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评论》易小准:俄乌冲突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缩略版)
俄乌冲突使世界经济面临再度陷入滞胀的风险。全球经济治理将走向分裂,全球储备货币多元化进程将有所加快。俄乌冲突将大体终结本轮的经济全球化进程,西方的跨国公司将不得不在价值观贸易、供应链安全、保持企业竞争力之间艰难寻求平衡。俄乌冲突还将刺激世界各国强化能源安全意识,构建以提高就地平衡能力为特征的现代能源体系,并带来国际粮食生产和贸易格局的适应性调整。中国应谨慎应对复杂形势,同时吸取俄乌冲突后俄罗斯在多边机构中被孤立、被挤压的教训,坚持发展中国家定位,为多边机构提供尽可能多的公共产品,以此团结大多数成员,共同推进开放包容和互利共赢的多边议程。中国还应当坚持开放政策不动摇,以开放对冲少数西方国家与中国脱钩的不良企图。
关键词:俄乌冲突 滞胀 全球化 能源安全 脱钩
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冲突(以下简称“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及其欧盟、英国和日本等盟友(以下简称“西方”)纷纷在世界贸易组织(WTO)中提出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主要包括取消对俄罗斯的最惠国待遇、中止俄罗斯在WTO的成员地位,甚至试图把俄罗斯逐出WTO。西方极力利用WTO炒作政治热度,讨伐和孤立俄罗斯,同时给其他持中间立场的成员施加压力,迫使其选边站队。此外,俄乌冲突正在对全球价值链的重构以及未来贸易的走向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俄乌冲突将大体终结本轮的经济全球化进程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化从高潮逐渐回落。美国前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上台后推行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进一步推动了去全球化进程。可以预见,俄乌冲突将大体上终结世界在过去三十年所经历的这一轮全球化浪潮。冲突导致的能源危机和粮食短缺,将迫使全球供应链进一步重构,走向短链化、本地区化甚至国家的自给自足。
欧洲与美国的跨国公司从原来优先考虑低成本、高效率转向更多考虑供应链的安全和“政治正确”的价值观贸易。在1995-2008年的全球化高潮期间,全球贸易额年均增长约9.4%,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至2018年,这一数字骤降至1.7%。预计新冠肺炎疫情结束之后,在俄乌冲突的影响下,全球贸易额的年均增速还会进一步降低。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国和贸易国首当其冲,会受到这一趋势的不利影响。某种程度上说,当前的去全球化其实就是去中国化。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逆全球化对于消费者来说代价高昂。全球范围内出现的通货膨胀,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去全球化带来的成本。我认为,全球经济一体化不会完全退回至冷战期间的水平,因为商业竞争的基本逻辑并没有改变。在去全球化的过程中,消费者仍会继续寻求更便宜的产品,那些成本高企的企业最终会被淘汰。
因此,去全球化进程也将遇到瓶颈。西方的跨国公司不得不在价值观贸易、供应链安全和降低生产成本、保持企业竞争力之间寻求平衡。尽管供应链的进一步区域化、短链化是当前的大趋势,但是假设某国的一个企业选择回归本土或本区域生产,而另外一个与其竞争的企业仍然选择在中国布局其产业链,那么,只要中国能够坚持提供开放和良好的营商环境,中国经济社会的安全、稳定和低成本、高效率将确保选择留在中国的企业赢得市场竞争。
二、全球经济治理将走向分裂和两极化
俄乌冲突导致的另外一个结果,就是使全球经济治理更加分裂,全球经济治理的两极化趋势将不可避免。有西方学者称之为 “西方对抗非西方”(West against Rest)。他们预计,把俄罗斯踢出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 将导致世界的金融体制分化为西方和中俄两大板块,并催生出SWIFT的替代系统。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以WTO为代表的全球贸易治理体系也急速向两极化发展。美国想凭借在俄乌冲突中形成的与西方盟友的高度团结,一鼓作气把WTO改造成所谓的“价值观贸易组织”。如果得逞,美国作为“西方民主价值观”的旗手,将可以顺理成章地垄断WTO的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目前,美国一方面正在率众努力把俄罗斯踢出WTO,另一方面则试图裹挟WTO改革等多边议程,以规锁和遏制中国。
三、中国需要谨慎应对
中国并不是俄乌矛盾和俄美矛盾的主要当事方。但是,美国一直试图把“祸水东引”,用道德绑架的方式把中国拖入这场地缘政治冲突的风暴中心,在国际上逼中国在俄乌冲突中选边站队。
美国利用中国与俄罗斯的良好关系,胁迫其西方盟友与中国硬脱钩,以损害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因此,中国应当坚持客观、公正、均衡的立场,与俄罗斯、乌克兰和欧盟都要保持良好的关系,否则美国可能利用俄乌冲突向中国发难,将中国苦心经营多年的“一带一路”建设毁于一旦。
四、全力防止美国在全球打造价值观贸易
俄乌冲突对多边贸易体制最大的影响,就是WTO可能被改造为一个充满政治对抗的机构。目前,美国的意图已非常明显,就是要利用俄乌冲突把WTO推向两极化。美国已经摒弃WTO推动贸易自由化的传统功能,正在试图通过强力推行“以我划线”的价值观贸易,将WTO打造成维持其全球霸权的政治工具。中国应当特别警惕美国借俄乌冲突,逼迫盟友和WTO的中小成员依照美国设定的“民主价值观”站队。因为多数成员在政治正确、“民主价值观”和安全利益等多重因素的裹挟之下,很难选择与中国站在一起。欧洲各国虽然在经济上高度依赖与俄罗斯的能源贸易,但在安全上又不得不依赖美国的军事保护,因此,在美国的胁迫之下,其经济利益只能让位于安全利益和美式价值观。
