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熵宇宙之时空部落》第三回:随清风飘散橄榄树 看红尘依稀黄桷根

神嘟群主 孤月狐说 2023-12-25
01

《熵宇宙之时空部落》第一回:林学生梦答选拔卷 赵老师惊愕录取档


《熵宇宙之时空部落》第二回:文峰下隐隐新世界 南山上悠悠旧垭口


孟老师继续说,大家都是与众不同的,梦里答题和一个高度保密项目有关,现在只能告诉大家这将会创造一个新世界。


孟老师的话让同学们感到既神秘又兴奋。


然后她继续说道:“在梦里,我们可以完成一些在现实中难以想象的事情,比如解决复杂的问题。这并不是因为我们在梦中变得更聪明,而是因为梦境能够让我们的大脑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运作。”


简单说,就是人的梦是大脑活动构成的,大脑活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脑电场,通过这个场发送和接收特定的信息。通过构建一定的信息场,可以设计我们的梦境.


现代神经科学已经证明,梦是大脑在休息和睡眠时的活动结果。这些活动会产生特定的脑电场,这些脑电场在我们的睡眠周期中起到关键作用。通过解析这些脑电场,我们可以理解梦的内容和其产生的机制。


特定的梦境与大脑区域的激活有关。例如,当大脑的视觉区域被激活时,我们可能会梦见自己看到某些图像或场景。同样,当我们梦见自己在进行某种行动时,这往往意味着大脑的运动区域正在活动。


现在我们已经可以通过一定的外界因素影响或者干预这些活动。通过咱们专业的学习,我们不仅可以操控我们自己的梦境,有可能突破梦境对时间、空间的限制。这就是我们专业之所以叫“智能生物科技”的原因,不是智能生物的科技,而是智能的生物科技。


至于梦境,我能告诉你们的是,这不仅是一个虚幻的场景,它可能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也可能是还没发生的,也可能是现实某些情况的映射,甚至可能和现实交织在一起。人在这种状态下,甚至可以学习、做实验、体验某些过程和情感,甚至会根据主观,改变一些客观规律等等。


关于这样的的研究,全世界都在悄悄进行,咱们国家已经秘密进行了很久,甚至有了一定成就。今年高考就是个尝试,我们通过对试题和考卷的特殊设计,给大家营造一个梦境,在你们的梦里完成了一套卷子,答得不错的,就被选过来了。


说着,孟老师拿出一摞试卷,一页页发给大家。看到自己梦里的试卷在现实中居然真的存在,很多人都惊呆了。


孟老师接着说,“关于本专业我现在只能给你们讲这些,再多就泄密了,实际上各省招办都不太清楚我们这项研究,所以大家现在应该明白了为什么你们会遭遇意外退档和调剂。目前全国只有咱重邮在秘密从事这项研究,咱们这个专业也不是每年都招生,你们是赶上了。”


随后,孟老师神色凝重地继续说:“当然,从现在起,大家有一晚上考虑,不愿意的,明天可以申请转学回到你们原来录取的学校和专业,走之前,我们会安排你们的相关手续办理,不走的,明天下午3点到听力教室签署保密协议。”


听完老师的话,叽叽喳喳的同学们沉默了,让整个班级气氛显得异常诡异。从教室出来,林逸就不断地矛盾了和反复,是回去读211,还是留下学这个神秘的专业?


回到寝室,何思琦慢条斯理地说:“我觉得这个专业很酷,没准学到一些特异功能,我不走了。”另外两位重庆本地的室友,其中一个个子矮点的吕志醇,他说:“就是,既来之则安之。”高点那个叫宋铁的更神秘的说:“你们不知道,我现在应该敢说了,我家就是军队上的,我爸说这个专业觉得霸道,我就是专门报这个志愿来的。”这下,林逸有点动摇了。


第二天,林逸和其他四个同学找到孟老师,提出要转学回去上211。孟老师倒没有很奇怪,问了下他们要走的原因:“主要担心以后就业和生活”。大家普遍是这个顾虑。孟老师坐在辅导员办公室,微笑着对同学们说,“我尊重你们的选择,其实咱们这个专业就是国家级稀缺人才,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属有一个保密的司局专门做业务指导,只有国家保密局、安全局很核心的人员才明确知道我们做什么。至于就业,你们想想,国家会让你们学完出来流落社会吗?”


