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产动漫风雨60年,喜羊羊能不能救活哪吒?

叉少 往事叉烧 2022-05-01


国产动画有两座高峰,《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

 

1964年《大闹天宫》上映,在伦敦电影节上摘得金奖,随后在44个国家公映。

 

《世界报》称它“艺术造型是迪士尼做不到的”,美联社说:“美国永远也不可能做出这样的动画。”

 

60年代,中国动画跟迪士尼平分秋色,“中国学派”影响过手冢治虫、鸟山明等一众大家。宫崎骏更是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奉为圣殿,说:“中国是有懂行的人的。”

 

1979年《哪吒闹海》之后,中国动画开始走下坡路,沉寂数十年。

 

2015年,国产动画《大圣归来》收获9亿票房,随之“3D动画+传统IP“模式打造多项爆款动画,国产动画开始崛起。

 

国潮随之回温,龙、狮子、福建古楼等传统文化意象重新启用,哪吒、白蛇、姜子牙等传统IP也重现光辉。

 

“国潮”复兴浪潮之下,兴起了多位弘扬传统文化的画师。

 

国风博主呼葱觅蒜凭借无脸小人火速成名,“河南女孩”舍溪的《山海经》神兽屡屡登上热搜,还有“最年轻的造龙师”莲羊,也凭借岩彩画“杨玉环下凡”迅速出圈。

 

他们借着大数据成名,也为数字发展注入更多人文。

 

互联网时代,数字影响着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我们也在悄然改变着数字。




岩彩起于中国,是一种以矿石为颜料进行绘画的工艺。

 

唐朝过后,岩彩随着宋代水墨画的兴起而逐渐边缘化,现存最多岩彩作品当属敦煌石窟壁画。

 

因为无人传授,岩彩在中国沉寂多年,但漂洋过海,在日本得到发扬。

 

2013年,画师莲羊一次偶然机会接触到了岩彩。她问:“是油画?油彩?”得知对方所画为岩彩之后,莲羊来了兴趣。

 

她去了西藏、敦煌、内蒙,研究这门“壁画”手艺。两年后,莲羊辞掉工作,退掉房子,跟当时的男友分了手,来到日本求学。

 

在日本,她一边打工一边画画,百分之八十的画都出售掉,用来赚取学费。可学成回国后,莲羊反而为岩彩这门手艺犯了愁,她不知道岩彩在这个时代所属什么位置:

 

“什么时候这个画种才会被更多人关注和认可?岩彩艺术什么时候才能在中国回归和复兴?”

 

图源:百度百科

 

画岩彩之前,莲羊是一名小有名气的画师,擅长画龙,画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美好意象。

 

央美毕业之后,莲羊进过文化部,也创办过公司,还尝试了漫画、国画、烧瓷、电脑CG等多种风格,但始终没能在商业和艺术之间找到很好的平衡关系。

 

她为美术在这个时代感到困惑,也花了很长时间寻找自己在这个时代的意义。

 

2018年,《王者荣耀》团队联系她,希望她能用岩彩创作一幅游戏人物的出场动画。莲羊本觉得用岩彩画CG不伦不类,但还是接下这个工作。因为《王者荣耀》团队告诉她,他们想在游戏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想用新媒体的方式传播敦煌艺术。

 

这就有了杨玉环“下凡”的故事。

 

图源:《有数》

 

莲羊用珊瑚、雌黄等多种矿石,创作了项戴璎珞,手持琵琶的杨玉环形象。《王者荣耀》将画变成3D,每当玩家使用这款皮肤时,都能看见杨玉环从壁画中飞出来。

 

皮肤上线异常火爆,莲羊一夜打开了知名度。

 

这之后,莲羊又给《王者荣耀》设计了白晶晶皮肤,还给电影《美食大冒险之英雄烩》设计了海报,每次作品亮相都引起不小争论,大部分人没听说过岩彩,还有很多人认为岩彩始于日本。

 

莲羊担起了普及岩彩的任务。她在去年的五连屏岩彩《会向瑶台月下逢》制作视频里说:

 

“岩彩和很多东西一样,的确在海外得到了很好的保管和发展。但我们的任务,不就是把它们拿回来再赋予全新的生命吗?”

