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展览 || 西泠四君子,书画篆刻作品展

2016-09-30 浙江美术馆 志造美

志造美

执于美好向往

“始于志,从于智,止于质”的美学思行逻辑

“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美学分享平台

“美、艺、礼、学”为主题的品质格调生态圈




西泠四君子——丁仁、王禔、叶铭、吴隐书画篆刻作品展


主办单位:西泠印社、浙江美术馆、日本篆刻家协会

时间:2016年9月30日-10月9日

展厅:7、8、9 号厅



金秋九月,微风送爽,由西泠印社、浙江美术馆和日本篆刻家协会联合主办的“西泠四君子——丁仁、王禔、叶铭、吴隐书画篆刻作品展”作品展将于9月30日在浙江美术馆拉开帷幕,展览将持续到10月9日,为期10天。本次展览是西泠印社首次举办囊括四位创始人艺术成就的大展,是中日今年文化交流活动的一项盛事,也是对印社初创时期历史的一次全面梳理和回顾。展览对弘扬西泠精神、宣传印学文化、加强浙江美术研究起到重要的作用。


1904年,丁仁(辅之)、王禔(福庵)、叶铭(品三)常相聚孤山“数峰阁”,探讨六书,研求篆刻,“慨然有感印学之将湮没也,遂始有创办印社之设想。”吴隐(石潜)身在上海,遥相呼应。因地邻西泠桥,“人以印集、社以地名”,于是取名“西泠印社”。《西泠印社志稿》载:“光绪三十年甲辰于数峰阁旁买地数弓,遂议醵资营建立印社。”丁仁、王禔、叶铭、吴隐这四位先贤就被后人誉为“创社四君子”。在他们的奔走努力之下,经过十年的苦心经营,印社初具规模。正是这样一片圣土的存在,印社百年基业的基础得以奠定,天下印人更是有了一个朝圣的向往。围绕这片圣土,先贤们和后来者书写了一段段感人的佳话,谱写了一曲曲动听的赞歌。


展览亮点


1

书画印面面俱到、四君子才情和品性高尚



本次展览展出了四位创始人书画印作品200多件,全面展示了四位创始人的艺术风貌和成就,如此系统全面得展示四君子的书画印艺术成就在西泠印社历史上尚属首次。



丁仁(1879—1949),又名丁辅之,原名仁友,字子修,号鹤庐,斋名小龙泓馆、守寒巢。浙江杭州人,后居上海。出生书香世家,杭郡“八千卷楼主”主人丁松生之孙。治印宗浙派,萧淡简静,秀雅纯正,用刀劲健,布局安祥。书法以甲骨文著称,并集成联语刊行。绘画偶作蔬果,亦艳雅动人。家藏西泠八家印章甚多,嗜之成癖,抚印无虚日,辑有《西泠八家印谱》《杭郡印辑》等。又潜研甲骨卜辞,著有《商卜文集联》《商卜文集存》等。



王禔(1880~1960),原名寿祺,字维季,号福庵,以号行,别号印奴、印佣,别署屈瓠、罗刹江民,七十岁后称持默老人,斋名麋研斋。浙江杭州人,年五十居上海。精篆刻、书法。书法工篆、隶。所书小篆工整规范,秀美遒劲。所篆《说文部首》字帖、《说文作篆通假》,向为行家肯定,成为学篆范本。



叶铭(1867-1948),谱名为铭,字盘新,又字品三,号叶舟,斋名铁华庵、松石庐。原籍新州,世居杭州,遂为杭人。家藏金石文物甚富,往来交游多才艺之士,故于金石篆刻,颇多会心。善篆隶,能镌碑,工治印,宗法秦汉,融会浙派,精金石考据之学。编印《西泠印社三十年纪念刊》,著有《广印人传》《列仙印玩》《金石家传略》《叶氏手抚周秦玺印谱》《铁华庵印集》等。



吴隐(1867—1922),原名金泉,后改石潜,号潜泉,又号遯盦,今作遁盦。斋名纂籀簃、松竹堂。浙江绍兴人。家贫,客杭,习镌碑版,擅刻印,治六书甚勤。篆刻模汉宗浙。书工篆、隶,善制印泥,精心研制“潜泉印泥”,后在沪经营书画篆刻用品,整理出版印谱印论,先后印行古铜、古砖、古陶、古泉等印存,又汇辑《遯盦印存》丛书25种、《印汇》152册等。四君子不仅才情高尚,其处事胸怀亦显谦虚博大。于印社成立发展而言,四君子功高盖社,社长之位自然水到渠成,然而四英谦让有加,均不肯担任社长之职,十年之后,才公推一代宗师吴昌硕为印社首任社长。


|丁辅之、吴隐两位印社创始人论印情景(摄于1917)



