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非遗货品成为新“网红”,创新是最好的传承


6月13日,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阿里巴巴集团同期发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趋势报告》显示,非遗商品年度总成交达680亿,在淘宝天猫平台购买过非遗商品的有上亿用户。



报告显示食品、家居、服装等传统“消费大户”贡献了非遗货品销量的58 %,其中,很大一部分又是将传统非遗元素融入服装、食品、日用品等产品的“跨界货品” 。


80、90后更是成为非遗货品的主要消费人群,占比超过三分之二;而在非遗跨界商品中,90后、00后消费者的比例更是超过71%。





线上渠道,让非遗活起来



从传统酿酒、制茶、粽子制作,到扎染、竹编、陶器烧制,非遗这个看上去很“小”的行业其实有很多拥趸。


天猫618不仅向年轻的消费群体敞开,更为那些身怀绝技的非遗传承人上线了一个专属会场:打开手机淘宝搜索“淘宝非遗”或“非遗购物节”,数万款非遗匠人的店铺好物就会呈现在眼前。



85后成都姑娘晓璐是个“非遗二代”,她母亲是国家级银花丝制作技艺传承人。


把筷子粗的银条拉到头发丝一样的银丝需要100多道工序。这门濒临失传的的技艺制作的首饰、工艺品,如今颇受年轻人欢迎,这让晓璐更坚定自己的选择:“只要有市场,非遗技艺就不会失传。”



来自河南禹州市神垕镇的许静轩是钧瓷非遗技艺传承人,他还和朋友们开出淘宝店“华匠左藏”,和神垕镇20多位国家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等签约,带动了当地非遗入淘开店的风潮。


90后安徽农村小伙刁宽,从小右手残疾,所有人都不看好他学竹编,他咬牙坚持了下来。开出淘宝店后,店铺运营、修图、发货、产品制作都由自己一个人搞定,如今每月收入过万。



像金缮修复、木雕这类听上去“不明觉厉”的文化遗珠,都一一被年轻人们用一腔热爱保存下来。


过去一年,仅淘宝活跃的手工艺非遗店铺就有超过2.5万家。淘宝特色商家运营们还会通过营销扶持、创意市集,把有趣的手工艺产品推给消费者,并在商家钉钉群里做定制化的免费教学培训,以此对手工艺店家进行挖掘孵化。





带货直播,非遗成“网红”



而仅13日当晚,央视名嘴尼格买提联手李佳琦,打造了一场“把非遗带回家”的专场带货直播。这场直播在各平台总计吸引1000多万网友在线观看,共售出总价值超过1261万元的非遗产品


其中,40000份扬子江绿豆糕瞬间售罄,蔡林记热干面也让网友“吃了更想去武汉”。在网友要求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徐州香包加单1000份。



淘宝直播目前已经成为非遗商家快速增长的新方式,一年总直播场次超过200万场,总引导成交超40亿,同比增长60%以上。


运用得当,“非遗+直播+电商”的模式,还可以加入更多扶贫产业,为其带货,这也可以直接带动贫困地区的非遗产品销售。




跨界IP,玩转新鲜创意



非遗跨界IP联名依然是销售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太平鸟花西子李宁安踏等国潮品牌更跻身天猫新文创“非遗跨界品牌top10”。


其中,花西子仅一款京剧跨界口红彩妆单品,成交就有近千万。


而未播先火的大IP《花木兰》更是成为近期的非遗文创联名爆款。



设计师联名款


太平鸟联名款


安踏联名款


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赵颖表示,创新是最好的传承,阿里巴巴将用平台化和数字化的方式,为非遗保护、非遗产品创意研发与消费等持续插上创新的翅膀。



非遗产品,不仅是电商平台的“新品”,更成为扶贫的新抓手、就业致富的新门路,“一屏一键”一步进入现代消费“主战场”


由成都国际非遗创意产业园举办的“FUNNY·ICH非遗潮集”同样聚焦优秀非遗产品、物产和文创,以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打造综合性非遗产品消费市集,打通电商与直播等多平台渠道。


为了帮助消费者直接选购到靠谱、实惠、优质的非遗产品,非遗潮集依托成都国际非遗发展中心丰富的产业聚集资源,按照“多快好省”的选品原则,将精心筛选出的优质非遗产品投放于线上商城及线下市集中,确保消费者买的放心。同时也为为省内优秀非遗项目、非遗产品、技艺传承人提供展销及宣传渠道。



往期精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