 

“中华传统文化这把睡刃,该出鞘了。”




跟岩彩际遇相似,中国动画蛰伏多年,近几年也在“睡刃出鞘”。

 

自《大圣归来》9亿票房开始,《大鱼海棠》《白蛇》《哪吒之魔童降世》接连爆红,“国漫崛起”的声音不绝于耳。

 

在此之前,中国动画因低幼化、商业化,粗制滥造被人诟病。但实际上,六十年前的中国动漫曾跟迪士尼平分秋色,典雅的“中国学派”还影响过手冢治虫、鸟山明等一众大家。

 

上世纪80年代,宫崎骏更是把中国视为心中的圣殿,他说:“中国是有懂行的人的。”

 

中国动画的祖师爷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出生的万氏兄弟。

 

图源:网络

 

1900年,万籁鸣出生在南京一个商人家庭,下面还有三个弟弟,分别是万超尘,万古蟾,万涤寰。

 

小时候家附近有个给死人画像的画师,万籁鸣每天都带着三个弟弟去旁观。

 

等他稍大一点后,他跟父亲说自己想学美术,父亲不允,撕掉了儿子的画稿,还把他打了一顿。所幸母亲是个开明的人,她为儿子们打掩护,晚上偷着给灯里加油,还搜罗名人画谱供他们临摹。

 

七十年以后,“中国动画之父”万籁鸣在回忆录中写道:“回忆往事,我仍旧对我的母亲怀着无限的尊敬和深深的感激之情。”

 

1917年,万籁鸣辍学到南京谋生,平日里誊写讲义,闲暇时自学各种绘画技法。当年恰好商务印书馆开设影戏部,万籁鸣凭着自己的画报经验,开始接触电影制作。

 

1918年,万籁鸣在影院看了一段八分钟的动画片,他被这种类似皮影的艺术形式惊艳到了。万氏兄弟写信求教美国制作人,可美国人没搭理他们。

 

万籁鸣不甘心,他对弟弟们说:“外国人能做出动画,中国人也可以。”

 

兄弟四人在一间7平米的小屋里钻研动画。一连四年,他们拒绝了多次商业合作,靠着变卖财产,紧衣缩食,终于搞明白了动画制作的原理。中国第一部动画,12分钟的短片《大闹画室》就此诞生。

 

图源:《大闹画室》

 

1937年,迪士尼《白雪公主》在上海公映,票房大赚。资本家见状,忙去找返沪的万氏兄弟,希望做一部动画长片。可等万氏兄弟提交方案之后,资本家反而转头卖胶卷赚钱去了。

 

此时日军早已占领东三省,攻向内陆,万氏兄弟制作了象征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铁扇公主》,为民族抗战打气。

 

1940年电影上映,成为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日后火遍全球的“阿童木之父”手冢治虫,看到这部电影时只有14岁。他后来表示,自己是受到《铁扇公主》的启发才弃医从画,他在《我与孙悟空》后记里写:

 

“这部作品,强烈受到《铁扇公主》的影响。尤其‘火焰山与牛魔王’的结尾,当年的影像挥之难去,逼得我几近于模仿…”




1946年,东北电影制片厂建立,这是中国首个动画摄制部门。一年后,在此基础上又成立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万氏兄弟也从战乱当中抽出身来,加入上美厂,成为厂里的灵魂人物。

 

新中国成立后,国产动画最主要的目的是在国际上拿奖。

 

那时是计划经济,国家负责拨款、下放指标,各地美术厂制作完成后由国营电影公司收购。制片厂既不直接面对市场,也不必担心盈亏。

 

在此背景之下,万籁鸣搁置多年的“大闹天宫”提上日程。

 

上美厂以全厂之力,请来了当时国内最强班底,合力还原《西游记》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为了呈现一个庄严的凌霄宝殿,主创人员走遍了北京大大小小的寺院;为了设计潇洒的打戏动作,领导还找来了号称南猴王的武生给大家上课,观察戏学武打、提炼人物动作。

