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宇:中国人的家庭和婚姻正在发生巨变 | 专访
►谢宇,国际学术界著名的华人社会学家,是北京大学“千人计划”讲座教授和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和国际研究Bert G. Kerstetter '66大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研究领域涉及社会分层、统计方法、人口学、科学社会学和中国研究。主要著作有《分类数据分析的统计方法》《回归分析》《科学界的女性》《美国的科学在衰退吗?》《社会学方法与定量研究》《婚姻与同居》等。
前言:
6月20日是“知识分子”旗下“缪斯夫人”(微信号:Ms-Muses)上线两个月的纪念日,在这一天,我们诚意献上缪斯夫人主编谢宇教授的采访实录。作为著名的社会学家,谢宇教授不仅回应了为什么要做一个聚焦婚姻与家庭的公众号,而且在访谈中回答了几个核心问题:为什么我们要从学术的角度探讨家庭、婚姻和两性关系?现代中国的家庭和婚姻经历着怎样的巨变?
希望谢宇教授的这篇采访实录能给各位读者带来新的启发。
采访、整理 | 李汪洋、钱岳、靳永爱
● ● ●
►问:作为微信公号“缪斯夫人”的主编、创始人和发起人,您是怎么想到要做这个公众号的?您对“缪斯夫人”的定位是什么?
答:很多社会问题是大家都关心的,也会涉及到每一个人。就像家庭、两性关系、代际关系、家庭经济,这些是我们每个人都关心的问题。关于这些问题,很多杂志、电视、网站等媒体都会经常讨论。但是很多媒体认为这些话题是大众化的,因此在谈论它的时候就不一定要有充分的依据。的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见,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经历。有的人的经历比较悲惨,有的人的经历比较壮烈,很多媒体认为把这些或悲惨或壮烈的经历说出来,就能得到大家的同情或赞赏。到目前为止,这样的网站或其他媒体已经很多了。
我们想做一个与众不同的媒体平台。怎么不同呢?我们是用学术的角度去看待大家都关心、与大家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话题。话题本身可能是大众化的,但我们的出发点和特色不是大众化的,而是学术性的,是以严肃的态度来讨论这些话题。大概这就是“缪斯夫人”的定位:从学术的角度来探讨大众化的话题。
►问:您提到的大众化的话题具体指的是什么?或者说,“缪斯夫人”的公众号关注的话题和内容是什么?
答:我们关注婚姻、家庭。围绕这个主题,而我们关心的话题就有婚姻的缔结和解除,包括恋爱、同居、结婚、离婚等,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是与家庭相关的两性关系。缔结婚姻后,家庭内部会有分工,如家务分工、家庭地位、夫妻谁做决定等等。在这些过程中,妻子为了丈夫的事业可能会牺牲很多,这些都和性别有关系。我们关注两性的不平等和两性的社会角色,这是第二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我们会讲到家庭关系,就是家庭成立以后的一些关系。比如代际关系、孩子发展、赡养老人、夫妻感情、小家庭成员之间或大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等,这是第三个主要的话题。
总的来说,我们会专注于这三个主题,但每个主题都可以用不同的学科来解释,我们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广泛。比如说,像幸福感、感情的距离,可以从心理学进行分析;而收入、财富、教育支出、赡养老人的费用等,可以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从社会学角度,可以讨论社会关系和网络、社会地位、决策权、男女分工、男女的传统角色,还有家庭观的影响、家庭结构等等。所以,我们是从不同学科角度去探讨我刚才讲的这三个大主题下的详细内容。
►问:您提到这个公众号的目标是从学术的视角讨论普遍性的话题。那么,读者通过阅读“缪斯夫人”会收获什么?
