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推荐|锡晒你!我噶大广州!| 拙见+0911活动报名

2016-09-07 拙见 自媒社


拙见说

“嚟,饮啖茶,食个包先啦。”“淡淡定定有钱剩。” 我家隔壁的梁伯和我讲过最多的两句话。在他去世多年之后,每当我因为工作而焦头烂额的时候,我想起他摇着葵扇的身影,都会提醒着自己该如何生活。 我常常被说成非典型广州人。广州人都不太愿意离开这个地方。有一次,我的大学同学问我:“为什么要到北京工作,非得给自己找不自在。”我突然意识到,我给自己找“不自在”很久了,也许,这才是其他广州人与我最大的分野,他们都向往着“叹世界”。 好吃、舒服,十步之内必有美食,的确“够晒叹”。自由、务实、包容,也是外地人普遍对广州的感受,但这些对于广州人来讲却如同呼吸空气一样自然。这在文化研究当中被称为“局内人”,由于我们过于熟悉自身的文化环境,反而更容易忽略。 今年6月14日,中科院对外发布了《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显示广州的宜居程度名列倒数第二。俗语说,“老不入广,少不入川”,意思指的是,四川是温柔之乡,年轻人在那里会变得自由散漫,而广东在古时被称为南蛮之地,这里需要力壮的人开疆辟土。粤地是个拼搏进取的地方,老年人就不必再来折腾了。不难理解,正是这样一个催人奋发的地方,在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中,涌现了多少弄潮儿。 为何这样的一个“不宜居”的地方却滋养了宽松开放的社会氛围?这里有新锐的媒体,三大报业集团鼎足而立,社情民意更加畅通;这里有强势的方言,粤语的九个声调悦耳动听;还有广州的房价是一线城市里面最坚挺的。 我们在这个时候把“广州精神”拎出来,是想重新发现这个城市的魅力,我们的价值认同究竟是什么? 作为一个从小受港台文化影响的广州年轻人,我在香港电影电视剧、流行文化里学会粤语的吐字归音。但到历史的深处去,我们会发现,广州是清朝最早从闭关中开放出来的城市,远离政治中心,和香港一起,最早接受新思潮新制度,敢尝试敢创新,而且有一种现代商业城市的务实传统,不会有太多意识形态的东西。 穿着拖鞋和大裤衩,坐地铁、逛街、买花,路过万木草堂,遥想起康梁变法之地。百年之前,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戊戌变法正起源于此。如今的中山大学南校区里,陈寅恪故居依然静谧,陈寅恪“一生推”的“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一直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在这一个个有着历史显影的地方,我似乎找到了我想要的广州精神的答案。 

你所理解的广州精神是什么?9月11日拙见+“讲呢啲”专场也许能讲到你心里去。我们期待,在这片生生不息的土地上,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能找到一个“心水”的答案。



今日拙词: 讲呢啲)

本期讲者



-劳震宇-
演讲题目:以互联网+思维传承粤文化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劳震宇不忍本土文化被侵蚀,自己的城市慢慢变得陌生。“一种使命感在背后推着我,去保育本土文化,守护广州一切有价值的事物”劳震宇说。
  “广府文化的传承在于‘新瓶装陈酿’”,劳震宇面向新世代,妙用新兴媒介。他主导制作微视频,以简练、谐趣的方式介绍广府历史及文化,倡导尊重文化多元性;他将“深宵镬气,谈天说地”、“唔该晒”这些广州人的生活态度及价值变成了一件件潮Tee;“广古封”上的“掂过碌蔗”、“精到甩尾”搞笑而吉利,他通过二维码,让看似简单的利是封向接受者讲述祝福语背后的广府故事。

