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评论》曹宝明:俄乌冲突对国际粮食安全的影响(缩略版)
关键词:俄乌冲突 滞胀 全球化 能源安全 脱钩
俄罗斯和乌克兰作为全球重要的粮食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位于广袤的东欧大平原,耕地辽阔,土壤肥沃,是欧洲重要的粮仓,是亚洲、非洲和地中海部分国家和地区进口粮食的源头,在全球粮食系统和粮食安全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自两国发生冲突以来,基于种植与收获受限、出口与贸易受阻、未来产量预期不确定等因素,国际粮食供应链受损、粮价大幅波动,传统上以两国作为粮食进口来源地、粮食安全水平原本就十分脆弱的亚非国家和地中海地区,已经出现了粮食短缺问题。如果冲突持续,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粮食安全问题将更为严重,并可能进一步加剧饥饿和营养不良现象。关于俄乌冲突对国际粮食安全的具体影响,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俄乌冲突会对哪些粮食品种的国际市场带来影响
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粮食品种主要包括小麦、大麦、玉米、大豆和水稻等,其中小麦、大麦、玉米的产量和出口量在全球粮食生产与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大豆产量和出口的国际影响较弱,水稻产量和出口的国际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首先,就小麦而言,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乌克兰的小麦出口量也名列前茅。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统计,2021年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小麦产量分别为8199万吨和2903万吨,两国合计11102万吨,全球占比为14.30%;同年,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小麦出口量分别为4249万吨和2036万吨,两国合计6285万吨,全球占比为32.5%。其次,就大麦而言,乌克兰和俄罗斯是全球第二和第三大大麦出口国。2021年,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大麦产量分别为1750万吨和1020万吨,两国合计2770万吨,全球占比为19%;同年,俄罗斯和乌克兰分别出口大麦450万吨和600万吨,两国合计1050万吨,全球占比为30.68%。再次,就玉米而言,乌克兰是全球第四大玉米出口国。2021年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玉米产量分别为1487万吨和3857万吨,两国合计5344万吨,全球占比为4.5%;同年,俄罗斯和乌克兰分别出口玉米526.6万吨和3161万吨,两国合计3687.6万吨,全球占比为19.65%。最后,就大豆而言,2021年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大豆产量分别为425万吨和311万吨,两国合计736万吨,全球占比为1.97%;同年,俄罗斯和乌克兰分别出口大豆94万吨和188万吨,两国合计282万吨,全球占比为1.7%。
二、俄乌冲突会对哪些国家和地区的粮食安全带来影响
这一问题实际上包括两个具体问题:一是粮食的可获性问题,二是粮食的获得成本问题。
第一,就粮食可获性而言,由于俄罗斯与乌克兰作为欧洲粮仓的历史地位和重要粮食出口国的现实状态,俄乌冲突导致港口受限、物流受阻、车船停运,使得那些以两国作为粮食进口来源地的国家和地区出现了粮食供应链受损的问题。国际贸易中心(ITC)的贸易地图(Trade Map)数据显示,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小麦出口目的国主要是埃及、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巴基斯坦、孟加拉国、苏丹、阿塞拜疆、尼日利亚、摩洛哥等国家,大麦出口目的国主要是中国、沙特阿拉伯、利比亚、约旦、土耳其、突尼斯、利比亚、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玉米出口目的国主要为土耳其、中国、越南、荷兰、埃及、西班牙、伊朗、韩国、日本等。可见,除了中国、日本、韩国以及少数欧洲发达国家外,进口两国粮食的大部分国家都是原本就存在粮食安全问题的亚非国家(尤其是位于非洲和中东地区的国家),而俄乌冲突引起的粮食供应链受损将进一步加剧这些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
