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我们之前没有拍出过这样的片儿?

卜比 北戴河桃罐头厂电影修士会 2022-09-23


暑假档好片打架的余温还没过去,这不,中秋档的好片儿也来加入战斗了。
 
如果你买票的手还在微微颤抖,犹豫着不知道看什么片儿的话,桃首推这部杨荔钠导演的新片《妈妈!》。

 
这是由吴彦姝老师和奚美娟老师领衔主演,文淇特别主演,朱时茂友情出演的一部讲述老年阿尔茨海默病的片子。
 
桃有幸被片方邀请去看了首映,不出意外的话,中秋节我会请我妈一起再看一遍。
 
看第一遍的时候,我哭了五六次,半包纸巾都哭没了。如果带上我妈,可能是和妈妈一起抱头痛哭的程度。
 
有人可能会问,到底讲的啥呀,值得这么大动干戈地掉眼泪吗?
 
待我细细道来,可能是今年最好哭的电影《妈妈!》具体讲了些什么。
 


影片是从一对母女开始叙事的,这是一对特殊的母女。
 
母女二人都是退休的大学老师,母亲85岁,女儿65岁,两人一起住在杭州有花有草有小猫咪的小院子里。

 
一开始的时候,一切都很好。女儿白天会去做义工,照顾养老院的老人、清理街道等,晚上回去照顾母亲,两人的互动充满了生活的趣味。
 
特别是母亲,这可是一位傲娇的老顽童了。
 
80了还会为了拿书架上的书在梯子上跳上跳下,女儿看到后写了一张便利贴:“摔下来会死。”母亲立刻在便利贴上反击道:“不摔下来也会死。”
 

 
周三午餐一定要吃牛排,风雨夜里偏要放小猫进屋躲雨。
 
下午就开始喝红酒,到了晚上还邀请女儿来一杯,称”比安眠药还管用“。
 
在女儿为顽皮的母亲清洗身上的猫毛的时候,平时乐于帮助他人的女儿变成了母亲口中的费水达人——“可你一生浪费了许多的水”,还说“等你老了,我也要报复性地清洗你”。
 
这个时刻很快就来了,那就是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
 

 
这个病大家肯定多少也有所耳闻,一开始是会忘记事,后来逐渐就不会说话了,认知失调,失去生活能力。
 
患上阿尔茨海默病的是女儿,母亲照顾患病的女儿组成了影片的主要情节。年迈但身体康健的母亲这时候爆发出惊人的母性,她给女儿做饭,帮女儿洗澡,陪着女儿淋雨……

 
这些事说起来普通,但吴彦姝和奚美娟老师演起来的时候,就显得很特别了,两人的演技细致入微,看的时候你完全相信这么一对母女会出现在杭州街头的某个拐角。
 
女儿一头黑发,母亲一头白发,年暮的母亲照顾同样步入老年的女儿,比起生命之苦,更能体味到的是母性的强悍。
 
可阿尔茨海默病最让人难过的一点是——患者会认知失调,知道妈妈这个概念,却认不出自己的妈妈,知道自己的名字,但是想不起来名字该怎么写。

 
在女儿失禁的时候,在女儿撞坏了自己的胳膊的时候,在女儿咬人的时候,在女儿说出“你不是我妈妈”的时候,她也有失望过,难受过,到最后她还是那个舐犊情深的母狼,“不管你变成什么样子,妈妈永远都爱你”“我要给你做个好榜样”。
 
女儿照顾母亲的时候,母女关系转换了;在女儿患上阿尔茨海默病之后,母女关系又一次调转了。就在这母女关系的转换之间,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坚韧与活力。
 
电影除了描绘吴彦姝和奚美娟老师之间的母女情分,让人惊喜的是文淇的出现。这个角色出场时一头红发,还是个小贼,但后来角色成长为年轻的母亲之后,给这对暮年的母女又带来了新的希望。

 
成熟后的文淇带着baby,将家打扫干净,收拾了院子和落地窗,让二人抱着baby玩,待二人睡后,又回到自己的生活中。无论如何,她的到来都带来了少见的一丝希望。
 
就算没有儿女,组成完整的家庭,女性之间的精神和生命也能得到传达和延续。
 

 
这种希望是超越血缘和亲情的表达,也是老中青三代女性之间的互相救赎。
 
更让人感动的是,在银幕之外,这部电影本身就是女性影人们集中力量做出来的作品。
 
84岁的吴彦姝在一段母女追赶戏中快速奔跑,连拍9条之后意外摔倒也没有多言;另一位女主演奚美娟忍受高温完成了浴室戏的拍摄,还有青年演员文淇的加盟。
 

 
幕后更是有全女性班底做基础,监制尹露延续了之前在《我的姐姐》《送你一朵小红花》中对现实的关注和情感张力,剪辑指导朱琳从五个小时的素材中提取了109分钟的精华,导演杨荔钠这几年专注于拍摄女性题材的电影,这部《妈妈!》是女性三部曲其中之一。
 

