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东亚的女儿,都有一个名字叫做金智英
编辑:ROOT
小时候,每到过年,我都会问妈妈:为什么你不能回姥姥家过年?
妈妈说,因为这样爷爷奶奶会生气。
长大后,我问自己的男朋友:如果结婚,我可以回自己父母家过年吗?
他脸上露出窘迫的表情,回答:这恐怕不太好吧。
《82年生的金智英》让我想到了身边的所有女性:姥姥、妈妈、姨妈、姐姐、我自己。
金智英说:每到太阳下山的时候,心里总会空落落的。
金智英的春节,从凌晨四点开始:洗菜切菜,包饺子,炸油饼,拌凉菜,洗碗,给一大家人削水果,像每一个家庭里的传统好媳妇一样。
在婆婆家团聚的时刻,疲惫的她终于崩溃了。她突然当着婆家人的面。借母亲的口吻说:
亲家母,我也想让女儿回家团圆。
从那天开始,所有人都觉得她“病”了。
这一刻我发现,全东亚的女儿,都有一个名字叫做“金智英”。
金智英的出生是一件再平凡不过的小事。“智英”是韩国女名中最常见的一个,和王婷、张红,招娣、来娣一样。
智英和姐姐恩英,从小被奶奶教育要把最好的东西都让给弟弟。
原著里,儿时的智英偷吃弟弟的奶粉,被奶奶抓包后狠狠地在她的背上拍,奶粉一下从鼻子里喷出来。
想必很多女孩都面对过这样的场景,奶奶对自己的母亲说,生女儿有什么用,重要的还是生个儿子,人丁兴旺。
有时,来自亲生爸爸的伤害更让女儿们无所适从。
这种伤害可以很小,就像爸爸以为金智英爱吃豆沙面包,其实她爱吃的是奶油面包,实际豆沙面包是小儿子喜欢的口味。
这种伤害也可以很大。少女金智英被补习班的小混混尾随,向父亲寻求帮助和安慰时,换来的却是父亲站在男性角度的连珠炮般的责怪:
为什么穿这么短的裙子?为什么冲他笑?为什么要去离家远的补习班?
就差说一句,你为什么是个女孩?
如果连亲生父亲都认为被性骚扰是女儿的错时,那这个世界上还有谁能真正保护金智英们?
她们的婚姻和丈夫吗?
如果你的丈夫是孔侑,偶尔帮你做家务还不家暴你,逢年过节还送你个包,这样有滋有味的小日子按理来说挺快乐吧?
正是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让金智英走向了精神崩溃的深渊。
家庭主妇们的一天从凌晨五六点开始:做早饭、吸地板、洗衣服、晾衣服、倒垃圾、买菜、照顾孩子、做晚饭、洗碗......
她们的一天在深夜之后结束,身上沾满了油烟和汗臭。
但社会并没有正视过主妇们的付出,甚至连医生都不理解家庭主妇的病痛:
有洗衣机和电饭锅,又怎么会肌肉损伤呢?就好像脏衣服会自己走进洗衣机、吸尘器会自己走路、菜会自己炒好一样。
仔细观察,身边许多带孩子的母亲都会戴护腕,长期抱孩子对女性的手腕损伤极大。
在丈夫看来,在家带孩子和职场打拼相比,是女性拥有的“休息特权”。
因为家庭主妇的生产价值被视为0,她们没有工资、没有假期、没有晋升,她们的劳动并不存在。
生儿育女对于男性而言,或许只是为了应付家里的“催生”,为了跟上同龄人的步伐。
生育给他们带来的改变,或许只是下班早点回家、少去两次兄弟的酒局、抽烟躲到厨房、背上了奶粉钱的负担。
而对于女性呢?
她们放弃了苗条健康的身体、放弃了刚有起色的事业、断绝了和社会的一切联系。换来的是子宫脱垂、爬上脸颊的黄褐斑、常年的腰肌劳损和无法再被捡起的人生。
如果丈夫的不作为是一把软刀扎在女性身上,那么和婆婆的斡旋将给她们一记来自同性的恶意重锤。
当金智英小心翼翼提出重回职场的愿望时,换来的是婆婆的破口大骂:
你去工作谁来看孩子?你怎么能毁了我儿子的大好前程?
可是金智英也是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也曾经拥有光明的前程,也有自己想要追求的梦想,为了丈夫和孩子,她画地为牢、牺牲自我。
这些就是她的义务吗?
“妻子”、“母亲”、“儿媳”这些符号是东亚女性一生的枷锁,看似幸福的人生却是鬼打墙一样没有出口。
在被婚姻家庭禁锢之前,金智英也是一个职场白领,出人头地获得了大企业的工作。
明明能力出色,金智英却被能力次之的男同事挤出核心小组。
职场性别歧视在亚洲是一道无解题,女性总要付出十倍的努力才能获得应有的回报,不信你去看看自己单位有几个女领导?