第二,就粮食的获得成本而言,俄乌冲突导致的粮食价格上涨必然是普遍性和全球性的。“普遍性”意味着,不仅仅是俄罗斯与乌克兰生产和出口的粮食品种价格受到影响,而且其他粮食品种以及以粮食为原料的各类食品价格也会普遍上涨。原因就在于不同粮食品种之间具有一定的替代关系,各类食品也会因原料价格变化而涨价,使用粮食饲料的养殖业和畜牧业的动物性食物的价格也会因此而上涨。“全球性”则指,在全球化已经使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高度依存的背景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粮食生产和出口变动,必然引发全球市场的连锁反应。在俄乌冲突中,受损的不仅是俄罗斯与乌克兰,也不仅是以俄罗斯与乌克兰作为粮食进口来源国的国家和地区,其他国家和地区,包括域外发达国家,也不得不承受粮价普遍上涨带来的食物支出增加和生活成本上升的巨大压力。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经济停顿的背景下,很多国家已经陷入通胀和滞胀的泥潭,俄乌冲突对粮食、食物和食品的全球性冲击,会进一步加深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全球性粮食安全问题。芝加哥交易所(CBOT)的数据显示,2022年3月小麦期货价格环比上涨7.84%,第一季度累计上涨27.31%;3月玉米期货价格环比上涨8.22%,第一季度累计上涨23.20%。FAO发布的食品价格指数显示,2022年2月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平均为140.7点,同比上涨20.7%,创历史新高,相比2011年2月的上一次峰值水平上升3.1点。FAO警告称,在2022/2023年度,全球营养不良的人口可能增加8%,达到1300万人,其中亚太地区的情况最为严重,其次是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
三、俄乌冲突对国际粮食安全的影响会持续多久
这涉及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冲突持续的时间,二是冲突涵盖的作物季节,三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粮食库存水平及其调节国际粮食供求缺口的能力。
就第一个因素而言,俄乌冲突可能持续的时间,似乎只取决于政治家的决断和冲突进程,具有不可预测性,经济学家显然无法给出军事领域的答案。
就第二个因素而言,粮食作为人类从生态系统中获取的植物性食物,其种植或生产是一个经济再生产(投入/产出)和自然再生产(作物生长)相互交织的过程,具有显著的周期性,并具体表现为作物季节或粮食年度。到目前为止,俄乌冲突已经影响乌克兰2022年的粮食种植和收获,可以肯定的是,乌克兰在这一个作物年度的粮食种植及收获将大幅度减少。据FAO估计,俄乌冲突可能会使乌克兰2022年种植季的20%~30%的作物面积没有种植或没有收割。同时,由于俄罗斯供应全球40%的化肥,如果化肥供应链因战争或贸易禁运而中断,那么全球2022粮食年度的作物收成将大幅减少。总之,即使军事冲突立即停止,2022/2023粮食年度的全球粮食生产与贸易已然受到严重影响;如果军事冲突持续到2022年下半年,那么2023/2024粮食年度的全球粮食生产与贸易将继续受到伤害。
就第三个因素而言,粮食库存能力某种意义上就是应对粮食生产与贸易变化的缓冲能力。基于粮食育种技术、机械作业技术、化学肥料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和粮食储藏与运输技术的巨大进步,近年来全球粮食生产和库存状况良好。鉴于军事冲突导致2022年俄罗斯与乌克兰的玉米及小麦等谷物出口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国际谷物理事会(IGC)在2022年3月的报告中下调了世界玉米和小麦的消费量并上调了期末库存,预计2022年世界粮食库存将增加1%。总体而言,俄乌冲突还不能对全球粮食安全带来持续的深度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少数国家或地区的粮食库存已经因俄乌冲突而难以为继。例如,叙利亚小麦库存只能维持两个月;黎巴嫩最重要的粮仓在贝鲁特港口爆炸中遭到损毁,其进口粮食的储运能力下降,小麦库存仅能维持一个多月。作为高度依赖俄罗斯与乌克兰粮食的这类国家,俄乌冲突持续意味着其粮食安全问题将持续存在并越发凸显。
