块链刚开始从一些山寨币的小范围拓展,成为一个新技术新概念。一时间诸多公司开始布局区块链。2015年,美国传统的银行机构,摩根、花旗等巨头纷纷投资区块链。中国平安、浙商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中国的金融机构于2016年纷纷拥抱区块链,BATJ等互联网巨头也相继在区块链上拓展自己的业务版图。布比等创业公司纷纷拿到千万元级别的融资。
郭杨所在公司就是其中一家,该公司当年从各个部门掉配了技术人员组建一支新的团队,打造区块链技术平台,预期是和公司原有的金融部门结合与对接,在金融方面寻找应用场景,做出一款的区块链金融产品。
当下金融被认为是有望成为区块链率先落地的行业,据西班牙桑坦德银行研究显示,利用区块链技术每年能为银行业节省约150亿至200亿美元。具体来说,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包括了数字货币、跨境支付与结算、票据与供应链金融业务、证券发行与交易等方面。
很快公司领导找到郭杨参与项目。作为一种内部人员调度方式,这种聘任并未带来郭杨薪资的大幅增长。而这支队伍也仅有十几人规模,在一个年营收百亿级别、有着数万人规模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可以说所有业务部中规模最小的。郭杨称,领导选择他们是因为在技术上有所积累,同时又对区块链保持很高的热情。
但在成功研发了首个金融领域的区块链项目后,他们便遇到了财务方面交易的问题。这也是郭杨一直以来困惑的,“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虚拟货币究竟能否作为一般等价物”。
这是当下区块链行业最受争议的问题之一。兴业银行、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曾公开称,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征之一是短期内的价值要相对稳定。比特币存在的问题恰恰短期内暴涨暴跌。如果把明天你的工资在改成半个比特币,就会导致整个社会合约频繁变更、交易没有办法履行,因此短期内币值波动是这种货币能否成为一般等价物的一个大问题。
而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国际战略研究院世界经济室副主任、中国青年经济学人陈建奇则认为,比特币是有可能成为国际货币的。它稀缺性决定了其价格将伴随着使用范围的变化而动态调整。从短期来看,比特币经历了从计算机代码逐步演变为准国际货币的过程。
这种争论常在业界出现,目前央行尚未提出任何正式的数字货币发展规划,也未有官方文件进行讨论或规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人大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杨东公开对区块链政策监管问题进行解读,他称,目前,世界上主流国家对比特币等基于区块链数字货币的监管政策分歧较大,政策态度可以分为严禁、限制与准许三大类。而资本吸引力强大的国家如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一般准许比特币,对比特币和区块链技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对于这类数字货币能否作为法币兑换,在杨东看来,法定数字货币的技术条件已经具备,但是法定数字货币推行之后,可能带来的对货币体系、经济、金融、社会生活、国家治理等方面的影响,仍然研究不充分。
当下,部分大型互联网公司及传统行业公司在区块链行业的试水,也因为这一不明晰的前景而踌躇不前。
“第一桶金”
这个萦绕在郭杨及所在团队心头的烦恼,恰是袁涛的机遇。袁涛,互联网行业出身,作为一名连续创业者,7年前首次创业便通过p2p项目赚到第一桶金,不同于郭杨,他认为自己既擅长也乐于在风口行业创业。
目前,他是“三点钟财经”项目的创始人,“三点钟财经”是专注于区块链领域的垂直媒体和社区,作为在2017年底涌现出的众多区块链媒体项目之一,据袁涛称,这个项目仅在构想阶段就融到了天使轮资金,目前可公开的有洪泰基金、信天创投。
而这已经是他第四个或第五个创业项目。4个月前他还是一家现金贷公司的创始人,后来项目由于政策风向突然转变而被关停。彼时,区块链行业正值发展高峰,他才开始筹划“三点钟财经”项目。
在袁涛看来,以区块链的技术和商业模式,较低成本地建立一套可信任、去中心化的机制,是对互联网公司长期以来搭建去中心化平台的初衷相反。而对于一个监管前景并不明确的新兴技术,大型互联网公司从战略上也非重点。从团队规模来看,郭杨所在公司中专注区块链项目团队人数,比袁涛公司人数要少。
袁涛这家公司的办公地位于北京朝阳门一座办公大楼内,前台没有挂公司的名称和LOGO,袁涛称之前现金贷公司的名称刚刚换下,新公司的标志还在设计中。走入公司,几百平米的办公场地约有二十几名员工,据袁涛介绍,这里几个月前还拥有一百多名现金贷公司员工,随着他进行一系列裁员、整顿,如今保留了区块链媒体项目需要的二十几人,袁涛嘴角上扬,“保留的团队中不乏有也是跟我共同经历这几次创业项目的员工”。
为了搭建推广渠道,袁涛在2018年1月的几天内建立了400个微信群,都是区块链和币圈的群,“大部分是自己建的,同时每天都有人拉我进群”,袁涛认为,这是公司最具竞争力的推广渠道。
现在的袁涛,仿佛又回到几年前创业现金贷的时光,出席区块链行业会议、沙龙在公开场合发表自己的对区块链行业的看法以及创业经验,然后,就被从台下前来交换名片、加微信的听众们包围起来。