即便是雷厉风行的女上司,业务吊打全场,在男性环绕的职场还是会被扣上“不是一个好妻子好母亲”的帽子。
在工作场合,女性总要被当作调笑的对象玩弄一番,连最起码的尊重都是男性特有物。
除了职场不公以外,她们还要面临被针孔摄像头偷拍的境遇。
金智英的女同事发觉厕所被安装了摄像头,男同事们在传阅她们的照片。
女性的生存空间被步步紧逼,甚至连上个厕所都要考虑会不会被屏幕那头的人意淫。
与此同时,接受性骚扰培训的男职员们却在抱怨为什么自己没出生在几百年前。
依旧特权在握的他们,深切怀念着那个对女性呼来喝去拳打脚踢的时代。
为了生育放弃工作的金智英加入了宝妈群,没想到这里面不乏高材生。曾经的首尔大学理科生,现在唯一能用上数学的时刻是教儿子九九乘法表。
就连梨花女子大学毕业的金智英,为了给丈夫补贴奶粉钱,也只能找到面包店收银员这样的工作,残酷的社会巨轮早就把落后两年的她拒之门外了。
东亚女性在生育之后难以回归社会,第一道坎就是职场空白期。
高速运转的企业并不会因为母亲的付出而优待任何女性。即便回归岗位,也难再有晋升的机会。
被迫与社会隔离,是因为她们一开始就不配拥有进入社会竞赛的权力。在韩国,“已婚女性每五个人当中就有一人因为生子育儿而辞去工作”。
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实,迫使她们将工作的权力让渡给了丈夫。
在韩国,高材生主妇的现象再正常不过。
被压迫在父权结构底层的女性,就这样患上了“女性失语症”——她们无法言说,即便说了也无人在意。
这才是“病”了的金智英,被母亲、学姐、外婆“附身”的原因。她无法开口为自己辩护,她只能求助于其她女性的声音,发出最后绝望的呼救。
“这是生活在21世纪初的女人吗?”
这是少女时代成员崔秀英看完《82年生的金智英》发出的疑问,在此之后,她被大量男粉丝人身攻击。
Red Velvet成员Irene,也因为读过这本书而被男粉丝烧照片,他们表示十分后悔曾经想和Irene结婚(仿佛Irene能看上他们一样)。
《82年生的金智英》在被翻拍为电影之前,韩国右翼男权群体联名上书青瓦台抗议,甚至连演员郑裕美和孔侑都是他们狙击的对象。
在这片魔幻的东亚土地上,女权主义不是“平权”而是“逆权”的颠覆存在。
如此能戳中大韩男儿们的痛点,是因为这部电影描述的不仅是金智英,而是身边每个人的奶奶、母亲、姐姐、妹妹们不配拥有的人生。
这部电影展现的,是跨越三代女性的生存困境。噩梦般的命运,重复出现在每一代“母亲”与“女儿”身上。
金智英的母亲吴美淑是整部电影的灵魂人物。为了供家里的哥哥们上学,她小学毕业后就辍学打工。学习成绩不错的她也曾拥有一个当教师的梦想。
在父亲对刚毕业的金智英说出“不工作就出去嫁人”的气话之后,沉默的母亲突然就摔了筷子:
凭什么我的女儿就不能拥有一份光明正大的事业?
当金智英“病”了之后,母亲放下所有事情来女儿家看望,影片也到达了最痛的泪点:
金智英被外婆附身,宽慰着同样拥有不幸人生的母亲。
金智英和吴美淑,两个重叠的“母亲”和“女儿”,她们相拥而泣。每一代女孩们都分享着无助的被男权社会支配的苦难命运。
平庸无奇的金智英的一生,包藏着数代女性的苦难史。儿时被弟弟排挤在原生家庭之外,青春期被同班男生骚扰,工作时被男同事挤压,结婚后被彻底剥夺了主妇以外的任何社会身份。
电影给她安排了一个过于美好的结局:她成为一名作家,写下了关于自己的故事。
但原著中的结局我更喜欢:金智英的心理医生(男),在同情她的悲惨境遇之后,转身看着怀孕离职的女员工感叹,下次一定要招聘一个未婚未育的女性。
现实世界不会因为一本著作和一部电影改变,东亚的女儿们的境遇依旧不乐观。
在韩国,公共场合带孩子的母亲会被叫做“妈虫”。没有人给“母亲”这个身份应有的尊重。
但我的希冀就像原著作者赵南柱在《82年生的金智英》扉页上写的一样:
“由衷期盼世上每一个女儿,都可以怀抱更远大、更无限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