听她说到这里,林逸和另一个叫杨韶沐的同学说:“那我们听老师的,不走了。”,这时,孟老师从抽屉里拿出三张卡,“好吧,我真的不能再说什么了,再说真的泄密了,要回去的同学,拿着这三张卡,去学校的信科宾馆,按卡上的房号睡一觉,再办转学手续即可。”


这边林逸和杨韶沐留下不走。且说那三个要回去的同学,到信科宾馆住下了,第二天一早醒来,发现自己在自己家床上,伸了个懒腰,床边课桌上放着原来志愿里211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和一张去原学校的高铁票,什么退档,什么重庆,什么神秘专业,原来都是一场梦。


最终林逸留下来了,三个人的离开对大家还是造成一些影响,对于现在这个专业到底咋样, 孟晓菁老师说的到底靠谱不靠谱,说实话大家也想不清楚。好在马上就军训了,来不及考虑这些其它的内容。


重邮的军训是在本校进行,学校请来的是驻扎在璧山区的炮兵某部,这可是当年在太行山夜袭日军机场的功勋部队,训练起来非常正规,要求也很严格。


这一天,同学们辛苦站了一上午的军姿,中午顶着大太阳在食堂门口唱了半小时“日落西山红霞飞”才让吃饭。


下午,在大家被山城的烈日晒的快成腊排骨的时候,孟辅导员和同学们戏称“排骨连长”的负责军官来了,排骨连长不是别的,就是长得奇瘦。连长虽然瘦,却也中气十足地大喝了一声“巩德远!”


正在给林逸他们发号施令的巩班长马上条件反射地答了一声“到!”。马上立正,对着连长,行了一个军礼。


连长训令“讲一下!”,全体同学立即立正,“稍息,请孟老师指示。”孟老师被这套礼遇弄得有点尴尬,定了定心神说:“同学们,有个惊喜等着你们,带你们到咱们系元宇宙教室体验一下咱们专业的神奇。”

孟老师把同学们带到一个类似英语听力教室的地方,每人一个隔断间,中间有个大耳机,桌上还有一个PAD。


“你们可以用PAD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音乐,带上耳机听一下”。孟老师神秘地说完,同学们纷纷好奇地挑选着音乐,戴上了耳机。


林逸看了看屏幕上歌单,随意选择了一首《橄榄树》,这首歌是齐豫的经典作品,齐豫空灵的声音响起,他闭上眼睛,用心感受着音乐中的每一个音符。“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林逸开始恍惚了。


只见自己走在重邮斜对面黄桷垭正街的古道口,古街都是老房子,不过看上去比清晨去溜达的时候新一些。


这些房屋的门楣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墙面上则镶嵌着一些青花瓷片,街道两边人家有的刚冒出一缕炊烟,有的端着粗瓷大碗享用着午饭,三三两两的行人不时路过,有穿长衫的,也有拧着扁担没干活的挑夫。


就在这时,和林逸同方向走来,还有穿着和林逸一样军训的服装,英姿飒爽。一看就是本班同学,女同学很大方地打招呼:“你是林逸吧?我叫唐玖荷。”


唐玖荷是那种圆圆脸,齐刘海,看起来亲和力很高的女孩子,一双大眼睛闪烁着灵动的光,对方的主动让林逸有点小失措,赶紧打破尴尬:“你好,唐……同学”。“朋友们都叫我小荷或者小玖,无所谓。”唐玖荷言语中带着湖南口音,显然是个湘妹子。


在与唐玖荷的交流中,了解到她是一个热爱旅行、喜欢拍照的女孩子。她关注各种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对于每个旅行目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她的热情和自然大方的态度让林逸深感亲切,慢慢地两人谈笑风生,如同多年的好友一般。


