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生沧桑寄丹青 | 科学读画

2016-11-25 知识分子

图1 拉斐尔《自画像》


文 | 林凤生(上海大学《自然杂志》编审)


  


人生穷达谁能料。

——宋代诗人·陆游


与其他艺术一样,绘画创作虽然要“师法自然”,却与画家的人生经历、见识教养甚至健康状态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在他们的作品里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烙印。



01

人见人爱的拉斐尔


纵观西方绘画史,意大利绘画大师拉斐尔无疑是一位“大众情人”。他的画大气典雅、雍容华贵。特别是圣母像,既有神的美丽,又有人间母亲的慈祥,其气质让上至教皇、下到平民都为之倾倒。为什么他的作品如此高雅呢?这与他的出身有关。


拉斐尔出生在一个富有的中产阶级家庭,父亲乔万·桑蒂是一位画家。活泼可爱的拉斐尔,从小深受父亲、母亲和继母的呵护,获得了充分的父爱和母爱。年幼时,他还被送到当时意大利最著名的大画家彼得罗·贝鲁吉诺那里当学徒,老师见到聪明伶俐的拉斐尔也是喜欢有加,不仅把他当成自己的儿子,还让他参与自己的创作,甚至外出时也常常手拉手。成年后的拉斐尔,风流倜傥、一表人才,活脱脱一个大帅哥(图1)。


当时的社会好像也讲“颜值”。拉斐尔不仅长得好、画技好,还为人谦虚、和蔼可亲,引来了一大批粉丝追捧,连教皇也青睐他,请他为自己的教堂画壁画。所以,拉斐尔作品里的贵族气派,与他从小生长在锦衣玉食、温柔富贵的环境中密不可分。但是拉斐尔也因此远离劳苦大众,以至于他在画贫苦人物时,有点力不从心。


拉斐尔的《基督显圣》(图2)讲了一个圣经里的故事:有一个患重病的孩子,由父母带来向耶稣祷告:“上帝啊!可怜可怜我的孩子吧!”耶稣为了救治这个病重的孩子,飘然来到光明之海。这幅拉斐尔花三年时间还没有完成的力作,竟出现一个不小的错误。请注意画中那个正在犯病的孩子,他眼珠上翻,大张着嘴,似乎想高喊些什么。


原来,拉斐尔想画一个癫痫病发作的小孩,但是他的表达受到了质疑,专科医生夏尔科在1886出版的《艺术作品中的鬼魂附体者》一书里写道:“他痉挛的动作不仅古怪,而且矛盾。右手垂直上举着,而右手的姿势没有任何特点。左臂向下伸,肌肉紧绷,手腕用力,五指使劲分开。在癫痫病患者发生痉挛时,我从未看过他们的胳膊有这种状态。而且,年幼的患者两腿站得很稳,走路的姿势显得很正常,和上身动作的不协调相比,两条腿好像不是他的⋯⋯拉斐尔似乎在这个人物中把不真实、矛盾的东西混合在一起了。”


拉斐尔的画里居然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我仔细思忖明白了,这缘于拉斐尔对贫病的劳苦大众不熟悉的缘故。他被雇来的装模作样的模特给蒙骗了!


图2 拉斐尔《基督显圣》



02

受过精神创伤的马格利特


比利时画家勒内·马格利特是一位超现实主义画家,他的作品荒谬怪诞,让人觉得压抑、沉闷。了解了他的童年,就不难理解他的作品了。原来在他14岁的时候,母亲蒙面投湖身亡,这个突发事件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创伤。


另外,在他的自传里还记录了一些奇奇怪怪的故事:小时候,他常常与一位年龄差不多的小女孩到偏僻的荒地里玩耍,后来他才知道那里是一片墓地;有一次,他与小女孩还移开了铁门进入墓窖里面,看到一位正在施展魔术的画家⋯⋯这些故事听了让人毛骨悚然。


当然,这些似梦非梦的故事是否真的发生了,也未可知。但是,它肯定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这在他的画作里也有所表现。


