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选好赛道 踩准节奏 事半功倍
技术门槛是决定性因素。一个产业的利润高低取决于技术门槛,只有高技术门槛才能建立护城河,带来更多的利润。比如芯片行业,不仅对于设备投资有很高的要求,对于从业人员也时非常高的要求。
行业的平均薪酬可以用来判断这个行业是否是高科技行业。半导体的设备都是重资产业务,涉及芯片的设计、制造、封测。而从事研发的人员基本都是重点大学研究生以上学历,对能力素质模型要求极高。比如微软、英伟达、谷歌、高通的有校招员工薪酬都在10万美金以上,而其他行业基本只有6万美金。国内的华为、大疆、腾讯等企业招聘待遇相对于传统行业也是遥遥领先。
而那些传统的行业,应届毕业生的薪酬也只是一个社会平均数,比如化工行业,生物工程等天坑专业。因为这些行业长期处于技术低门槛,导致利润低水平,无法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行业。
技术演进是产业升级加速器。一个产业如果不持续升级,就会陷入内卷的困境,最终把产业会陷入红海。劣币逐良币,最后都会死的很惨,并把产业做烂。典型的成功行业,比如半导体芯片的制程工艺,从90nm、45nm、28nm、14nm、7nm、5nm以及3nm,以及无线通信技术2G、3G、4G、5G以及6G,手机行业从大哥大、功能机、智能机到AI手机,都是可持续迭代演进的技术。
每一次的产业代际演进都是大浪淘沙,剩者为王。比如手机行业最初百花齐放,国际上摩托罗拉、爱立信、NEC、诺基亚等,中国的品牌厂家超过100家,例如华为、联想、波导,山寨厂家有上千家,最终进入智能手机时很多厂家因为实力不济或者战略定位错误都倒闭了。最终剩下了华为、苹果等专注品牌和产品的竞争力的公司。
而在电信设备领域,在持续不断的2G、3G、4G、5G网络设备升级换代,企业如果不能持续在技术方面加大能力投资,就很容易掉队出局。电信行业初期中国的厂家有“巨大中华烽火普天下”之说,国际上有爱立信、诺基亚、北电、阿尔卡特、朗讯、西门子,最终活下来的只有华为和中兴,国际上只有诺基亚和爱立信。
而新能源的光伏板则反面的案例,陷入了红海竞争。因为光伏板一直没有质的提升,单晶硅、多晶硅的光电转换的效率一直处于平稳状态。于是厂家出现了产能过剩,陷入价格战。
政策支持是资本催化剂。有政策法规的支持意味着政府的产业导向和资本的流入方向。典型的比如十四五等国家战略规划,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支持。比如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的投资方向,银行的优惠信贷政策,城投行的投资方向,以及股票、债券资本市场的反应。毕竟金钱不眠夜,资金才是最聪明的,闻风而动。
生态系统是持久繁荣的基础,也包括竞争对手。规模的产业生态,有众多的厂家参与端到端的产业链构建。本质上回答的是技术产品化的成本问题。因为只有端到端的产业链分工明确,而且超大量的产业集群效应,才能支撑技术落地为产品,同时实现极低的成本。
比如中国新三大件,电动车、电池和光伏。产业链分工非常明确,从单晶硅、多晶硅的太阳能板子,光伏逆变器,到磷酸铁锂原材料,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明确的分工带来了组件极低的成本,因此中国的新能源产业才会被美国一直抱怨产能过剩。实际上是通过大规模的生产实现了极致的性价比,带来了科技产品的普惠。
产业链都是基于技术溢价形成端到端的分层协作形成生态系统,形成产业规模效,降本增效。最终大家各凭本事,有多少本事拿多少钱。在产业生态里面,产品的技术门槛决定了产业链的地位。比如光伏产业的核心产品是光伏逆变器,手机产业的核心是芯片,AI产业的核心是GPU。只有占据核心地位,才能获取整个产业链最高的溢价。
除了选好产业方向,更重要是产业周期。因为需求和生产的信息不对称,这是产业节奏。以手机产业为例,换机潮就是产业周期。推动换机的因素有很多,但最关键的是重大技术升级,比如功能机到智能机,4G手机到5G手机。油车到电动车,化石能源到新能源等产业周期的变化,都是一个重要的信号。一个好的产业是能穿越周期,最终实现成功登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