随着古道慢慢上坡,街道两边店铺开始少了,出现几个小岔道,岔道那边通向几个稍大的四合院,还能看到前面山脊口两颗郁郁葱葱的黄桷树,巨大的树根和因地制宜的台阶融为一体。


林逸猜想,从黄桷树根这里翻过去,应该就是下山去长江边的路,正要问唐玖荷要不要一起去看看,突然一个七八岁小女孩匆匆跑过来,差点撞到林逸,唐玖荷赶紧一把抱住她,“小朋友,怎么这么冒冒失失的”。小女孩看起来很着急,脸上满是汗水,


唐玖荷用手帕轻轻擦干她脸上的汗水,问道:“小朋友你为什么跑得这么急呢?”小女孩说“妈妈让我找妹妹呢?”唐玖荷道:“可是我们从下面一路上来,没看见小女孩啊?你妹妹多大,大概什么样子?”小女孩说:“妹妹现在三岁多,经常一个人不见踪影,这不快到午饭时间了,妈妈很担心,所以让我去看看。”


林逸和唐玖荷对视了一眼,他们决定先不下山了,帮一帮这个小女孩。唐玖荷蹲下来,拉着小女孩的手,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啊?”


小女孩说她自己叫“甜心”,林逸笑了笑“是英文的‘honey’么?”小孩说:“不是,我姓陈,叫田心,水田的田,这个心。”说着比划了一下自己心脏的位置。


唐九荷看起来对这个名字有特殊的反应,突然有点恍然大悟的样子,赶紧问道:“那你妹妹是不是叫平平?”这个问题显然触动了小女孩,她露出惊奇的表情并反问唐玖荷:“你怎么知道?”


唐九荷笑笑没有回答,反而看了看林逸。


林逸也一头雾水,问道说:“你刚才见她妹妹了?”唐九荷说“没有啊”。林逸更奇怪了:“那你还是不要骗小孩子”。这时候,林逸看见小女孩手里拿着一张报纸,他说“你能让我看看这个吗?”田心说,“可以。”


林逸摊开一看,这是一张出版于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七月六日的《新华日报》,报上文章是赫赫有名的《论联合政府》。照说应该是一张老报纸,但是这看上去却很新,像是当天的,“这张报纸是你家人给你的吗?”林逸问道。


“不是,这是刚才我从老君庙那边过来几个小哥哥给的。”民国三十四年,1945,穿越了?


林逸还在诧异间。唐玖荷却微微点了一下头,继续问道:“你家就住在这个那边,缪家院子,你爸爸平常骑马去上班是吧?”小姑娘一个劲点头。


林逸仔细打量着唐玖荷,她那双聪慧的眼睛闪耀着坚定的光芒,微微上扬的嘴角透露出一丝自信。他惊讶于她怎么会知道那么多关于小女孩家的事情。唐玖荷看着林逸惊愕的表情,微微一笑,说:“来吧,等会你就知道了。”


唐玖荷接着转头对小女孩说,“我猜要找你妹妹,应该去这样的地方。”小女孩问:“去哪里?”唐玖荷说“坟地”。


其实,田心姑娘的这个妹妹,不仅会出现在坟地,还会跑到山下去看人家宰杀牛羊,她好像对死亡有一种特殊的理解。所以当唐玖荷轻描淡写地说出“坟地”这个词时,田心小姑娘的确不奇怪,“其他地方我都找了,就湖那边的坟地没去,看来你说得对,应该就在那里。”


林唐二人转身往上来的那边走,下到坡底是两座山的山垭中间最低的槽谷,槽谷中间一个小小的湖泊,正街这边的山脊没有那边高,湖的那一边,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


到了湖边。林逸发现这个湖他并不陌生。在来的火车上,他曾梦到过这个涂山湖,只是梦里涂山氏站在岸边石头上,湖水汹涌澎湃,但是此时的涂山湖却安静得像一面镶在大山中间的镜子。湖边没有了变成石头雕像的涂山氏,而是一位穿着民国进步女青年装束的老师,带着一群兴高采烈的小孩子。

