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苑星河】冬至欢愉,常安常乐

文苑君 文苑馨火 2023-11-12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冬至时节  / 2022

冬至,又称“冬节”、“贺冬”,华夏二十四节气之一,八大天象类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冬至在太阳到270°时开始的,时于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

1.历史渊源


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认门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到来。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

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办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府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魏晋六朝,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

2.节气特点

所谓“冷在三九”,冬至之前通常不会很冷,真正寒冷是在冬至之后。

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这是中国民间一种计算寒暖日期的方法。

民谚云“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数九是从冬至逢壬日开始算起,每九天一“九”,以此类推,一般“三九”时最冷,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

3.节气习俗

济南的冬天

在中国的许多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在这天吃饺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相传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来的。

古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对于南方的很多地方来说,冬至这一天有吃汤圆的习俗,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汤圆也称“汤团”,可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代表团圆之意。


4.节气古诗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

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

——杜牧《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节选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杜甫《冬至》

往期推荐

责任编辑:冯莎莎

文章来源:冯莎莎

图片来源:互联网

校对:钱欣

初审:张愉乐 段艳资

复审:雷高赟

终审:史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