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创新发展,助力非遗传承
目前,我市申报认定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19项,其中列入潍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28项,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6项,“寿光卤水制盐技艺”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近年来,寿光市针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下了很大力气,特别是今年,抓住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有利契机,创新发展了非遗传承之路。
1
非遗进景区
今年是文旅融合的元年,促进文旅事业发展,创新是关键。为弘扬寿光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寿光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2019年,我市非遗保护中心探索了“非遗进景区”新思路,不仅让游客近距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让非遗从“深闺”走到大众面前,让旅游更有味道,让非遗更具活力。
“非遗进景区”的第一次尝试是今年五一小长假走进极地海洋世界。主办方在极地海洋世界的广场上搭建了舞台,进行寿光民间传统舞蹈展演。《月宫图》、《荷花秧歌》等轮番上演,精彩唯美的演出引得游客拍手叫好,并纷纷拍照留念。在景区内,由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从业者带来的面塑、草柳编、葫芦工艺、木雕、锔艺、剪纸、陶艺、绳编钩艺、拓印、剪纸、射艺等项目,更是让游客眼前一亮。许多游客表示能遇到非遗活动非常幸运,近距离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王洪泉介绍说,目前,这项活动已经开展了20余次,“非遗”进景区,成为景区旅游的新亮点,有利于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为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提供新引擎新动力。
2
非遗进商圈
2019年春节期间,洛城全福元中心一楼中庭里挤满了人。“趁着假期带上孩子购物,却偶遇了这么有文化的玩法,真是买东西和‘涨姿势’两不误呀!”刘女士说。到底是啥东西?原来,寿光各非遗项目传承人走进商场,初探商圈经济,一个不小心就火了。
惟妙惟肖的剪纸、精雕细琢的传统木雕、美妙雅致的陶艺……各种手工艺品为新年增添了传统民俗色彩,不断吸引众多市民驻足观看。市民们挑选着心仪的物品,纷纷称这些东西小时候见得多,现在政府对非遗传统文化重视起来了,不仅让他们回忆起了童年的美好时光,而且在春节开展这样的活动既热闹又是一次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过程,增添了节日气氛。这样的新尝试还增加了非遗传承人的经济收入,给了他们坚持的信心。
“这里人流量很大,我一天平均能卖一两千元。”根雕艺人甄金强告诉记者,这让他看到了非遗发展性传承的希望。
3
非遗进校园
“让更多的学生认识非遗,走近非遗,了解非遗,在此基础上,让他们逐渐生发自觉保护传承非遗的意识,这是我们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的初衷。”我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安静说,每次“非遗进校园”活动都会受到师生们热烈欢迎,台上的老师讲的认真,台下的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老师的互动中去。
“非遗进校园”活动已在纪台二中开展多次,作为“非遗进校园”活动的忠实“粉丝”,张伟老师表示,接触非遗项目,学生除了能学会尊重传统文化外,还能培养创新意识,学生通过亲手参与制作文化作品等方式,将得到新的启示和思考,这将在学生的心灵中播下创造的种子,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储备人才。
王洪泉介绍说,今年以来,“非遗进校园”活动开展近20次,惠及学生近万名,将非遗引入校园,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同时也能够有效促进非遗保护与传承,从而让非遗的精神内涵代代相传,这才是“非遗进校园”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