 
在这个剧组里,是女性带领着男性向前走,用导演的话说:“非常帅,非常好。”
 
依我看,这部电影敢于把一对老年母女搬上银幕,探讨阿尔茨海默病,也非常酷,非常好。
 


相信细心的观众已经发现了,《妈妈!》想讨论的核心议题是阿尔茨海默病。
 
国外不乏讨论阿尔茨海默病的电影,近几年的《困在时间里的父亲》,比较早的《诗》《本杰明·巴顿奇事》等等,在国内特别是大陆却少有人触及。《妈妈!》是国内第一部正面关注阿尔茨海默病的电影。
 
正如监制所说,拍这部电影不是为了煽情,而是想让大家更多地关注阿尔茨海默病,把这个病不同阶段的症状展现出来,提高全社会对其的认知。

 
阿尔茨海默病不是一种少见的疾病。《2020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诊疗现状调研报告》(下称《报告》)中指出,2020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群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有983万,到2022年,这个数字已经超过1000万。
 
全球痴呆症患者中,超过1/4来自中国。在中国,每100个60岁以上的老人中就有5个痴呆症患者。

 
随着老龄化的速度加快,这个数字还会进一步上涨。但我国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就诊率低、诊断率低、治疗率低的主要原因就是对这个疾病缺少有效认知。
 
《报告》中指出,86.3%的人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极其有限,84.4%的患者因为出现症状才就诊,41.91%的患者被认为记忆力下降是老人自然衰老的过程而未及时治疗。
 
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是健忘、交流困难、容易迷路,偶尔会超常的生气。

 
中期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会升级到更加健忘,出现幻视幻听,睡眠紊乱,有攻击行为,日常的进食、如厕、穿衣等都需要看护帮助。
 
晚期的阿尔茨海默病症状则会变成不认识亲人朋友和熟悉的物品,可能不会走路,只能坐轮椅,通常不知道时间地点,基础的洗涤和如厕都需要人协助,还有可能大小便失禁。
 
大部分标志性症状都在《妈妈!》中有体现,女儿的失禁,咬人,斥骂母亲,出现幻觉,还有多次表示不认识母亲。
 
有人总结道:阿尔茨海默病就像是死亡的前哨,折射出死亡的各种形态,在肉体死亡之前,患者要经历的是性格的死亡、认知的死亡、自主权的死亡,也是自我的死亡。

 
到这儿就引出另一个问题:我们要如何面对衰老,又要如何面对死亡?
 
我曾经以为,衰老只是意味着失去美丽的肉体,还有生命质量的下滑,而死亡是生命的终结,但电影中呈现了有关衰老新的可能性,还有对于死亡新的理解。
 
衰老有时候是像电影里养老院里的老人那样,在静止里迎接衰老,在无休止的回忆中迎来衰老。

 
另一种衰老则是活得像母亲一样傲娇任性,积极地面对人生,将衰老这件事变得自然和美丽,接受衰老成为我们身体的刻印,将之当作时间自然留下的疤痕。
 
而死亡,正如母亲和女儿结尾在海岸边跳起的双人舞。母亲放开了女儿的手,女儿则是缓缓地向母亲走去,就像是儿时的蹒跚学步一般。
 
同时,海的声音围绕着二人,生命本是从海的泡沫中诞生,此时二人回到海边,在沙滩上跳起双人舞,就好像是对生命的起点与本质的回归,电影也在这里结束。这个画面也许就是对死亡和生命最好的答案。

 
它让我们短暂的人生变得充满意义,正视死亡,将它变成一个可以谈论的东西,而这对母女对衰老和死亡的积极抵抗,则展现出了惊人的生命力和自尊。
 
正因为死亡即将到来,生命这朵花才更显得闪耀。

 
总之,在我看来,《妈妈!》是一部足够高级的电影,哀而不伤,让人落泪但没有陷入滥俗的煽情,展现了母女情感却无意间折射出更大的母题,即女性之间的互爱与互助,讨论生命之苦却没有陷入其中,反而展现出生之顽强。
 
电影《妈妈!》的结尾让我看见真实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以及照顾他们的家人的状态,这种真实的视角和现实主义的态度也让人敬佩。
 
让我们在9.10中秋之夜走进电影院感受这份母女情感,又超出母女情感的生命力本身吧!
 
你可能会哭,但打动我们的到底是什么呢?
 

答案就在大银幕中。


设计/视觉:壮壮




#推荐阅读#


 

 

这可能是今年最好哭的亲情片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