答:我们希望能给读者一个新的体验。这种体验就是给他们传播一种他们原来不知道的知识。实际上很多时候,媒体和教育都是给受众一个体验。这种体验经常是让他们知道他们原本不知道的事情,让他们体验到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但是,不同的媒体、不同的公共号、不同的作者给读者的体验是不一样的。比如,小说会把别人的体验戏剧化,会让你感觉到,尽管你不是小说中的人,但别人的这种经历对你很有意义、很有启发。电影也是用多媒体的形式来让你体验到别人的经历、别人的角色。
那我们实际上也是让读者体验他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但却是别人经历过的生活。其实,家庭文化是非常多元化的,一般都是一夫一妻制,但有可能包括各种各样的形态。从形式上看,有的是大家庭——两代家庭、三代家庭甚至四代家庭同住;有的是领养家庭或寄养家庭,不是生父生母家庭;有的是隔代家庭,孩子父母不在,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有的可能是父母去世了,是由叔叔婶婶养大的;有的是同性恋家庭。从年龄差异上看,有的家庭夫妻间的年龄差距很大,在中国,比较常见的是丈夫的年龄可能比妻子要大,但也有的妻子年龄比丈夫大。从经济情况来看,有的家庭主要依靠丈夫的收入,有的家庭收入主要来自妻子;有的家庭是靠上一辈的遗产;有的家庭很贫困;有的家庭很富裕;有的家庭在住房上消费很高;有的家庭因为种种不幸在医疗上花费很大。这个社会是多种多样的,各种事情都有。而我们自己只能经历一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了解别人的家庭是什么样的,这个社会其他人的生活是怎么样的,这就是我们能够给读者的一个经历和体验。
►问:按照您的介绍,“缪斯夫人”的受众或者读者群是什么样的?
答:我觉得我们的话题是针对所有人的,从年龄跨度来看,从青年到老年都会对这些话题感兴趣。因为这些话题是永恒的、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虽然科学是近几百年发展起来的,但是这些话题从人类的出现和进化开始就有了。没有两性关系,人就不可能有繁殖,没有繁殖就没有进化。所以人类的发展和这些问题有关。比如说,以前不一定有家庭这个概念,但还是有传代、配偶、两性关系这些情况。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所有人都感兴趣的话题。另一方面,因为我们是微信公众号,可能看微信公众号、对我们感兴趣的,还是年轻人多,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多,所以选择性上是年轻人和受过一定教育的人,但话题跟所有人都有关系。
►问:回到“缪斯夫人”的推送内容,您说“缪斯夫人”关注与家庭相关的话题。您作为家庭研究的著名学者,从研究的角度来说,您认为中国家庭最有意思的地方在哪里?中国家庭研究的未来走向/热点问题是什么?
答:很多。我觉得中国的家庭是在变化当中的。这是一个无声的变化,是一个缓慢的变化,但也是一个巨大的变化。中国的家庭已经开始变了。传统的家庭是父系的,是大家庭,就是我们讲的extended family,是男主外女主内,男性赚钱养家,女性结婚后搬到男方的家庭。而且,所有的人都会结婚,早婚多子。然而,这样的家庭模式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的家庭已经彻底变化了,但是到底往哪里走?我们还在研究当中。这是很重要的研究主题。有些趋势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我可以讲一些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并且重要的变化趋势。一是结婚年龄推迟,二是生育率降低,三是家庭的核心化趋势,就是年轻人结婚后不愿意跟父母一起住,而是搬离大家庭,建立自己的小家庭。这几个都是很明显的,同时妇女地位也明显提高了。
还有哪一些方面是我们还不够了解的呢?有很多。
例如,就从婚前同居说起。我们不能确定什么样的人会同居?他们同居的方式是什么?同居到底是结婚的前奏,还是有的人可能同居就不结婚了?因为现在人的经济压力太大,养孩子的压力太大,所以可能有些人就选择只同居而不结婚。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结婚的成本越来越高,家庭负担越来越大,而且现在有很多女性也有工作和收入,她们不愿意嫁一个她们不喜欢的人。传统的观念是“向上婚姻”——女性要找一个经济条件更好的男性,但她们不一定能找到,所以有一些女性可能选择不结婚。这种趋势是不是会继续下去?多少人以后会选择不结婚?女性,尤其是受教育程度高、工作好的会有多少选择终身不婚?还有一些男性,因为社会地位比较低、没有经济基础,所以他们想结婚但是没有女性愿意嫁给他们。这两头的“婚姻挤压”,一个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职业女性的婚姻,一个是底层男性的婚姻。这两类人群结婚可能不是很容易。所以,以前的传统婚姻模式会被打破。
