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饮食男女:中西方之间的食谱文化

2017-02-05 十万新青年都在 志造美

志造美

致·执于美好向往的·新青年

“始于志,从于智,止于质”的思行逻辑

“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分享平台

“美、艺、智、学”为主题的格调生态圈

文 | 经济观察报书评  ID: eeobook

作者:逯耀东 来源:《寒夜客来》

明清出现大量的文人食谱,在明清的文人食谱中,明高濂的《饮馔服食笺》与清李渔的《闲情偶寄》具体表现了这种发展与转变的趋势。 


《饮馔服食笺》的作者高濂,字深浦,别号端南道人、湖山桃花鱼,生平卒年不详,万历时,曾任职主管庙堂祭祀的鸿胪寺。工乐府,是明代著名的诗人、戏曲家,著有南曲《玉簪记》、《节孝记》及《尚雅斋诗稿》、《遵生八笺》等,当时戏曲家说高濂“家世藏书,博学宏道,鉴识清朗”。 


所谓“博学宏道,鉴识清朗”,也就是高濂受当时儒道混同的思潮的影响,有明显道家的倾向,尤其在饮食方面,将道家养生的服食观念作了高度的发展与实践。所以如此,高濂“少婴羸疾,后苦瞆眼”,因而有“忧生之嗟”,故而“癖喜谈医”。不论客游或家居,多方咨访奇方秘药,用以施治痼疾,其后竟疾除,恢复康壮,目瞆复明,于是发其所藏,及平日博览群书所记并参与己意,辑成《遵生八笺》。 


遵生即尊生。所谓尊生,《八笺》自叙云:“尊生者,尊天地父母生我自古,后世继我自今,匪徒自遵。不生所当生,是轻生矣。轻生者,是天地父母之罪人乎,何以为生哉。”所以,高濂《遵生八笺》之作,为“无谓穷通,贵在自得,所重知足,以生自尊。” 


《遵生八笺》以尊生为主题,从八个方面讨论与介绍延生益寿之术与却病之方。其一,《清修妙论笺》,以培养德行为养生第一要义,高濂从儒、释、道三方面,摘录名言确论,阐释修生养生之道。其二,《四时调摄笺》分春夏秋冬四卷,根据四时季节不同,阐明不同的养生之道。其三,《延年却病笺》,是八笺最精粹的部分,以气动引导为主要内容。其四,《饮馔服食笺》,将饮馔作为养生主要的内容。其五,《燕闲清赏笺》将鉴赏清玩为养生的主要内容。其六《灵秘丹药笺》以医药方剂为主。其七,《起居安乐笺》,以“节嗜欲、慎起居、远病患、得安乐”为主旨。其八,《尘外遐举笺》,所谓“隐德尘外为尊”,列举尘外高士凡百余人。 


《遵生八笺》以却病养生为主,但《饮馔服食笺》却是以日常生活饮食为主要内容,也是《八笺》重要部分。虽然《饮馔服食笺》以“日常养生,务尚淡薄”为主旨,高濂说“是集首茶水,次粥糜,蔬菜,薄取脯馔醇醴,面粉糕饼,果食之类,惟取实用,无事异常。”这些平常饮食与“大官之厨”、“天人之供”的珍馐美味完全不同。因为高濂认为饮食与养生有密切关系,他说“饮食,活人之本,是以一身之中,阴阳运用,五行相生,莫不由饮食。故饮食进则谷气充,则血气盛,但气盛则筋骨强。”所以《饮馔服食笺》除茶泉类讨论茶水外,并收录了粥糜三十八种,除此之外,还有药品类二十四种,神秘服合类等共三百余种。高濂对于饮馔似偏重养生,其酿造类为其自酿的酒类,也是以养生为主,他说:“此山人养生之酒,非甜即药,与常品迥异,豪饮者非其饮也。”但其饮馔的调治,并无秘方,与平常一般无异,试举其“炒腰子”:“将猪腰子剖开,剔去白膜筋丝,背面刀界花儿,落滚水微淖,漉起,入油锅一炒,加小葱花、芫荽、蒜片、椒、姜、酱汁、醋,一烹即起。”这是平常炒腰花的方法。他如制甜品,高濂说:“凡制甜品先起甜卤,此内府之秘方也。” 

