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苑动态】一二·九运动 || 四海今歌一二九,革命先锋万民忆

文苑君 文苑馨火 2023-11-12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四海今歌一二九


革命先锋万民忆

1935年12月9日,一个令人痛心,但永远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当北平的爱国学生在听到蒋介石下令绝不抵抗后,他们像雄狮一样怒吼起来,把“九一八”以来积郁在心头的仇恨和愤懑都迸发出来,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斗争,掀起了“一二·九”运动。

01

事件背景

“一二·九”运动又称为“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他们在东北地区推行殖民地化统治的同时,利用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把侵略魔爪一步步伸向华北,造成“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激起北平各阶层人民的极大愤慨。

当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伸向华北大地之时,中国共产党人向劳动大众发出抵御侵略、保卫华北的号召。1935 年,中共河北省委多次发出通知、宣言,要求华北地区各级党组织,在群众中广泛宣传,开展抗日救亡斗争,并对北平市领导机构进行改组,从政治上和组织上加强了对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

02

事件过程

1935 年 12 月 9 日凌晨,广大爱国学生的抗日怒火像火山一样爆发。东北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等校学生举着大旗和标语,分别朝着新华门进发。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近千名爱国学生在西直门一带召开群众大会,向附近居民和守城军警进行抗日宣传。在熊熊燃烧的抗日怒火下,面对国民党军警的刀枪棍棒,爱国学生即使手无寸铁,也未曾退缩,振臂高呼“打倒卖国贼”、“请愿不成,我们示威游行去”。在国民党当局的血腥镇压下,“一二·九”请愿队伍最终被迫冲散,但是,这次抗日救亡运动更加鲜明的暴露了国民党当局麻木不仁的思想和血腥暴力的卑劣行径,激发了更多爱国同胞的满腔热血。

03

事件意义

北平学生的爱国斗争,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揭露了国民党当局的卖国行径,得到了各界爱国人士的支持响应,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两次游行示威之后,在党的领导下,北平学联成立了南下扩大宣传团,深入工厂农村,发动各地工农士兵群众开展反日反蒋斗争,也使爱国学生们得到了锻炼和教育。1936年,南下扩大宣传团在北平召开团员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民族解放先锋队(后改名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这是党领导成立的先进青年组织。它的诞生和发展,大大推动了“一二·九”运动的深入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04

联系现实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讲到“敬告青年,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这是中国青年该有的样子,也是中国未来的样子”。在“一二·九”运动中,是满腔热血的中国青年发出保家卫国的呐喊、是自强不息的中国青年唤起救亡图存的理想,一批又一批的先进青年,带着对祖国、对民族、对人民的责任和担当,怀揣着革命热情和斗争理想涌向延安,从学校奔向革命前线,积极投身救亡图存的革命运动。

江山代有才人出,韶华易逝,青春不老。作为与八十七年前的青年血肉相连,精神赓续的当代中国青年,我们应该“常思奋不顾身”,更应该思考如何投身时代洪流,“殉国家之急”。时过境迁,但我们作为中国青年会将这段历史永记心间,更会用实际行动谱写波澜壮阔的时代新篇。

往期推荐

责任编辑:罗元月

文章来源:李昊屿

校对:颜曦辰 王雅琪

初审:段艳资 秦若月

复审:周恒

终审:史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