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影娱 || 白岩松对谈李寿全:为何现在的歌都这么难听

2016-10-08 莉莉安 志造美

本文来源:公路61号

ID:higyway061

志造美

执于美好向往

“始于志,从于智,止于质”的美学思行逻辑

“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美学分享平台

“美、艺、礼、学”为主题的品质格调生态圈



白岩松对谈李寿全完整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021eei834&width=500&height=375&auto=0

对谈的气氛并不同于一个正式的专访,而是像一个大大的书房,所有到场的人都是客人,有人满腹疑惑,有人不吝赐教...


在主持人朱丹的简单寒暄之后,白岩松、李寿全二人从容登台,风度翩翩。白岩松开玩笑说:“之所以我喜欢音乐还敢说,是因为我姓白,反正也是白说。”全场的气氛也活跃起来,莉莉安知道,接下来的谈话一定会很有意思。

是什么造就了现在的你?


白岩松是一个健谈的人,刚一就坐就打开了话匣子,他迫不及待地跟年轻观众介绍身边这位艺术家,说他是《一场游戏一场梦》、《搭错车》的金牌制作人。


聊开了之后,他起大谈自己的青春时代,还有那个时代里影响自己的歌,其中一大部分都是八十年代的台湾民歌。


借着《8又二分之一》这张唱片出版三十年整的契机,他说:“我不敢想象,在我的生命历程里没有音乐,起码我不会坐在这儿。”

三十年是一个奇妙的缘分,白岩松提到的最多的一个词是“感恩”。他直言不讳:“我绝不回到现在,因为现在的歌太难听了!”


但这又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情,朱丹打断他,三十年前的歌仍被需要,但是因为现代的人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听的了,这确实是一件让艺术创作者痛心的事情。

而作为一个创作者,李寿全表现得很泰然,他觉得,因为这个时代和三十年前不同了,那个时候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唱歌、写歌就是一间很自然而然的事情。


说把那个时代更纯粹也好,说这个时代太喧嚣也罢,其实都无关对错,而是关乎时代。


白岩松很清醒,他知道作品的质量的退步离不开市场的催化。所以他语气坚毅地告诉在场观众:


现在大家听一首新歌评价好不好听,可能只用半首歌的时间,创作者想方设法去满足这个快餐的现状。所以未来中国乐坛会出现什么样的作品,决定权不在音乐人手里,而在于你们手里!你们的需求将会塑造音乐。

其实白岩松真正感激的,不仅仅是三十年前弥足珍贵的艺术作品,更是这些贴近心灵的作品塑造了三十年后的他。


三十年前他十八岁,他第一次读到了朦胧诗,他在工人体育馆听到了崔健《一无所有》的呐喊,他看了人生中完整的一场世界杯球赛,他参加了第一次军训,读到了第一本武侠小说...

今年四十八岁的他回首来时路,竟然发现:是那些不起眼的东西塑造了他。十八岁的时候你与什么相逢,这些东西都会变成你生命里不能磨灭的印记。


他语重心长地告诉下面的年轻观众:“十八岁做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慎重,不仅仅是给你一个姑娘这么简单...”

在一旁的李寿全也来了兴致,他坦言大学四年是认识自己最好的时候,就像自己,一个经济系的学生跨行来做音乐。


在白岩松的强烈要求之下,自称吉他”荒废“很久了的他还是抄起一把箱琴,和全场大合唱了那首《张三的歌》。

在感受完毕之前,请别急着分享


一曲唱毕,发生了一件小插曲,白、李两个人感叹着听歌方式在这三十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时作为主持人的朱丹直言:下面的观众在用手机听歌。


因为,在台上唱歌的一刹那,其实很少有人专注于一起全场大合唱,而是用手机在录,希望在第一时间发到朋友圈里,希望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和李寿全、白岩松在一起。

但是真正的问题是,我们究竟听到了多少?我们总是着急于快点和别人分享,只是在分享之前能不能让自己先试着去感受,用心去体会。


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歌会更耐听,因为那个时候的磁带很贵,买来之后要听上十遍、二十遍。白岩松把反复咀嚼才能会爱上的歌称作“第二眼美女”。


他们自然而然地聊到了唱片文化,专辑时代正在死去,单曲时代正在走来,他们无不惋惜地发问:像《迷墙》、《搭错车》的专辑,将来还会有吗?

为流浪人写的歌


《8又二分之一》是为流浪人写的歌,意在唱出那个时代外地人在都市打拼的心境。而在这个时代,流浪又被赋予了不一样的含义。


这个时代的人,既没有“故乡”也没有“故居”,所以音乐能给我们的就是,在无力的现实中一种有效的逃离方法,这不就是流浪吗?


只不过曾经的“流浪”是乐观的。而今天的“流浪”是认了命的...

如果漂流到一个荒岛上,只能带一本书和一张唱片,你会带什么?


白岩松的回答是巴赫和《道德经》,李寿全的回答是《辞海》和舒伯特的未完成...


 

最后,有件事给我的印象特别深。有位观众发问,她觉得矛盾的时代里,自己的青春是辛苦的,并不知道该怎样走下去。白岩松略微思考,微微一笑:“美女,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


每个时代都不容易,每个时代都会遇到每个时代的问题。三十年前李寿全和他们那代年轻人整天聚在一起琢磨着让“民歌运动”的旋风席卷整个台湾岛,白岩松那代学生在物质生活不甚充实的时代,在开放的大潮之下如饥似渴。



而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却整天困扰在买房或者买车的悖论里,为了过得更踏实而囿于更小的格局。


但是,过得踏实点还叫青春吗?




点击下方,阅读近期文章

影娱 || 你认不认识一个叫周星驰的“跑龙套的”

影娱 ||《天道》丁元英:非启蒙时代的踽踽独行者

影娱 || 秋菊二十年:电影、法律与文学

影娱 || 冯小刚的《我不是潘金莲》之四不可知

一部非典型的穿越电影 |《长江图》

贺卫方、汪涵:“车同轨、书同文”之隐忧

梁漱溟:中国文化五大病

餐桌上的人情与伦理:中国人的信任观

思享 || 吴飞:自杀作为中国问题

思享 || 口述史是什么,其价值又是什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