 

那时没有电脑,全凭画师手绘,10分钟的动画要画7千到1万张原画。有次因为设计动作想得入神,年过花甲的万籁鸣不慎掉进水池。他叮嘱同事说:“谁也不要告诉我老伴儿,我裤子湿了。”

 

等到“孙悟空”的形象出现在银幕上时,万导感动了:“摄制组全体同志画稿近七万张,实现了我几十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

 

图源:《大闹天宫》

 

1964年《大闹天宫》上映,造成轰动,在第二年的伦敦电影节上摘得金奖,随后在44个国家公映。《世界报》称它“既具有迪士尼动画的美感,艺术造型又是迪士尼做不到的”。美联社更直接:“美国永远也不可能做出这样的动画”。

 

《大闹天宫》之后,美影厂成为和迪士尼平分秋色的世界级动画制造厂,在宽松的创作氛围中,上美厂开始了“民族探索”之路。

 

除去东方题材、立意、人物形象之外,动画师们还把中国传统工艺和动画加以糅合,产生了一系列剪纸动画、木偶动画、水墨动画、皮影动画等。

 

为了增加影片趣味性,上美还成立文学组,四处采风收集民间故事。

 

工作组认真执着。取材于敦煌的《九色鹿》,只有短短50分钟,但两位画师在莫高窟临摹两年;《小蝌蚪找妈妈》更是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以水墨入画,让齐白石的虾在荧屏上活了起来。

 

万籁鸣教育上影厂的年轻人:“现在苦一点,东西出来你心里就甜了。现在甜了,东西出来永远是个遗憾。”

 

50、60年代,随着木偶片《神笔》、剪纸片《渔童》、水墨片《小蝌蚪找妈妈》及《三个和尚》等在国内外屡获奖项,“中国学派”开始形成,成为一股独特的力量席卷世界动画业界。

 

那时的上美厂,除了万氏兄弟外,还有一众动画大师,很多年后一位晚辈回忆:“那时上海美影厂老前辈们都称得上是国家顶尖的艺术家,是文字、绘画等方面的能工巨匠。”

 

图源:《小蝌蚪找妈妈》

 

1980年,日本“漫画之神”手冢治虫初次来中国,特地拜访了万氏兄弟,拉着万籁鸣的手说:“我是看了您的作品才走上这条路的。”

 

他还送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张《阿童木联动孙悟空》的手抄海报。

 

8年后,手冢治虫因癌症在工作室去世,去世前还在画着《我与孙悟空》。

 

1984年,鸟山明在《大闹天宫》中得到灵感,创造《七龙珠》,随后风靡全球。新世纪初,比尔·盖茨向上影厂买了版权,请孙悟空担任Windows xp 系统中的office助手。

 

60年代的短暂辉煌之后,因为政治运动,中国动画沉寂了十多年。




 1978年,为献礼建国30周年,上美厂交出了另一部动画巨制,《哪吒闹海》。

 

《哪吒闹海》由15位原画师,27位绘者,历时15个月,前后画了接近6万张稿图才完成。

 

为了生动呈现环境,主创组到山东采风,观察海景,探访水底世界。他们还去古画中找灵感,揣摩海浪的画法。

 

影片上映,好评如潮,先后斩获多项大奖。外国制作人都觉得,独树一帜的“中国学派”在《哪吒闹海》达到了巅峰。

 

图源:《哪吒闹海》

 

同一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中日之间开始互相输出文化。1980年,手冢治虫的《铁臂阿童木》进入中国,国人看到了日本动漫。

 

随后几年,大量外国动画片出现在中国荧屏上面。《变形金刚》《灌篮高手》《米老鼠》在电视上轮流播放。单集体量、新颖构造和异域生活内容牢牢抓住了孩子们眼球。

 

上美厂感受到了危机。

 

在这之后,上美厂开始改变发展方向,开发系列动画。很快就交出了《黑猫警长》《葫芦兄弟》《阿凡提》等动画,这些片子成了80、90后的时代记忆。

 

