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建议启动二次房改 每年兴建1000万套安居房
导读:在3月11日举行的一场线上研讨会上,多名学者建议启动二次房改,每年兴建1000万套安居房,解决新市民住房问题及托底未来10年经济增长。那么,启动二次房改的核心是什么,有怎样的建设布局?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作者 | 经济观察网 见习记者 陈月芹
“保守测算,大概3万亿元的GDP被吃掉了。”3月11日举行的一场线上研讨会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徐远等人提出,疫情过后,政府可考虑启动二次房改,每年兴建1000万套安居房。
按照徐远的测算,未来10年每年兴建1000万套安居房,每年直接投资可以达到10万亿元,每年新增直接投资、配套投资以及产业联动效应,可以托住未来10年经济增长下限。“形成新增固定资本预计达到4-5万亿元的规模”。
中国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也认为,启动二次房改在短期及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间,对整个中国经济中速增长、高质量发展,都能起一个托底的作用。
在经济发展受疫情影响情况下,通过二次房改启动农民城市化,不仅能够弥补短期经济增长压力,未来10年还可以解决3亿元新市民的居住需求,可以极大促进城市化进程和质量。
在徐远看来,安居房是一个经济抓手,由政府来制定政策、充分利用市场力量,增加供给,与房住不炒精神高度一致。而且安居房主要布局在中心城市都市圈,与人口流向一致。
中国社会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斌认为,两三亿农民工不能在城市安定生活,成为新市民,是现在中国经济面临最大的一个短板。
在他看来,大城市有较多工作机会,收入较高,但由于房价太高、医疗教育成本太高,农民工没法在城市安家,所以必须把孩子留在家里,有了病也只能回家里看,他们不能在城市安定生活。
刘世锦表示,二次房改的核心是解决新市民、农民工的住房问题。疫情期间,快递员、环卫工人等都在维持城市居民生活的正常运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这些农民工的居住条件依然很差。
“安居房不是‘应该办’的问题,是‘早就该提供’、‘办得晚’了。”刘世锦表示,安居房建设,除了让农民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居所,降低其居住成本,实际上也是在帮企业降低用工成本,是支持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另外一种方式。
在具体落实方面,学者们建议要降低郊区土地价格,用来开发保障房及其他住房,必须要有一个配套的土地政策改革:安居房需以就业地区交社保为指标认定购房名额,保障流动人口在就业地区安定下来,就业就会带来新的生产。
徐远还建议启动“二次开放”,把国外的生产要素引进来,与国内市场潜力相结合,引进外商投资,促进国内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科技创新产业、智能制造等行业的发展。
二次房改和二次开放结合,可以保住未来10-15年每年5%以上、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到2035年经济再翻一番,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本内容系经济观察报独家原创,经济观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特别推荐
关注经济观察网官方微信,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