四、俄乌冲突对国际粮食生产和贸易格局会带来哪些影响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发现,俄乌冲突对国际粮食安全的影响,在空间尺度上具有显著的域外溢出效应,可以称之为“域内冲突,域外遭殃”;在时间尺度上则具有显著的当期效应和滞后效应,可以称之为“当年冲突,当年遭殃,来年更慌”。
由此就会出现国际粮食生产和贸易格局的适应性调整,其核心关注是粮食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粮食进口成本的合理性,其关键因素是贸易半径以及贸易对象的可替代性。与俄罗斯、乌克兰的贸易半径相对较长、经济相对发达的东亚和西欧国家,比较容易改变本国进口粮食的供应链,有足够的实力从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寻求新的进口粮源;而与俄罗斯、乌克兰的贸易半径相对较短、经济相对不发达的亚非和地中海地区国家,改变粮食供应链、寻求能够替代两国的新的进口粮源则比较困难。例如,近年来,黎巴嫩、突尼斯、埃及、也门都依赖从乌克兰进口小麦,其中黎巴嫩进口小麦的一半以上由乌克兰供应,突尼斯42%的进口小麦来自乌克兰,也门的这一比例接近25%。如果这些国家改为从澳洲和美洲进口小麦,不仅进口周期延长、物流成本增加,而且澳洲和美洲的小麦到岸成本远高于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小麦,这恰恰是以上国家难以承受的。如果军事冲突持续不断,那么中亚、西北非和地中海地区依赖俄罗斯与乌克兰粮食的国家,也必将调整粮食供应链、替换粮食进口伙伴,以维护本国粮食供应链的稳定性。
总之,粮食生产要素的资源特性和大宗属性,使得俄罗斯与乌克兰因其资源禀赋而在国际分工与贸易中扮演着生产与出口的惯性角色。一方面,短期内其粮食生产与出口的减少份额难以被其他国家替代;另一方面,如果冲突持续的时间足够长,那么,几乎所有以两国作为进口粮食来源国的国家和地区,都将毫无例外地改变各自的进口粮食供应链,即使付出更高的成本和代价。
五、俄乌冲突对中国的粮食安全会带来哪些影响
中国粮食进口品种主要是大豆、玉米和小麦。第一,就大豆而言,2021年中国共进口大豆9652万吨,主要来源于美国(3229.6万吨)、巴西(5814.73万吨)和阿根廷(374.7万吨),三国合计占比97.6%;而从俄罗斯进口54.68万吨、从乌克兰进口6.32万吨,两国合计仅占比约0.63%。因此,俄乌冲突对中国进口量最大的大豆来说,其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第二,就玉米而言,2021年中国全年进口玉米2835万吨,其中,从美国进口1982.81万吨,占比为69.94%;从乌克兰进口823.45万吨,占比为29.05%;从俄罗斯进口8.9万吨,占比为0.31%。因此,俄乌冲突对中国从乌克兰进口玉米有较大的影响,并进一步影响中国饲料工业、畜牧业、养殖业的发展以及肉、奶、蛋等畜禽产品的生产和供应。第三,就小麦而言,虽然俄罗斯与乌克兰是全球重要的小麦出口国,2021年小麦出口量的全球占比为32.5%,但是基于中国进口小麦多为强筋和专用粉之需,传统上主要从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和法国进口,而极少从俄罗斯和乌克兰进口,所以,俄乌冲突对中国小麦进口供应链几乎没有影响。但由于俄乌冲突推高国际小麦价格,中国进口小麦会付出更高的成本。第四,就大麦而言,乌克兰是全球重要的大麦生产和出口国,在中国全年进口的1248万吨大麦中,有321.21万吨来自乌克兰,占比为25.74%。俄乌冲突引致国际大麦价格上涨,也使得中国为此付出更高的进口成本。
总之,中国在“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指引下,一方面维持了高水平的粮食产量和储备量,另一方面也在夯实国际粮源和供应链,以多元化的策略造就了国际粮食供应链的韧性,使得中国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仍然有效维护了国家粮食安全能力,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粮食安全支撑。
(此为缩减版,注释从略,请前往知网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