图源:《葫芦兄弟》

 

1978年后,国内开始试行市场经济体制。

 

在计划经济年代,全国美术制片厂生产的电影由国家统购统销,可现在却得自负盈亏。

 

为了降低成本,扩大数量,上影厂只得严控生产。从前的剪纸动画、水墨动画需要手绘,成本是普通动画的三倍,但是电视台收购价格是一样的。

 

80年代以后,这样艺术形式的动画片逐渐消失了。胡庆进制作《葫芦兄弟》时,预算低到每格画面只有三毛钱。动画原本取材于民间故事《十兄弟》,为了省钱,十兄弟压缩成七个,造型方面方面也都类似。

 

一位上影厂老教授感慨说:“我们为了保持工艺不失传,只能做一些艺术短片和广告片。但即使这样也很难收回成本。”

 

上影厂艰难转型的同时,广东成立了大批动画公司,主要对日、美动画进行加工。他们从上影厂挖人,工资可以开到2000块,而画师原来的工资只有100~200元。

 

因为人才流失,质量、口碑皆为上乘的《黑猫警长》只拍了五集就中断了。

 

1990年,美影厂副厂长胡兆洪说:“眼看着一屋子一屋子画动画的人走了,他们正是干活的人。原创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图源:《黑猫警长》

 

1997年,一代国产动漫之父万籁鸣去世。郑渊洁秉持“儿童与成人,在人权和人格上是平等的”的《魔方大王》也因举报被禁。

 

2005年,《喜羊羊与灰太狼》接过复兴国漫的大旗,却因一起诬告遭遇滑铁卢。几年后,华强动漫出品的《熊出没》站了出来,又因为暴力问题被家长举报,只得整改。


2021年,1985年创刊的《童话大王》也停刊了。

 

近二十年,国产动漫市场基本被各种“低幼化”占据。

 

 


千禧年之后,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动画行业也随之发生诸多改变。

 

传统媒体没落,“互联网+动画”的发展趋势成为主流。曾经打败上美厂的电视动漫,也不得不让位于电脑和手机。

 

在21世纪初面世的一批动画中,电视动画系列片《蓝猫淘气3000问》全部通过电脑完成制作,《小虎斑斑》更是中国第一部全三维制作的动画片。与此同时,大批动漫网站十分活跃,Flash动画在青少年群体里广泛传播。

 

《2012年中国动漫白皮书》显示,2012年全国动画产量首次出现下降,而互联网新媒体动画却出现了强劲增长。

 

《泡芙小姐》《我叫MT》等网络动漫的成功,让这种一集几分钟的系列片形式得到广泛运用。各大视频网站纷纷推出系列原创动画短片。

 

A站、B站等动画垂直平台快速发展,腾讯、优酷等视频网站也与各动画工作室签约,推出了《中国惊奇先生》《少年锦衣卫》《尸兄》等片,收获了大量年轻人的青睐。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看网络动漫,电视机前的动画观众断崖式下滑。

 

国产动画电影市场也越来越大。从票房来看,国产动画电影2012年票房4.7亿元,2013年达到6.6亿元,2014年增长到11亿元,2015年动画电影总票房约45亿,其中《大圣归来》票房达到9.6亿。

 

到了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更是斩获了50亿票房,成为当年最大的黑马。

 

图源:《哪吒之魔童降世》

 

自2015年《大圣归来》9亿票房开始,到美感炸裂的《大鱼海棠》,再到“小成本”《大护法》,50亿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国产动画取得很大成绩。

 

制作精炼,画面唯美,内容不再低幼,内核也逐渐深刻。

 

“国漫崛起”的欢呼不绝于耳。

 

在题材和视效方面,国产动漫也向几十年前的“中国学派”靠拢。

 

龙、狮子、福建古楼等传统文化意象重新启用,哪吒、白蛇、姜子牙等传统IP也重现光辉。“3D动画+传统IP“模式日益成熟。

 

故宫文创、汉服,唐装充斥全网,央视还播出《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这类宣扬传统文化的节目。《画江湖之不良人》更是糅合武侠中华历史,打造“成人”动画。