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成功地在国际上对俄罗斯形成了同仇敌忾的讨伐氛围。美国率西方各国代表团甚至拒绝与俄罗斯代表坐在同一会场,WTO的正常工作机制受到极大干扰,各项议程几乎陷入停滞。美国代表高调宣称:“我们在WTO中关心的不是俄罗斯是否舒适,而是乌克兰的利益。我们不能容忍俄罗斯以继续推进多边贸易议程为借口,把WTO作为其安全庇护所。如果为了捍卫我们的价值观而不得不牺牲多边贸易工作,我们已经做好准备。”
五、中国需要建立多层次的朋友圈
应对俄乌冲突下各方在多边贸易组织中的博弈,中国不能仅依靠自身的实力,更多要依靠在贸易利益基础上形成的各种朋友圈,利用合纵连横的能力,突破美国伺机对中国发起的围剿。中国应当吸取俄乌冲突后俄罗斯在多边机构中被孤立、被挤压的教训,为WTO提供尽可能多的公共产品,以此团结大多数成员,共同推进开放包容和互利共赢的多边议程。中国要善于利用共同的经济利益和灵活务实的引领能力,在不同的贸易议题上形成多层朋友圈。面对美国在多边场合对中国发难,这些基于共同利益的朋友圈将对中国形成重要的保护。
六、发展中国家地位是中国重要的政治依托
俄乌冲突中,俄罗斯在WTO的空前孤立给了中国一个重要启示,就是发展中国家定位不能变。俄罗斯当年以发达国家身份加入WTO,因此在WTO各个谈判议题上未能为发展中国家发声。但发达国家从未真正接纳俄罗斯,而发展中国家也与其保持了距离。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与欧洲牵头发达国家集团,第一时间就宣布把俄罗斯从WTO中的发达国家阵营驱逐出去。而发展中国家则本来就与其疏远,这使俄罗斯在WTO中孤立无援。美国及其盟友在WTO的各个场合有意打压和排斥俄罗斯。只要俄罗斯的代表一到场,这些成员就立刻离场。有些重要的多边会议,例如渔业补贴谈判,无法排除俄罗斯,在这些会议上主要发达国家的第一项议程就是把俄罗斯痛批一顿,发展中国家则基本噤声。
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中国始终把发展中国家作为重要的政治依托;第二,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第三,中国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重要桥梁,中国为WTO提供的公共产品对于发展中国家至关重要。因此,为了应对美国今后在WTO中可能对中国进行的讨伐和围剿,中国不可贸然放弃发展中国家地位。
七、争取欧盟是中国打破围剿的关键
打破美国对中国在多边层面的围剿,欧盟是整个战略的关键。尽管欧盟在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上与美国一致,但在经济利益、能源安全,特别是支持多边主义上,仍然与美国存在较大分歧,这就给中国在WTO中争取欧盟留出了必要的空间。
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甚至日本等美国以外的西方国家和地区,并不愿意为了所谓的“民主价值观”而彻底瘫痪WTO。它们仍在政治正确的价值观和多边贸易体制的正常运转之间寻求某种平衡。此外,俄罗斯与乌克兰也都有意愿让 WTO继续推进工作。俄罗斯驻WTO大使表态称,俄罗斯不想被孤立,但是也不愿阻挠WTO的工作进展。因此,各方寄希望于WTO总干事进行协调,不让美国在地缘政治的争斗上走得太远。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中国已经在WTO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中国明确表态支持继续推进WTO的正常谈判,同时也积极在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进行斡旋和沟通,将它们的地缘政治争斗在WTO中限制在一般性的政治表态。此外,中国还协助WTO总干事找到双方都可接受、灵活务实的机制来推进WTO的日常工作。
总之,在美国利用俄乌冲突来裹挟WTO、强推价值观贸易的情况下,中国既不能让西方把中国和俄罗斯完全捆绑在一起,也不能让美国绑架欧盟来一起围剿中国。中国和欧盟没有地缘政治之争,却拥有巨大的共同经济利益。中国与欧盟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反对单边主义、应对疫情、应对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上有相近看法,支持多边主义和加强多边贸易体制是双方共同的选项。今天,想要改变美国已不大可能,但是拉住欧盟仍存在可能性。只要中国与美国没有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欧盟依然是中国可以争取的对象。如果中国能够争取让欧盟在WTO中保持一定程度的中立,或者至少不全力参与美国对中国的遏制与打压,那么,这不仅有助于形成对中国有利的多边贸易环境,也将是对WTO的强有力的支持。
八、坚持开放不动摇
这次俄乌冲突对中国的启示是巨大的。中国与俄罗斯有很大的不同,中国既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又与西方各国有着紧密的经济联系,在全球技术分工特别是供应链方面形成了稳固的优势。这也是西方媒体普遍认为中国比俄罗斯更难被制裁的原因。近日由格雷厄姆·艾利森教授执笔的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提出:“能否将美元武器化这一手段应用于中国是令人怀疑的。美中经济关系已经变得如此相互依存,以至于它们形成了类似冷战期间美苏相互确保毁灭的关系——相互确保的经济破坏(Mutual Assured Economic Disruption)。”
事实证明,开放使中国更强大、更安全。面对日益两极化的世界,中国应当坚持开放政策不动摇,以开放对冲少数西方国家与中国脱钩的企图。
(此为缩减版,注释从略,请前往知网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