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如何走出“青年之困”
近期,有关B站直播业务裁员的新闻传出,尽管B站对此辟谣,但关于UP主抱怨平台创作激励大幅度减少、新增用户数有限等问题,证明B站该项新兴业务还处于摸索期,仍未找到清晰的增长路径。
作者 | 远山
封图 | 东方IC
五四青年节前夕,一向被视为Z世代代表的B站,邀请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知名作家莫言给全国青年写了题为“不被大风吹倒”的一封信,在信中回答了一个问题:“如果人生遇到艰难时刻,该怎么办?”该视频短时间内刷屏,如同之前B站所做的“后浪”视频、跨年晚会一样,展现出良好的内容创作能力。
然而,B站自身也需要回答同样的问题——面对商业化转型的艰难时刻该怎么办?
近日,B站发布公告,宣布公司已就建议转换向联交所提出申请,4月29日此申请收到联交所的确认。此前,B站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将争取自愿转换至在港交所主板双重上市。B站同时发布了业绩预告,好消息是一季度的月均活跃用户为2.936亿,同比增长31.5%;日均活跃用户为7940万,同比增长32%。第一季度单个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达到95分钟,达到B站运营以来的最高纪录。坏消息则是预计第一季营收50亿,低于市场预期,导致5月3日开盘后股价一度暴跌8%。
日活、月活、用户使用时长等指标持续向好,但总营收仍增长缓慢,这是B站长期以来“叫好不叫座”现象的体现。B站以二次元起家,主要用户群体多为Z世代(1995-2009年间出生的一代人),这一群体被称为互联网原住民,同时深受国外动漫、游戏及影视作品影响。董事长兼CEO陈睿曾多次声称,Z世代是B站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动漫、影视魔改吸引了大量Z世代,进而以游戏、电商等模式来形成用户转化,带来更多营收,也就成为B站顺理成章的发展模式。
但B站的商业化之路并不顺畅。近期,有关B站直播业务裁员的新闻传出,尽管B站对此辟谣,但关于UP主抱怨平台创作激励大幅度减少、新增用户数有限等问题,证明B站该项新兴业务还处于摸索期,仍未找到清晰的增长路径。
此前,B站还陆续进军游戏、电商等领域,并且尝试了各种商业化运营方式,如去年在电商领域上线盲盒业务,初期发展较快,但随后就遭遇政策趋严等问题。
游戏业务被视为B站的又一发力重点,游戏业务看似吸金,但自研投入高、成功率低,B站因此采取了另一种方式,2021年B站投资了19家游戏公司,比2020年多出了近一半,今年至今又接连投资了7家游戏公司。此举显然是模仿了当初的腾讯,希望通过大手笔“淘宝”。
不过,相比于腾讯大手笔购买成熟游戏团队及产品,B站的投资对象多为初创团队,或者公司代表产品仍处于在研阶段,未来成功率能有多高还属于未知数。
伽马数据发布的《2021-2022中国游戏企业研发竞争力报告》指出,国内游戏市场进入存量市场,增速放缓且集中度上升,这使得越来越多游戏厂家加快出海,国际化方能带来更多用户和收入。而B站的用户以国内为主,这就让其“年轻人优势”无法得以发挥。
B站的用户结构面临挑战,Z世代还处于人生起步阶段,相比于70后、80后,收入存在差距,消费力受限。更为重要的是,踏入社会的Z世代开始学会量入为出,据2021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机构联合发布的Z世代群体价值观念报告显示,Z世代消费时更关心性价比,78%的受访者有规律储蓄的习惯。
要让变得“节省”的Z世代为直播、电商和游戏掏钱,B站需要有更多的创新举措。毕竟,无论是腾讯这样的游戏巨头、天猫、京东这样的头部电商,还是抖音、快手等全民短视频平台,要么业务模式更成熟,要么用户体量更大、用户群体覆盖面更广,B站在资金实力、变现路径都处于下风,这也是垂直内容平台面临的共同难题,专注于女性的小红书同样也困扰于“种草易拔草难”。
B站一方面寻求双重上市,融到更多钱用于游戏、直播、电商投入,一方面通过免费开放纪录片库、制作面向更多圈层的各类作品,努力“破圈”,试图收获更多高消费力群体,这能否让2021年净亏损达到68亿的B站走出“青年之困”,且让我们以观后效。
The END
No.2 800元的柴犬、500元的布偶猫,我来到了宠物们的“人间炼狱”
记得扫码关注呦
微信号 | eeojjgcw
新浪微博 | @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