第三个是婚姻关系新的特征和趋势,比如说离婚慢慢增多了,它对小孩的成长,包括小孩未来的婚姻影响有多大?它对家庭关系,尤其是父母、亲戚朋友的影响有多大?离婚率的增高对家庭关系的影响、对小孩教育的影响也是很值得关注的。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群体是流动人口。流动人口因为户籍的原因,工作不稳定,居住方式不稳定。他们的小孩一般由爷爷奶奶照顾,同时,夫妻两个可能两地分居,不住在一个地方。这对家庭——不管是传统家庭还是现代家庭——都有影响。比如,传统家庭一般是多代同堂,现在没有了。现代家庭以核心家庭为主,小孩跟父母住在一起,这也没有了。由于年轻的父母要出去打工,就导致了孩子由祖父母带大。这种“留守儿童”现象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它们对小孩的影响,对父母本身的影响,对爷爷奶奶这一辈人的影响,都是值得研究的。
最后再举个一个例子的话,就是第二次人口转型。社会发展了,人们的教育程度高了,女性开始工作了,而且很多有很好的工作。以前女性也有工作,但主要从事农业和教育程度要求低、技术含量相对也低的工作。而现在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已经赶上甚至超过男性,所以她们可以担任更重要的、更有技术含量的工作。这样的变化会让很多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产生对个人事业的追求,对自由的追求。他们都追求事业,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重视在社会上发挥的作用和获得个体的满足。
这样的现象就造成了很多人家庭观念的弱化,具体来说,人们的选择多样了,他们不一定要结婚,可以同居,可以有婚前性行为以及其他家庭以外的行为。这就是第二次人口转型,离婚、婚前性行为等等都是与传统家庭观不符合的家庭行为。这也是我们要研究的,这样的现象是不是普遍?什么样的人会有这样的行为?社会影响如何?
►问:您认为现在中国家庭研究的瓶颈或困难是什么?
答:我想有这样几个困难。第一个困难是观念上的不重视。大家都觉得家庭是人人都懂的东西,是一种常识,不需要研究;或者认为家庭的知识太琐碎了、太简单了,没有研究的意义。我觉得这就把学术的困难看轻了,这是一种不正确的态度。
第二个困难应该是数据,我认为做好家庭研究需要很好的数据,目前研究中国家庭的数据还不够充分,我们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里面有很多很好的数据,但这些数据还不够,所以数据是第二个困难。
第三个困难我认为是这个领域还不够成熟,研究中国家庭的人还很少,所以它还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学术社区,没有很好的讨论,关于家庭的学术研究还需要提高到一个更高的高度。大概是这三方面。
►问:您对小一辈的年轻学者有哪些期待?
答:第一是学术取向。我们都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有自己的家庭。但我们要用学术的眼光去了解家庭,去发现自己的家庭和别人的家庭不一样,所以我要强调的是要坚持学术取向,不要把自己的偏见、自己的经历带到学术上来,学术取向是一种严谨、客观的态度,这是最重要的。
第二是要喜欢和投入。不喜欢、不投入就做不好,家庭研究不是一个很容易做好的事情,所以需要投入,需要花精力来做,以严谨的态度投身于家庭研究。
另外一个是需要合作和学术社区的建设。我们不仅需要自己做,还需要跟其他学者进行学术讨论,包括跟其他国家的学者展开全球性学术讨论。数据要共享,这样才能形成一个领域,促进这个领域的发展。
在此鼓励广大年轻学者给我们提供稿件,通过我们的平台分享他们写的文章和研究成果。年轻学者也可以通过我们的公众号看到其他学者的研究。
►问:最后,请您谈谈对“缪斯夫人”的期待是什么?
答:我希望“缪斯夫人”成为一个有公信力、有影响力的传播媒体,能够为家庭研究、学术性研究的传播提供一个大平台。希望大家都认可:要想得到关于家庭研究的更多的知识,最好的、最主要的途径是通过“缪斯夫人”。建立“缪斯夫人”的权威性,提升它的公信力,是我对它最大的期待。欢迎更多的年轻人、更多的学者参与我们的事业。
►李汪洋: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儿童发展、职业分层、家庭和性别。
►钱岳: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婚姻家庭和社会性别。
►靳永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生育、家庭和财富不平等。
(喻文姗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文与《缪斯夫人》(微信号:Ms-Muses)同步推送。
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点击文字查看相关文章
投稿:zizaifenxiang@163.com
授权:copyright@zhishifenzi.com
关注请加微信号:the-intellectual或长按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