图3《爱人》显然有着他受过精神创伤的痕迹。谁见到过蒙着面的画像?但是在马格利特的许多作品里,我们很难看到一张正面完整的脸。


《洞察》(图4)是他的一幅自画像,画家坐在画架前面写生,他观察的是一个禽鸟的蛋,而画板上显示他在画一只展翅飞翔的大鸟,这幅画在表达什么?令人费解。艺术史认为,他的画不是模仿现实,而是创造了一种新的现实。那么这幅画是不是说人会“见蛋思鸟”——表达了一种思维想象过程?当然,这种解释也只是我看画时的感受。有人说:“每一次观看他的画都是一次创造,画家的面貌也随着这种创造被更新。”


图3 马格利特《爱人》


图4 马格利特《洞察》



03

患有惊恐症的蒙克


挪威画家蒙克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这从他的作品里不难看出。图5是他最著名的杰作《呐喊》。画面上,血红色的天穹下,一位人模鬼样的男子,躯体扭曲变形,面朝画外发出声嘶力竭的尖叫⋯⋯这样恐怖的画面令人疑窦丛生:这究竟是蒙克的臆想还是他确实见到过的景象呢?


美国天体物理学家唐·奥尔森教授,对此画作过研究。他认为,画面上方壮观的红晖,是位于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之间的喀拉喀托火山猛烈喷发所致,蒙克确实目睹了这一天象奇观。蒙克在日记里写道:“我和两位朋友一起散步。此时,太阳正渐渐下沉,一下子天空全都变得血红,一种精疲力竭之感充溢全身。我停住了脚步,觉得虚弱,疲惫不堪。在深蓝色的挪威峡湾和城头的上空,是一片血样的火舌,我的朋友继续散步,而我则站在那里,焦虑不安,瑟瑟发抖,我感到有一声空灵的呼喊尖叫穿越过整个自然界。”


然而,世界上目睹这样血红落日的人何止万千,为什么只有蒙克会如此惊恐,甚至在10年后还不能忘却,创作了这幅惊世骇俗的画呢?《蒙克传》作者普里多说,蒙克的母亲和姐姐先后死于肺结核,临终前她们呆滞的目光和潮红的脸颊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蒙克是一位惊恐症患者,每每受到刺激的诱发,体内的“逃避和战斗应答”就会产生应激反应,随着肾上腺素快速上升,就会出现潮红、发烧、大汗淋漓、手足发抖到意识不能自持的状况。


图5 蒙克《呐喊》


一般来说,通过画家的作品,我们可以多多少少猜测到他们的人生经历。但是就像现在比较流行的一句话——能够猜到故事的开头,却没能猜到故事的结尾。


拉斐尔一生荣华富贵,却在37岁那一年,由于发了几天高热被庸医放血治疗,没几天就与世长辞,让人扼腕叹息!


小时候受到磨难的马格利特,由于其作品与众不同,受到艺术市场的追捧。随着画价的上涨,他的生活状态也越来越好。晚年的时候,法国记者皮·德卡尔格采访了他,马格利特气定神闲地坐在精致的客厅里,他告诉来访者:“从1926年第一次开画展以来,我画了1000幅画,但是只创造了100多个神秘。从神秘到神秘,我的画正在逐渐成为一种投机商品。”随着大量有钱人的追捧,他的画价格飙升,作品变得更值钱。他活了69岁,去世的时候名气达到了顶峰,连他生前穿的衣服都被拍卖出高价。


蒙克终生未婚,在人生的后20年里,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晚年画了一些以死亡为主题的作品,画中的主人常常就是他本人。蒙克活到81岁去世,与提香、莫奈和米开朗琪罗等画家一样长寿。


人生真是一个漫长的旅途,输赢好像与起跑线没有必然联系,上述的三位都是名垂青史的大师,那么他们谁活得更潇洒呢?


本文原载《科学画报》2016年11期,作者林凤生为上海大学教授,《自然杂志》编审,近著有《画中有话——解读名画中的科学元素》。


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点击查看相关文章

摄影与绘画 | 欧洲工业 | 炼金术 | 新塞尚

画面动感 | 褪色 | 原色 | 镜像 | 抽象画 | 印象派

屠呦呦 | 张亭栋 | 白岩松 | 何江 | 张锋 | 杨振宁

高考招生 | 冬虫夏草 | 艾滋 | 疫苗 | 转基因笑话

定制食疗饶毅谈读书 | 核心期刊 | LIGO


知识分子为更好的智趣生活ID:The-Intellectual投稿:zizaifenxiang@163.com授权:copyright@zhishifenzi.com长按二维码,关注知识分子



点击“阅读原文”,牵手科学队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