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名90后大学生成为中国首批罗德学者|评委徐小平:受到优秀气质的强烈冲击
罗德奖学金最终面试评委
文|李晓明 陈晓雪 彭雯
| 导语 |
这是一个巨牛巨牛的世界级奖学金,得奖者被称为“罗德学者”,他们往往是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领袖人物。
2015年12月5日,4名90后中国青年大学生在上海经过闭门面试,在这项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奖学金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膺中国首批罗德学者。这也是罗德奖学金逾百年历史上第一次进入非西方国家、非英联邦国家的地区。
罗德奖学金是依照英国矿产业大亨西塞尔·罗德的遗嘱而设立的国际性奖学金,希望通过教育来黏合世界,寻找卓越、勇敢、仁爱以及拥有领袖气质的世界青年精英,资助他们前往牛津大学深造,为世界培养未来之领袖,从而减少国家间的冲突,达成和平、共赢的目标。奖学金评审每年11月在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选取80名刚毕业的优秀本科生赴英国牛津大学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成为罗德学者,不只是可以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更是得到“一个终身制的会员身份”,此次入选罗德学者的4位中国90后青年大学生,将由此跻身于世界上最优秀的人行列——其中包括40多位全球影响力极大的国家领导人,30多位著名军事家,70多位跨国企业公司的董事长或执行长,1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50多位知名教育家。
罗德中国奖学金评委阵容强大。按照西塞尔·罗德先生的遗嘱,评委会成员需要同时具备专业能力和人文情怀,男女均衡,并且要有不同行业的代表,诸如医疗、商业、体育、艺术、学术等等,而且都是各个领域内的佼佼者。
罗德学者中国奖学金评委的挑选工作历时两年,最终的9人成员包括姚明,罗德基金会主席、罗德学院院长查尔斯·康恩(Charles Conn),罗德中国奖学金全国理事长汤玫捷,天使投资人徐小平,盖茨基金会中国首席代表李一诺,罗德学者、美国总统讲稿撰写人James Fallow,首位获得罗德奖学金的中国内地学生张天羽,另外一位Ong Teck Chin也是罗德学者,以及毕业于牛津大学、现任平安信托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CEO童恺(Hoi Tung)。
12月6日,《知识分子》独家专访罗德中国奖学金评委、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
这两天在上海参加罗德中国奖学金的评审,感慨良多,收获也良多,对这些90后的优秀青年学生申请者,我的观察有这么几点:
第一,首先,所有的申请者英文都特别好,大部分人都有至少暑假在国外进修、学习两个月左右的经历,很多人参加过所在大学与国外大学一学期或一年的交流项目,这所有人的英文水平非常高,而有些人达到了让我震惊的水平,比起20年前、10年前、甚至5年前我在新东方接触的那一代学生,他们展示的英语能力实在是太强了。英语能力好,才能够向世界学习、跟世界交流、与世界竞争。
第二,其次,他们表现出来的交流能力、表达能力、演讲能力以及思想组织的能力非同一般。每一个人都可以滔滔不绝地、行云流水般地讲出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观点,自己的人生故事。他们的这种综合素质实在是太棒了。
第三点,参加面试的16个候选者,对中国的当下的和未来的社会问题都非常关注。比如农民工子弟学校,农民工矽肺病,超生儿童,性别平等,弱势群体以及可再生能源等等问题,他们不仅显得关注,而且真有激情,给你的感觉他们不是在做做样子,比如清华的一个学生广泛而深入地关注LGBT[编者注:LGBT是女同性恋者(Lesbians)、男同性恋者(Gays)、双性恋者(Bisexuals)与跨性别者(Transgender)的英文首字母缩略字]人群,这也是我过去没有见过的。过去做个样子搞个辩论会、兴趣小组之类的活动跟他们现在比起来都是小菜一碟,他们是真正做到了深入社会、介入社会,想要影响社会、改变社会。
第四点,比较让我印象深刻的,这些青年人对自己在未来中国社会的角色、职业方向都已经想得比较清楚。比如有人想做农民工的律师,有人想当为贫穷人口呼吁的记者,有人怀抱成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梦想,有人基于自身疾病的痛苦想要成为发明新药的科学创新者,有人想进入公益组织,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好的教育,有人想从政,成为政府官员,以践行自己的社会理想。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我看到他们身上闪烁着伟大的理想主义光芒,这也让我肃然起敬。我特别问其中一位学生,在高盛的工作和一个慈善组织的工作相差十倍的工资,你怎么选择?他毫不犹豫地说我就选择慈善组织工作,回答非常可信,意愿非常强烈。他们把这种理想主义的光芒,落实在社会底层、被遗忘的阶层,社会出现断层的地方,当然也包括高层,都是为了改变社会,影响未来。
第五点我觉得也值得说说,他们有一个目标就是回国,你看不到他们拿了奖学金出国不回国的可能性。在10年前、即使在短短的5年前,你也不敢确定每个出国留学生都会愿意真的回到中国,但你可以确信,这些学生每个人都会回来,回来做他们理想中的事情。这种人生取向,一方面说明中国的强大,另一方面也说明年轻人对中国未来的信心,这让我感到满满的正能量。
最后一点:我的工作基本就是跟年轻人打交道,从北大到新东方,到现在真格基金,可以说我对青年人的所谓素质是最有感觉的人。但在跟他们面试结束后,我对“素质”、“优秀”、“理想”、“价值观”这些概念,有了新的理解。从这些申请者身上,你能够非常清晰可掬地看到、甚至呼之欲出地触摸到这些抽象的概念。那种强烈的感觉好比1.7米的我和2.26米的姚明站在一起。
姚明和徐小平
这次我和姚明他们一起参与评审罗德奖学金,参加面试的16个年轻人都非常优秀,虽然最后只选出了其中4人成为罗德学者,但是我相信,每个人在未来都会成为他们所在领域的栋梁之才、领袖人物。这次的评审经历,我自己也经受了一次当代青年大学生人格魅力、思想魅力、理想光芒和综合素质的洗礼和照耀,我从这些年轻人身上看到了90后的优秀,看到了中国更加激动人心的未来。
输入数字编号阅读近期热文:
【179】 鲁白:中国教育的根本问题出在哪儿?
【177】 施一公百岁爷爷专访:从成功的学运到受困的教育改革
【172】 中科院专家:请“核心期刊”走下神坛!
知识分子,为更好的智识生活。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刊物和机构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事宜:zizaifenxiang@163.com。
《知识分子》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并担任主编。关注请加微信号:the-intellectual或扫描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