女老师带着孩子们在学唱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首古老的歌曲,映衬着这番景致,非常的自然和谐。孩子们穿着虽然衣衫简陋,但也十分整齐,属于民国时期的朴素风格。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天真欢乐的笑容,从他们愉快的神情中,看不出现在处于民国三十四年这样一个战争年代。


林逸、唐玖荷、陈田心的出现好像意外打破了画面的完整,“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唐玖荷接唱着下一句。女老师注意到了他们三人,亲切地打招呼,估计看到林逸和唐玖荷的军装,倒也没有奇怪,这个年代,黄桷垭是国民政府抗战的中枢地区,有各种从事军政工作的人员,于是问道“你们是邮船的人么?”。


“邮船?”林逸正在诧异间,唐玖荷笑道,“是的,我们是从邮传电讯那边来的”。随后拉了拉林逸的衣袖,小声解释道“这个时代,邮电大学那里就是官方的邮传电讯处。”随后转头看向女老师,赶紧岔开话题,“老师您好,孩子们好可爱,是上小学还是幼儿园?”


女老师回答道,“我们是那边黄山小学的,孩子们都是抗战将士的后人。他们有的父母一直在前线,孩子自己跟着学校从南京、武汉等地迁过来的,有的是重庆四川本地人,长辈出川抗日了。以前日本飞机经常来轰炸,孩子们已经好久没有出来了,这几天防空警报少了,我们才能出来看看。”


林逸和唐玖荷顿时对这群孩子生出一种敬意,也感叹他们的童年是生活在怎样一种山河破碎、生离死别中。作为穿越者,林逸拿不准是不是该说破将来发生的事,只听唐玖荷对女老师说,“老师请放心,日本很快就要投降了。”这句话是一种剧透,在这个时代也可以说是一个预言,但是女老师听起来更像是一种鼓舞,她眼神坚定地说“是的,正义必胜。”


唱完了歌,孩子们开始尽情地玩耍,女老师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他们,叮嘱着注意不要靠水边太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林逸和唐玖荷看来,时间仿佛静止了,这是一幅充满希望的画面。


林逸告别了女老师和孩子们,三人一起走到湖的另一边。从一个羊肠小道走进树林,接近这边道路尽头的山口,见到了一片坟茔。


果然一个衣着整齐、三岁左右的小女孩聚拢了一堆几个荒坟边上的黄色黏土,认真地用这些土在塑一个人像,塑出的人像凶神恶煞,倒像庙宇里面的四大金刚。小孩子满手泥土,衣服和裤子都沾了很多泥。


这时陈田心叫到:“陈懋平,你看你弄的这么脏,妈妈见了要生气的”。


“叫我陈平,我不想叫懋平,那个懋字太难写了。”小姑娘停下手里的泥活,不满地说道。


林逸很奇怪地插嘴道:“怎么你这么大会写字吗?哪个懋有这么难写?”


田心说“是这个懋,上面拆开的林,中间有个矛盾的矛,下面一个心,爸爸说,咱们这个辈分就是‘懋’字辈”。


“字辈你都没有,反正我不会写,就不要。”


“好好好,陈平平,跟我回家吧,妈妈叫呢”。


林逸拉过这个陈平平,帮她把手脚上的泥清理干净,“你做的这个是什么神仙?”


“这是橄榄大王”,平平说道。


“橄榄”?林逸觉得很奇怪。“橄榄树应该在热的地方才有啊,咱们这里应该没有”。


平平说:“我想看天空飞翔的小鸟,也想看山间清流的小溪,还有宽阔的草原和橄榄树。”


林逸一愣,他笑着说:“试试看啊,咱们说不定真的能找到橄榄树呢!”


平平歪着头说“不对不对,大哥哥你刚才说了,这里没有橄榄树。要去流浪,流浪远方,才能看到橄榄树”。


《未完待续》


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若有雷同,纯属巧合。


原创:神嘟群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