虽然,《饮馔服食笺》所收饮馔之方,都是日常家居饮食,同时却反映当时文人生活的闲情雅趣。《饮馔服食笺》首论《茶泉》,但对茶品的论述,有藏茶、选器、煎茶、择水、洗茶、候汤,以及试茶时的涤品、熁果等都有细致的讨论,因为高濂认为“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唾,利水道,明目益思,除烦腻,固人不可一日无茶”。但饮茶除了实际的效用,还必须与其他情景相衬,才有其雅趣。高濂《扫雪烹茶玩画》说: 


茶以雪煮,味更清洌。所谓天水是也。不受尘垢,幽人汲,足以破寒。南窗日暖,静展古人画轴,如《风雪归人》、《江天雪棹》、《溪山竹雪》、《吴山雪莲》等图,以观古人摹拟笔趣,要和世景画图,俱造画机局,即我把图,谓非我在景?千古尘缘,孰真孰假,就当因画中了悟。 


煮雪烹茶已是雅事,而南窗观画,古今同参是非常高雅的境界。高濂另有“山窗听雪敲竹”,是一篇境界高雅的小品文: 

飞雪有声,惟在竹间最雅。山窗寒夜,时听雪洒竹林,淅沥萧萧,连翩瑟瑟,声韵悠然,逸我清听。忽尔迴风交急,折竹一声,使我寒毡增冷。暗想金屋人欢,玉笙声,恐此非尔欢。


若此时故人叩扉,披衣而起,倒屐相迎,取雪煮茶,则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的境界尽出。 


不过,明清文人的饮食,必须与其他情景相配,形成一种生活的艺术。高濂的《饮馔服食笺》为其《八笺》之一,并且有和饮食相配的《燕闲清赏笺》。虽高濂将燕闲清赏作为养生的内容,但涉及的器物十分广泛,有古铜器、玉器、瓷器的辨识与鉴赏,有历代碑帖、绘图、古琴的鉴别与玩赏,有文房四宝的品评与制法,并详叙葵笺、宋笺、松花笺的制作方法,并且有花、竹、盆景的鉴评,还有牡丹、芍药、兰、菊、竹的栽培与护养的方法,以及宝华香、龙楼香、芙蓉香等十余种香的制法。这许多丰富的内容,正是《四库总目提要·谱录类》著录各种不同著作的范畴,并且将饮馔、茶、酒包括在内。于是饮馔之书将单纯之口腹之欲提升到生活艺术层次,饮食不仅是为维生或养生,还有情趣在其中。这是中国传统饮馔之作的发展,在明清文人食谱出现后重要的转变。 


《四库总目提要》《谱录类》食谱存目又有《居常饮馔录》一卷,曹寅撰。并云:“寅,字子清,号楝亭。镶蓝旗汉军。康熙中巡视两淮盐政,加通政司衔,是编以前代所传饮膳之法,汇为一编。”其中包括宋王灼《糖霜谱》、宋东谿豚叟《粥品》及《粉面品》、元倪瓒《泉史》、元海滨逸叟《制脯鲊法》、明王叔承《酿录》、明释智舷《茗笺》、明灌畦老叟《蔬香谱》及《制蔬品法》等,曹寅搜罗饮馔之书甚丰,编成此书,似有意对宋明以来的饮馔之书作一个总结的汇编。 


曹寅是《红楼梦》作者雪芹的祖父,是一位知味者,自称饕餮之徒。有《楝亭诗钞》五卷。《总目提要》称“其诗出入白居易苏轼之间”。其诗钞中有许多诵食物的诗篇,菜肴如红鹅,绿头鸭,寒鸡,右首鱼,鲥鱼鲍鱼羹,蟹胥等等,此外还有蔬果,如筍豆、荠菜、樱桃等,以及许多有关点心与茶酒的诗篇。曹氏家族在江南兴盛一个多甲子,曹寅个人任四年的苏州织造,二十一年的江宁织造。而且自认为是老饕,其家饮馔制作精致,朱彝尊《曝书亭集》称赞曹寅家的雪花饼,有“粉量云母细,糁和雪糕匀”之句,雪花饼是明清之际江南流行的点心,亦见《易牙遗意》,但皆不如曹家制作精细。 