2

原始账册和老照片首次呈现、见证印社创立发展历史



除全面展出四位创始人的书画印作品,本次展览的另一亮点在于珍贵文献资料的展出,这些珍贵的老照片和原始捐献账册在西泠印社历次大型展览中第一次集中呈现。


“四君子”对西泠印社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陈振濂先生曾评价:“总体说来,丁仁有定位之功,王福庵有标示之绩,叶铭有守护之劳,吴隐有联络之力。这四位名家,对西泠印社而言,可谓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1950 年,左起:王福庵、徐植、吴朴、秦康彦摄于小龙泓洞


这些珍贵的老照片反应了早期西泠印社社址的变化过程,也见证了先贤们在孤山雅聚、踏青的活动场面,反映社址营建的捐赠名册和社藏文物登记入库的原始账本又体现了创社者们爱社如家、无私奉献的精神。从“四君子”为代表的创社者们开始的宏扬国粹、彰显人文的品格和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一代代相传,成就了印社百余年的伟大事业,最终使印社称为现存最早、影响最广泛、成就最大的民间艺术团体。


|叶铭与友人在小盘谷



3

印学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一座友谊之桥



从创社之初,印社虽以西泠为名,却不以地域自囿,“汇流穷源,无门户之派见;鉴今索古,开后启之先声”。这种坚守理想的文人风骨和海纳百川的包容胸襟,使得西泠印社有着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辐射力。正是这种辐射力和影响力,使得西泠印社自早期开始就吸引了来自日本文化人士的推崇和仰望。河井仙郎和长尾甲是印社最早的海外社员代表,二人皆与“四君子”交情深厚,对吴昌硕仰慕已久,现已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时至今日,河井仙郎撰写“西泠印社记”和长尾甲书写的“印泉”石刻依旧在孤山南麓的这片圣地上得以展示。此后又有吴昌硕、日下部名鹤结友百年纪念碑树立、吴昌硕铜像捐赠、赴日西泠印社特展、小林斗盦捐赠“西泠印社中人”印章等重要事件成为中日印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段佳话。


|西泠印社


近年来,西泠印社不断加强海外交流,提高国际影响力,不仅在东亚和东南亚汉文化圈保持良好互动的局面,而且把印学交流活动扩展到法国、美国、土耳其、西班牙等西方国家,发展当地的汉学家、印学文化爱好者成为西泠印社的社员。


此次举办的“创社四君子”作品展,无疑是近年来规格较高的一次中日文化交流展事。“四君子”的艺术作品在日本的篆刻学术团体中一直较为推崇,部分日本籍艺术家手中收藏有珍贵的作品,中日之间的联动和交流,互通有无,“四君子”艺术成就展得以全面呈现。此次展览得到国家艺术基金的大力支持,除了在浙江美术馆举办特展之外,明年该展览将会输出到日本进行展出。这样的良性互动可谓是中日民间友好交流的一个典范,而印学就是其中的桥梁纽带。


本次“西泠四君子——丁仁、王褆、叶铭、吴隐书画篆刻作品展”是西泠印社继“朱痕积萃—中华珍藏印谱联展”、“美德嘉行——社藏文物捐赠回顾展”、“西泠峰骨——纪念吴昌硕诞辰170周年暨西泠印社七任社长作品展”等展览之后,又一次以社藏文物为核心而倾力推出的大型艺术展事。展览延续了西泠印社服务公众的文化理念,坚持强调文物的展示与教育功能,以开放的姿态面向社会,共享优秀历史文化成果。“创社四君子”的才情和胸怀无疑值得现代社会环境中的人们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这一份高尚和伟大也会激励传统文化的守望者们继续艰难前行。


展览作品


|丁仁,秋收(商卜文集诗),16cm×51cm,1928 年,西泠印社藏


|王禔,隶书杜甫诗《石笋行》,48cm×83cm,1959 年,西泠印社藏


|叶铭,篆书《马援上疏论》,39cm×54.5cm,年代不详,日本丁鹤庐研究会藏


|叶铭,家近涌金门(白文),2.7cm×2.7cm×8.5cm,1927 年,西泠印社藏


|印谈( 吴隐辑),29.7cm×17.0cm,1918 年,日本丁鹤庐研究会藏




点击下方,阅读近期文章

展览 || 全国最近有什么好看展览

展览 || 最近有什么好看的展览

展览 || “我织我在”第二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开幕

文创 || 作为设计师,你不能不知道的字体性格

文创 || 中国古建筑构图

萌宠 || 动物界的瑜伽高手

文创 || 没想到你们竟是酱紫文物

展览 || 2016中国画花鸟作品展

萌宠|| 只有宠物狗能参加的展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