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娱 || 为什么电影《无间道》中要安排吃的情节

2016-10-17 宋雯婷 志造美

作者:宋雯婷   来源:知乎

侵权请通知删除

志造美

执于美好向往

“始于志,从于智,止于质”的美学思行逻辑

“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美学分享平台

“美、艺、礼、学”为主题的品质格调生态圈

司马迁在写《史记·货殖列传》时引用了管仲的话,“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孔子在《礼记·礼运篇》中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告子说:“食、色,性也!”《汉书·郦食其传》把吃从人性引到了社会性,曰“民以食为天”。从几位思想家的嘴里来看待食物,“吃”的层次已经颇为丰富。通俗地说,“吃”,最首要的目的是维持人类的生存,其次,放大到生命(个体)意义上“吃”则意味着情 、欲的混合,它是 “食色”本性的表征 。往社会层面上走,食物则反射出社会性生活与个体的本真状态之间的糅合和变化。



点 解
要 食




之后西方文化中,弗洛伊德在其人格理论里讲人的本能区分为“性本能”和以破坏为目的的“攻击本能”。其中“性本能”就是“食色”本能。

 

也就是说,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吃”作为人们每天重复发生的、最基本的自然体验——会不知不觉固化成为体验格式塔,具有很强的认知力。大量隐喻性的思维就来自体验反复发生的模式。

 

影视剧导演们都习惯性地试图通过对剧中角色在面对“食物”时候的反应进行描写,以此来暗示人物本性,传递出有效的信息,并且同时把这作为一种影视创作技巧来控制影片节奏,从而使作品更加工整丰富。更有趣的是,电影里对于“食”的刻画,和对于“性”的描写,往往遥相呼应,十分有趣。

 

接下来分析题主点名的《无间道》中的吃饭场面。



看一下背景,《无间道》的故事设定在香港的黑白两道之间,讲的是两者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缠斗与相互较量。

 

《无间道1》中主要人物刘建明和陈永仁的身份都是卧底,白加黑,黑加白,由于面对各种压力、诱惑和选择,以至于他们的心理斗争状态非常复杂,这种情况下人物适于被赋予强烈的个人人格的展现 ,我们从“吃”这个角度来试图领会导演的用意。

 

1


为剧情伏笔、铺垫



刘建明的第一个关于“吃”的镜头是,当下属买好食物之后,刘建明完全无心顾及,他绕过桌子走到监视器前,一门心思想着被抓到的古惑仔。由于案件紧急,对事物的置之不顾反映出他对自己这份工作的投入,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后来他可能会有反水的愿望——他杀韩琛,目的是想要掐灭自己的恐惧之源之外,驱使他产生这个愿望的,除了对安稳的追求,也有警察这份工作带给他的本身的渗透。

 

他对破案(立业)的欲望远胜于他对食物(存活)的欲望,也就是说,他并不满足于“生存”。以至于他选择先处理案件,而忽略了此处以为着“生存”的食物。换言之,不管刘建明是不是卧底,他都的确是一个“警察”。





刘建明的第二个关于“吃”的镜头是,他从古惑仔口中诈出信息之后,拿到自己的面包和奶茶开始食用,这时下属问道,“头儿,有两下子,你怎么知道工厂是阿毛的?”刘愣住了。

 

这里刘建明愣住了意味着他的信息是韩琛提供的(后面剧情有提到),然而他瞬间没有反应过来,不知道怎么告诉属下自己的信息来源,因此不由得暂停了咀嚼食物。这种细微的动作变化加上华仔面部表情都告诉了我们华仔处境的尴尬。

 

但是此处更需要注意的是下面这一个镜头:



电影中每一个镜头都是不能浪费的。导演之所以在电影开始不久花一个镜头在刘建明的这个下属身上,是在为影片后来的剧情铺垫——该下属在此处一直在“吃”,这暗示着他是一个有强烈物欲、计较得失、且本我大于自我的人。这就与后来他枪杀陈永仁,并要求跟刘建明继续在黑道“混”的行径达成了一致。

 

为什么说《无间道》是不可超越的?从刘伟强、麦兆辉对每一处细节的把握和接合里便可感受一二。


2


对反派角色的塑造



陈永仁在帮韩琛试验毒品。而其后的胖胖正在忙着吃饭。在这个胖胖眼里,买卖毒品意义并不大过于“吃饭”,这体现出他作为小混混的心态:成为黑道的原因也不过是为了活着。也正是由于他这种态度,所以后来会毫无顾忌地告诉陈永仁泰国人在龙湖滩收货。

 

如下图:



这一幕的“吃”除了反应胖胖的小市民气质,流露了重要机密外,又隐含了另外一层涵义,即所谓的餐桌文化。

 

事实上,中国古代和西方一样,原本是分餐制,各有一套餐具和饭菜。最著名的例子是《鸿门宴》。

 

但是不论分合,自古国人就是是喜欢在餐桌上拉拢关系、传递信息的。人们在享用食物的同时,心理防备会有所松懈。这里陈永仁就是借此,获取了重要的情报。设想一下,如果仅仅是两个人直挺挺地对话,要传递信息就会变得十分生硬,达不到效果。

 

3
对人物性格的刻画


这是《无间道1》:



这是《无间道2》:



为什么先后两部电影中都出现韩琛大快朵颐的情景?难道是巧合?

