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夏衣裳的五大变革

2016-12-14 五万独立青年都在 志造美

志造美

执于美好向往

“始于志,从于智,止于质”的思行逻辑

“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分享平台

“美、艺、智、学”为主题的格调生态圈

 文|还原社   ID: hysociety

历史长河中,华夏不断吸收外来民族的服饰文化,从开始只在东方圈互相融合,到近现代基本被西化,著名服饰专家周锡保先生认为,华夏服饰在演变过程中一共发生过五次重大变革。


华夏服饰的变革


《说文解字》有:“上曰衣,下曰裳。”华夏最早最基本的服装形制正是“上衣下裳”,大致形成于夏商时期。特别说明,此处的裳指的是裙而不是裤。

左:商周贵族服饰

右:西周武士服饰

夏商周时期也有裤,实为不加连裆的套裤,两只裤脚直接套在胫上,也称胫衣,这种裤款行动不便,尤其不适应战争骑射。


胫衣


第一次变革

战国:胡服骑射



“胡服”是一个宽泛的服饰概念,一般指汉民族以外各少数民族服饰。胡服第一次被汉族接受是在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吸收东湖族及搂烦人的军人服式,废弃传统的上衣下裳。这次变革是出于政治和军事需求,将西北狩猎民族的裤褶、带钩、靴等引入中原,最主要是改去下裳而着裤



当时裤裆不缝缀的称为“穷袴(kù)”或“绲(gǔn)裆袴”;将两裆缝合的称为“裈(kūn)”,即裆裤。这类合裆裤能保护大腿和臀部在骑马时少受摩擦,且不用在裤外加裳即可外出,在功能上得到极大优化。



匈奴与林胡、楼烦和东胡相邻,都是游牧民族,其服饰相近,如下图所示:



洛阳金村出土的银人像被考证为华夏族人,其服装便被认为是“袴褶服”,即上身为短衣,下身为裤子。



秦陵骑兵俑的装束更能代表战国时期骑兵,战袍较短,便于骑射,和金村银人像相似。

从以上几例可以看出,胡服传入中原后有一定的变化,其形制更符合中原文化,成为华夏服饰与夷狄服饰的结合物。



第二次变革

魏晋南北朝:蛮夷入主中原



东汉之后,中国陷入分裂、动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各族入主中原建立政权,南北融合、胡汉杂居的过程中,北方民族的服饰也一并融合。


敦煌壁画第285窟南壁中层交纳罚金图(局部)中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

自此,裤褶服逐渐被南、北方汉族官宦庶民采纳,不分贵贱,男女皆服。



河南邓县学庄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上)和武士(下)画像砖

宋儒朱熹曾说:“古今之制,祭祀用冕服,朝会用朝服,皆直领垂之。今之公服,乃夷狄之戎服,自五胡之末流入中国,至隋炀帝巡游无度,乃令百官戎服从驾,而以紫、绯、绿三色为九品之别。本非先王之法服,亦非当时朝祭之正服,今杂用之,亦以其便于事而不能改也。”


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博物馆藏北魏彩绘陶文武士俑


第三次变革

唐:兼收并蓄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开放,印度、波斯等国的使节、商人甚多,异族文化亦随之输入,特别是西域文化大量传入,对胡服的流行产生极大的推动。

《新唐书·五行志》记载:“天宝初,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

《旧唐书·舆服志》记载:“太常乐尚胡曲,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士女皆竞衣胡服。

《太平广记·卷二百四十九·诙谐五》有:“胡着汉帽,汉着胡靴...”

唐代胡人俑

唐人对胡服的追逐并非全盘接受,而是广收博采,以开放的胸襟将胡服中的某些要素消化吸收,将其融入中原本有的服装文化之中。此外,由于女性天生的爱美喜新心理,因而相对于款式保守的男装,唐朝女装更是具有日新月异的时代气象。

永泰公主墓宫女图

值得一提的是,女扮男装在唐高宗、武则天时期也曾成为时髦。


乾县章怀太子李贤墓前甬道东壁出土的捧盆景仕女图


第四次变革

清:剃发、满装、蓄辫子


满清入关后,以剃发改装作为政治统治与压迫的手段,强制汉人男子剃发、蓄辫、穿满装,是中国服装史上的最大规模的服饰变革。

自此,满族服饰大规模成为中国服饰的主流,满清的长辫 、马褂、凉帽也成为当时西方眼里的中国服饰。

清贵族四开衩长袍

清虽废除明代服饰,但并非全盘否定,例如明代官服上的补子以及明代的毡帽等。

清平民男子旧照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人较为熟悉的旗袍,其实是由满族妇女的长袍演变而来。清初,满族妇女的服装以长袍为主,至清后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渐盛,长袍也得以改革,到20世纪20年代,受西方服饰影响,旗袍又一次改革,之后才进入广大中国女性的衣橱。


清朝妇女旧照

民国时期广告海报


第五次变革

辛亥革命以后:逐步西化


历史上第五次服饰变革是在辛亥革命以后,以剪发为标志。从此,西方服饰形态和服饰文化成为主流。毋庸置疑,这是中国服饰史上最彻底、最深刻的一次变革,影响一直至今


穿西装的溥仪

民国时期男装有多种,一是西装,只限于官吏、大都邑中及知识分子等少数;二是长袍马褂或在长袍上加以短马甲(坎肩),或单着长袍长衫;三是中山装及学生装;四是上衫袄加裤子,这是劳动人民的主要服饰。

民国旧照

女装在这一时期变化也很多,有承袭清时大襟衣裤者,亦有效西式者。


孙中山与宋庆龄

民国“文明新装”

日本侵华期间,美国的华裔在纽约组织抗日游行

时至今日,国人服饰已全盘西化,然而正如《中国心》所唱:

洋装虽在身

心是中国心

祖先早已将一切

烙上中国印


汉服、和服、韩服、越服

能分辨出来吗?

所谓“传统”并非是百分百的“纯”,任何民族在其传承过程中都必然会同异族文化产生交融。但无论如何,一个强大的民族必须要有一身拥有民族特色的服饰,如果没有,实为悲哀......




↑↑↑↑↑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加入志造美读者交流群


点击下方,阅读近期文章

“哗众取宠”何以成为生财之道

火车站的题字都是谁写的

“胡说八道”指的是哪八道

偷书对与错引起的哲学思考

中国十大文物修复案例

四书六经丢了《乐经》与失传的中医音乐疗法

最美结婚证(1938-1968)

文娱 || 名酒瓶上的书法,到底是谁成就了谁

文娱 || 这一版《大话西游》没人看过,却美到让人泪奔

日本美学,说到底不过是七个字

你知道中国为什么叫 China吗?

敦煌卖萌:论丁字裤和三角裤的区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