 

“国潮”复兴浪潮之下,兴起了多位弘扬传统文化的画师。

 

国风博主呼葱觅蒜凭借无脸小人迅速出圈,2020年《大话西游》重映,她绘画的至尊宝成为官方指定海报;90后“河南女孩”舍溪创作的《山海经》神兽屡屡登上热搜,为世人呈现中国神话。

 

画师莲羊正是借着这股“国潮”顺利成名,成为全网“最年轻的造龙师”和岩彩画大师。

 

早在2017年,南派三叔想为自己的《藏海花》设计一个封面,他想要中国传统文化的效果,类似敦煌壁画那样。莲羊用水晶粉和蓝铜矿绘制了这副封面,一稿就过了,原作还被南派三叔收藏。



图源:《有数》


那之后,她遇到《王者荣耀》,随后跟越来越多的游戏合作。

 

莲羊不再纠结艺术和商业的关系了,她感谢“数字时代”这个游戏媒介,让岩彩被更多人认识。

 

她说:“我一直在跟着时代走,它也在推我,我也在顺着它走。”


莲羊走红的故事记录在图书《有数》。书中描写了几十个像莲羊这样的故事。

 

他们有山村农妇,凭借网络直播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还有痴迷于电竞的盲人小伙,通过互联网改变了自身命运;也有大厂博士,选择从中关村回到乡下。

 

《有数》是一本记录数字中国的微观实录,它由一群青年记者和学者通过田野调查得来。历时一年,他们脚步辗转城市、县城和乡村,真实呈现了一个数据化时代多元、多变的“非典型”中国。

 

书里的一天,是普通人的一天,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一天,许多人都能从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从而审视自身在这个数字时代的位置。


点击下图,即可购买

 

在数字化时代,我们生活在流动的互联网中,它既带来了红利,也照射出人性的幽暗。

 

“科技之善”让数以万计的普通人迅速成名,在虚拟之中消解了阶级偏见;但“数字下沉”也造成情感淡漠,让人迷失在数据的漩涡。

 

部分年轻人为父母配置智能手机,却忽视了教他们使用。老人们为此报了教学班,课堂上老师80岁,班里最年轻的学生60岁。

 

上课之前,老人需要交钱买纸笔,但大都不会扫码支付,或者分不清微信和支付宝。最后负责收钱的老师无奈地说:“算了,下节课现金交吧。”


图源:《有数》


除了老年人的“数字鸿沟”,卡车司机遭遇的“数字强制”、年轻人沉溺的“虚拟爱情”、青少年网瘾等等都是数字时代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正如北京大学教授邱泽奇所说:“仅有数字经济发展实际是不够的,数字社会需要同步发展。”

 

面对数字分化和数字下沉,如何创造数字红利,推动数字公平,打造科技向善的社会,是政府、公司和公民都要积极应对的一件事。

 

对于我们每个身处其中的“普通人”,在努力提高数字素养的同时,更要相信未来,相信科技。

 

 


部分参考资料:

 

1、《有数》,数字原野工作室

2、《<哪吒>爆红背后,动画行业的年轻人过得怎么样?》,每日人物

3、《悲情<哪吒>40年,中国动画辛酸往事》,宅总有理

4、《我与孙悟空》,万籁鸣

5、《一场面目模糊的卡通狂欢》,三联生活周刊

6、《<黑猫警长>为什么只拍了5集:国产动画断片儿史》,今日叉烧

7、《中国动漫如何讲出好故事》,中国新闻周刊

8、《<宝莲灯>20年: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余晖》,澎湃新闻

封面、配图来源:《有数》,《大闹天空》《哪吒》《哪吒之魔童降世》《葫芦兄弟》《小蝌蚪找妈妈》《大闹画室》剧照,百度百科及网络




-END-

作者 | Zack



读上一篇:马思唯&柳爽人物专访:这届90后为啥“不务正业”

推荐阅读:陶虹:我永远是他的“备胎”



↓ 喜欢文章,别忘了“一键三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