朱彝尊,字竹垞,浙江秀水人,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长于词,是清初大家,并专研经学,著有《经籍考》。与曹寅友好,其文集《曝书亭集》即由曹寅刊刻,朱彝尊另有饮馔之书《食宪鸿秘》二卷。全书以《食宪总论》为首,论饮食的宜忌,下列饮之属,饭之属,粥之属,饵之属,酱之属,蔬之属,伏姜、果之属,鱼之属,蟹、禽之属,卵之属,肉之属,香之属,书末附有汪拂云所录食谱,内容非常丰富,有菜肴饭点烹调或制作方法四百余种。朱彝尊认为饮食之人有三种,一是之人,“食量本弘,不择精粗,惟事满腹,人见其蠢,彼实副其量为损为益。”一是滋味之人,“尝味务遍,或肥浓鲜爽,生熟备陈,或海错陆珍,奉非常馔当其得味,尽有可口”。一是养生之人,“饮必好水,饭必好米,蔬菜鱼肉,但取目前,常物务鲜,务洁,务熟,务烹饪合宜,不事珍奇,而有真味”。所以,朱彝尊认为“食不须多味,每食只宜一二佳味,纵有他美,须俟腹内运化后再进,方得受益。” 



和朱彝尊《食宪鸿秘》同时的,还有李渔的《闲情偶寄》。李渔是清代著名的戏曲家、文学家,字笠鸿、谪凡,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才华藻翰,雅谙音律。著有《笠翁十种曲》和小说《十二楼》。《笠翁一家言》收集其所著诗文,内有《闲情偶寄》,将园林居室、饮食器皿、花木种植、饮馔烹调、养生,作为一个整体,饮馔是其中的一个单元,反映了明清文人的生活情趣,虽然饮馔为了口腹之欲,但李渔认为饮馔应有接近自然的生活情趣,他说:“声音之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为渐近自然。我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接近自然也。”他又说:“草衣木食,上古之风。人能疏远肥腻,食蔬蕨而甘之,腹中菜园,不使牛羊来踏破,是犹作羲皇之民,鼓唐虞之腹,与崇尚古玩同以致。”所以,《闲情偶寄》的饮馔在求生活的情趣,虽一粥一饭之微,蔬鱼虾之馔,都有一定的讲究和情趣。 


韩奕《易牙遗意》、高濂《遵生八笺》、曹寅《居常饮馔录》、朱彝尊《食宪鸿秘》、李渔《闲情偶寄》都是明清著名的文人食谱。这些饮馔之书的写作,已越以往食谱维生与养生范畴。和这个时期文人生活相结合,形成一种生活的艺术。这是中国传统饮食发展至明清一个重要的转变,《四库总目提要》立《谱录类》,将饮馔之书自《农家》与《方技家》析出,与彝鼎图录、文房四宝、清玩珍器、花卉香谱并列。自此,饮馔之书不仅为满足口腹之欲,而提升到生活艺术的层次,《谱录》类的出现,正反映了中国饮食文化发展与转变的趋势。


西洋食谱


清宣统元年(1909年),上海美国基督教会出版社出版了一本《造洋饭书》,“洋饭”就是现在所谓的“西餐”。 


不过,这本书的出版,并不是为了在中国推广洋饭,而是为了培训做洋饭的中国厨师,解决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的吃喝问题。所以,这本食谱很可能不对外公开发行。因为封面上用的是耶稣降世一千九百零九年,没有用清朝宣统的年号。 


这是一本很有趣的食谱,和中国传统的食谱与食经不同。 


首先是“厨房条例”,特别强调做厨子的,有三件事应该留心:第一,要将各样器具、食物摆好,不可错乱;第二,要按着时刻,该做什么就做,不可乱做,慌忙无主意;第三,要将各样器具刷洗干净。并且说所有蛋皮、菜根、菜皮等类,不准丢在院内,必须放在筐里,每日倒在大门外僻静地方,免得家人受病。肉板、面板使用后即擦,不准别用,开(水)壶,只准烧水,不准煮别物。 