 

我们来回忆一部名著,它叫《西游记》。

 

在《西游记》中,得道高僧唐玄奘遇到九九八十一难,这些劫难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美色诱惑,如蜘蛛精、女儿国等;

 

剩下的劫难发生的动机,都是妖怪想要“吃”唐僧肉。

 

再看《史记》,“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这说的是商纣王。

 

推此及彼,在电影隐喻所有可能的具象元素中,美食和情色的影像美感与隐喻能力尤为强烈。原因一方面在于美食是最无接受障碍的认知元素,另一方面,相对于色,美食是人类更可公开的本能之欲,更便于表达。

 

《无间道》中对于韩琛的刻画旨在说明他是一个颇为市侩的人,食用成堆的食物,代表着追逐人世间的各种物质和显而易见的利益,他是“世俗”的。

 

《无间道2》中第一幕黄警官说,“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世界不应该是这样,做人不应该是这样,阿琛。”说话间,他的眼光丝毫没有停留在桌上的食物间,而是不停地吸烟。

 

相对应地,黄警官的形象则是一个有精神追求的人。他更关心的是自己头脑中和心灵上的东西。

 

但是同一个场景,《无间道 2》较之《无间道 1》对韩琛的塑造更为立体。不同之处在于,麦兆辉加了这样两句话:



前面已经说过了,食物的一个基本意义是作为“生存的基础”,之所以说韩琛的形象在第二部中更为立体的原因是,他与其他人产生了感情上的合理的联系。分享食物,可以理解为分享成果(金钱、名利、其他的物质等等)。

 

正因为“食物”是朴素的,所以角色对“食物”的态度,也就能更加真切地反映出人物的真实性格。

 

4
 人物关系的搭建




《无间道2》中,坤叔死后,他的四个下属聚在一起吃火锅。当天正好是大家要向倪家交钱的日子。

 

正在吃东西,大家谈到要交钱的事情,这时,四个属下之一的文拯说,“这个月起我不再给坤叔交钱了。”

 

说完大家相视一笑,共同举杯。导演给出全景。四人碰杯,画面中四人在餐桌上所占比例相当,即他们达成一致,决定四人共同瓜分食物——利益。

 

但很显然,此处四人,只给了甘地(上图用筷子夹食物往嘴里塞的人)一个正面把食物塞进嘴里的镜头,吃相非常狂放,这一方面反映出他是四人中最为贪心的一个,另一方面则暗示他是个比较蠢的人,相对应的,国华在餐桌上的表现始终较为含蓄,说明他考虑的比较多,正在忙于思考“交钱”的事情,所以他最先被威胁——他顾忌的东西最多,最缺乏底气。

 

在四人讨论坤叔之死的时候,有三双筷子往火锅中夹食——文拯对面的人的筷子没有伸进火锅里——文拯对面坐的恰好是国华。(见下图)



这就意味着国华是四人中,最容易动摇的部分。果不其然,他最先交钱。

 

然后是黑鬼。然后是文拯,最后是甘地。

 

我们来看一下这四个人是怎么死的:

 

国华——被枪杀;

 

黑鬼——被活埋;

 

文拯——汽油泼到身上,被烧死;

 

甘地——被女人暗算窒息而死。

 

这个死法跟他们在饭桌上的表现有什么联系吗?有。

 

他们四个原本都是有保镖的老大,之所以倪永孝可以一次性解决他们,利用的是他们在餐桌上表现出来的弱点。

 

简言之,倪永孝轻轻松松地搞定四人。

 

“倪先生说他去吃宵夜了。”可以翻译为:

 

“倪先生说他去收钱了。”

 

……

 

有人问,他们聚餐一定要吃火锅吗?吃别的不行吗?粤菜?川菜?这里使用“火锅”的原因是,让四个人分一个“碗”。也就是说,这里的“火锅”,意味着一块被称之为“利益”的蛋糕,它是个恒量。大家的利益关系在这个上面能得到最好的体现。也就是说,你要是还想表达同样地意思,大家不在一起吃火锅,而是吃烤全羊、东北乱炖,都是可以的。

 

到这里,《无间道》1、2 里面主要涉及到主角吃饭的镜头已经差不多了。没说的,基本上含义也已经说到了。

 

感谢以下媒体对“志造美”的长期支持

(排名不分先后)

经济观察报书评    爱思想网     单读    单向街书店    

学术中国    腾讯思享会    社会科学报       壹学者  

 读库    读书杂志    拙见    为你读诗  

 学术汇    上海书评    同舟共进杂志    法学中国    

 知影    读书杂志    新浪微读书     凤凰读书

 豆瓣读书     十点读书    小松鼠读书     简书  

 读者    清华南都    保利剧院    她影    

图解电影    设计中国       博物馆|看展览       思想聚焦        

点击下方,阅读近期文章

文娱 || 曹保平:《光荣的愤怒》、《李米的猜想》——愤怒何去,猜想何从

文娱 ||《走向共和》:“新保守主义”的集体无意识

文娱 || 《百鸟朝凤》折射出的中国传统文化走向

文娱 || 张译:一个“戏痴”的进化史

影娱 || 秋菊二十年:电影、法律与文学

影娱 ||《天道》丁元英:非启蒙时代的踽踽独行者

影娱 || 白岩松对谈李寿全:为何现在的歌都这么难听

影娱 || 冯小刚的《我不是潘金莲》之四不可知

影娱 || 你认不认识一个叫周星驰的“跑龙套的”

影娱 || 王志文:没脾气能叫艺术家吗

影音 || 古天乐,这个“黑”,你无法抗拒

影音 || 其实你根本没看懂《盗梦空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