如今,袁涛已是“链圈”的一位知名的创业者了,但他总听到圈内人议论他为什么总是去做风口的产品,他对记者说,如果我做房地产,那么我永远做不过王健林,只有在这样的领域,让我觉得我们之间的差距没有在房地产领域那么遥远。只有在一个新的领域才让我感到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他目前的任务是招募区块链媒体团队,将区块链新闻内容做优从而获得流量。关于如何在项目中搭建区块链技术,他也常和投资人沟通。据他所称,如果将分为“链圈”和“币圈”,投资人对项目的侧重点多在“币圈”,或者更关注一个区块链项目中的Token机制(一种“代币”概念)。
对该问题,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当下区块链对传统行业的改造中,大多数项目只有沿用Token机制才能发挥区块链的价值。对于一度在去年11月被央行、银监会叫停的“代币”,如何进行合规改造让商业价值得意发挥,这也是数百个地点分布在北京各个区域的区块链沙龙所探讨的话题之一。
作为区块链技术一种最巧妙的实现,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IEEE计算机学会会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教授认为,token的价值在于,借助这样一种手段,让讲信用的人获得回报。例如每个人都可以发行“股票”,让你的诚信、你一辈子积攒的高贵品格,能够被社会认知,并兑现其价值。
Bits Angel创始合伙人马强就是其中之一,作为第一个进入“币圈”的风险投资人,他在业内被称为“小马哥”。常出席行业沙龙、峰会等公共场合并发表演讲,聚光灯下,一副金丝边框眼镜一闪一闪的。
2017年马强所在的机构投资了比特大陆(Bitmain)公司,作为世界范围内主要的矿机生产商之一,这家成立不到5年的公司在2017年获得了25亿美元营收,这个业绩水平在同一时期几乎与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持平。
从2014年开始看区块链项目的马强,至今几乎看过行业全部创业项目,对于Token机制的商业价值,马强认为,如果是公有链,Token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型是有价值的,但如果是私有链,例如联盟链,本身能够采取一个分布式账本和去中心化的机制时,Token就不是一个必要条件了。
“百万年薪”传说
尽管马强看到,相比“链圈”,当下“币圈”的投资更活跃,但无论两者前景如何,区块链底层技术都是刚需,2018年他在投资方面将偏重于主链、侧链、跨链、稳定币的基础设施领域。
正如被区块链百万年薪吓了一跳的郭杨,业内一直存在着一些并未采用Token机制的“链圈”探索者。张作义就是其中一个,他是京东Y事业部区块链研发负责人,在他眼里行业的普遍薪酬并没有高到“年薪150万”这个水平。
与郭杨的经历类似,2016年京东开始开展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领域落地应用的研究工作,张作义加入并承接了产品预研和规划、落地推进工作。对他来说,进入新的部门薪酬并没有比原来高出多少,所以在记者会上被提问的时候,他才第一次知道竟然有百万年薪的产品经理。
京东数据研究院院长刘晖称,张作义所在的岗位是需求非常大。但在他看来,区块链对技术的要求并没有外界想象那么深奥,也并非一种颠覆性技术,他认为,除了抓研究方向的技术专家以外,对团队其他成员,只要选有一定技术背景,经过几个月的培训就可以上任,所以他选择了集团内横向调动。
他面试了一部分集团内的员工,张作义是为数不多的经他一轮轮面试筛选下来的。刘晖认为,除了技术背景外,一个不忽视的标准是,这是一个真正热衷于区块链本身的人,因为这足以抵御这个徒然间攀上风口却前路未明的技术,对从业者带来的诱惑和迷惘。
彼时,张作义正在准备京东区块链白皮书的发布会现场,这是他第一次对外界汇报自己几年以来热衷的事业——区块链。同时,这次分享会这是集团将他所在团队这几年精心打造的产品。
听着前三位的演讲,终于轮到他上场了,这是他第一次对外界汇报自己几年以来热衷的事业,他用手整了整衣角,拿起话筒,胸前京东红色的工牌。灯光照在面颊上,更衬得他肤色比前三位演讲者黑了几分。这是他作为一名区块链项目的产品经理,在探索以区块链解决农业问题的过程中,常常下乡的结果。
他们第一个项目针对农业场景中防伪、溯源的问题,他和团队的构想是,从一个小牛犊生下来给他戴一个耳标,养殖的过程中,比如农户信息,打的什么预防针,吃什么长大的,所有的信息和合作种养殖的企业同步这些信息,这些信息每天产生,可以理解为生长型的数据,以前这些数据对于大部分非技术农业种养殖的企业这些信息完全没有的。用京东集团的供应链整合能力,以及与合作品牌商的信息管理能力结合。
那段日子他在集团的办公室常常是空的,人总是去乡下体验并于农户们沟通场景,他深刻感到农业是一个潜藏着巨大活力的市场。有一次他去了用于屠宰、加工的工厂,他发现他们用的分割机器已经实现了自动化,一头完整的牛,到变成无数块小肉,“然后我们可以把每一块小肉跟这一头牛的对应关系进行精准的记录。”这让他更坚定了用区块链解决农业问题的决心。
张作义现在的目标,就是以相同的方法完成区块链技术在其他场景的改造,他称,随着团队做的越来越多,大家看到有三百多上线的品牌商,已经有将近八千多个商品,就像搭积木一样,正在一些品牌商合作的基础上再建立起他合作关系。
郭杨此刻也踌躇满志。晚间9点,他加完班和朋友在公司食堂一边用餐,一边讲述区块链项目的最新进展,经历了区块链行业的起伏,也听了一些或悲或喜的消息,反倒觉得区块链这项技术更有生命力,更值得去探索。想到此,觉得当下工作让自己的野心得到了释放,并期待着建立一份真正属于区块链技术的事业。
(本内容系经济观察网独家原创,经济观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关注经济观察网官方微信,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