在厨子入厨做羹汤之前,先教导厨子如何维持厨房的整洁和秩序,这是当时一般家庭和厨师所没有的观念。虽然袁枚的《随园食单》,首先有“须知单”,他说:“学问之道,先知而后行,饮食亦然,作须知单。”其中有“洁净须知”一条,即“切葱之刀,不可以切笋;捣椒之臼,不可以捣粉。闻菜有抹布气者,由其布之不洁也;闻菜有砧板气者,由其板之不净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良厨先多磨刀,多换布,多刮板,多洗手,然后治菜。”不过,袁枚的“须知单”有调剂、配搭、火候、迟速等须知,旨在烹调技术的须知,而不是厨房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造洋饭书》除“厨房条例”外,共分汤、鱼、肉、蛋、饼、糕、杂类等二十五章,二百六十七种品类和半成品的烹调方法。其中有“煎鱼”法:“先洗净了鱼,揩干。拿盐、辣椒撒在鱼上,将猪油放在锅内,烧滚;把鱼先浸在生鸡蛋内,后沾上包米面,或用馒头屑,煎成黄色。”其制法与今同。 


所谓馒头屑即面包屑,《造洋饭书》书后附有英文索引,其中许多译名和现在不同,如咖啡为“磕肥”,小苏打为“哒”,布丁为“朴定”,巧克力为“知古辣”等等。 


西餐至迟在明代后期,已随传教士与洋商登岸中国了。只是不普遍,也无资料可稽。 


清乾隆年间,袁枚《随园食单》有“西洋饼”制法的记载:“用鸡蛋清和飞面作稠水,放碗中。打铜夹剪一把,铜合缝处不到一分。生烈火烘铜夹,一糊一夹一熯,顷刻成饼。白如雪,明如绵纸,微加冰糖、松仁屑子。”《红楼梦》中有许多西洋的用品,但饮食方面却未见洋饭。自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欧美传教士与商人东来者众,西餐也渐渐在中国流行起来。徐珂《清稗类钞》“西餐”条下: 


国人食西式之饭,曰西餐,一曰大餐,一曰番菜,一曰大菜。席具刀、叉、瓢三事,不设箸。光绪朝,都会商埠已有之。至宣统时,尤为盛行。(中略)我国之设肆售西餐者,始于上海福州路之一品香,其价每人大餐一元,坐茶七角,小食五角。外加堂彩、烟酒之费。其后渐有趋之者,于是有海天春、一家春、江南春、万长春、吉祥春等继起,且分室设座焉。


上海福州路的一品香,是中国最早的西餐馆。北京则在庚子后,有北京饭店的西餐部,广州最早的西餐馆,可能是太平馆。西餐传入中国后,为了适合中国人的口味,已稍加改变。所以徐珂说: 


今繁盛商埠皆有西餐之肆,然其烹饪之法,不中不西,徒为外人扩充食物原料之贩路而已。


这种西餐中制,或中料西烹,是西餐传入中国后的转变。当年广州太平馆的西汁乳鸽,与粤式西餐中的“金必多汤”(Potage Campadore),即奶油浓汤加火腿、胡萝卜与鲍鱼等加鱼翅制成,胡萝卜或象征多金,至于鱼翅,西方人是不兴吃这种鲨鱼背脊的。 


西餐制法,初不立文字,由师父口授心传,《造洋饭书》则是一本最早的文字西餐食谱,其中也透露一些中国近代东西文化交流的讯息。 


↑↑↑↑↑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加入志造美读者交流群

点击下方,阅读近期文章

《西游伏妖篇》:你真的懂周星驰和徐克的“破执”?

《弟子规》的传播是一场骗局吗

鬼才黄霑:“好色、好酒、好钱”

你不知道的泰坦尼克号隐含剧情

写信的人,是喧嚣时代最后的贵族

汪涵:一切能够以美衡量的事物都是平静的

世说新语之香港黑社会

千年古画《女史箴图》的救命恩人

农民真的没有时间观念吗

音乐是最高的“巫术”

陈丹青:梵高的画到底好在哪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