不断尝试结合新的形式和载体,让广府文化在新时代得以保育与传承,劳震宇从情怀起步,却不止步于情怀。


-张启祯-演讲题目:康梁与广州精神

作为一位工程师,他却与康有为家族结下不解之缘。祖父张雪峰是康有为的私淑弟子,父亲张沧江接替大名鼎鼎的历史学家顾颉刚,成为康有为女儿康同璧的秘书,大量整理康有为的遗稿。随后他亦接替父亲的工作,一家三代花了先后三十多年时间完成了《康同璧文集》的初稿,有关康有为流亡海外的工作和生活细节也逐渐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整理遗稿的过程枯燥乏味,奔走于图书馆、档案馆,看大量的文献,竖排版、繁体字、文言文等等,可是张启祯坚持了大半辈子,矢志不渝,与康有为“朝闻道,夕死可也”的精神一脉相承。张启祯对康有为与他所处的历史做一个梳理与还原,更将康有为的 “大广州”精神留存给世人:包容、冒险、坚持。


-马志海-演讲题目:我眼中的广州精神

他是广州人最喜爱的名嘴,也是广州街坊中的一分子。电视机里的他,把社会民生、时事新闻都放到了一台脱口秀里。在这里,没有插科打诨的俏皮话,更多的是一针见血的冷幽默。“说真话,说人话,说笑话”——他用理性的头脑、丰富的阅历开拓着大众的视野,试图让更多电视机前的观众拥有独立思考的机会。
走出电视,人们看到了另一个“顽童”马志海。他做的艺术纸雕办过展览,组过乐队开过演唱会,如今的他,还是清远桃花湖畔一所民宿的“掌柜”。

到了知天命之年,马志海无所畏惧,把自己抛入一个个新的战场,在江湖里继续闯荡。


-梁基永-演讲题目:广州人精神的形成过程

梁基永,广东文献研究者、收藏家、书画家。他自称“爬格子的文化人”,也是人们所说的“最后的西关少爷”,这个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被认为是贬义的称谓,如今他听着还蛮得意的。

他出身西关巨贾之家,觉得“西关文化”的精髓在于他们的教养和生活态度,遂而形成的超然世界观和价值观。他不但自幼苦练钢琴,古琴,还师从王贵忱、李曲斋、黎雄才这三位文化界名师,得其真传。如今他已年过不惑,还会闲来赋诗作画,风趣至极,巷弄里、骑楼下,都是他书画里的影子。仍醉心于传统文化的他,过着如旧时名士一般诗酒唱和的风雅生活。而生活在这座城市四十余载,对广东文献的多年研究,让他从这座城与在这扎根的人身上看见广州精神。


-李公明-演讲题目:广州精神中的公共关怀与道德勇气
一个地道广州人,操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广州美术学院的明星教授。 李公明有一本书,叫做《不对》。他说,“读书人的基本职责,就是对所有不对的事情说‘不对’。”他给大学生的第一堂课是,首先要认识你自己,要意识到你是社会公民,是社会的一份子。任教于广州大学城,他从最熟悉的教育界出发,他反思整个中国高等教育体制存在的根本性问题,频频接受媒体采访,关注社会时事。 

他觉得他身上还有一些古代士人的想法,即身在书斋里,还要有一点天下情怀。这位曾经历知青生活的大学教授,再一次强调了阅读的意义,“如果永在书斋不接地气,民族很难有进步”。


0911「拙见+」

讲呢啲

2016年9月11日 18:30开始 
正佳演艺剧院广州精神专场五位讲者用21分钟演讲传递思考- 长按扫码购票 -

#都是早鸟票啊优惠到家了#


慢着~

拙见+

吗吗吗


从今天开始

参加过拙见年度盛典的fans

有机会免费参加本周日的拙见+专场


只需在阅读原文H5报名

现场凭实体票换取0911门票

(年度盛典门票任何票种均可)

150位先到先得


仅限150个名额!!!

先到先得!!!

规则最终解释权由拙见宝宝所有

(有任何疑惑可联系:

拙见小助手ID:zhuojianwenhua)

0911「拙见+」合作伙伴



——  自媒社精选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